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级《计算机网络》知识梳理——第三期

Posted 苏荷琴玖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考研级《计算机网络》知识梳理——第三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一、为什么要分层

  1、首先要有传输数据的链路

  2、保证链路的存在后,还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

    2 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

    3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查明目的主机是否开机,并且与网络连接正常。

    4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弄清楚,对方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工作

    5 确保差错和意外可以解决等

    。。。

  3、因此要把以上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归纳到不同种类中,分别进行解决,分层可以完成这类问题。

  4、计算机网络分层关键名词及基本原则:

  

    1 实体:每一层中的具体活动元素,在相同的层中就可以被互相称作对等实体

 

    2 协议:在相同的层中的规则或约定,只有对等实体之间才会有协议,不对等的层之间不存在协议

    3 接口:每两层间关节处的位置,一般为逻辑性质的“关节”

    4 服务:每两个层次之间的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只有下层给上层提供服务,上层使用下层的服务,反过来没有。

    

 

 

 二、正式认识分层结构

  

  1、实体: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被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做对等实体。

  2、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水平】

    1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2 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3 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3、接口(访问服务点SAP service access point):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4、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垂直】例如:第四层使用第三层服务,并给第五层提供服务

  

 

  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可以理解为主要内容数据)

  PCI(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协议控制信息: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可以理解为附加的需要操作信息)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SDU与PCI共同组成该层的PDU,同时该PDU也是下层的SDU,可以理解为一个层层打包的过程

 

三、概念总结

  

 

 

OSI参考模型

 

 

 

一、ISO/OSI参考模型的由来

  为了解决计算机网络复杂的大问题——分层结构(按功能)

    第一次提出:

      IBM公司提出:SNA(产品受限)

      DEC公司提出:DNA

      美国国防部提出:TCP/IP

    目的: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

    国际化标准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于1984年提出开放系统互联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参考模型。(理论成功,市场失败,但是理论值得借鉴)

      失败原因:1、缺乏实践经验 2、机制复杂效率低 3、标准制定周期过长(被TCP/IP抢掉饭碗) 4、层次划分不够合理

二、ISO/OSI参考模型

    

 

   每一层完成特定的功能

三、ISO/OSI参考模型解释通信过程

  

     端到端:注重的是结果,不考虑中间过程

    点到点:注重的是过程,不考虑目的地

     

 

    需要注意的是,2-数据链路层会同时增加头部控制信息和尾部控制信息(便于记忆:该层名称为五个字,其他层都是三个),1-物理层只有傻瓜处理过程将数据转换为二进制比特流,其余层均是只增加头部控制数据;因为同级层之间有固定协议,所以“打包”数据跟“拆包”数据都可以顺利进行。

 

 

OSI参考模型各层具体功能

一、应用层

  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如QQ、E-mail)

    典型的应用层服务:文件传输(FTP文件传输协议)、电子邮件(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万维网(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二、表示层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功能一:数据格式变换(类似于语言翻译)

    功能二:数据加密解密

    功能三:数据压缩和恢复

  主要协议: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美国信息标准交换码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三、会话层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这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SYN

    功能一: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功能二: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适用于传输大文件)

  主要协议:ADSP(AppleTalk data stream protocol)、ASP(AppleTalk Session Protocol)

四、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通信就叫端到端的通信,标识每个进程的编号叫做端口号)

    功能一:可靠传输(每发送出去的内容收到回复确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内容,一个基于确认机制的过程)、不可靠传输(愣头青劳资直接发爱收不收)

    功能二:差错控制(纠正错误)

    功能三:流量控制(根据接收方的反馈实时调整发送速率)

    功能四: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根据每个进程的端口号))、分用(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根据每个进程端口号))

    (便于记忆:“可差流用”)

  主要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五、网络层(最为重要)

  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数据报过长时一般会切割为分组)

    功能一:路由选择(选择传播的最佳路径)

    功能二:流量控制(同上传输层)

    功能三:差错控制(同上传输层)

    功能四: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具体区别是,流量控制具体调节的是发送方,而拥塞控制调节的是整个传输网络,若所有结点都来不及接收分组,而要丢弃大量分组的话,网络就处于拥塞状态。因此要采取一定措施,缓解这种拥塞。)

  主要协议:网际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分组交换协议IPX(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六、数据链路层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数据链路层/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功能一: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功能二:差错控制(同上,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层虽然都具有该功能,但检错的对象不同,该层检错针对的是帧错+位错)

    功能三:流量控制(同上)

    功能四:访问(接入)控制(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主要协议: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点对点协议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

七、物理层(傻瓜层)

  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同轴电缆、无线电波、光纤)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功能一:定义接口特性(比如确定电缆插头的引脚数量、如何连接)

    功能二: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功能三:定义传输速率

    功能四:利用时钟等功能保障比特同步

    功能五:比特编码(规定电平电压大小对1、0的表示)

  主要协议:标准8位模块化接口Rj45(Registered Jack 45)、由IEEE802.3工作组编写的一种物理连接标准集合802.3

以上是关于考研级《计算机网络》知识梳理——第三期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考研级《计算机网络》知识梳理——第一期

考研级《计算机网络》知识梳理——第二期

考研级《计算机网络》知识梳理——第四期

考研级《计算机网络》知识梳理——第十五期

考研级《计算机网络》知识梳理——第九期

考研级《计算机网络》知识梳理——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