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DAX创始人李成:用云服务模式解决中心化交易所的集权问题
Posted masterdax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MasterDAX创始人李成:用云服务模式解决中心化交易所的集权问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月28日,由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光谷创业咖啡、 Consensus Lab共识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线下交流活动“火星财经中国行·成都站”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举行。MasterDAX创始人李成发表了主题为“解密云交易所服务模式生态布局”的演讲。
李成在演讲中分享了对交易所模式的理解,介绍了他所开创的交易所云服务模式。李成认为大多数交易所从业者的看法很片面,没看到交易所背后巨大的安全、人力、基础设施等投入,忽略了交易服务体验才是积累用户的最基本保证,各种标准动作还未做完就盲目跟风其他交易所的表象行为,以为能攫取暴利,但实际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最终结果注定是竹篮打水。
李成表示,头部交易所并非一朝一夕或者一招半式就能积累成为行业寡头,但其行业垄断地位也造成了交易所集权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随之暴露出虚假交易、暗箱操作、恶意爆仓、无故被盗等丑闻,导致“去中心化交易所”概念所在今年一季度被爆炒,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不顾忌用户体验、不考虑技术实现难度就贸然圈钱、发币。
李成称,是否去中心化不是解决问题的本质,通过撮合中心、清算中心、用户信息中心等角色相互隔离的方式,可以打破集权交易所的利益暗箱,实现利益分配更加分权化的“云”模式。但早期,这种去集权化的“云”模式并未被头脑发热的交易所新入局者和头部行业垄断者所认同,直到在行业不景气和新入者搅局压力的局面下,各大交易所才明白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宣布推出自己的“云计划”、“合作伙伴计划”、“交易所联盟”等,形成了现在交易所的“云”战争。
李成认为,真正的“云”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共享盘口深度刺激合作伙伴拓展增量市场这么表象。“云”的精髓在于云供应商应该保持角色中立性,切实从合作伙伴利益出发,不强行征收锁仓等形式的投名状,也不裹挟合作伙伴把核心资产即用户信息透传给云端,才能最大限度的让合作伙伴放心使用云服务,发挥最大积极性去拓展增量市场。
以下为李成演讲全文:
非常感谢火星财经把我们带到成都这个优美、闲适的城市,创造这个机会跟各位分享最近行业发生的一些小风波。就像刚才主持人所介绍的,目前国内主要的四大平台纷纷推出云模式,这个动作背后有哪些信号?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点——什么是云模式?
云模式不难理解,它是一种基础设施的共享服务,先共享庞大的基础设施,然后再共享交易深度。引用刚才交易所联盟罗总的介绍,交易所现在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冷启动过程中的深度问题。目前行业内经常传出“交易所比项目还多”的调侃声音,很多人觉得交易所很赚钱,都想开办交易所,但做一个交易所其实需要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包含这样几个部分:
第一, 要有一支庞大的团队来支撑交易撮合、钱包管理、资产清算等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现在火币生态有1000多人,交易所板块六七百人;币安也至少有200多人。区块链行业发展初期,人才稀缺,想构建一支能力够用的团队并不容易。
第二, 一整套复杂的交易系统,涉及到十几个细分的应用系统,几台服务器根本达不到用稳定运行、保障户体验水平的及格线,没有几十台服务器的支撑是不可能的。这么庞大的基建投入是小初创团队承担不起的。
第三,安全方面同样需要投入重金。安全资金如果投入太少,就没办法达到安全门槛的基本保证。
我们之前提出这样一个概念,认为此前的头部交易所是“1.0集权化”交易所,集合了撮合中心、清算中心、用户信息管理中心为一体。今年一季度,这种交易所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交易所被盗、黑客攻击、置换资产、恶意爆仓、无故被盗……等等。
有种很多阴谋论的说法。交易所的用户资产统计数量远远大于链上资产的数量。到底是真被黑客攻击还是误导嫁祸?币充到交易所以后,给用户等级的资产就仅仅是一串数字而已,交易所还自身作为对手盘与用户进行交易。当大量虚假资产在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提现压力就会增加,虚报的资产数量问题就会暴露,那只好找个谁也不知道、谁也查不着的黑客来顶罪。当然,我还是相信这是阴谋论的说法,但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解释,其本质弊端还是在于集权化交易所集撮合中心、清算中心、资产管理中心、用户信息中心等角色于一身的利益暗箱。
在“1.0集权化”交易所被质疑的那段时间,行业有个炒得很火的话题叫去中心化交易所。但去中心化交易所还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很多团队不顾忌用户体验、不考虑技术实现难度大肆炒作,其实质目的不是为了圈钱就是为了发币。经过时间的检验,现在很多人已经明白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不靠谱,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销声匿迹,有些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品牌甚至改了官网,转行开始做别的方向去了。
Decentralized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准确的解释应该是去掉中心化存在的一些暗箱弊端,完全的去中心化应该叫Nocentralized。分布式也不是意味着每个人都去干同样的事情,而是定义好角色,干好角色该干的事情,让利益分配去中心化。所以我们在那个时候呼吁,是否去中心化不是解决问题的本质,通过撮合中心、清算中心、用户信息中心等角色相互隔离的方式打破集权交易所的利益暗箱,实现利益分配更加分权化的“云”模式可能是行业的正解。当时我们还过一篇文章,但引起狂躁币圈的回应。在一次panel上与寡头交易所交流行业发展前景的时候建议过他们,为了保持他们的竞争力可以考虑赋能给一些触及和运营不到的新兴市场的合作伙伴,抛弃一些角色,尝试“云”模式。但当时各大交易所表示很不屑,确实,人家也没这个义务去做这种事儿。所以,考虑到行业既有现状,我们跟最强的云服务商之一的微软合作了一个云模式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明确的是,一个行业在成熟化的过程中,一定让分工精细化。举个日常例子,每个人都要去餐馆吃饭,如果按目前币圈大包大揽的做法,开餐馆的人可能需要自己开一片地,自己种米种菜……所以,想垄断行业的每个环节是不现实的,行业成熟必然伴随着精细分工。搞撮合就专心搞错和,搞用户运营的就专心搞用户运营,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让整个行业真的提效。
这里我还想引入了一个运营商的概念。作为用户信息的管理者,运营商不仅掌握用户信息,同时还拥有自己的客户,需要参与运营维护。但在给客户提供相应服务时,它其实只需做好交易站、运营商的身份就可以了。对交易用户来说,这是一个福音,因为资产管理中心和用户信息管理中心相互剥离,二者之间勾结作弊的可能几乎没有。平台用户信息更安全些,用户在体验中也会更信任平台。另外实际中很多人拥有不止拥有一种数字资产,不同的资产在不同的交易所上线,那交易者一定需要注册多个交易所账号,要在多个邮箱和账号系统间切换是非常不方便的体验。让用户选择交易所的标准不应该是因为币种差异,而应该是以真正的服务体验来衡量,用户想交易哪个币是他的自由。成熟的证券行业,不同券商间竞争的不是谁能买得到或者买不到中石油,而是通过不同的服务体验来让用户选择到哪里开户。
为何选择和微软合作?和我们建立合作后,微软做了什么?它从整个服务效和安全管理上,为我们做了定制化开发。MasterDAX云模式是微软和我们的共同开发的产品,我们的发布会和全球推广宣传都是微软官媒做的。
6月28日,在我们和台湾微软首发的发布会上,MasterDAX的产品被列入微软的合作列表。微软的模式是全球分销模式,进入它的产品销售列表意味着我们将和全球微软经销商互动,进行全球范围布局。
目前来看,这已经成为事实。我们现在回头看看和大家实际相关的数字货币的价格变化。以比特币为例,影响比特币价格的因素有很多,这里我们只从交易所相关的事件和行业发展来看待这件事情。随着交易所向海外扩张,行情很快出现了反弹,这个反弹存在两点原因的:
第一,那时海外交易所的国内站和海外站相互独立,需要把原来的存量客户导到新平台里去,同时面临客户增量市场拓展问题,那时交易所把成熟互联网运营推广那套玩法发挥的淋漓尽致。鼓励注册,激励充值,促进交易等运营玩法频频出新,极大刺激了用户交易,为市场创造了一个广泛的流通性。
第二,当时项目方比较少,大多数还在踏实做事,募集资金情况比较真实,公布募集了多少比特币就真的募集到了多少比特币。变化发生在去年11月到12月,当时币价大火。很多人因此要进军区块链,觉得发个币就能圈一大笔钱。但只了解到一些皮毛,忽略了很多必要动作,以为上个好交易所是项目成功的最核心因素。导致上交易所的需求极为旺盛,上币费就在那时开始暴涨,头部交易所横征暴敛的时代开始了。粥少僧多,项目数量增加导致募资变难,高昂的上币费也导致了募资规模要进一步扩大,所以11月、12月份募资的项目在1、2月份上线交易所的几乎全部破发。
很多投机者看到了交易所的赚钱效应,开始盘算着自己开个交易所岂不是很好,Top交易所收千万级别的上币费,那我就少收一个量级,几百万总可以吧,收不到几百万收几十万也不错啊。导致一大批没有准备充分的交易所从业者入场,忽略了最基本的用户体验,没有用户没有交易深度,最后一分钱上币费也收不到。很多交易所在这个过程中死掉了。
之后这些新入局交易所意识到,交易量是衡量交易所排名的最直观目标。刺激之下又出现了“刷量”行为,最大驱动地激励用户一起帮着刷。这时候出现了交易即挖矿模式,很多交易所都开始采用交易即挖矿。但交易即挖矿仅是种运营手段,这个创新很好,问题出在交易挖矿不该带着着基金盘进来。BTC、ETH的流通性本来就不足,都去挖平台币了,其他币种的交易量一定萎缩,币价一定会下跌。所以交易即挖矿给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看看这段时间的币价,比特币价格跌了1/3,ETH跌了50%,像瑞波、ADA之类在全球范围形成广泛共识的项目也出现百分之六七十的跌幅,山寨项目更是跌个百分之七八十……
这时各大交易所坐不住了,开始推出云模式。未来行业怎么走,还要看云模式具体的发展。
四大交易所代表的“1.0集权化”时代,垄断性交易所造成了一定用户量的下跌,但还没严重到上升为数量级。FCoin实现了百万用户的增长,它的用户主要是OK、火币流失的用户。前三个的流失量远远大于最后一个增长量。然而,我认为在存量市场折腾这些事对行业没有意义,重点需要拓展增量市场。
我们为什么主张推广云模式?我觉得,面向的主要服务对象有三个:
第一是真心想做交易所的人,我们把技术门槛降到最低,让交易所集中优势资源和资金专心提升用户体验,这才是他们应该专心做的事情;
第二是新兴国家或区域市场,现在很多国家想入场但苦于没有自己的技术能力,做不好当地自主品牌的交易所,很多布道者又没有百分百驱动力去把用户导流给跟自己毫不相关的其他交易所,那么他们适合采用云模式,开一个属于自己当地独立品牌的交易所,发挥他们最大的本土转化优势,去发展当地新用户;
第三是Token发行方。项目的质量决定了行业发展前景,没有好应用落地,行业不可能发展。好的Token发行方需要的是交易流通、促进生态共识,但并不是非得上一个集权化的交易所。现在没有用户的项目方上再好的交易所也不会有太好的发展,好的项目方一定是有好的社区,有充足的用户基础。那项目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用户贡献给这些集权交易所,还得给这些集权这贡献好几千万的上币费呢?不觉得非常不公吗?剩下这些费用去全力实现应用落地、去大力发展社区用户不好吗?在交易技术没门槛的情况下,项目方完全可以自己开一个交易站就可以了。以太坊的发展、瑞波的发展是因为它们上了某个头部交易所才行程的全球共识吗?不是的,本质是它们先实现了共识,才有那么多交易所愿意主动地上币。真想做到应用场景真正落地、做成全球共识的项目, 没必要承担高昂上币费压力,自己开个交易区一点点发展生态,良性发展才是正道。
为什么要做云模式,就是为了拓展增量市场。
MasterDAX零门槛。我承诺MasterDAX永不发币,不找任何借口收割合作伙伴。这就是我的初衷。谢谢大家!
以上是关于MasterDAX创始人李成:用云服务模式解决中心化交易所的集权问题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