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能够直接读取的分区类型是啥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linux系统能够直接读取的分区类型是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汇总1.minix:
是Minix操作系统使用的文件系统,是Linux最先使用的文件系统。它有许多缺点:分区只能小于64MB,只支持短文件名,单一的时间戳,等等。在软盘和动态磁盘领域仍然有用。

2.ext
是对Minix的扩展。已完全被ext2取代,内核最终将不会支持它。

3.ext2
是Linux使用的,性能很好的文件系统,用于固定文件系统和可活动文件系统。它是作为ext文件系统的扩展而设计的。ext2在Linux所支持的文件系统中,提供最好的性能(在速度和CPU使用方面),简短的说,ext2是Linux的主要文件系统。

4.ext3
是对ext2增加日志功能后的扩展。它向前,向后兼容ext2。意为ext2不用丢失数据和格式化就可以转换为ext3,ext3也可以转换为ext2 而不用丢失数据(只要重新安装该分区就行了)。我从2001年10月就使用ext3,它简单且稳定。在RedHat7.2和Mandrake8.0,中作为一个选项。强烈推荐使用这种文件系统。

5.xiafs
作为Minix文件系统的一个稳定,安全的扩展,提供基本的最常用的特点。目前已经停止开发和维护了。不太常使用。

6.msdos
是DOS, Windows和一些os/2计算机使用的文件系统。文件名不能超过8个字符,然后跟一个3个字符的后缀。

7.umsdos
是Linux使用的扩展的DOS文件系统。增加了长文件名支持,UID/GID,POSIX权限,特殊文件等而依然保持和DOS文件系统兼容。

8.vfat
是Windows95,Windows NT使用的扩展的DOS文件系统。增加长文件名支持。

9.proc
是一种假的文件系统,用于和内核数据结构接口, 它不占用磁盘空间,参考 man proc。

10.iso9660
是一种针对ISO9660标准的CD-ROM文件系统。自动支持两种扩展(看下面)。

11.High Sierra
是ISO9660标准的前身。Linux自动支持它。Rock Ridge 是Rock Ridge interchange Protocol协议的一个产品,用于进一步向Unix系统描述ISO9660文件系统下的文件。另外提供诸如长文件名,UID/GID,POSIX权限,等信息。Linux自动支持它。

12.hpfs
是OS/2使用的高性能的文件系统。在Linux系统中是只读的,因为缺乏相应的文档资料。

13.sysv
是SystemV/Coherent文件系统在Linux上的实现。它实现了所有的Xenix,SystemV/386,和 Coherent文件系统。

14.nfs
是用于存取远方计算机硬盘的文件系统。

15.smb
是支持SMB协议的网络文件系统,Windows用它来实现工作组共享。

16.ncpfs
是Novell NetWare使用的,支持NCP协议的网络文件系统。

17.Devpts
是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一般安装在/dev/pts。为了得到一个虚拟终端,进程打开/dev/ptmx,然后就可使用虚拟终端。

18.fat
不是一个单独的文件系统,而是msdos, umsdos 和vfat 文件系统的常用部分。

19.UFS
是一个广泛使用于各种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

20.swap
是一种特殊的分区,用于在内存和硬盘间交换数据的文件系统。

21.raiserfs
是Linux内核2.4.1以后(2001年1 月)支持的,一种全新的日志文件系统。

22.hfs(需要模块支持)
hfs(=hierarchical files system)是苹果文件系统。

23.ntfs(需要模块支持)
Windows NT文件系统。
参考技术A 能支持的分区类型随着内核版本的不同而不同的,还有你在内核中打开多少种也是问题,第三是读和取也是不同的,所以一般的汇总总是错误的,linux发明人说:read the fucking source! 参考技术B 如果你把内核配置好了,LINUX能支持所有的分区类型。 参考技术C fat 就是之前的MS DOS常用的文件系统类型,还有就是默认U盘或者是MP3的默认文件系统类型;
fat32 就是最初Windows 95,98开始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
minix 最早linux所用的文件系统,性能太差
ext2,ext3 默认大部分linux发行版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
ntfs 多数的linux发行版默认不支持ntfs文件系统的写入,但有例外。这是由于本身的linux内核是可以编译支持的,与发行版自带的linux版本的黰编译情况有关。
NFS 就是网络文件系统
HFS 苹果MACOS的HFS
其它unix如:XFS、JFS、Minix fs 及UFS,更多支持的文件系统可以查看linux的源码,或者直接配置linux的makefile就理解了

在LINUX系统中,分区与格式化硬盘的命令是啥?

Linux下常用的分区工具:
fdisk/sfdisk:命令行工具,各种版本和环境都能使用,包含在软件包util-linux中
diskdruid:图形化分区工具,只能在安装REDHAT系统时使用。

第一步:fdisk
[root@novice ~]# fdisk -l /dev/sdb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root@novice ~]# fdisk /dev/sdb

Command (m for help): #在输入上面的命令后会出现左边的提示,输入m就会得到一个帮助菜单,如下:
Command (m for help): m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help虽然是英文的,可都很简单,在这里不再解释。

#现在,我们正式开始分区的操作:
Command (m for help): n #新建分区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e/p分别对应扩展分区 /主分区;我们先分四个主分区,每个50M;然后再来增加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看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嘿嘿。
p #分区类型为主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 1 #分区号,在这里我们依次选择1、2、3、4
First sector (2048-496127, default 2048): #指定分区的起始扇区,一般默认,按enter键即可。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2048-496127, default 496127): +50M #指定分区的终止扇区,根据前面的提示我们可以做出相应的选择+sectors 或 +sizeK,M,G
Command (m for help): p #用p打印出已建好的分区列表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104447 51200 83 Linux

#剩下的三个分区的建立操作同上
#分好四个主分区后的情况如下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104447 51200 83 Linux
/dev/sdb2 104448 206847 51200 83 Linux
/dev/sdb3 206848 309247 51200 83 Linux
/dev/sdb4 309248 309298 25+ 83 Linux
#已经建好四个主分区啦,现在我们来看看如果再建主分区或是扩展分区的话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Command (m for help): n
You must delete some partition and add an extended partition first
#看到了吧,不能再建分区啦!要再建分区的话必须删除some分区,再新建一个扩展分区才行。
#现在,我们删掉一个主分区,来新建扩展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d #删除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4 #选择要删除分区的分区号,我们选第四个

Command (m for help): p #打印,如下,四个分区变成了三个!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104447 51200 83 Linux
/dev/sdb2 104448 206847 51200 83 Linux
/dev/sdb3 206848 309247 51200 83 Linux

#新建一个扩展分区
#如果在没有建满三个主分的区的情况下建立扩展分区,相关选项会有些不同。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e
Selected partition 4
First sector (309248-496127, default 309248): #enter,默认
Using default value 309248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309248-496127, default 496127): #enter,默认,使用剩余空间
Using default value 496127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104447 51200 83 Linux
/dev/sdb2 104448 206847 51200 83 Linux
/dev/sdb3 206848 309247 51200 83 Linux
/dev/sdb4 309248 496127 93440 5 Extended

#接下来,我们在新建的扩展分区里再新建两个逻辑分区,因为已经有了三个主分区,这里不会再显示是建立逻辑分区还是主分区的提示!
Command (m for help): n
First sector (311296-496127, default 311296): #enter
Using default value 311296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311296-496127, default 496127): +50M

Command (m for help): n
First sector (415744-496127, default 415744): #enter
Using default value 415744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415744-496127, default 496127): #enter
Using default value 496127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104447 51200 83 Linux
/dev/sdb2 104448 206847 51200 83 Linux
/dev/sdb3 206848 309247 51200 83 Linux
/dev/sdb4 309248 496127 93440 5 Extended
/dev/sdb5 311296 413695 51200 83 Linux
/dev/sdb6 415744 496127 40192 83 Linux
#上面的列表,就是我们今天分区的成果啦!接下来保存退出,重启计算机,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mkfs操作啦!如果忘记了相关的操作命令,记得按m!!!
Command (m for help): w #保存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另:在建好分区后,我们还可以更改相关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
#如,我们要把第二个主分区改成Linux下的交换分区,操作如下
Command (m for help): t #更改文件系统类型
Partition number (1-6): 2 #选择第二个分区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L #选择要更改的文件系统编码,可以按L来查看相关编码信息。
0 Empty 24 NEC DOS 81 Minix / old Lin bf Solaris
1 FAT12 39 Plan 9 82 Linux swap / So c1 DRDOS/sec (FAT-
2 XENIX root 3c PartitionMagic 83 Linux c4 DRDOS/sec (FAT-
3 XENIX usr 40 Venix 80286 84 OS/2 hidden C: c6 DRDOS/sec (FAT-
............
16 Hidden FAT16 64 Novell Netware af HFS / HFS+ fb VMware VMFS
17 Hidden HPFS/NTF 65 Novell Netware b7 BSDI fs fc VMware VMKCORE
18 AST SmartSleep 70 DiskSecure Mult b8 BSDI swap fd Linux raid auto
1b Hidden W95 FAT3 75 PC/IX bb Boot Wizard hid fe LANstep
1c Hidden W95 FAT3 80 Old Minix be Solaris boot ff BBT
1e Hidden W95 FAT1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82 #查找到linux swap的编码为82
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2 to 82 (Linux swap / Solaris)
Command (m for help): p
..............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104447 51200 83 Linux
/dev/sdb2 104448 206847 51200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b3 206848 309247 51200 83 Linux
/dev/sdb4 309248 496127 93440 5 Extended
/dev/sdb5 311296 413695 51200 83 Linux
/dev/sdb6 415744 496127 40192 83 Linux
#最后别忘了保存!如果你须要的话!
#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逻辑分区只能建立在扩展分区上!

第二步:mkfs(mkfs时分区的格式最好与fdisk设定的分区格式一致,不然.......)
mkfs支持ext2 ext3 vfa msdos jfs reiserfs等文件系统。
用法1:mkfs -t
例: mkfs -t ext3 /dev/sdb2

用法2:mkfs.
例:mkfs,vfat /dev/sdb3

mke2fs支持ext2/ext3文件系统
用法:mke2fs [-j]
例:mke2fs -j /dev/sdb5
# 更多更具体的用法请参照相关命令的man手册

下面,接着实验:
例一
[root@novice ~]# mkfs -t ext3 /dev/sdb1
mke2fs 1.41.12 (17-May-2010)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1024 (log=0)
Fragment size=1024 (log=0)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2824 inodes, 51200 blocks
2560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1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2428800
7 block groups
8192 blocks per group, 8192 fragments per group
183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8193, 24577, 40961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4096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34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第三部:挂载
挂载:mount
例:mount /dev/sdb1 /mnt /sdb1

卸载:umonut
例:umount /dev/sdb1
参考技术A 原文地址http://linux.chinaunix.net/techdoc/system/2005/06/20/922958.shtml
在Linux中可以用fdisk和parted来进行分区,然后使用mkfs来格式化硬盘。当然在安装Linux的时候,系统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界面来处理磁盘的分区。不过在本文中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在许多资料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这个方法的使用说明。本文讨论的是在安装完Linux后的分区和格式化的处理。
一、通过fdisk进行硬盘的分区

1.首先使用“sfdisk -l”命令查看硬盘信息。在命令窗口中输入该命令后,系统显示了计算机中的所有硬盘的大小。当然除了这个命令外,我们还可使用“sfdisk -s”、“df”、“fdisk -l”等命令,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2.在命令行中输入“fdisk /dev/hdX”后回车。(/dev/hdX是具体你想进行分区操作的硬盘编号,如“a”表示第一块硬盘,依此类推)。
3.进入分区界面后,按M键可以看到相关的帮助。输入N表示建立一个新的分区,之后根据提示选择建立分区的类型,这里我们按下P建立一个主分区。
4.接下来是选中分区的区号,在这里有1~4可以选择,本例中选1。然后输入分区的大小,但是这里有一个麻烦的问题,就是在Linux中fdisk是使用柱面来显示硬盘的总量,所以我们必须先输入开始的柱面,然后再输入结束的柱面。可用一个简单的方法用来换算分区大小,如我们有一个80G的硬盘,可在系统要求我们输入开始柱面的时候看到总的柱面是9729,此时可用下列公式来计算每个分区的柱面大小:“分区的大小/总磁盘容量×9729”。在得到这个柱面大小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开始柱面+柱面大小”得到结束的柱面了。
5.完成分区大小的设置后我们只要输入W,这样整个分区操作就结束了。最后输入Q退出分区程序。如果你要做多个分区或扩展分区只要重复这些步骤就可以了。
二、通过parted来建立分区
parted命令的使用方法并不复杂,也便于理解。

1.在命令窗口中输入“parted /dev/hdX”后回车进入分区界面,我们可用print命令看到硬盘的分区情况和硬盘的大小。
2.使用mkpart命令来建立分区,命令如下:
mkpart primary ext3 1024 2048
其含义是从磁盘的1024M的位置开始到2048M的位置结束建立一个ext3格式的大小为1024M的主分区。
三、删除分区
不管是fdisk还是parted建立的分区,都可以删除。篇幅所限我们就只说在parted中删除分区的方法了。在图2中每个分区的前面都有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分区的编号。找到想要删除的分区后输入“rm X”就可以了,其中X就是分区的编号。
四、格式化分区
格式化分区使用mkfs命令,如“/sbin/mkfs -t ext3 /dev/hdb3”,其含义就是将分区hdb3格式化为EXT3的格式。当然除了EXT格式,还可以格式化为FAT的格式,具体命令如下:
/sbin/mkfs -t msdos /dev/hdb3
当然如果你安装了多操作系统,那么就可以在Windows中看到这个在Linux中建立的DOS分区了,不过笔者发现在Red Hat Linux中不可以将分区格式化为FAT32,在以后的版本中应该是可以的吧。

五、让硬盘启动自动挂载
例如挂载/dev/hdb1分区到/mnt/hd目录下
用vi编辑/etc/fstab文件,加入如下内容
/dev/dhb1 /mnt/hd reiserfs defaults
提示:fdisk和parted的参数还有很多,本文中的这些参数是使用最频繁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帮助文档。
参考技术B 格式化与分区<?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以上是关于linux系统能够直接读取的分区类型是啥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安装linux系统对硬盘分区时,必须有的两种分区类型是啥?

Linux的根分区系统类型是啥?

linux安装过程中硬盘分区工具是啥

LINUX分区是啥?

linux中查看硬盘分区信息的命令是啥?

Ubuntu Linux 下的文件系统是啥?怎么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