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十四—— 状态模式/策略模式
Posted songzw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设计模式十四—— 状态模式/策略模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十一章 状态模式
21.1 基本介绍
-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它主要用来解决对象在多种状态转换时,需要对外输出不同的行为的问题。状态和行为是一一对应的,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 当一个对象的内在状态改变时,允许改变其行为,这个对象看起来像是改变了其类。
21.2 角色及职责
- Context 类为环境角色,用于维护 State 实例,这个实例定义了当前的状态
- State 是抽象状态角色,定义一个接口封装与 Context 的一个特定接口相关的行为
- ConcreteState 具体的状态角色,每个子类实现一个与 Context 的一个状态相关的行为
21.3 注意事项和细节
- 代码有很强的可读性,状态模式将每个状态的行为封装到对应的一个类中。
- 方便维护,将容易产生问题的 if-else 语句删除了,如果把每个状态的行为都放到一个类中,每次调用方法时都要判断当前是什么状态,不但会产出很多 if-else 语句,而且容易出错。
- 符合“开闭原则”,容易增删状态。
- 会产生很多类,每个状态都要一个对应的类,当状态过多时会产生很多类,加大维护难度。
- 应用场景:当一个事件或者对象有很多种状态,状态之间会相互转换,对不同的状态要求有不同的行为的时候, 可以考虑使用状态模式。
第二十二章 策略模式
22.1 基本介绍
-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中,定义算法族(策略组),分别封装起来,让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 体现了几个设计原则:
- 第一、把变化的代码从不变的代码中分离出来;
- 第二、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具体类(定义了策略接口);
- 第三、多用组合/聚合,少用继承(客户通过组合方式使用策略)。
22.2 应用实例
不同种类的鸭子(如野鸭、北京鸭、水鸭等)有不同的行为(如叫、飞行等),要求显示各种鸭子的行为信息。使用策略模式,即分别封装行为接口,实现算法族,超类里放行为接口对象,在子类里具体设定行为对象。原则就是: 分离变化部分,封装接口,基于接口编程各种功能。此模式让行为的变化独立于算法的使用者。
// 飞行 行为的接口
public interface FlyBehavior {
void fly(); // 子类具体实现
}
// 飞行行为的具体实现 1
public class GoodFlyBehavior implements FlyBehavi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fly() {
System.out.println(" 飞翔技术高超 ~~~");
}
}
// 飞行行为的具体实现 2
public class BadFlyBehavior implements FlyBehavi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fly() {
System.out.println(" 飞翔技术一般 ");
}
}
// 叫 行为的接口
public interface QuackBehavior {
void quack();//子类实现
}
// 鸭子的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Duck {
//属性, 策略接口
FlyBehavior flyBehavior;
//其它属性<->策略接口
QuackBehavior quackBehavior;
public Duck() {
}
public abstract void display();//显示鸭子信息
public void quack() {
System.out.println("鸭子嘎嘎叫~~");
}
public void swim() {
System.out.println("鸭子会游泳~~");
}
public void fly() { //改进
if(flyBehavior != null) {
flyBehavior.fly();
}
}
public void setFlyBehavior(FlyBehavior flyBehavior) {
this.flyBehavior = flyBehavior;
}
public void setQuackBehavior(QuackBehavior quackBehavior) {
this.quackBehavior = quackBehavior;
}
}
// 具体的鸭子类 1:野鸭
public class WildDuck extends Duck {
//构造器,传入FlyBehavor 的对象
public WildDuck() {
flyBehavior = new GoodFlyBehavi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 这是野鸭 ");
}
}
// 具体的鸭子类 2:北京鸭
public class PekingDuck extends Duck {
//假如北京鸭可以飞翔,但是飞翔技术一般
public PekingDuck() {
flyBehavior = new BadFlyBehavi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北京鸭~~~");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ildDuck wildDuck = new WildDuck();
wildDuck.fly();
PekingDuck pekingDuck = new PekingDuck();
pekingDuck.fly();
//动态改变某个对象的行为, 北京鸭
pekingDuck.setFlyBehavior(new GoodFlyBehavior());
System.out.println("北京鸭的实际飞翔能力");
pekingDuck.fly();
}
}
22.3 注意事项和细节
- 策略模式的关键是:分析项目中变化部分与不变部分。
- 策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多用组合/聚合,少用继承;用行为类组合,而不是行为的继承,更有弹性。
- 体现了“对修改关闭,对扩展开放”原则,客户端增加行为不用修改原有代码,只要添加一种策略(或者行为) 即可,避免了使用多重转移语句(if..else if..else)。
- 提供了可以替换继承关系的办法: 策略模式将算法封装在独立的 Strategy 类中使得我们可以独立于其 Context 改变它,使它易于切换、易于理解、易于扩展。
- 注意:每添加一个策略就要增加一个类,当策略过多是会导致类数目庞。
22.4 在 JDK 中的应用
JDK 的 Arrays 的 Comparator 使用了策略模式,可以自定义不同的排序策略(升序、降序)。
// 1. 实现了 Comparator 接口(策略接口)
// 2. 匿名类对象 new Comparator<Integer>(){..} 就是实现了 策略接口 的对象
// 3. public int compare(Integer o1, Integer o2){} 指定具体的处理方式
// 升序排列 (匿名类对象实现)
Comparator<Integer> comparator = new Comparator<Integer>() {
public int compare(Integer o1, Integer o2) {
if (o1 > o2)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1;
}
};
};
Arrays.sort(data, comparator);
// 降序排列 (lamada 表达式实现)
Arrays.sort(data, (var1, var2) -> {
if(var1.compareTo(var2) > 0)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1;
}
});
以上是关于设计模式十四—— 状态模式/策略模式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