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件操作基本流程。
计算机系统分为: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三部分。
我们用python或其他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若想要把数据永久保存下来,必须要保存于硬盘中,这就涉及到应用程序要操作硬件,众所周知,应用程序是无法直接操作硬件的,这就用到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把复杂的硬件操作封装成简单的接口给用户/应用程序使用,其中文件就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来操作硬盘虚拟概念,用户或应用程序通过操作文件,可以将自己的数据永久保存下来。
有了文件的概念,我们无需再去考虑操作硬盘的细节,只需要关注操作文件的流程:
#1. 打开文件,得到文件句柄并赋值给一个变量 f=open(‘a.txt‘,‘r‘,encoding=‘utf-8‘) #默认打开模式就为r #2. 通过句柄对文件进行操作 data=f.read() #3. 关闭文件 f.close()
打开一个文件包含两部分资源:操作系统级打开的文件+应用程序的变量。在操作完毕一个文件时,必须把与该文件的这两部分资源一个不落地回收,回收方法为: 1、f.close() #回收操作系统级打开的文件 2、del f #回收应用程序级的变量 其中del f一定要发生在f.close()之后,否则就会导致操作系统打开的文件还没有关闭,白白占用资源, 而python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决定了我们无需考虑del f,这就要求我们,在操作完毕文件后,一定要记住f.close() 虽然我这么说,但是很多人是会忘记f.close(),这里我们推荐傻瓜式操作方式:使用with关键字来帮我们管理上下文 with open(‘a.txt‘,‘w‘) as f: pass with open(‘a.txt‘,‘r‘) as read_f,open(‘b.txt‘,‘w‘) as write_f: data=read_f.read() write_f.write(data) 注意
二,文件编码
f=open(...)是由操作系统打开文件,那么如果我们没有为open指定编码,那么打开文件的默认编码很明显是操作系统说了算了,操作系统会用自己的默认编码去打开文件,在windows下是gbk,在linux下是utf-8。
三,文件的打开模式
#1.打开文件的模式有(默认为文本模式:) r ,只读模式【默认模式,文件必须存在,不存在则抛出异常】 w,只写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清空内容】 a, 只追加写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只追加内容】
#1. 全部读出来f.read() f = open(‘log.txt‘,encoding=‘utf-8‘,mode=‘r‘) content = f.read() print(content) f.close() #2. 一行行的读 f = open(‘log.txt‘,encoding=‘utf-8‘) print(f.readline()) print(f.readline()) print(f.readline()) f.close() #3: 将原文件的每一行作为一个列表的元素 f = open(‘log.txt‘,encoding=‘utf-8‘) print(f.readlines()) f.close() #4:读取一部分read(n) #在r模式下,read(n) 按照字符去读取。 f = open(‘log.txt‘,encoding=‘utf-8‘) print(f.read(3)) f.close()
#2. 对于非文本文件,我们只能使用b模式,"b"表示以字节的方式操作(而所有文件也都是以字节的形式存储的,使用这种模式无需考虑文本文件的字符编码、图片文件的jgp格式、视频文件的avi格式) rb wb ab 注:以b方式打开时,读取到的内容是字节类型,写入时也需要提供字节类型,不能指定编码 #3,‘+’模式(就是增加了一个功能) r+, 读写【可读,可写】 w+,写读【可写,可读】 a+, 写读【可写,可读】 #4,以bytes类型操作的读写,写读,写读模式 r+b, 读写【可读,可写】 w+b,写读【可写,可读】 a+b, 写读【可写,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