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Nginx之《常用变量配置技巧》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深入Nginx之《常用变量配置技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nginx变量主要用在日志的记录和分析,还有业务逻辑的处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变量配置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1、$arg_name

举例:请求默认去a服务,如果URL中参数是 at=5 的请求,就去b服务:

location / {
        if ($arg_at=‘5‘) {
                proxy_pass http://b;
                }
        proxy_pass http://a;
}

2、$body_bytes_sent 和 $bytes_sent
这2个变量的值,指存在http响应头大小的差异,如果2个值结果非常悬殊,那么响应头就输出了很大的内容,需要确保Nginx的proxy_buffer有关的大小合适,如果超过了proxy_buffer有关的默认值,这个时候error.log会显示:

2017/11/24 11:49:06 [error] 8376#0: *28071 upstream sent too big header while reading response header from upstream,

读者可以尝试修改如下参数来解决,具体的值,请评估自身的需求:

proxy_buffers 4 256k;
proxy_buffer_size 128k;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256k;

3、$realip_remote_addr

Nginx1.9.7加入的变量,通过realip模块操作过后的$remote_addr会变成客户端的IP,从而避免获得和Nginx直连的代理服务器IP(比如CDN的加速服务器IP),通过此变量就可以获得直连Nginx服务器的ip了。

4、$request_time 和 $upstream_response_time
$upstream_response_time表示的是后端的响应能力;
$request_time包含了请求全部发送出去的时间,因此包含了整个网络传输时间。如果要检查后端的服务性能快慢,需要使用$upstream_response_time的值。

5、$uri 和 $request_uri
$uri 记录了在内部做了rewrite等一些列的内部重定向后的最终请求到上游服务器得URL(不包含参数$args的值),$request_uri是记录的当前请求的原始URL(包含了参数),(如果没有做内部重定向操作,$request_uri去掉参数后就和$uri一样的)。在线上排查问题时,有些时候后端看到的请求和Nginx中存放的$request_uri无法匹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考虑应该在 $uri里面进行搜寻。

6、$scheme

近几年https非常的流行,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将http请求切换到了https,用户手动输入网站的时候,很少会主动加上https:// ,所以为了将用户跳转到https,我们需要知道用户是请求的是http还是https。$scheme 就可以知道用户访问的是https还是http,并且通过rewrite跳转到https。

    if ($scheme = ‘http‘) {
            rewrite ^/(.*)$ https://$host/$1 redirect;
            }

技术分享图片

以上是关于深入Nginx之《常用变量配置技巧》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编写高效的Java代码:常用的优化技巧之并发编程技巧

编写高效的Java代码:常用的优化技巧之并发编程技巧

Nginx常用配置和使用详解梳理

提效小技巧——记录那些不常用的代码片段

iOS之深入解析NSLog的调试技巧

linux学习:Nginx--常见功能配置片段与优化-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