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时候是因人设职,还是因事寻人?(有音频可以听)
Posted 青润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创业的时候是因人设职,还是因事寻人?(有音频可以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创业的时候是因人设职,还是因事寻人?
有个朋友说,我这个组合人员能力超强(组合比较弱的,都不好意思这么说,所以,大家不要问相反的问题),都是各行业的绝对顶尖人物,为什么创业会失败?或者,我们能不能开始创业?我们创业的项目该怎么选择,有什么操作建议?股权如何分配?公司怎样才能成功?同时也可以简单谈谈疫情这三年我们公司经历的一些经验教训和收获。
明确说,有些问题我可以回答,有些问题我确实还回答不了,下面只能一个一个来谈一下,我这第二次创业的经历,中间也可以穿插一些我上一次创业失败的经历和过程,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当然,这一次也未必成功,毕竟还没有到成功的起步点,只是看到了一点可能的收获,前期朋友们的投资应该不会亏了。
首先,你认为的能力超强,是不是真的能力超强,还是自信的能力超强。因为很多人往往用工作的时间长短代表能力高低,很多人认为在一个行业待得时间越长工资就应该越高——其实,这是错误的!
工资收入的高低是和你能解决的问题相关联的,而不是和你停留的时间长短相关联的,比如一个看门老大爷,看了40年的门,他说他比刚入职的企业总经理或者部门技术总监收入要高,你肯定会笑话他,但是,很多企业和个人确实在用类似的方式评定工资收入,一说就是,你在这个行业快二十年了,怎么也应该比那个刚毕业的小伙子高,怎么能比他还低呢?
那个小伙子就是我们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专业刚刚毕业的博士,年薪80万起,你才30万,不公平,你20年的工作经验和阅历还比不了他上学学的东西么?
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因为专业方向的差异,因为他前面和你前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接触到的事务的差异,他能做的,你做不了。当然你也可以说,你能做的他也做不了,但是,对于公司来说,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内容对公司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你的岗位就是30万一年,而他起步就是80万一年,还因为你们是大公司,如果是中小公司,给180万一年他也不会过来就职,这就是差别。你说这是阶级差别么?抱歉,还真不是。
有些人是在一个地方原地踏步了30年,和一个人努力攀登了三年比起来,后者一定比前者更高,这个比喻应该是大家都能看懂的。
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个团队真的都很强,这时候会有进一步的问题需要分析。
当一个团队人员能力都超强的时候再开始创业,大家一定会提出很多可能的方向,也一定会有些人的兴趣或者提出的方向无法被满足而搁置,产生内部矛盾隐患。大家似乎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可以,但是,当一个团队做什么都觉得自己可以成功的时候,结果往往是注定失败的结局。
因为每个人都想在自己最擅长的方向上获得发挥,如果不能获得,就可能考虑离开,或者发泄不满。结局一定是不太好的,这时候,也许会有一些成员选择让步,让其他人能够一展所长,自己做配合,但是做配合,会出现下面的问题,那就是股权的早期分配问题:
由于这种团队一般是多年的朋友结合,所以股权的前期分配往往采用的都是平均分配。
而平均分配,就需要大家都做出相似的努力和付出,有些人就会有所考虑,出钱的在前期更重要,而有技术的往往在中后期更重要。于是这个变化期间对股权的期望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往往会造成公司的破裂,而这种破裂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彻底不盈利的破裂,一种是刚刚开始盈利的破裂。
彻底不盈利的破裂,大家可能还可以保持朋友关系,而开始盈利的破裂,会让原本的朋友关系也破裂,因为这时候是分配上出现了预期与付出的差异。前期投资多而参与少的,会认为自己的前期付出多,需要按照刚开始的股权进行分配,前期投资少而出力多的,会感觉自己付出的劳动已经超过了前期的资本投入,而且越往后,劳动付出的会越多,有收入以后,早期的资本投入的价值就会减弱,这种矛盾冲突在任何一个发展型公司里面都会遇到,如何平衡就需要初创团队来进行协调解决了。而且,由于大家能够付出的情况会有所差异,于是,有可能会在后续的发展中,有些人付出较多,有些人付出不够,或者没有机会产出而逐渐出现贡献与未来受益的偏差,不公平出现以后,团队散伙的概率就加大了,也容易出现各种矛盾。也就是说,大家预期的功劳和贡献形态,在后面是很难保持对应比例的,而一旦对应比例保持不了,结局就会出现悲剧,要么积极工作的人失去积极性,要么有人不开心的离开,要么大家一起吵翻天后彻底翻脸。
我一个中学同学前段时间问了我一个问题,他准备出来做自己的公司,另外几个人主要出钱负责市场,他带人主要做事和实施,别人占大比例股份,问我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和风险,我和他对话了一个多小时,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其实这些分析都是基于人性和企业发展变化的分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很多时候,人在局中,会看不清周边,过度期待未来,会迷失现在。
谈到公司的股权配比,一定要有一个机制,那就是跟随每一个人的贡献度的大小和推进有所变化,绝对不能是固定的比例,一直保持下去。因为每个人都在成长变化,每个人都可能因为自己的其他情况变化对企业的当前贡献情况发生变化。
比如,我现在的公司就有一个基础的模型,然后上面增加了很多变化的模型。
我们最早的公司按照3000万股进行定义,1块钱一股,第二年原型版本出来,修订为2块钱一股,只有第一年的股东可以购买,所有股权必须通过现金购买,除非在企业内部进行工作才可能获得相应的岗位股和贡献股(这个部分在2018年形成了企业内部的第一份股权相关文件)。
随后,对外提供了一个参与股的变革模式,一直到2019年结束,曾经在2018年以前给企业提供过贡献的朋友都可以按照2.5元人民币一股购买2万股,这个在2019年底全部结束,后续扫尾也就只有两个人,其他就没有机会了。
以上是关于创业的时候是因人设职,还是因事寻人?(有音频可以听)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