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Gartner预测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2023年Gartner预测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

Gartner对未来三年关键战略技术趋势作出了预测,这些预测对于需要节省成本、提高利润或者进行在投资的企业提供了借鉴作用,另外商业领袖和技术专家也可以通过这些分析来评估这些技术趋势对企业特定战略的潜在影响,例如增加收入、加速数字化、最大化数据价值,或者保护和建立原创的品牌。

图1:2023 年顶级战略技术趋势 来源:Gartner

01 主题一:优化

优化弹性、运营或信任

这些趋势优化了 IT 系统以获得更高的可靠性,改善了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并保持了生产中人工智能 (AI) 系统的价值和完整性。

趋势1:数字免疫系统

通过结合多种软件工程策略来防范风险,从而创造增强的客户体验。通过可观察性、自动化以及极端的设计和测试,它提供了可降低运营和安全风险的弹性系统。

“数字免疫系统”的概念最早于上世纪 90 年代被提出,当时指的是一套完全自动化的防病毒解决方案。但是今天的“数字免疫系统”利用各种软件工程策略、设计、开发、技术和数据分析,实时自主地减轻和应对运营风险和安全风险。

数字免疫系统”意味着通过给向数字免疫系统“打疫苗”这种类似的手段,来提高系统的健壮性,其中包含六大核心模块,分别是可观测性、人工智能增强测试、混沌工程、自动修复、站点可靠性工程以及应用供应链安全。

图2:数字免疫系统:优化韧性 来源:Gartner

Gartner预测,到2025年,投资建设数字免疫系统的企业机构将能够减少多达80%的系统宕机时间,所减少的损失将直接转化为更高的收入。76% 負責數位產品的團隊現在還需要對營收負責,因此企業正在尋找新的實踐和方法,使其團隊能夠在實現高商業價值的同時,降低風險和提高客戶滿意度。因此,數位應用的可靠度成為企業的關鍵訴求,而數位免疫系統能夠滿足企業的這一個需求。

趋势2:应用可观察性

从组织发出的数据开始工作,使用 AI 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做出未来决策。当系统地应用时,它可以减少响应延迟并实时优化业务运营。

可观测性原理”是通过观察系统外部输出的信息来判断系统内部的状态,进而优化系统,当我们将这种理念从单纯的“IT 观察”或者“IT 监控”的角度推广到企业运营中去的时候,我们将其叫作“应用可观测性”。应用可观测性以一种高度统筹和整合的方式将这些可观测的特征数据进行反馈,创造出一个决策循环,从而提高组织决策的有效性。

图3:应用可观察性:优化操作 来源:Gartner

企业采取任何行动时,都会产生具备数位化特征的可观测数据,例如日志、使用轨迹、API调用、停留时间、下载和文件传输等。可观测性应用应以一种高度传统和整合的方式讲这些可观测的特征数据进行处理,藉由“让数据说话”,来创造出一个决策,让企业快速地做决策来提升营运效率。

可观测行应用使企业机构能够利用他们的数据特征来获得竞争优势。它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提高正确数据的战略重要性,以便根据确认的相关方行动而不是意图采取快速行动,因此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如果能够在战略中予以规划并成功执行,可观测性应用将成为数据驱动型决策的最强大来源。

Gartner 认为可观测性应用可以让企业利用他们的数据特征来获得竞争优势。它能够让企业在正确的时间藉由观测数据来做决策,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如果能够在战略中予以规划并成功执行,可观测性应用将成为数据驱动型决策的最强大来源。

趋势3:AI 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

支持 AI 模型治理、可信度、公平性、可靠性、稳健性、有效性和数据保护。它结合了解释 AI 结果、快速部署新模型、主动管理 AI 安全以及控制隐私和道德问题的方法。

AI 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对于 AI 应用、AI 模型背后的“可解释性”或者说“公平性”,实际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互联网电商巨头可以通过 AI 系统追踪每一名物流仓储部门员工的工作效率,统计每一名员工的“摸鱼时间”,然后自动生成解雇指令。用这种 AI 程序的方法去决定一个人的招聘或者解雇,不禁让人疑惑应用的算法是否公平。

图4:数据管理发展必需满足人工智能需求

Gartner在美国、英国和德国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41%的企业机构曾经历过AI隐私泄露或安全事件。到2026年,开发出可信赖的目标导向型AI的企业机构将实现75%以上的AI创新成功率,而未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机构只有40%的成功率。此外,Gartner还预测AI的失败会大幅减少,包括不完整的AI项目、意外或负面结果的减少等。

企业必须使用新的技术和管理来保证模型的可靠性、可信度、安全性和数据保护。AI 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TRiSM)需要来自不同业务部门的参与者共同实施新的措施。这包括:

1. 可解释的 AI 和 AI 异常的诊断

2. 端到端的 AI 营运管理

3. AI 恶意攻击的抵抗

4. AI 的道德性和资料保护

02 主题二:规模

通过推进解决方案、产品交付和连接性来提高生产力和客户价值

这些技术趋势加速了垂直产品的提供,加快了产品交付的步伐,并实现了无处不在的连接。

行业云平台将 SaaS、PaaS 和 IaaS 与量身定制的行业特定功能相结合,组织可以使用这些功能更轻松地适应其行业中无休止的中断流。

趋势4:平台工程

提供了一组精选的工具、功能和流程,它们被打包以供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轻松使用。它将提高最终用户的生产力并减轻开发团队的负担。

“平台工程”和“敏捷、微服务、CI/CD、DevOps、容器”是一个生态系统。平台工程是一套用来构建和运营支持软件交付和生命周期管理的自助式内部开发者平台的机制和架构。平台工程的目标是优化开发者体验,让开发和业务使用者能够轻松的来操作和使用。

过去开发团队和基础结构壁垒分明,开发团队求快但是 基础结构团队求稳,因此时常有摩擦。许多企业的 IT 部门均已在开发部门和基础结构部门之外,成立平台工程的部门,负责平台工程。

平台工程”本质上是通过工具和流程,为企业的软件开发团队提供自助开发门户或者叫“内部开发平台”,目标是优化开发者体验并加快产品团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速度。该平台实际上可以涵盖应用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由专门的平台工程团队创建和维护,开发人员提交代码后,由平台上的自动化工具负责做自动化发布。对开发人员而言,这样可以避免在运维流程过多介入,同时不需要触碰底层的基础设施。

Gartner 預測,到 2026 年,80% 的企業將建立平台工程團隊,其中 75% 將包含開發者自助服務的 Portal。“平台工程最大的好处是让开发部门不要重新构建轮子,把一些复杂的技术作为一个API方式展现。包括API网关、服务发现、负载均衡等,这些是每一个服务团队都需要的能力。可以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用平台工程的方式实现,而不需要每一个服务团队重新构建。”Gartner研究副总裁季新苏称。

趋势5:行业云平台

产业云平台是支援特定产业(金融、制造、医疗等等)的公有云平台。这些平台提供软体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服务,提供产业所需的应用场景的模组化能力。企业可以利用产业云平台的服务,更快速的搭建基础模组和实现数位业务,提升敏捷性和推动创新。

图5:传统的企业云类别将演变成组装式的行业云平台

此类平台针对某个垂直领域的需求,结合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多种云服务,通过提供打包式模块化的业务相关能力以及技术产品来满足业务结果的需求。这种模式比今天的“IaaS+PaaS 模式”多了更多业务功能,但是比SaaS 模式更加灵活,实际上是介于这两种模式之间的一种新的“云服务模式”。

图6:行业云平台:垂直扩展

Gartner 预测,到 2027 年,超过 50% 的企业将使用产业云平台来加速他们的业务专案。

通过PDCA模型即“计划(P=Plan)、执行(D=Do)、检查(C=Check)、处理(A=Act)”模型来促进合作,实现业务成果。

图7:PDCA模型

Gartner研究副总裁季新苏强调:“行业云如果不赚钱的话,是不可持续的。中国行业云企业起步比较早,但是还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或者大的案例。行业云如何平衡企业的定制化诉求,并且能够让企业的使用者满意,还有待时间考验。”

趋势:6:无线价值实现

涵盖从一切方面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包括传统的终端用户计算、边缘设备支持、数字标签解决方案等。此类网络远远超出单纯的连接性,提供位置和其他实时信息和洞察力 来自分析,并允许系统直接收集网络能量。

无线的技术(WIFI, 5G, Bluetooth, RFID, …)已经发展多年并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各个技术的适用场景不同,不可能有任何无线技术能够占据主导地位。

图8:无线价值实现:无处不在

企业应该订定策略,善用各种无线解决方案来满足办公室、行动装置服务、低功耗服务以及无线电连接等各种场景的需求,为企业带来价值。

图9:无线技术

Gartner 预测,到 2025 年,60% 的企业将同时使用五种以上的无线技术。网路的功能将不再仅限于纯粹的连接,它们将使用内置的分析功能提供洞察,而某些新世代的低功耗系统(例如 Wiliot Pixel)甚至能够从网路电波中获取能量即可运作,不需任何外接电源。这意味着无线的技术将能够实现创新的业务模式,创造商业价值。

图10:为网络做好准备以提供更多价值

03 主题三:先锋

开创性的客户参与、加速响应或机会

这些趋势侧重于推动商业模式变革、重塑与员工和客户的互动,以及加快战略以开拓新的虚拟市场。

趋势7:超级应用

不仅仅是聚合服务的复合应用程序。超级应用在一个应用中结合了应用、平台和生态系统的特性,为第三方提供了一个平台来开发和发布他们自己的小应用。

超级应用是一个集应用、平台和生态系统功能于一身的行动应用。它不仅有自己的功能,而且还为第三方提供了一个开发和发布微应用的平台。例如大陆的微信就是一个最显著的成功案例,微信除了是一个传递讯息的行动应用,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和平台,有数十万个第三方开发的微应用能够安装在微信内,为使用者提供食衣住行的各项服务。

“超级应用”实际上是从中国传出来的技术趋势,最大的案例是支付宝和微信。这些超级应用都有巨量的用户、流量以及很强的小程序生态。这种趋势也被众多西方国家仿效,很多企业在复制这种模式。

图11:超级应用程序:参与先锋

Gartner 预测,到 2027 年,全球 50% 以上的人口将成为多个超级应用的日活跃使用者。Gartner 建议服务业开始评估超级应用的可行性,利用超级应用来搭建生态系统,取得先机并达成数位创新。

趋势8:自适应 AI

允许通过使用实时反馈在部署后更改模型行为,以根据新数据和调整后的目标不断重新训练模型并在运行时和开发环境中学习,以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

自适应 AI”本意是传统的 AI 系统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具体要求为:一是模型训练好以后,由于外部环境不断改变,模型是否可以继续应用到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二是模型训练好以后,需要添加更多的训练数据迭代模型,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训练数据都是一些小数据而非大数据;三是希望模型最后在推理的时候产生一些个性化的结果,而非一般化的结果。

自适应 AI 系统透过不断反覆训练模型,自动使用新的数据进行学习,来迅速适应在最初开发过程中无法预见的现实世界变化。这些系统根据即时反馈,来动态调整它们的学习和目标,因此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及企业目标的不断变化。自适应 AI 能够避免 AI 模型的偏移,而造成业务的负面影响。

业界最著名的案例,是美国房地产公司 Zillow 的惨痛教训。Zillow 推出了 Zillow Offers 的线上服务,用 AI 来对房地产做线上即时报价。这项服务在初期很成功,对公司带来了许多营收。但是由于疫情和市场变化,当初的 AI 模型开始偏移,但是 Zillow 浑然不知,继续用远高于市场行情的价格报价和购入房地产。最终的结果是 Zillow 亏损数十亿美金,并终止 Zillow Offers 的业务。自适应 AI 能够确保 AI 的持续精准性,避免类似问题。

趋势9:元宇宙

允许人们复制或增强他们的身体活动。这可以通过将物理活动传输或扩展到虚拟世界或通过转换物理世界来实现。它是由多个技术主题和功能组成的组合创新。

Gartner 将元宇宙定义为一个由透过虚拟技术,将实体和数位现实融合而成的虚拟共享空间。这个空间具有持久性,能够提供增强沉浸式体验。Gartner 预计完整的元宇宙将独立于设备并且不属于任何一家厂商。它将产生一个由数位货币和非同质化通证(NFT)推动的虚拟经济体系。

图12:元宇宙定义

Gartner 定义的“元宇宙”是一个“虚拟共享空间”,这个“虚拟共享空间”有五个不同的维度(五个属性):Persistent(持久性);Immersive(沉浸式);Device-independent,实际上是和设备无关的,现在看到的 AR/VR 眼镜只是早期“元宇宙”进入的一个端口;Not beowned by a singlvendor,不会被某一家厂商所垄断;Virtual economy,一个虚拟经济体,不只单纯的是一个游戏,更多的是跟物理世界平行的一个商业的数字世界。

Gartner 预测,到 2027 年,全球超过 40% 的大型企业将在基于元宇宙的专案中使用 Web3、增强现实(AR)云和数位孪生的组合来增加收入。元宇宙仍需许多年才会趋于成熟(Gartner 的 Hype Cycle 认为需要十年以上)。即便没有立即商机,企业仍需开始研究元宇宙的发展,并思考未来在元宇宙的商业模式。

图13:元宇宙齿轮

Meta 的实践不是“元宇宙”所有的内涵,因为 Meta 走的技术路线更像是一个 VR 路线,而 Gartner 定义的“元宇宙”是一个“虚实结合”的路线,Gartner 有三个“T”:Transform、Transport、Transact。Transport 的意思是将人传送到数字世界,VR 更像是 Transport;Transform 的意思是将数字世界拉到物理世界里面,类似于 AI 的路径;Transact 的意思是元宇宙不是另外一个更加高级的游戏,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图14:元宇宙:先驱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元宇宙”这样的一个趋势离我们好像有点远,但是实际上也并不完全是这样,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还是比较有希望的,比如“数字人”、“工业元宇宙平台”等。

以“工业元宇宙平台”为例,西门子和英伟达联手创作了“工业元宇宙平台”。西门子作为制造业的巨头有很多制造业的经验可以用来输出,通过这种类似于系统化的或者是 IT 化的方式赋能其它行业,而英伟达主要提供算力资源。“工业元宇宙”实际上面对的场景非常复杂,可能是工厂中的一条流水线需要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传统做法是把现在的流水线停掉,然后再改造、试运行、投产,这个过程实际上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如果可以做一个数字化的平台,高度模拟和仿真现有流水线的情况,并且在“数字世界”里将流水线先改造,做一些虚拟制造或者做模拟制造,模拟测试没问题之后再对物理空间中的真正流水线开始动手改造,效率会提高很多,时间也会省很多,成本也会降很多。

“工业元宇宙”的商业逻辑是合理的,但可能存在行业化的问题,这取决于厂商本身是做什么的,如果跨到不太熟悉的行业,难度会非常高。

04 主题四:可持续性

寻求可持续的技术解决方案

趋势10:可持续技术

到 2023 年,仅提供技术是不够的。可持续技术是一个解决方案框架,可以提高 IT 服务的能量和效率;通过可追溯性、分析、排放管理软件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并帮助客户实现他们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 Gartner 最近的一项调查中,执行长们表示环境和社会变化已成为投资者的三大优先事项之一,仅次于利润和收入。这意味着为了实现可持续性目标,高阶主管必须加大 ESG 相关技术和服务的投资力道。为此,企业需要新的可持续技术框架来提高 IT 服务的能源和材料效率,透过可追溯性、分析、可再生能源和人工智慧(AI)等技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部署帮助客户实现其可持续性目标的 IT 解决方案。

图15:可持续技术:以可持续的方式做这一切

对可持续技术的投资也有可能创造更大的运营弹性和财务绩效,同时提供新的增长途径。

Gartner 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将帮助满足您的业务需求,以优化、扩展或开拓。

这些趋势使企业能够将技术创新与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对可持续技术的投资可提供运营和财务收益,并可创造增长机会。

总 结

上述这些趋势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分析未来的风险或机遇提供借鉴,并帮助企业创建技术路线图以推动实现一系列的战略目标。

为了在经济动荡时期增加企业机构的盈利,首席信息官和IT高管必须在继续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将目光从节约成本转向新的卓越运营方式。

就如Gartner所阐述的那样,“在2023年,仅仅提供技术还不够。这些主题受到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期望与法规的影响,而这会转换成使用可持续技术的共同责任。企业机构每进行一项技术投资,就需要抵消它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并且需要使用可持续技术来实现‘默认可持续性’这一目标。”

以上是关于2023年Gartner预测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Gartner 2023 年顶级战略技术趋势

High&NewTech:Gartner发布2023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Gartner Top 10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23》翻译与解读

被Gartner列入十大战略技术趋势的“行业云”,不再是个伪命题?

元宇宙与AI热度不减,Gartner 2023 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完整解析

元宇宙与AI热度不减,Gartner 2023 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完整解析

元宇宙与AI热度不减,Gartner 2023 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完整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