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标准库Context
Posted wind-zhou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Go标准库Context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Go标准库Context
在 Go http包的Server中,每一个请求在都有一个对应的 goroutine 去处理。请求处理函数通常会启动额外的 goroutine 用来访问后端服务,比如数据库和RPC服务。用来处理一个请求的 goroutine 通常需要访问一些与请求特定的数据,比如终端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验证相关的token、请求的截止时间。 当一个请求被取消或超时时,所有用来处理该请求的 goroutine 都应该迅速退出,然后系统才能释放这些 goroutine 占用的资源。
总结一下:
上面哇啦哇啦一大堆,说白了,context就是用来简洁的管理goroutines的生命周期。
为什么需要Context
基本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ime"
)
var wg sync.WaitGroup
// 初始的例子
func worker() {
for {
fmt.Println("worker")
time.Sleep(time.Second)
}
// 如何接收外部命令实现退出
wg.Done()
}
func main() {
wg.Add(1)
go worker()
// 如何优雅的实现结束子goroutine
wg.Wait()
fmt.Println("over")
}
全局变量方式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ime"
)
var wg sync.WaitGroup
var exit bool
// 全局变量方式存在的问题:
// 1. 使用全局变量在跨包调用时不容易统一
// 2. 如果worker中再启动goroutine,就不太好控制了。
func worker() {
for {
fmt.Println("worker")
time.Sleep(time.Second)
if exit {
break
}
}
wg.Done()
}
func main() {
wg.Add(1)
go worker()
time.Sleep(time.Second * 3) // sleep3秒以免程序过快退出
exit = true // 修改全局变量实现子goroutine的退出
wg.Wait()
fmt.Println("over")
}
通道方式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ime"
)
var wg sync.WaitGroup
// 管道方式存在的问题:
// 1. 使用全局变量在跨包调用时不容易实现规范和统一,需要维护一个共用的channel
func worker(exitChan chan struct{}) {
LOOP:
for {
fmt.Println("worker")
time.Sleep(time.Second)
select {
case <-exitChan: // 等待接收上级通知
break LOOP
default:
}
}
wg.Done()
}
func main() {
var exitChan = make(chan struct{})
wg.Add(1)
go worker(exitChan)
time.Sleep(time.Second * 3) // sleep3秒以免程序过快退出
exitChan <- struct{}{} // 给子goroutine发送退出信号
close(exitChan)
wg.Wait()
fmt.Println("over")
}
官方版的方案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sync"
"time"
)
var wg sync.WaitGroup
func worker(ctx context.Context) {
LOOP:
for {
fmt.Println("worker")
time.Sleep(time.Second)
select {
case <-ctx.Done(): // 等待上级通知
break LOOP
default:
}
}
wg.Done()
}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wg.Add(1)
go worker(ctx)//这里的ctx起到了全局变量的作用
time.Sleep(time.Second * 3)
cancel() // 通知子goroutine结束
wg.Wait()
fmt.Println("over")
}
当子goroutine又开启另外一个goroutine时,只需要将ctx传入即可: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sync"
"time"
)
var wg sync.WaitGroup
func worker(ctx context.Context) {
go worker2(ctx)
LOOP:
for {
fmt.Println("worker")
time.Sleep(time.Second)
select {
case <-ctx.Done(): // 等待上级通知
break LOOP
default:
}
}
wg.Done()
}
func worker2(ctx context.Context) {
LOOP:
for {
fmt.Println("worker2")//逻辑代码块
time.Sleep(time.Second)
select {
case <-ctx.Done(): // 等待上级通知
break LOOP
default:
}
}
}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wg.Add(1)
go worker(ctx)
time.Sleep(time.Second * 3)
cancel() // 通知子goroutine结束
wg.Wait()
fmt.Println("over")
}
由此可见在存在协程嵌套时,相同时停止所有协程,用context比较方便
Context初识
Go1.7加入了一个新的标准库context
,它定义了Context
类型,专门用来简化 对于处理单个请求的多个 goroutine 之间与请求域的数据、取消信号、截止时间等相关操作,这些操作可能涉及多个 API 调用。
对服务器传入的请求应该创建上下文,而对服务器的传出调用应该接受上下文。它们之间的函数调用链必须传递上下文,或者可以使用WithCancel
、WithDeadline
、WithTimeout
或WithValue
创建的派生上下文。当一个上下文被取消时,它派生的所有上下文也被取消。
Context接口
context.Context
是一个接口,该接口定义了四个需要实现的方法。具体签名如下:
type Context interface {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Done() <-chan struct{}
Err() error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Deadline
方法需要返回当前Context
被取消的时间,也就是完成工作的截止时间(deadline);Done
使用<-chan struct{}来通知退出,供被调用的goroutine监听。Err
方法会返回当前Context
结束的原因,它只会在Done
返回的Channel被关闭时才会返回非空的值;- 如果当前
Context
被取消就会返回Canceled
错误; - 如果当前
Context
超时就会返回DeadlineExceeded
错误;
- 如果当前
Value
方法会从Context
中返回键对应的值,对于同一个上下文来说,多次调用Value
?并传入相同的Key
会返回相同的结果,该方法仅用于传递跨API和进程间跟请求域的数据;
Background()和TODO()
Go内置两个函数:Background()
和TODO()
,这两个函数分别返回一个实现了Context
接口的background
和todo
。我们代码中最开始都是以这两个内置的上下文对象作为最顶层的partent context
,衍生出更多的子上下文对象。
Background()
主要用于main函数、初始化以及测试代码中,作为Context这个树结构的最顶层的Context,也就是根Context。
TODO()
,它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使用场景,如果我们不知道该使用什么Context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
background
和todo
本质上都是emptyCtx
结构体类型,是一个不可取消,没有设置截止时间,没有携带任何值的Context。
With系列函数
此外,context
包中还定义了四个With系列函数。
WithCancel
WithCancel
的函数签名如下:
func 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WithCancel
返回带有新Done通道的父节点的副本。当调用返回的cancel函数或当关闭父上下文的Done通道时,将关闭返回上下文的Done通道,无论先发生什么情况。
取消此上下文将释放与其关联的资源,因此代码应该在此上下文中运行的操作完成后立即调用cancel。
func gen(ctx context.Context) <-chan int {
dst := make(chan int)
n := 1
go func()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return // return结束该goroutine,防止泄露
case dst <- n:
n++
}
}
}()
return dst
}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defer cancel() // 当我们取完需要的整数后调用cancel
for n := range gen(ctx) {
fmt.Println(n)
if n == 5 {
break
}
}
}
上面的示例代码中,gen
函数在单独的goroutine中生成整数并将它们发送到返回的通道。 gen的调用者在使用生成的整数之后需要取消上下文,以免gen
启动的内部goroutine发生泄漏。
WithDeadline
WithDeadline
的函数签名如下: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eadline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返回父上下文的副本,并将deadline调整为不迟于d。如果父上下文的deadline已经早于d,则WithDeadline(parent, d)在语义上等同于父上下文。当截止日过期时,当调用返回的cancel函数时,或者当父上下文的Done通道关闭时,返回上下文的Done通道将被关闭,以最先发生的情况为准。
取消此上下文将释放与其关联的资源,因此代码应该在此上下文中运行的操作完成后立即调用cancel。
func main() {
d := time.Now().Add(50 * time.Millisecond)
ctx, cancel := context.WithDeadline(context.Background(), d)
// 尽管ctx会过期,但在任何情况下调用它的cancel函数都是很好的实践。
// 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使上下文及其父类存活的时间超过必要的时间。
//这个函数相当于为context的撤销提供了两个限制,一是主动调用cancel,另一个就是到达deadlines
defer cancel()
select {
case <-time.After(1 * time.Second):
fmt.Println("overslept")
case <-ctx.Done():
fmt.Println(ctx.Err())
}
}
上面的代码中,定义了一个50毫秒之后过期的deadline,然后我们调用context.WithDeadline(context.Background(), d)
得到一个上下文(ctx)和一个取消函数(cancel),然后使用一个select让主程序陷入等待:等待1秒后打印overslept
退出或者等待ctx过期后退出。 因为ctx50秒后就过期,所以ctx.Done()
会先接收到值,上面的代码会打印ctx.Err()取消原因。
WithTimeout
WithTimeout
的函数签名如下: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WithTimeout
返回WithDeadline(parent, time.Now().Add(timeout))
。
取消此上下文将释放与其相关的资源,因此代码应该在此上下文中运行的操作完成后立即调用cancel,通常用于数据库或者网络连接的超时控制。具体示例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sync"
"time"
)
// context.WithTimeout
var wg sync.WaitGroup
func worker(ctx context.Context) {
LOOP:
for {
fmt.Println("db connecting ...")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10) // 假设正常连接数据库耗时10毫秒
select {
case <-ctx.Done(): // 50毫秒后自动调用
break LOOP
default:
}
}
fmt.Println("worker done!")
wg.Done()
}
func main() {
// 设置一个50毫秒的超时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time.Millisecond*50)
wg.Add(1)
go worker(ctx)
time.Sleep(time.Second * 5)
cancel() // 通知子goroutine结束
wg.Wait()
fmt.Println("over")
}
WithValue
WithValue
函数能够将请求作用域的数据与 Context 对象建立关系。声明如下: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Context
WithValue
返回父节点的副本,其中与key关联的值为val。
仅对API和进程间传递请求域的数据使用上下文值,而不是使用它来传递可选参数给函数。
所提供的键必须是可比较的,并且不应该是string
类型或任何其他内置类型,以避免使用上下文在包之间发生冲突。WithValue
的用户应该为键定义自己的类型。为了避免在分配给interface{}时进行分配,上下文键通常具有具体类型struct{}
。或者,导出的上下文关键变量的静态类型应该是指针或接口。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sync"
"time"
)
// context.WithValue
type TraceCode string
var wg sync.WaitGroup
func worker(ctx context.Context) {
key := TraceCode("TRACE_CODE")
traceCode, ok := ctx.Value(key).(string) // 在子goroutine中获取trace code
if !ok {
fmt.Println("invalid trace code")
}
LOOP:
for {
fmt.Printf("worker, trace code:%s
", traceCode)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10) // 假设正常连接数据库耗时10毫秒
select {
case <-ctx.Done(): // 50毫秒后自动调用
break LOOP
default:
}
}
fmt.Println("worker done!")
wg.Done()
}
func main() {
// 设置一个50毫秒的超时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time.Millisecond*50)
// 在系统的入口中设置trace code传递给后续启动的goroutine实现日志数据聚合
ctx = context.WithValue(ctx, TraceCode("TRACE_CODE"), "12512312234")
wg.Add(1)
go worker(ctx)
time.Sleep(time.Second * 5)
cancel() // 通知子goroutine结束
wg.Wait()
fmt.Println("over")
}
使用Context的注意事项
- 推荐以参数的方式显示传递Context
- 以Context作为参数的函数方法,应该把Context作为第一个参数。
- 给一个函数方法传递Context的时候,不要传递nil,如果不知道传递什么,就使用context.TODO()
- Context的Value相关方法应该传递请求域的必要数据,不应该用于传递可选参数
- Context是线程安全的,可以放心的在多个goroutine中传递
客户端超时取消示例
调用服务端API时如何在客户端实现超时控制?
server端
// context_timeout/server/main.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math/rand"
"net/http"
"time"
)
// server端,随机出现慢响应
func index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number := rand.Intn(2)
if number == 0 {
time.Sleep(time.Second * 10) // 耗时10秒的慢响应
fmt.Fprintf(w, "slow response")
return
}
fmt.Fprint(w, "quick response")
}
func main() {
http.HandleFunc("/", indexHandler)
err := http.ListenAndServe(":8000", nil)
if err != nil {
panic(err)
}
}
client端
// context_timeout/client/main.go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io/ioutil"
"net/http"
"sync"
"time"
)
// 客户端
type respData struct {
resp *http.Response
err error
}
func doCall(ctx context.Context) {
transport := http.Transport{
// 请求频繁可定义全局的client对象并启用长链接
// 请求不频繁使用短链接
DisableKeepAlives: true, }
client := http.Client{
Transport: &transport,
}
respChan := make(chan *respData, 1)
req, err := http.NewRequest("GET", "http://127.0.0.1:8000/", nil)
if err != nil {
fmt.Printf("new requestg failed, err:%v
", err)
return
}
req = req.WithContext(ctx) // 使用带超时的ctx创建一个新的client request
var wg sync.WaitGroup
wg.Add(1)
defer wg.Wait()
go func() {
resp, err := client.Do(req)
fmt.Printf("client.do resp:%v, err:%v
", resp, err)
rd := &respData{
resp: resp,
err: err,
}
respChan <- rd
wg.Done()
}()
select {
case <-ctx.Done():
//transport.CancelRequest(req)
fmt.Println("call api timeout")
case result := <-respChan:
fmt.Println("call server api success")
if result.err != nil {
fmt.Printf("call server api failed, err:%v
", result.err)
return
}
defer result.resp.Body.Close()
data, _ := ioutil.ReadAll(result.resp.Body)
fmt.Printf("resp:%v
", string(data))
}
}
func main() {
// 定义一个100毫秒的超时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time.Millisecond*100)
defer cancel() // 调用cancel释放子goroutine资源
doCall(ctx)
}
理解GO CONTEXT机制
1 什么是Context
最近在公司分析gRPC源码,proto文件生成的代码,接口函数第一个参数统一是ctx context.Context
接口,公司不少同事都不了解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其实我也不了解其背后的原理。今天趁着妮妲
台风妹子正面登陆深圳,全市停工、停课、停业,在家休息找了一些资料研究把玩一把。
Context
通常被译作上下文
,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公司技术讨论时也经常会提到上下文
。一般理解为程序单元的一个运行状态、现场、快照,而翻译中上下
又很好地诠释了其本质,上下上下则是存在上下层的传递,上
会把内容传递给下
。在Go语言中,程序单元也就指的是Goroutine。
每个Goroutine在执行之前,都要先知道程序当前的执行状态,通常将这些执行状态封装在一个Context
变量中,传递给要执行的Goroutine中。上下文则几乎已经成为传递与请求同生存周期变量的标准方法。在网络编程下,当接收到一个网络请求Request,处理Request时,我们可能需要开启不同的Goroutine来获取数据与逻辑处理,即一个请求Request,会在多个Goroutine中处理。而这些Goroutine可能需要共享Request的一些信息;同时当Request被取消或者超时的时候,所有从这个Request创建的所有Goroutine也应该被结束。
2 context包
Go的设计者早考虑多个Goroutine共享数据,以及多Goroutine管理机制。Context
介绍请参考Go Concurrency Patterns: Context,golang.org/x/net/context包就是这种机制的实现。
context
包不仅实现了在程序单元之间共享状态变量的方法,同时能通过简单的方法,使我们在被调用程序单元的外部,通过设置ctx变量值,将过期或撤销这些信号传递给被调用的程序单元。在网络编程中,若存在A调用B的API, B再调用C的API,若A调用B取消,那也要取消B调用C,通过在A,B,C的API调用之间传递Context
,以及判断其状态,就能解决此问题,这是为什么gRPC的接口中带上ctx context.Context
参数的原因之一。
Go1.7(当前是RC2版本)已将原来的golang.org/x/net/context
包挪入了标准库中,放在$GOROOT/src/context下面。标准库中net
、net/http
、os/exec
都用到了context
。同时为了考虑兼容,在原golang.org/x/net/context
包下存在两个文件,go17.go
是调用标准库的context
包,而pre_go17.go
则是之前的默认实现,其介绍请参考go程序包源码解读。
context
包的核心就是Context
接口,其定义如下:
type Context interface {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Done() <-chan struct{}
Err() error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Deadline
会返回一个超时时间,Goroutine获得了超时时间后,例如可以对某些io操作设定超时时间。Done
方法返回一个信道(channel),当Context
被撤销或过期时,该信道是关闭的,即它是一个表示Context是否已关闭的信号。- 当
Done
信道关闭后,Err
方法表明Contex
t被撤的原因。 Value
可以让Goroutine共享一些数据,当然获得数据是协程安全的。但使用这些数据的时候要注意同步,比如返回了一个map,而这个map的读写则要加锁。
Context
接口没有提供方法来设置其值和过期时间,也没有提供方法直接将其自身撤销。也就是说,Context
不能改变和撤销其自身。那么该怎么通过Context
传递改变后的状态呢?
3 context使用
无论是Goroutine,他们的创建和调用关系总是像层层调用进行的,就像人的辈分一样,而更靠顶部的Goroutine应有办法主动关闭其下属的Goroutine的执行(不然程序可能就失控了)。为了实现这种关系,Context结构也应该像一棵树,叶子节点须总是由根节点衍生出来的。
要创建Context树,第一步就是要得到根节点,context.Background
函数的返回值就是根节点:
func Background() Context
该函数返回空的Context,该Context一般由接收请求的第一个Goroutine创建,是与进入请求对应的Context根节点,它不能被取消、没有值、也没有过期时间。它常常作为处理Request的顶层context存在。
有了根节点,又该怎么创建其它的子节点,孙节点呢?context包为我们提供了多个函数来创建他们:
func 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eadline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interface{}, val interface{}) Context
函数都接收一个Context
类型的参数parent
,并返回一个Context
类型的值,这样就层层创建出不同的节点。子节点是从复制父节点得到的,并且根据接收参数设定子节点的一些状态值,接着就可以将子节点传递给下层的Goroutine了。
再回到之前的问题:该怎么通过Context
传递改变后的状态呢?使用Context
的Goroutine无法取消某个操作,其实这也是符合常理的,因为这些Goroutine是被某个父Goroutine创建的,而理应只有父Goroutine可以取消操作。在父Goroutine中可以通过WithCancel方法获得一个cancel方法,从而获得cancel的权利。
第一个WithCancel
函数,它是将父节点复制到子节点,并且还返回一个额外的CancelFunc
函数类型变量,该函数类型的定义为:
type CancelFunc func()
调用CancelFunc
对象将撤销对应的Context
对象,这就是主动撤销Context
的方法。在父节点的Context
所对应的环境中,通过WithCancel
函数不仅可创建子节点的Context
,同时也获得了该节点Context
的控制权,一旦执行该函数,则该节点Context
就结束了,则子节点需要类似如下代码来判断是否已结束,并退出该Goroutine:
select {
case <-cxt.Done():
// do some clean...
}
WithDeadline
函数的作用也差不多,它返回的Context类型值同样是parent
的副本,但其过期时间由deadline
和parent
的过期时间共同决定。当parent
的过期时间早于传入的deadline
时间时,返回的过期时间应与parent
相同。父节点过期时,其所有的子孙节点必须同时关闭;反之,返回的父节点的过期时间则为deadline
。
WithTimeout
函数与WithDeadline
类似,只不过它传入的是从现在开始Context剩余的生命时长。他们都同样也都返回了所创建的子Context的控制权,一个CancelFunc
类型的函数变量。
当顶层的Request请求函数结束后,我们就可以cancel掉某个context,从而层层Goroutine根据判断cxt.Done()
来结束。
WithValue
函数,它返回parent
的一个副本,调用该副本的Value(key)方法将得到val。这样我们不光将根节点原有的值保留了,还在子孙节点中加入了新的值,注意若存在Key相同,则会被覆盖。
3.1 小结
context
包通过构建树型关系的Context,来达到上一层Goroutine能对传递给下一层Goroutine的控制。对于处理一个Request请求操作,需要采用context
来层层控制Goroutine,以及传递一些变量来共享。
-
Context对象的生存周期一般仅为一个请求的处理周期。即针对一个请求创建一个Context变量(它为Context树结构的根);在请求处理结束后,撤销此ctx变量,释放资源。
-
每次创建一个Goroutine,要么将原有的Context传递给Goroutine,要么创建一个子Context并传递给Goroutine。
-
Context能灵活地存储不同类型、不同数目的值,并且使多个Goroutine安全地读写其中的值。
-
当通过父Context对象创建子Context对象时,可同时获得子Context的一个撤销函数,这样父Context对象的创建环境就获得了对子Context将要被传递到的Goroutine的撤销权。
-
4 使用原则
Programs that use Contexts should follow these rules to keep interfaces consistent across packages and enable static analysis tools to check context propagation:
使用Context的程序包需要遵循如下的原则来满足接口的一致性以及便于静态分析。- Do not store Contexts inside a struct type; instead, pass a Context explicitly to each function that needs it. The Context should be the first parameter, typically named ctx;不要把Context存在一个结构体当中,显式地传入函数。Context变量需要作为第一个参数使用,一般命名为ctx;
- Do not pass a nil Context, even if a function permits it. Pass context.TODO if you are unsure about which Context to use;即使方法允许,也不要传入一个nil的Context,如果你不确定你要用什么Context的时候传一个context.TODO;
- Use context Values only for request-scoped data that transits processes and APIs, not for passing optional parameters to functions;使用context的Value相关方法只应该用于在程序和接口中传递的和请求相关的元数据,不要用它来传递一些可选的参数;
- The same Context may be passed to functions running in different goroutines; Contexts are safe for simultaneous use by multiple goroutines;同样的Context可以用来传递到不同的goroutine中,Context在多个goroutine中是安全的;
在子Context被传递到的goroutine中,应该对该子Context的Done信道(channel)进行监控,一旦该信道被关闭(即上层运行环境撤销了本goroutine的执行),应主动终止对当前请求信息的处理,释放资源并返回。
这篇博客分别转载自两个大佬的文章:
李文周的博客这篇偏重于实战。
https://www.cnblogs.com/zhangboyu/p/7456606.html
这一篇偏重于逻辑分析 。
受益匪浅!
以上是关于Go标准库Context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