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问题透视互联网化CFO的职业观有哪些
Posted lantian123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这几个问题透视互联网化CFO的职业观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
刚一接触,彭勇严谨而富有逻辑的表达准确地透露出一个典型的财务管理者形象,然而有了更多了解之后,你会发现他不仅有着当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方式,而且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这两者神奇地统一在一起,成就了他独特的职业形象和竞争优势。
用彭勇自己的话说,他是只身从西部来到大上海的,没有名校和海龟的光鲜履历,就是以一个普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身份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今他已担任过几家企业的CFO,而且有多个极富含金量的专业证书傍身,甚至有了再次转型创业的想法。
那么,这些年来他都经历了什么,这些成绩得益于自身的努力还是命运的垂青,对于财务人职业发展相关的5个关键问题,他又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一、怎样发现和把握职业机遇?
“人就是在事情的压力下去做各种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并且获得成长”
大学毕业那年,彭勇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环卫局上班,那时候工作压力不大,年轻的他想通过进修获得专业上的提升,但是没有被允许。随后他做出决定,离开了这家单位,进入了一家名为MITEC的外企。
做出这个选择并非一时冲动。他平时就很关注经济形势和社会变化,喜欢思考,他发现当时上海在大力招商引资,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驻,这些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很大,但高水平的人才明显不足。在这些企业,最高层的职位往往被外籍和海归人士把控,但是介于国际化管理和本土化管理中间的一个层面,彭勇认为自己是可以切入的,他称之为“区域化集团管控”。要走这条路,首先要进入一家外企开始磨炼,MITEC正是这样一个业务遍布全国的集团性企业。利用自己的职业敏感和对本土环境的熟悉,彭勇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经理人生涯。
彭勇坦言,他不确定这条路一定正确,但他觉得这是适合自己的。事实上,这只是他第一次跨越。第二次,发生在2000年之后,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企业和商业模式,他感觉这些企业未来一定大有可为,所以果断加入了国际电商新蛋网。当时他已在制造业积累了6年之久,选择加入这样一个新兴行业,无疑是需要很大勇气的。现在,彭勇正在面临自己眼中的第三次机遇选择,市场机遇从东部往西部迁移,未来他想独立创业来更多地服务西部的客户。
有选择就会有风险,至少从目前来看,他前两次的赌注都下对了,目前他成为比较稀缺的懂得互联网运营的CFO。谈到这些想法的来源,彭勇说自己就是愿意多学习,多听别人讲,然后主动去思考。他认为财务人经常分析数据,做一些趋势性的研究,其实这个方法不仅仅是运用在工作上,对自己也是同样适用的。
二、和业务沟通成败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找对了客户,才能更好地推动事情的进展”
积极地了解业务,给予业务帮助和支持是彭勇近年来努力的方向之一。他说,长期以来外界对财务有两个偏执的看法,一个是账房先生,一个是官老爷。这虽然是偏见,多少也反映出财务人常见的一些问题,但是如果到现在财务人仍然把自己禁锢在这样狭小的圈子里、用这样的方式去工作的话,未来一定会被淘汰。
财务支持业务,过去难在缺乏这个意识,现在则是推动困难。彭勇分享了一个例子。当时在MITEC,售后服务管理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一方面质保期很难精准管理,另一方面备品备件的库存管理也很难,这里面有业务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当时彭勇作为财务人员,主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综合财务的管控思路和对业务过程的了解,拟定了一个解决方案,交给了上级。当这个方案呈现在公司领导面前时,他们也很意外,没想到财务人员还会关注这么多,而且能提出解决办法,给予了他很大肯定。之后,这个方案在实际实施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由于上司和公司领导的支持,包括扫描条码等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最后很好地改进了这方面的管理,每年为公司节约了上亿的成本。
彭勇说,这整个过程中,业务部门也会有不配合的情况,但是要清楚他们的问题是希望被解决的,一旦看到效果,他们比谁都高兴。所以当他们明白其中的好处时,他们会反过来找你。这里面有两个点,一个是你要找准切入点,另一个是你要以合作共赢的立场去做,这样更容易成功。
他还强调,在和业务沟通时,一定要分清谁是你的关键角色,谁是你真正的客户。比如财务要把市场合同管理纳入统一的管理,找市场经理就不行,因为这事给他操作本身增加了麻烦,并且他的自由度减小了。但是你如果找市场总监,告诉总监这个事可以让合同管理更规范,预算管理更清楚,还能够通过更合理的账期管理减少部门成本支出,他的这个层面是愿意关注也能够理解这个事的。
三、财务考证有没有那么难?
“如果你放弃了学习,也就放弃你的职业”
对财务人来说,在职考证是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难题,但这对于彭勇似乎没有构成什么困扰,他把几乎所有主流的财务证书都拿了个遍。这不禁让人好奇,他为什么要考这么多证,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对此,彭勇回忆说,他最初和很多人一样,就是想通过证书来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所以就去考注会,觉得含金量高;但是注会涉及的领域还是限于会计这一块,所以他又考了一个内控的证书,希望增加一些企业管控角度的理解;后来管理会计兴起以后,他发现这是以后的发展趋势,也是重要的价值增长点,所以又考了这方面的证书。慢慢的证书就越来越多了。
但是考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也开始反思为什么要考这些证。他觉得这件事还是跟所处的职业阶段有关。如果是初入职场,当然可以选择考个证书来帮助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当你有了一定经验之后,仅仅为了考证而考就不合适了。“你要看看自己哪方面能力还有欠缺,未来打算从事什么样的岗位,走什么样的路线,这样才能真正利用好这个学习的过程”,他说。
说到考试的精力问题,他觉得更多还是在心态上。如果一个人选择了财务工作,就是要持续学习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既然这份职业已经在先天赋予了你学习的使命,那么为什么不学得更好一点呢?
他把自己考证的经验归结为勤奋。他会每天抽出一个小时时间学习,不论多晚,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不仅如此,每次看到有价值的东西,或者自己突然有什么好的想法,他都会记在电脑或者手机里。他说,在这些东西的积累、思考和验证的过程中,对自己无形中产生很大的帮助。
四、做财务有没有天花板?
“很多时候一旦开始,就会打开一扇窗”
很多财务人都会遇到自己的瓶颈期,有时候我们也理解为碰到了天花板,对此彭勇并不认同。“财务是没有天花板的,更多的是自己给自己设限”,他说。
因为财务是和企业的发展同步的,当企业不断变化、日新月异的时候,企业对财务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对财务的倚赖是越来越强而不是越来越弱。所谓的天花板,更多是自己给自己设限,一定要从格局上扭转过来。
那么如何突破瓶颈,彭勇给出了两个建议:第一,任何改变都是从浅入深,从细微处开始的,当你的一些努力被上司和老板感知到的时候,资源自然会向你倾斜,你就可以做更多的事;第二,改变不等于异想天开,还是应该立足于企业,从业务过程着手,同时要有“做事敢为人先,荣誉敢为人后”的精神。
具体到广大的财务经理人群,彭勇分析了财务经理和财务总监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财务中层管理者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
- 观念和格局的差异。由于格局不同,经理是职能角度,总监是企业角度,体现出来就是对同样的数据理解和运用的不同;
2. 管理手段不同。经理更喜欢通过关注过程把事情做好,而财务总监更习惯通过团队的组织和文化引导来确保团队的执行力;
3. 思维的差异。经理是从PDCA这个闭环来考虑事情,而总监能够经常跳出这个圈子来看问题,包括用资源拼盘的思维去考虑,怎么样让整体效率最大化;
4. 角色转换的差异。财务经理也会有角色转换,比如考虑这个事情如果是我来做会怎么做,但是财务总监的转换就复杂了很多,他要代表企业主,还要代表管理层,本身又是财务负责人,这种转换的频率和复杂程度,远非经理可比;
五、懂互联网的财务人才养成是否有迹可循?
“不要低估小事情的价值”
无论是身处互联网行业,还是作为传统行业对互联网工具的利用,熟悉和运用互联网的知识和思维都是企业管理的一个趋势。那么财务人员如何走出局限,成为互联网化的专业人才呢?彭勇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给出了一些建议:
- 完善专业技能。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缺陷,制定完善自我的小目标;
2. 立足企业特点。了解和分析自己的企业和其商业本质,分析企业发展和互联网的结合点,以此作为提出有价值性建议和采取创新举措的前提条件;
3. 学习互联网知识。学习和了解一些互联网相关理论和知识,多参加一些相关互联网和财务创新的论坛和活动,与同行或者相关机构进行请教和沟通,借鉴他们的成败得失;
4. 参考标杆企业。了解自己行业中比较突出的互联网转型或创新的标杆企业,进行对标分析,摸索自身企业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方法和理论;
5. 从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互联网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可以从身边小变革开始,一点点起步。比如原来做财务分析的,如果能把一些关于经营情况的日清表,以适合的格式通过手机端每天发送给管理层,方便他们随时了解公司经营状况,这样小的改变或许就会对管理层带来重要的价值。那么公司就会增加这方面服务的拓展以及对你个人的关注,这样进一步创新就有了很好的空间。
万事开头难,做创新和突破的事情更是如此。彭勇形容这个过程,就像打开俄罗斯套娃一样,从细微处着手,一层一层剥开,逐渐接近你想要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你启动了,就不断地有相关人员会加入进来,这样就不是你自己在做自己的事,而是利用别人的资源一起做事。
而这,也正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体现。
来源:知乎
以上是关于这几个问题透视互联网化CFO的职业观有哪些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