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Upack PE分析

Posted rev-omi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19章:Upack PE分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两个PE文件进行对比分析:

技术图片

 

 

可以发现,对各个结构体进行了重叠。首先观察PE头,DOS存根被省掉。

从3C地址处,找到NT头地址,在10H处。即DOS头NT头进行了重叠

文件头倒数第二个元素(SizeOfOptionalHeader)的值为148H。

由值10B找到可选头,下面一行即为EntryPoint(1018H),向下数6行,即到DataDirectory

1018H的文件偏移为18H.

技术图片

第二个数组即是ImportDirectory,得到值271ee大小14H

为将RVA转换为FileOffset,找到对应节区的地址。

28+148=170H,即为节区头开始的地址。

技术图片

 

 

一共有三个节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节区并没有使用常规的名字),每个节区的文件偏移为10H。

读结构体可知:

节区大小为10000H,起始地址为27000H。而前面给的地址是271ee < 28000。在第三节区

故IAT的地址为:271ee-27100+10=2fe.

但是PointerToRawData的值必须为FileAlignment的整数倍。故必须为0,200,400,600等值。

经过测试,发现修改两个10H的值,只要值在[11,199]之间就会报错,小于11H的值都可以取

PE装载器会将小于等于10H的值强制置为0.

技术图片

 

 

从前面的可选头可以知道分块大小分别为1000H和200H。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分块是指绝对地址,而不是相对地址

因此这里其实被隔断了,最终只用了2字节表示了FirstThunk

因此200H就是第二个节区的起始地址,FirstThunk(IAT)的值为11e8,文件偏移为 1e8。LibraryName在02H处。技术图片

 

 

 

每一个四字节代表一个函数结构体地址,最终用一个NULL结尾。

由于INT为0,通过IAT查找函数即可:

技术图片

 

 

技术图片

 

 

前面两个字是Ordinal,后面是函数名以及一个00。这两个函数使得形成原文件IAT非常的方便。

注意INT的查找方式和IAT类似,都是以地址数组的形式指向函数结构体

那么IAT和INT有什么区别呢?

在网上找到如下解释(讲得很清楚):

程序加载前,IAT和INT指向同一结构,而加载后INT不变依旧保存dll函数名与函数序号的地址信息。

而IAT则根据导入表INT(IAT加载前)的内容和库文件导出表信息,修改为对应的函数的地址信息。

这也是为什么INT被称为OriginalFirstThunk的原因。

技术图片

 

同时也应当注意到:第一、第三节区起始地址相同的。PE规范并为对此进行规定

只要代码对对应的节区进行解压缩,放到合适的位置就不影响程序的运行。

以上是关于第19章:Upack PE分析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逆向学习-Upack的PE文见头分析

2018-04-23 《鸟哥的Linux私房菜 基础学习篇(第四版)》 第19章 认识与分析日志文件 笔记

设计模式@第19章:迭代器模式

2017年秋季个人阅读计划

perl语言小骆驼学习第1章笔记

需求工程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