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当中的装饰器
Posted DESOLATE.X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python当中的装饰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装饰器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一个软件的设计原则:开闭原则,又被称为开发封闭原则,你的代码对功能的扩展是开放的,你的程序对修改源代码是封闭的.这样的软件设计思路可以更好的维护和开发.
开放:对功能扩展开放
封闭:对修改代码封闭
接下来我们看装饰器.首先我们先模拟一下女娲造人.
def create():
print(\'女娲很厉害,捏个泥人吹口气就成了人\')
create_people()
现在我们让这个函数加个浇水功能.
def create():
print(\'浇水\')
print(\'女娲很厉害,捏个泥人吹口气就成了人\')
create_people()
但是,现在就违反了开闭原则,如果每次要添加新功能,那这样就等于是修改了源代码.因为开闭原则对修改是封闭的,那怎么办,我们可以这样做
def water():
print(\'先浇水\')
create()
water()
这样做的问题是.函数写好了,重新创建了这个函数,在这之前访问过这个函数的人必须要修改代码来访问新的函数water(),所以现在就用到了装饰器,装饰器的作用就是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基础上,给函数扩展功能
def create_people():
print(\'女娲很厉害随随便便就造人\')
def water(fn):
def inner():
print(\'浇浇水\')
fn()
print(\'施肥\')
return inner
# # create_people() # 这个就不行了.
# warter() # 访问浇水就好了
# func = water(create_people)
# func() # 有人问了. 下游访问的不不依然是func么, 不不还是要改么?
create_people = water(create_people)
create_people() # 这回就好了吧
说一下执行流程:
结论: 我们使用water函数把create_people给包装了一下. 在不修改create_people的前提下.
完成了对create_people函数的功能添加
下面我们给出装饰器的完整模型代码
def wrapper(fn): # fn是目标函数
def inner(*args,**kwargs): # 为了目标函数的传参
\'\'\'这里是执行函数前的内容\'\'\'
ret = fn(*args,**kwargs) # 调用目标函数,ret是目标函数的返回值
\'\'\'这里是执行目标函数后的内容
return ret # 把目标函数的返回值返回.保证函数正常的结束
return inner
@wrapper # 这里是语法糖
def func():
print(\'我是目标函数")
func() # 调用目标函数
二.带参数的装饰器
注意: 咱们之前的写法是@wrapper 其中wrapper是一个函数. 那么也就是说. 如果我能让wrapper这里换成个函数就行了了. wrapper(True)返回的结果是wrapper也是⼀一个函数啊. 刚刚
好和前面的@组合成一个@wrapper. 依然还是原来那个装饰器. 只不过这里套了3层. 但你要
能看懂. 其实还是原来那个装饰器@wrapper
执行步骤:
先执行wrapper(True) 然后再@返回值. 返回值恰好是wrapper. 结果就是@wrapper
下面是装饰器传参的通用写法
def wrapper_out(flag):
def wrapper(fn):
def inner(*args,**kwargs):
if flag == True:
\'\'\'执行目标函数前的位置\'\'\'
ret = fn(*args,**kwargs)
\'\'\'执行目标函数后的位置\'\'\'
return ret
else:
ret = fn(*args,**args)
return ret
return inner
return wrapper
@wrapper_out(True)
def func():
print(\'这里是目标函数\')
func()
三.多个装饰器装饰同一个函数
def wrapper1(fn):
def inner(*args,**kwargs):
print(\'111\')
ret = fn(*args,**kwargs)
print(\'222\')
return inner
def wrapper2(fn):
def inner(*args,**kwargs):
print(\'333\')
ret = fn(*args,**kwargs)
print(\'444\')
return inner
def wrapper3(fn):
def inner(*args,**kwargs):
print(\'555\')
ret = fn(*args,**kwargs)
print(\'666\')
return inner
@wrapper1
@wrapper2
@wrapper3
def eat():
print(\'我想吃水果\')
eat()
执行顺序: 首先@wrapper1装饰起来. 然后获取到⼀个新函数是wrapper1中的inner. 然后执行@wrapper2.这个时候. wrapper2装饰的就是wrapper1中的inner了了. 所以. 执行顺序就像:第⼆层装饰器前(第⼀层装饰器前(目标)第一层装饰器后)第二层装饰器后. 程序从左到右执行起来. 就是我们看到的结果
四. 使用wraps装饰函数保留函数的原名称
1.wraps
装饰器装饰的函数名字会变为inner,为了让装饰的函数名还原,我们用到了@wraps,这样打印出的函数名就还是原来的函数名了, 要引入functools模块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 # 可以改变一个函数的名字, 注释... def wrapper(fn): @wraps(fn) # 把inner的名字改变成原来的func def inner(*args, **kwargs): print("前") ret = fn(*args, **kwargs) print("后") return ret return inner @wrapper # func = wrapper(func) def func(): print(\'哈哈哈\') print(func.__name__) # func
以上是关于python当中的装饰器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深入理解 python 虚拟机:字节码教程——原来装饰器是这样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