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我修养的意义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培养自我修养的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自我修养就是实践,就是自我投资,就是敢于同自我作斗争。那么培养自我修养的意义何在?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培养自我修养的意义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培养自我修养的意义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修养的品质,即使他具备其他一切成功者的素质条件,也是毫无价值的,根本不可能成为成功者。 因为,即使你有自我促进的愿望,即使你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即使你设想登上南极,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修炼,那你将永远不能达到自己所订的目标。
我们每天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都在证实和支持着我们目前的自我意象。你继续不断地注意保持和证明着今天“你是谁”,这样坚持几年,你便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自我意象,逐渐习惯了这一意象并且把其作为自己稳定 的内部标准。
我们的习惯开始于无意的观察、细节的暗示与经验,它像带着一点点内容的蜘蛛网,随着实践长大、积累、成熟起来。想象和情绪融合起来,直到它们成为打不破的铁链。习惯就是由网发展成铁链的,它控制着你每天的生活。
自我修养能培养或打破一种习惯。它能使你的自我意象或思想产生持久的变化,帮助你达到目标。自我修养反复地用语言、图画、观念和情绪告诉你,你正在赢得每一个重要的个人胜利。归根结底、自我修养是一种自我暗示,是一种思想的实践。
自我修养的作用
自我修养的作用,可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读者文摘)杂志前几年曾报道过一个中学的篮球队的故事。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水平相似的队员分为二个小组,告诉第一个小组停止练习自由投篮一个月:第二组在一个月中每天下午在体育馆练习一小时;第三组在一个月中每天在自己的想象中练习一个小时投篮。 结果,第一组由于一个月没有练习,投篮平均水平由39%降到37%,第二组由于在体育馆坚持了练习,平均水平由39%上升到41%:第三组在想象中练习的队员,平均水平却由39%提高到42.5%。这 真是很奇怪!在想象中练习投篮怎么能比在体育馆中练习投篮要提高得快呢?很简单,因为在你的想象中,你投出的球都是中的!成功者就是这样,在办公室、运动场不断地锻炼着自己,他们创造或摸拟每一个他们想要获得的经历,他们摸拟成功,仿佛他们是第一个。成功者就是这样“表里如一”的人们。
如何培养自我修养
1。从仪态上:穿着要符合自己年龄,身材,个性,符合各种场合;走路背直,女孩子速度别太快,别扭。吃东西别狼吞虎咽,别发出‘啧啧,或叭叽‘的声响象没家教从没见过世面没吃过一样;
2。和人交谈时:眼睛正视对方鼻子周围;别手舞足蹈,别咄咄逼人;要微笑,保持一定距离;语气和蔼,诚恳;
3。增加各种兴趣爱好:保证有两,三样兴趣研究稍微深入些;经常留意时尚元素,却不一定马上跟着走;
4。多看书:除了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培训教材,看一些增加口才、人际交往、语言艺术方面的书籍。书名太多,不可能在这里例举,请到书店里找。
5。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谈判能力、有责任、有效率、有创意、有勇气。。。
GIS制图人员的自我修养--制图误区
GIS制图人员的自我修养
by 李远祥
最近一直坚持写GIS制图的技术专题,并不是为了要介绍有什么好的技术和方法去制图,而是要告诉所有从事这一方向的人员一个铁铮铮的实现--要做好GIS制图,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
为什么修养前面不加任何的定语,为什么不是“技术修养”或者是“技能修养”等?因为我在这里讲的修养,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大众的名词。可能很多人会说,“我修养很好,不需要再提高”或者“制图不就是个技术活吗?那还需要修养?” 前者在于将涵养、教养等与修养混为一谈,后者则是犯了严重的实用主义错误,思想是需要纠正的。下面我慢慢的从一个老制图人员的角度跟大家讨论一下什么是GIS制图人员的自我修养。
关于GIS制图,很多从业人员都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制图的效果和工作效率。
误区1:GIS制图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
由于GIS制图几乎都是基于现有的数据进行制图,而不是重绘数据,因此,地图的很多地方受制于数据。也就是常见的“有数据烦,没数据更烦”的情况。正式因为这种独特的原因,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要做好一张地图,必须具备非常高超的技术。
我们见得非常多的地图,例如百度、高德、腾讯此类的网络地图,我们觉得其颜色、符号都搭配得相当不错,都能展示出大公司对于地图的理解,民众也非常容易接受这类型的地图。其实,这种网络地图所需要的技术是最低级的。因为每一类的要素都有相对固定的符号、颜色和简单的分布规则;而且几个网络公司地图数据的要素种类也是差不多,所以,我们看起来这几家公司的地图都不错,但风格又是差不多。从这个表象其实很容易看出一些问题来,对于动不动就发布全国的地图,那肯定不可能对地图每个细节都做详细的把关,肯定是会使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制作和处理地图。因此,对于我们乐于接受的地图并且很多人喜欢去模仿的地图,实际上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地图。原因非常简单,对于那些具有固定制图规范,或者隐性制图规范的地图来说,只需要严责执行这一套规范,地图都不会丑到哪里去。当然,这样的地图也就是一张“整形脸”,机会没有什么特点。就如上面所说的,百度、高德、腾讯三家公司的网络地图,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少有人刻意去区分它们。大家可以看看以下三张地图,除了色彩风格上有一点差异之外,如果隐藏掉网页标题,估计很难辨别是哪一家的地图吧。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腾讯地图
既然大家都使用最简答粗暴的方式去做同样一张图,那么效果肯定差距不大,唯一的差距估计就只有数据的“微小”差异了。具备规范的地图,往往只需要考虑符号的制作(符号形状、大小、颜色、组合规则)、图层的组织(上下叠加和可见比例)、渲染方式(单一值渲染和唯一值渲染)、标注(标注样式、分布规则)等,这几样对于一般都制图人员来说,几乎一点压力都没有。他们只需要认清楚目标,细读制图规范并且严格执行,一张“整形脸”的地图就非常容易出来。而恰好,我们的很多地图都会有自己的制图规范,有的甚至已经有标准的地图符号库了,这配置起来就非常快捷了,严格执行准没错。
但是,当制图人员人为已经掌握了这些制图技术之后,并且确定能够满足实际的制图生产需要的时候,却无法配制处一张能够另自己或者主管单位满意的地图,就会很容易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制图技术,怀疑GIS制图是否还有什么高深的技术需要掌握才足以达到最终目的。从互联网地图的例子其实可以看出来,他们能掌握的制图技术,绝对没有一个GIS专业人员掌握的多,但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得相对漂亮?那是因为他们能够跳出一些技术的误区,结合自己现有的数据和自己掌握的有限的技术,进行快速的地图制作(为什么说快速,因为互联网讲究的就是速度,不可能像GIS的制图人员一样每个地方都去斟酌,先配出来看看,先发布看看响应效果,不行继续修改)。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那是需要高深技术,大多数时候,GIS制图都是使用非常低级和接地气的技术就能够完美的完成一张合理的地图。
误区2:制图效果不好是因为没有美工
除了技术流派的误区之外,更多人则会陷入另一误区,就是过多的将失败归结于“美工”,就是我们所说的美术误区。抱怨制图效果不好是由于没有美工,这样的论调,一般出自于具备深厚的制图技术的制图员口中。因为技术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而数据又是死的(固定那么多的数据),至于效果出不来,不就是本人不是学美术的,美工的做的事情也落在俺身上,俺那连一点点的美感都挤出来,地图能漂亮吗?
具有这样论调的制图人员比比皆是,就算给他们安排是个美工,估计也不会制作出让人经验的地图,最多就是适当的改进一下效果。原因很简单,美工是不懂技术的,就像技术人员不去做美工的工作一样。如果说GIS制图必须掌握深厚的技术和美术功底才可以从事工作,那么,估计现将将会有大批的制图人员下岗了。GIS制图不能单纯的归类为技术或者美术,尽管很多时候它是以一项技术的形式存在。从事它的人群,绝对不可能单独配有美工,因为它并不是一个严重依赖美工的行业,它有自己的行业特殊性,就像前面所说的,为什么三大互联网地图公司的大众地图区别不大,绝对不是因为他们雇佣了同一批美工,而是因为地图的一些隐式的行业规范约束着,致使制作统一目的的地图效果差异不大。
很多人肯定又要问,既然是这样,那还有必要去提升地图效果吗?如果问这样的问题,那就证明他所在的行业对地图规范已经约束得“寸步难行”,因为规范已经放在那里,是一个权威,大家都不能挑战权威,出来的地图只有一张脸,张三和李四去配同一份数据,出来的效果是不会相差1%的。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抱怨没有美工导致效果不好,那就是打错特错了。这种情况本来就不没有美工存在的意义,之所以没做好,那是因为没有读懂规范,没有严格执行规范。当严格执行了规范去制作,就会存在效果的问题。
GIS制图,首先必须要自我催眠,告诉自己“我既是技术又是美工,我无所不能!”这并不是夸张,因为好的GIS制图人员,除了掌握技术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而优秀的制图人员,往往是没有美术功底的,他们具有非常细腻的观察能力,具备非常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上图,优秀的制图人员就可以从泰森多边形中直接应用到水立方的表现中去。这看似是具备美术功底,其实不然,这种情况下观察力非常重要,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能够第一时间将水立方和泰森多边形联系起来的人为数不多(水文专业的人除外)。
误区3:GIS制图是工具非常重要
经常会有人问,用什么制图工具比较好?或者问的更加干脆点,有没有一个工具可以非常省事的制作出精美的地图?世界上没有真有那么好用的工具,那制图人员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或者可以考虑一下转(下)岗了。【唯工具】论,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误区,会导GIS制图员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尝试和寻找不同的制图工具上,因为老经验告诉我们“磨刀不误砍柴工”。
GIS制图中,对于工具的定义,不在于“选什么样的刀”,而是在于“选刀还是选锯子”。这怎么解释?因为GIS制图所具备的技术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你采用哪一款GIS软件,如AGIS、MGIS、SMap等,几乎都提供一模一样的制图技术。当然了,还有将刀和锯子混合在一起使用的,例如先用GIS软件处理完之后,再用传统的图形处理软件进行二次修改,这就是典型的瑞士军刀做法。
无论采用什么工具或流程,在GIS制图中,工具并不是十分重要,至少如果将重要级别分为10级,工具使用顶多只能在3级左右。这不是开玩笑,因为GIS软件关于地图表达方面的基础功能,同质化非常严重,几乎没有过多的差异,只要是长期跟GIS软件打交道的人,在关于制图方面,几乎是不存在转换压力的。如果非的要使用非GIS软件去制作地图,那是另当别论。试想想,以前没有软件使用的时候,地图是怎样制作的;没有GIS数据,没有GIS软件辅助的时候,地图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其实答案非常明显,GIS制图中,工具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选好一个自己熟悉的软件,无论怎么试用,都可以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所谓的“熟能生巧”,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这个“巧”,就是我们所谓的技巧,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当然,有时候为了辅助一下地图的制图,笔者也会写一些小工具。例如快速制图插件、航路通生成工具,甚至连一些比较小巧的浮雕效果一键工具等。但这些是抽取出来的操作,而非工具本身。
所以,GIS制图什么最重要?不是技术,也不是工具,也不是数据(后面再进一步说明),而是技巧。没有一定的技巧是做不错精美的地图的,而技巧有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不是做两三张地图就能积累起身的,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
误区4:数据问题,怎么配效果都不好
由于GIS制图的特殊性,需要GIS数据进行支撑,很多时候问题会出在数据上。数据太少,显得地图比较空白;数据太多,地图很拥挤,连显示都成问题。那么,到底要什么样的数据才可以生成好的效果。答案就是“贱人就是矫情”!
地图配得好还是不好,不能归咎于数据。在GIS中,数据是真实地物的反映,而地图则是现实的抽象,这两个东西本来就是矛盾存在。如果硬要使用地图符号规范(注意:是符号规范,不是地图规范)去套真实数据,那就是自相矛盾的做法。因此,在GIS制图中,如果要制图出精美的地图,无一不是针对数据进行精细的处理。地图的没改进一点,意味着多出一步或者十几步的数据处理操作。
抱怨数据少效果不好的同学,可以看看之前制作浮雕效果的文章,这个是一个典型的数据非常少的案例,就只有一个行政区面图层。如果只是简单着色一下,做个唯一值渲染就足够了,但效果怎样都不会好,最多只有中规中矩。但只要我们想办法多迈出一步,整个效果就跃然纸上了。
浮雕效果
再看数据质量问题,一个路面显示的例子,由于路面采集时没有采集道路边界,所以,其直接显示效果非常差劲。
通过图层复制后叠加,上层采用填充去轮廓,下层只显示轮廓,利用最传统的层叠加概念,这样不需要做任何的处理就可以将这个数据变废为宝了。
如果是个有追求的GIS制图人员,他还会进一步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尽可能去模仿现实世界的情况,例如在路口处加入一些渠化的效果。适当的做一下数据融合,然后再做一些平滑处理。几乎所有的GIS桌面工具都会提供面平滑的工具。最后得出的效果非常感人。
实际上可以通过简单的叠加或者进一步处理,可以屏蔽掉数据质量问题,让地图更加叠合实际。
植被填充或者楼块的立体效果,无一不是从已知数据生成辅助数据,更好的去表达地图。
新增随即点模拟植被填充
立体楼块效果
楼块的辅助数据
而如果具备大量的高精度数据,可能会比没有数据更加头痛,那就涉及到地图缩编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
所以,数据问题其实真的不能成为地图效果不好的借口,世界上实在有太多的方式和方法去处理数据了,只要适当多走几步,就肯定能走得比原来远(这岂不是废话`(*∩_∩*)′)。还有一点就是,千万不要相信有什么制图模板之类的存在,GIS制图是基于数据的制图,模板只适用于同一个结构的数据。有时候,模板就真的只适用制作模板时的那份数据。不要心存侥幸,好的地图都是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处理”出来的,而不是“配置”出来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前面所说的就是GIS制图人员常见的几大误区。如果能够规避了这些误区,少犯些错误,地图的制作会比较顺利。认清这些误区并不困难,但很多人都会在地图制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又陷进去了。因此,为什么我们要谈论GIS制图员的自我修养,要提升制图的自我修养,就是要从根本上杜绝GIS制图的各种“歪风邪气”,从地图学和GIS的基本原理中去提升地图制作水平。至于怎样提高GIS制图员的自我修养,就留给下一章节来探索了。
以上是关于培养自我修养的意义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