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复习408统考
Posted SYF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理论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复习408统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简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些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组成部分上看:硬件、软件、协议三大部分组成 硬件:主机【端系统】、通信链路【双绞线、光纤】、交换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通信处理剂 软件【多属于应用层】:各种实现资源共享的软件和方便用户使用的各种工具软件 协议【核心】:规定了网络传输数据所遵循的规范
工作方式上看: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到因特网上、供用户直接使用的主机组成,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大量的网络和链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
功能组成上看: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应的网络协议 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向网络用户提供共享其他计算机上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服务 |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1】数据通信【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2】资源共享 【3】分布式处理 【4】提高可靠性 【5】负载均衡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分布范围分类: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 按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点对点网络 按拓扑结构分类:由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总线形网络,星形网络,环形,网状 按使用者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按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按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常用性能指标:带宽、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延、吞吐量、速率、信道利用率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通常具有可分层的特性,它将复杂的大系统分成若干较容易实现的层次 【1】各层都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降低大系统的复杂度 【2】各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交流尽可能少 【3】各层功能的精确定义独立于具体的实现方法 【4】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适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5】整个分层结构应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由于分层后各层之间相对独立、灵活性号,因而分层的体系结构易于更新【替换单个模块】,易于调试,易于交流、易于抽象、易于标准化
在分层时应考虑层次的清晰程度与运行效率间的这种、层次数量的折中
在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中,第N蹭中的活动元素通常称为第N层实体。 实体指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通常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不同机器上的同一层称为对等层,同一层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 第N层实体实现的服务为第N+1层所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第N层称为服务提供者,第N+1层则服务于用户
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层次中,每个报文都分为两部分 数据部分【SDU】和控制信息部分【PCI】,共同组成【PDU】
服务数据单元【SDU】: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第N层的服务数据单元记为n-SDU 协议控制信息【PCI】: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第N层的协议控制信息记为n-PCI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PDU。第N层的协议数据单元记为n-PDU 在实际的网络中,每层的协议数据单元都有一个通俗的名称
在各层建传输数据时,把从第n+1层收到的PDU作为第n层的SDU,加上第n层的PCI,就变成了第n层的PDU 交给第n-1层后作为SDU发送,接收方接收时做相反的处理,因此可知三者的关系为n-SDU+n-PCI=n-PDU=(n-1)-SDU
具体地,层次结构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 【1】第n层的实体不仅要使用第n-1层的服务来实现自身定义的功能,还要向第n+1层提供本层的服务,该服务是第n层及其下面各层提供的服务总和。 【2】最底层只提供服务,是整个层次结构的基础;中间各层既是下一层的服务使用者,又是上一层的服务 【3】上一层只能通过相邻层间的接口使用下一层的服务,而不能调用其他层的服务;所提供服务的实现细节对上一层透明 【4】两台主机通信时,对等层 |
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
【1】协议【网络协议的简称】,就是规则的集合 【2】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简历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3】网络协议控制两个或多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水平的】 【4】不对等实体间没有协议 【5】协议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部分组成
|
【1】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两层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是一个系统内部的规定 【2】每层只能为紧邻的层次之间定义接口,不能跨层定义接口 【3】在典型的接口上,同一结点相邻两层之间的实体通过服务访问点进行交互 【4】服务是通过SAP提供给上层使用的,第n层的SAP就是第n+1层可以访问第n层服务的地方 |
|
服务是指下层为紧邻的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它是垂直的 对等实体在协议的控制下,使得本层能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但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适用下一层所提供的的服务
服务: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的服务时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 【1】请求:由服务用户发往提供服务者,请求完成某项工作 【2】指示:由服务提供者发往服务用户,指示用户做某件事情 【3】响应:由服务用户发往服务提供者,作为对指示的响应 【4】证实:由服务提供者发往服务用户,作为对请求的证实
|
|
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的分类 |
【1】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必须先建立连接,分配相应的资源,传输结束后释放连接和所占用的资源 分为连接建立,连接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无连接服务:不需要先建立连接,需要发送数据时可直接发送,把每个带有目的地址的包传送到线路上,由系统选定路线进行传输 尽最大努力交付,并不保证通信的可靠性【IP、UDP】 【2】可靠服务与不可靠服务 可靠服务是指网络具有纠错、检错、应答机制,能保证数据正确、可靠地传送到目的地。 不可靠服务是指网络只是尽量正确、可靠地传送,而不能保证数据正确、可靠地传送到目的地,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服务。 对于提供不可靠服务的网络、其网络的正确性、可靠性要由应用或用户来保障。 【3】有应答服务和无应答服务 有应答服务是指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向发送方给出相应的应答,该应答由传输系统内部自动实现,而不由用户实现。所发送的应答既可以是肯定应答,也可以是否定应答,通常在接收到的数据有错误时发送否定应答。 无应答服务是指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不自动给出应答。若需要应答,则由高层实现。 |
OSI参考模型 |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
物理层【物理层接口标准】 【1】传输单位:比特 【2】任务:传输比特流 【3】功能:物理媒体上为数据设备透明地传输原始比特流 【4】主要定义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通信设备的物理与逻辑连接方法 【5】通信规则称为规程,物理层协议也称为物理层规程
图1.9表示的是两个通信结点及它们间的一段通信链路,物理层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①通信链路与通信结点的连接需要一些电路接口,物理层规定了这些接口的一些参数 ②物理层也规定了通信链路上传输的信号的意义和电气特征 传输信息所利用的一些物理媒体,并不在物理层协议之内而在物理层协议下面 |
|
数据链路层 【1】传输单位:帧 【2】任务:将网络层传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 【3】功能: 成帧 差错控制:两个结点之间规定了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检测出差错,然后把收到的错误信息丢弃 流量控制:协调两个结点的速率,使结点A发送数据的速率刚好是结点B可以接收的速率,避免丢弃来不及接受的正确数据 传输管理 【4】广播式网络在数据链路层还要处理新的问题,即如何控制对共享信道的访问 【5】数据链路层的一个特殊的子层——介质访问层,控制对共享信道的访问 【6】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SDLC、HDLC、PPP、STP和帧中继等 |
|
|
|
TCP/IP模型 |
|
TCP/IP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比较 |
物理层
通信基础
数据、信号与码元 |
|
信源、信道与信宿 |
|
速率、波特与带宽 |
|
奈奎斯特定理 |
|
香农定理 |
|
数字报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
|
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
|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
|
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
|
电路交换 |
|
报文交换 |
|
分组交换 |
|
数据报 |
|
虚电路 |
传输介质
双绞线 |
|
同轴电缆 |
|
光纤 |
|
无线传输介质 |
|
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
物理层设备
中继器 |
|
集线器 |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
|
链路管理 |
|
帧定界、帧同步与透明传输 |
|
流量控制 |
|
差错控制 |
组帧
字符计数 |
|
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
|
零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
|
违规编码法 |
差错控制
检错编码 |
|
纠错编码 |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动窗口机制 |
|
单帧滑动窗口与停止-等待协议 |
|
多帧滑动窗口与后退N帧协议【GBN】 |
|
多帧滑动窗口与选择重传协议【SR】 |
介质访问控制
频分多路复用 |
|
时分多路复用 |
|
波分多路复用 |
|
码分多路复用 |
|
ALOHA协议 |
|
CSMA协议 |
|
CSMA/CD协议 |
|
CSMA/CA协议 |
|
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令牌传递协议 |
局域网
以太网与IEEE 802.3 |
|
IEEE 802.11 |
|
令牌环网的基本原理 |
广域网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
|
PPP协议 |
|
HDLC协议 |
数据链路层设备
网桥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
|
局域网交换机及其工作原理 |
网络层
网络层的功能
异构网络互联 |
|
路由与转发 |
|
拥塞控制 |
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
|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
|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
|
层次路由 |
IPV4
IPV4分组的格式 |
|
IP数据报分片 |
|
IPV4地址 |
|
网络地址转换 |
|
子网划分 |
|
子网掩码 |
|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
|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
|
地址解析协议【ARP】 |
|
动态逐级配置协议【DHCP】 |
|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
IPV6
IPV6的主要特点 |
|
IPV6地址 |
路由协议
自治系统 |
|
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 |
|
路由信息协议【RIP】 |
|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 |
|
边界网关协议【BGP】 |
IP组播
组播的概念 |
|
IP组播地址 |
|
IGMP与组播路由算法 |
移动IP
移动IP的概念 |
|
移动IP的概念 |
|
移动IP通信过程 |
网络层设备
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
|
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
传输层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传输层的功能 |
|
传输层的寻址与端口 |
|
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 |
UDP协议
UDP概述 |
|
UDP的首部格式 |
|
UDP校验 |
TCP协议
TCP协议的特点 |
|
TCP报文段 |
|
TCP连接管理 |
|
TCP可靠传输 |
|
TCP流量控制 |
|
TCP拥塞控制 |
应用层
网络应用模型
客户/服务器模型 |
|
P2P模型 |
域名系统DNS
层次域名空间 |
|
域名服务器 |
|
域名解析过程 |
文件传输协议FTP
FTP的工作原理 |
|
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 |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 |
|
电子邮件格式 |
|
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充【MIME】 |
|
SMTP |
|
POP3和IMAP |
万维网
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 |
|
超文本传输协议 |
以上是关于理论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复习408统考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