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网络工程师23——MPLS单域通信过程详解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假装网络工程师23——MPLS单域通信过程详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背景说明
上一篇文章只是讲述了多站点穿过mpls域进行通信,本文专门从路由传输与数据传输两个维度详细讲解传输的过程,上文实验拓扑如下图所示,为了简单起见,只已客户A为例(紫色)进行描述
二、路由传输层面
- R5与R1之间通过ospf 1学习到5.5.5.5/32网络
- 将5.5.5.5/32路由导入R1上的instance A中,在bgp路由表中能看到5.5.5.5/32的起源路由器为R1,起源方式为incomplete
- 由于R1和R3底层已经通过ospf建立邻居关系,bgp协议的update包可以直接通过“一跳”的方式将路由从R1传到R3
由于R3上也创建了VRF,所以R1将5.5.5.5/32传给R3时将普通的bpg报文变成mp-bgp报文传送给R3,其中通过rd值来表示路由的唯一性,rt值告诉R3该路由应该放进R3上哪个VRF中,rt值信息粘附在R1传给R3的bgp update报文community扩展属性中
一并传给R3的还有R1通过mp-bgp为5.5.5.5/32分配的标签值,此处为1028
这一点也可以从R1上看到
- 最后,R3将5.5.5.5/32由mp-bgp引入ospf1,在通过ospf1发给R7,至此路由信息传送完成
- 由上述可知,在整个过程中,PE(R1,R3)设备的任务最为繁重,他需要将普通的bgp路由条目转换成mp-bgp的***4路由条目,再通过lsp隧道发出,pe路由器的功能模块在此过程中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BGP除了本身的***4路由表外,还单独为每个vrf实例维护了一张路由表三、数据传输层面
- 首先数据包从R7出来,目的地址是5.5.5.5/32
- 由于R1,R2,R3之间还运行了ldp协议,所以当数据包到达R3时,栈底先压上R1的mp-bgp为5.5.5.5/32分配的标签1028,外层再压上R2为1.1.1.1/32分配的标签1025传送给R2
之所以压上R2为1.1.1.1/32分配的标签,是因为在R3的fib表中,去往5.5.5.5/32走的是0x3隧道
而在0x3隧道中目的地址变成了1.1.1.1,下一跳是R2的g0/0/1接口,标签为1025
- 数据包到达R2后,剥离外层标签,再发给R1
- R1根据MP-BGP分配的标签值放入相应的VRF中,最后以ip报文的形式发送给R5,至此数据传输完成
整个过程可以在R7上进行标签路径查看
四、RD、RT与MP-BGP label详解
1.RT详解
当R1要把路由传给R3时,由于R3上也运行了vrf,所以就需要有一种判断机制来确定将路由存放到那一个vrf中,而rt的引入就是结局这个问题,他作为只对vrf感兴趣的判断依据,存放于BGP updata的扩展community属性中,所以rt属于控制(路由传输)层面的参数2.RD详解
关于rd值,以R1为例,很多解释说他是为了在R1上标识路由的唯一性,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再往深层次的挖,就算R1上instance A与instance B使用了相同的路由,但BGP updata报文中的rt值已经判断出要传输的路由属于哪个vrf,所以rd值的作用并不是在此体现
还是以R1为例,假设instance A与instance B上都有5.5.5.5/32,发送给R3后,由于有rt这个扩展属性,所以R3使能分辨出该放到哪个vrf中的,但之后如果R1给R3发的是一种撤销报文(route reserve),这种报文与BGP的updata不同,他不会去查看属性,所以此时的R3就不知道该撤销那个vrf中的5.5.5.5/32,rd也只是在这种场景下发挥作用。这也是为什么rd是粘附在路由前缀之前,而rt在扩展属性中,rd与rt一样属于控制(路由传输)层面的参数
3.Label详解
首先要说明的是,label属于转发(数据传输)层面的参数。当R1将路由传递个R3后,R3将数据要发送给R1,此时他知道如何去往R1,但数据包送到R1的那个vrf中却无法判定,所以bgp在通过rt值将路由发送过来时,一并附带一个label值,就是用于告诉R3将数据发往哪个vrf的
以上是关于假装网络工程师23——MPLS单域通信过程详解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