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清醒的程序员之要不要做程序员

Posted 编程二三事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做个清醒的程序员之要不要做程序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阅读时长约9.6分钟;共计2411个字

作为这个系列的正篇开端,我们聊一个很应景的话题——要不要做程序员。

说到这个话题,就要把时间往前推到高考后填报志愿的时刻,那个时刻可以说是大部分人首次面对职业规划问题。

在很久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填报志愿的文章,不妨先来回顾一下。

在那篇文章中,我指出填报志愿的优先原则是城市首选,院校次之,专业末位。

如此选择是有理由的,城市意味着圈子,意味着机会,意味着眼界。院校意味着平均水准,意味着知名度,意味着基本盘。专业意味着兴趣,意味着专长,意味着就业。

虽然我把专业放在末尾,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的兴趣不重要。而是当我们有了圈子,有了机会,有了平均水准之后,可以通过辅修或者转专业来进修自己喜欢的知识。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的高考成绩可以选择一所211或985院校,但专业只能服从调剂。也可以选一所普通院校,专业随便选。这二者之间,其实我更推荐前者。通过转专业或者辅修,最终可以收获知名院校的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毕业证书。而后者最终只能收获普通院校的,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毕业证书。如果有这样两份不同的学历放在HR面前,如果你是HR,你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前者吧?

这就是为啥选专业要放在选学校后面的原因。

再说城市与学校,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毕业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参加工作。如果去的城市就业环境不好,机会少,行业内的大佬也不在此地聚集。就算个人再努力,和那些经常和行业大牛接触的人相比,日子久了,差距就会逐渐拉大。这是眼界、格局的差异,不是单纯的能力就可以弥补的。

简短地回顾完旧文章,我们把话题拉回来。就是要不要走软件开发这条路呢?

诚然,在这个问题上,我曾经没有丝毫犹豫,因为我根本就没想过甚至还有点抵触走这条路。

我最初的想法其实是做设计,图形图像方面,或是做视频剪辑。后来又想着做网络工程师,自学了一段时间的思科认证。直到后来快毕业的时候,有培训机构的讲师来做宣讲会,我稀里糊涂地就上了Android App开发这条船。也许是运气爆棚,我还真的挺适合走这条路。

但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会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未来有那么多的不确定呢?为什么不能坚定地走一条路呢?因为这个专业就不适合我,从一开始报得就有问题。

我填报志愿的时候是师范大学的信息工程,我依稀记得自己就是冲着这个名字选的,没怎么看都有哪些学科。根本就没料到会学什么单片机、电路原理、汇编语言之类的。这些我完全不感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也很一般。虽然狗屎运一般地还拿了一次奖学金,但要说心里话,那就是:“这TM学的都是什么玩意”。我这个专业就一个班,而且是全学校唯一一个工科。我有时候就在想,我为啥报了这个专业,以至于荒废了四年大部分的时间。

而且我总共没怎么挂科,然而C语言挂了。所以当时的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做软件开发,其实这也注定了我也许做不到金字塔顶的那一小撮人。

所以,我特别希望今年的考生,特别是看到我这篇文章的考生,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清醒一些,别像我似的。没有目标感的日子,真的不好过。

另一方面,也是我想表达的重点,就是如果我喜欢做的事情,不挣钱,或是就业前景非常不好,怎么办?

诚然,我当时报这个专业,或多或少是因为这个世界未来的时代将会是信息时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没错,选学校、选专业时,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就业。但我认为,就业确实该考虑,但完全不用以它为导向。更多的,还是看个人的擅长领域,只要不是特别离谱就行。

举个例子,小X不喜欢编程,但迫于就业,想多挣些钱,走了编程这条路。刚开始的时候还不错,薪水在同学圈里不算低,自己也因为实现了多挣些钱的目的而开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薪水的涨幅变慢了。更要命的是,由于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编程,甚至会抵触工作。总是想:“要不是为了钱,老子早就辞职了”。终于有一天,遇到裁员潮。等到他在出去求职的时候,发现同龄人比自己强好多,自己在职场上几乎没什么竞争力。再加上年龄增大,薪酬高的能力够不上,薪酬低的不想去。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另一个人,小Y,特别喜欢编程。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或许没有小X高,但他干得很开心,因为他喜欢他的工作内容。而人一旦从事自己真心喜欢的事,就会变得非常积极主动。所以薪资很快就涨到了和小X差不多的水平,但他依然还是很积极地工作。随着他的薪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慢慢地越来越好,他能在更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后来他发现,金钱对他来说不是第一要务,实现人生理想才是。于是他更加积极,甚至把自己所学分享给他人,决定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你看,这就是喜欢和不喜欢的区别,这里面的小Y其实就是我。

发自内心的喜欢,是工作积极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真正喜欢的事业,做起来是会非常开心,非常投入,甚至还不觉得累,甚至还是不计回报的。在这种情形下,没有理由做不好。既然能做好,必然就会受到公司的青睐,不用为找不到工作发愁,从而让赚钱成为顺便的事儿。

所以,我的观点,在决定要不要走软件开发者这条路之前,不妨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吗?我真的具备这个行业从业者应有的素养:强大的自学能力、工作中的自律、缜密的逻辑等等吗?我愿意为了可能的加班,牺牲休闲时光吗?我愿意熬夜发版,牺牲睡眠吗?我愿意承担有可能秃如其来的迷人发型吗?……

但是,如果你和这个行业优秀的前辈们那样,希望用键盘,生产那些改善人们生活乃至改变世界的产品;是终身学习者,对新技术、新领域保持好奇;务实,不相信道听途说,善于用实践来检验真理;能和难题死磕到底……那么,非常欢迎你,成为我们的同行。

当然,一旦做了选择,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不再犹豫,风雨兼程。十余年的工作经验教会我一个朴实、简单却有奇效的道理——坚持。在坚持面前,一切困难都将不再可怕。而能坚持的人,便是手持利刃的勇士,必能披荆斩棘。

好了,说到这,就有点鸡汤的意味了,我就不给大家打鸡血了。

重复一下重点:走,抑或是不走软件开发这条路。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擅长以及个性,切勿只考虑就业。况且,四年后的事,谁都说不准。

做个清醒的程序员之努力工作为哪般

阅读时长约10分钟,共计2268个字

如果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会得到怎样的答案?

是为了安身立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同?抑或是索性认为工作是无意义的?

如果我说:工作的意义在于自我实现,你会同意吗?你会觉得这样的观点很片面吗?你会觉得这很理想化吗?

其实,依我的工作经验来看,上面列举出的常见答案其实都有道理。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状态,工作的意义便会发生变化。

坦率地讲,我从开始工作之后,就下定决心不再啃老。简单地说,就是不再向父母伸手要钱。于是,如何保障自己的温饱就是我工作的最首要和最基本目的。也就是说,我刚开始的时候,工作就是为了挣钱。

刚起步的时候我一个月有多少工资呢?很少,2500块。即便是毕业后转正,拿到手也只有三四千块。

但是,这些钱已经可以很好地满足我的温饱需要。即使我出去租房,不在家吃饭,这些钱其实也是够的,只不过很可能剩不下分文。很感谢我的父母,在我事业刚刚开始的时候,照顾了我的起居生活。

一开始,我眼中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能养活我自己,就是为了那三两碎银。所以,为了养活自己而选择工作,挣钱,然后达到目的,我至今也不觉得有什么丢人的。

后来呢?因为我一直在家吃饭,午饭的话公司也有食堂,所以基本没什么开销。唯一生活上的花销就是衣服和鞋,可偏偏我穿衣穿鞋算是比较省的,一件衣服基本上少说穿个四五年,鞋的话就更久了,我现在还经常穿七八年前买回来的经典款。我认为穿衣方面,买经典款总是不会错,而且很难因为流行趋势而过时。

话说回来,随着我的小金库慢慢积累变多,我就不愁“安身立命”的目标了。因为我是家族后代中唯一的男性,所以心中总会有一种使命感,虽然没有人给我这方面的压力。我感受到的最大的责任感其实是想让家人生活得更美好的目标,虽然我父母在这方面依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期待。

于是凭着这个我自认为的“责任感”,一直努力工作了很多年。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过得好一点。我觉得凭本事挣更多的钱,然后达到这个目标,更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也没什么错。

后来呢?我其实很早就有写博客的习惯,随着读者对我的文章产生认同,更重要的是有出版社编辑的认同,我就产生了要获得社会认同感的目标。虽说是“社会认同感”,其实它所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比如读者的、家人的、老同学的、(前)同事的等等。这种“社会认同感”还会顺便带来他人的尊重甚至是敬重。至少我这次的工作和上次的工作,在面试的时候基本上技术方面是被认可的,免去了“八股文”的考验。不过老实讲,如果考验我面试“八股文”,大概率我还真得吃败仗。

再到现在,金钱对我的诱惑依然存在,但已经大幅降低了。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真正地释放自己的潜力,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发挥光和热。也就是我在一开始说的“工作的意义在于自我实现”。

好了,这就是我的故事。一开始为了满足温饱,我去工作,去挣钱;后来,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获得社会认同感而努力工作,顺便把钱给挣了,引一句读者的评论:“挣钱是重要的事情中最不重要的”;再到现在,自我实现对我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不同阶段,不同状态,对工作意义产生不同的观点,我觉得都是正常的,也都是正确的。

但是,你知道吗?在我刚刚工作的时候,我就立下目标,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留下自己活过的印记,不想虚度此生。但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作者,通过文字和图片把枯燥的编程知识教授给需要的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马斯洛需求层次”,莫名其妙地,从一开始我就攀登这个需求金字塔,直到现在,已过去十余年。

有读者说我是“长期主义者”,以现在的认知,我愿意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但当初的我,哪懂什么“长期主义”。我更偏向于用“轴”、“固执”或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死心”这类的修饰词来形容自己。所幸的是,在我“固执”的一路上,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与支持,还有上天的眷顾。“运气”、“机遇”占了很大的比重。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对一个疲于奔命的人说:“你要实现自我”。很遗憾,“实现自我”在这个人眼中,也许就只是保障温饱,他甚至会转过头来和别人说我们是神经病。因为阶段不同,状态不同,追求的东西自然也会不同。也许这很无情,很冷血。但它很真实,也很正常。

但即便我们处在最开始的温饱阶段,着眼于生计,但目光一定要看到那个“未来”,坚定不移地坚持走“长期主义”的道路。

另一方面,在学校里,往往努力就会有结果,这是具有极大的确定性的。踏入社会之后,这种确定性消失了,我们往往努力了,却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很多人在鼓吹“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固然重要。选错了,越努力,走得越偏。但这种话听多了,就要当心它是否成为了不努力的借口。努力是为了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我们有能力抓住他。这就好像不慎跌落坑里的人,有人扔绳子救他,他得努力抓住绳子,才有被救的可能。如果一味求救,却不选一种力所能及的方法去做,无论有多少次生还的机会,也会错过。

所以,任何时候也不要轻视努力与坚持的重要性。这看上去很笨很傻,但它却是每一个平凡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行之路。就像歌中唱的那样:“老天爱笨小孩”。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应如此。不确定性就像基因突变,可能会变糟,也可能会变好。当有好事到来时,便是好运来临之际。和“选择大于努力”相比,我更倾向于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出自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告诫人们:机遇往往不易察觉,可遇不可求,容易稍纵即逝。作为普通人,若要抓住机遇,就要把功夫用在平时,甚至是有点傻的、偏执的努力。

以上是关于做个清醒的程序员之要不要做程序员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做个清醒的程序员 序

sqlserver2005,要做个时间表

管理认知:程序员要不要做技术管理?

客户给100块要做个百度,我用10行Python代码搞定

设计模式漫谈之解释器模式

清醒吧拭心!自满的程序员是最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