接口测试理论
Posted yangxiaobai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接口测试理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接口:接口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程序内部的接口,一种是系统对外的接口。
程序内部接口:系统模块的交互,供内部系统进行调用。
外部接口:调用接口,达到数据分享
二.接口测试:
是测试系统组件间接口的一种测试。接口测试主要用于检测外部系统与系统之间以及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交互点。测试的重点是要检查数据的交换,传递和控制管理过程,以及系统间的相互逻辑依赖关系等。
(所谓接口测试就是通过测试不同情况下的入参与之相应的出参信息来判断接口是否符合或满足相应的功能性、安全性要求。)
三.接口本质:
客户端à通过前端提交数据给接口à接口发送请求+数据到服务器à响应数据到接口à返回客户端
四.常见的接口类型
- http api接口:是走http协议,通过路径来来区分调用的方法,客户端请求数据类型一般是json 返回也是json,或是html
- webservice接口: WebService通过Http协议发送请求和接收结果时,发送的请求内容和结果内容都采用XML格式封装,并增加了一些特定的HTTP消息头,以说明HTTP消息头的内容格式,这些特定的HTTP消息头和XML内容格式就是SOAP协议。请求报文和返回报文都是xml格式的。
json#字典 {} key-value
{"code":10001,‘msg‘:"注册成功",‘data‘:null,‘status‘:1}
xml#<>标签对 首尾相呼应 未必是以xml开头
<xml>
<mobilephone>18688775656</mobilephone>
<pwd>123456</pwd>
<regname>hope</regname>
</xml>
html#<>标签对 首尾相呼应 一定要用html开头
<html>
</html>
五.接口组成
5.1请求request
(1)请求头: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375c8e19770f0e25f2a22900.html
标头 (header):是服务器以HTTP协议传HTML资料到浏览器前所送出的字串,在标头与 HTML 文件之间尚需空一行分隔,一般存放cookie、token等信息。Header和入参都是发送到服务器里的参数,但它们是有区别的,header里存放的参数一般存放的是一些校验信息,比如cookie,它是为了校验这个请求是否有权限请求服务器,如果有,它才能请求服务器,然后把请求地址连同入参一起发送到服务器,然后服务器会根据地址和入参来返回出参。也就是说,服务器是先接受header信息进行判断该请求是否有权限请求,判断有权限后,才会接受请求地址和入参的。
(2)请求地址:看需求文档
(3)请求方法:get/post
GET请求和POST请求的区别:
l GET使用URL或Cookie传参。而POST将数据放在BODY中
l GET的URL会有长度上的限制,则POST的数据则可以非常大
l POST比GET安全,因为数据在地址栏上不可见。
l 一般get请求用来获取数据,post请求用来发送数据。
(4)请求协议 版本
(5)请求参数
5.2响应response
(1)响应头
(2)状态码:每发出一个http请求之后,都会有一个响应,http本身会有一个状态码,来标示这个请求是否成功,常见的状态码有以下几种:
l 200 2开头的都表示这个请求发送成功,最常见的就是200,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
l 300 3开头的代表重定向,最常见的是302,把这个请求重定向到别的地方
l 400 400代表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有语法错误,401代表访问的页面没有授权,403表示没有权限访问这个页面,404代表没有这个页面
l 500 5开头的代表服务器有异常,500代表服务器内部异常,504代表服务器端超时,没返回结果
(3)响应数据
以上是关于接口测试理论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