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操作
Posted datatool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件操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文件概述
1.介绍
计算机系统分为: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三部分。
我们用python或其他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若想要把数据永久保存下来,必须要保存于硬盘中,这就涉及到应用程序要操作硬件,众所周知,应用程序是无法直接操作硬件的,这就用到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把复杂的硬件操作封装成简单的接口给用户/应用程序使用,其中文件就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来操作硬盘虚拟概念,用户或应用程序通过操作文件,可以将自己的数据永久保存下来。
有了文件的概念,我们无需再去考虑操作硬盘的细节,只需要关注操作文件的流程:
1)打开文件,得到文件句柄并赋值给一个变量
2)通过句柄对文件进行操作
3) 关闭文件
2.python中文件操作简介
f=open(‘a.txt‘,‘r‘,encoding=‘utf-8‘) #默认打开模式就为r
data=f.read()
f.close()
2)操作系统打开该文件,并返回一个文件句柄给应用程序
3)应用程序将文件句柄赋值给变量 f
1)f.close() #回收操作系统级打开的文件
2)del f #回收应用程序级的变量
其中del f一定要发生在f.close()之后,否则就会导致操作系统打开的文件还没有关闭,白白占用资源,
而python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决定了我们无需考虑del f,这就要求我们,在操作完毕文件后,一定要记住f.close()
虽然我这么说,但是很多同学还是会很不要脸地忘记f.close(),对于这些不长脑子的同学,我们推荐傻瓜式操作方式:使用with关键字来帮我们管理上下文
with open(‘a.txt‘,‘w‘) as f:
pass
with open(‘a.txt‘,‘r‘) as read_f,open(‘b.txt‘,‘w‘) as write_f:
data=read_f.read()
write_f.write(data)
这就用到了上节课讲的字符编码的知识:若要保证不乱码,文件以什么方式存的,就要以什么方式打开。
f=open(‘a.txt‘,‘r‘,encoding=‘utf-8‘)
r ,只读模式【默认模式,文件必须存在,不存在则抛出异常】
w,只写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清空内容】
a, 之追加写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只追加内容】
rb
wb
ab
注:以b方式打开时,读取到的内容是字节类型,写入时也需要提供字节类型,不能指定编码
"+" 表示可以同时读写某个文件
r+, 读写【可读,可写】
w+,写读【可读,可写】
a+, 写读【可读,可写】
x+ ,写读【可读,可写】
xb
‘U‘ mode is deprecated and will raise an exception in future versions
of Python. It has no effect in Python 3. Use newline to control universal newlines mode. # 总结:
在python3中使用默认的newline=None即可,换行符无论何种平台统一用 即可
f.read() #读取所有内容,光标移动到文件末尾
f.readline() #读取一行内容,光标移动到第二行首部
f.readlines() #读取每一行内容,存放于列表中
f.write(‘1111 222 ‘.encode(‘utf-8‘)) #针对b模式的写,需要自己写换行符
f.writelines([‘333 ‘,‘444 ‘]) #文件模式
f.writelines([bytes(‘333 ‘,encoding=‘utf-8‘),‘444 ‘.encode(‘utf-8‘)]) #b模式
f.readable() #文件是否可读
f.writable() #文件是否可读
f.closed #文件是否关闭
f.encoding #如果文件打开模式为b,则没有该属性
f.flush() #立刻将文件内容从内存刷到硬盘
f.name
利用b模式,编写一个cp工具,要求如下:
1)既可以拷贝文本又可以拷贝视频,图片等文件
2)用户一旦参数错误,打印命令的正确使用方法,如usage: cp source_file target_file
提示:可以用import sys,然后用sys.argv获取脚本后面跟的参数
import sys if len(sys.argv) != 3: print(‘usage: cp source_file target_file‘) sys.exit() source_file,target_file=sys.argv[1],sys.argv[2] with open(source_file,‘rb‘) as read_f,open(target_file,‘wb‘) as write_f: for line in read_f: write_f.write(line)
四、文件内光标移动
1.: read(3):
1. 文件打开方式为文本模式时,代表读取3个字符
2. 文件打开方式为b模式时,代表读取3个字节
2.: 其余的文件内光标移动都是以字节为单位如seek,tell,truncate
注意:
1. seek有三种移动方式0,1,2,其中1和2必须在b模式下进行,但无论哪种模式,都是以bytes为单位移动的
2. truncate是截断文件,所以文件的打开方式必须可写,但是不能用w或w+等方式打开,因为那样直接清空文件了,所以truncate要在r+或a或a+等模式下测试效果
import time with open(‘test.txt‘,‘rb‘) as f: f.seek(0,2) while True: line=f.readline() if line: print(line.decode(‘utf-8‘)) else: time.sleep(0.2)
五、文件的修改
文件的数据是存放于硬盘上的,因而只存在覆盖、不存在修改这么一说,我们平时看到的修改文件,都是模拟出来的效果,具体的说有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全部加载到内存,在内存中是可以修改的,修改完毕后,再由内存覆盖到硬盘(word,vim,nodpad++等编辑器)
import os with open(‘a.txt‘) as read_f,open(‘.a.txt.swap‘,‘w‘) as write_f: data=read_f.read() #全部读入内存,如果文件很大,会很卡 data=data.replace(‘alex‘,‘SB‘) #在内存中完成修改 write_f.write(data) #一次性写入新文件 os.remove(‘a.txt‘) os.rename(‘.a.txt.swap‘,‘a.txt‘)
方式二: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一行一行地读入内存,修改完毕就写入新文件,最后用新文件覆盖源文件
import os with open(‘a.txt‘) as read_f,open(‘.a.txt.swap‘,‘w‘) as write_f: for line in read_f: line=line.replace(‘alex‘,‘SB‘) write_f.write(line) os.remove(‘a.txt‘) os.rename(‘.a.txt.swap‘,‘a.txt‘)
以上是关于文件操作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