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图投影应考虑的因素都有哪些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选择地图投影应考虑的因素都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地图的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哪一方面、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顾及用途对象的感受能力;

2、制图区域的大小

除了世界图和半球图外,论区域的大小,首先是七大洲,其次是几个面积大的国家,最后是中等或小的区域;

3、制图区域的形状和地理位置

投影的等变形线与制图区域的轮廓线的形状基本上一致的投影,就是这一区域最合适的地图投影;

4、地图的出版方式

对于单幅地图,选择投影比较单纯;对于地图集根据主题的不同,对投影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扩展资料:

地图投影按变形方式分类

1、等角投影,又称正形投影

指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的夹角与地面上对应的角度相等。在微小的范围内,可以保持图上的图形与实地相似;不能保持其对应的面积成恒定的比例。

图上任意点的各个方向上的局部比例尺都应该相等;不同地点的局部比例尺,是随着经、纬度的变动而改变的。

2、等(面)积投影

地图上任何图形面积经主比例尺放大以后与实地上相应图形面积保持大小不变的一种投影方法。等积投影相反,保持等积就不能同时保持等角。

3、任意投影

任意投影为既不等角也不等积的投影,其中还有一类“等距(离)投影”,在标准经纬线上无长度变形,多用于中小学教学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图投影

参考技术A   地图变形与制图区域大小有关,制图区域越大,则投影选择越复杂。对很小的区域,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投影方案,其变形都是很小的。以我国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其区域范围的大小对整个地球表面来说是“不大的”,所以为该区设计任何投影方案都是可行的。然而,像世界地图、半球地图、各大洲与大洋地图等,其区域范围很大,投影所产生的变形亦很大,所以需要考虑的投影方案有很多,使投影选择变得复杂。制图区域的大小是根据投影所能达到的最大变形值来确定的。一般规定为:当制图区域的面积不超过500万至600万平方公里时,即在常用投影中长度变形约为0.5%时,称为“不大的”区域;当制图区域面积大于3500万至4000万公里时,即在投影中长度变形达2~3%时,称之为“中等”区域;如果制图区域在投影中的长度变形大于3%时,就为“大区域”。

  除了制图区域的大小对投影的选择有影响以外,制图区域的形状、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某一区域适用的投影方案。选用投影时最好使等变形线与制图区域的轮廓形状基本一致。方位投影的变形线的形状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圆形,所以它最适合表示具有圆形轮廓的区域;两极及其附近地区采用正轴方位投影、以赤道为中心的地区采用横轴方位投影、中纬地区采用斜轴方位投影。当制图区域沿东西方向延伸且处于中纬地区时,则宜采用正轴圆锥投影,如中国、美国等。当制图区域在赤道附近或处于赤道两侧沿东西方向延伸时,应采用正轴圆柱投影,如印度尼西亚。当制图区域沿南北方向延伸,一般采用横轴圆柱投影和多圆锥投影,如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对于任意方向延伸的地区,可选用斜轴圆柱投影。

  在世界地图中常用墨卡托投影(等角正轴投影)来绘制世界航线图、世界交通图、世界时区图,也有用任意圆柱投影绘制时区图。我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多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这对于表现我国形状以及与四邻的对比关系较好,但投影的边缘地区变形较大。对东、西半球地图常选用横轴方位投影,南、北半球图选用正轴方位投影,水、陆半球图则选用斜轴方位投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什么是微网格?微网格规划应考虑哪些因素?

1 什么是微网格

为便于运维和管理,城市内的光纤接入网通常按区域分片建设。在城域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在综合业务接入区内进一步划分微网格;主干光缆线路通常以综合业务接入区为单元进行建设,引入光缆线路则通常以微网格为单元进行建设。微网格内的光纤接入业务通过引入光缆收敛到配线光交,再通过配线光缆连接到主干光交,经主干光缆收敛到汇聚点,如图1所示。

 图1 微网格与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关系

一般来说,微网格就是一个配线光交的覆盖区域。微网格的边界一般比较明确,覆盖区域通常比较固定。综合业务接入区通过一个个微网格完成整个区域内光纤接入网的全覆盖。

2 微网格的划分

微网格的划分,主要与配线光交的覆盖能力、市政道路等自然界限、配线及引入光缆线路的建设条件等因素有关。

2.1 配线光交的覆盖能力

配线光交的可覆盖住户见《一个配线光交的网络覆盖能力有多大?》一文。当微网格为住宅小区时,可根据小区的容积率估算出配线光交的可覆盖面积,如表1所示。

表1 配线光交的覆盖能力

 基于资源使用率和网格扩展性的考虑,市区配线光交的容量应以576芯为主,业务需求较小的楼宇及低密度场景下也可使用288芯,不宜使用288芯以下的配线光交。微网格的大小以配线光交覆盖能力的50%~100%为宜。

2.2 覆盖区域界线

城市内的市政道路、河流、山地等自然界限,将城市划分成了一个个独立的“街区”。由于引入光缆只在微网格内布放,这些不利于光缆穿越的自然界限便成了微网格理想的分界线,而根据“街区”划分微网格,也使微网格的划分变得简单。一个“街区”根据其覆盖范围内潜在业务对光纤端口的需求,可进一步划分为1至多个微网格,如图2所示。

  图2 由街区划分微网格

内部光纤接入网由开发商建设的住宅和公共建筑,在进行微网格规划时,无需清楚内部光纤网络的具体建设情况,只需知道覆盖范围即可。在“街区”内划分微网格时,应将该区域作为独立的微网格考虑。

同一单位使用的建筑或建筑群(如学校、医院、宾馆等),对运营商而言,只是一个专线用户,对光纤端口的需求很少,不应作为独立的微网格。

2.3 光缆线路的建设条件

微网格内的引入光缆线路一般在住宅小区、商业及办公楼宇等内部建设,通常需征得相关业主单位同意后才可以实施。所以,配线及引入光缆线路往往是运营商协调好一个或几个业主单位后,才能进行光缆线路建设。

每一批光纤接入工程覆盖的多是些零散的区域,譬如:一个或几个住宅小区、一栋或几栋商业楼宇等。这些零散区域对光纤端口的需求通常不足一个配线光交容量的50%,多数情况下完全可以与周边的微网格合并,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被建成了独立的微网格。这就导致了现网中微网格覆盖范围普遍较小的现状。

2.4 低密度区域

在工业园区、城市郊区等用户密度较低的区域,每个街区的用户数通常只有几个至几十个,市政道路不但不是布放光缆的障碍,反而成了光缆布放的主要通道。这种场景下,不宜按街区划分微网格,可根据用户分布的具体情况,以市政道路为主线、用户空白区域为边界进行微网格划分,如图3所示。 

图3 低密度区域微网格的划分

在低密度区域,若以288芯光交的网络覆盖能力来确定微网格的大小,则微网格的覆盖面积可能较大(超过1.0平方公里)。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所在综合业务区的面积,将该微网格的覆盖面积限制在综合业务区面积的10%以内。

2.5 微网格的覆盖半径

微网格内,除少部分数据专线外,绝大部分用户都是通过分纤箱放装的,如图4所示。微网格覆盖半径的大小,极少会影响到用户的放装难度。所以,把不同场景下微网格的覆盖半径限制成150米、200米或300米并无实际意义。譬如,一些地形狭长的多层住宅小区,用户与配线光交间距离往往会超过500米;而在工业园区,用户与配线光交间距离超过1000米的情况则更普遍,(现网中有些工业园区,由于配线光交至用户间未建设引入段光缆和分纤箱,导致了配线光交的覆盖半径过小)。

 图4 微网格内分纤箱的设置

不同场景下,微网格的半径或者覆盖面积会有很大差距,只有在相同或相似场景下比较才有意义。

2.6 微网格内的配线光交数

一般情况下,一个微网格只设一个配线光交。但当原微网格的配线光交容量不足需原址扩容时,或2个配线光交各自的服务边界不太清晰(如同一住宅的不同单元由不同光交覆盖)时,也可能出现一个微网格由2个配线光交覆盖的情况。在网络规划时,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3 微网格规划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建设,城市内的微网格己基本实现了光纤接入业务的全覆盖,但微网格的覆盖普遍存在:重复覆盖、覆盖范围过小(每平方公里光交数超过15个)、漏覆盖、覆盖界限模糊等诸多问题,给网络的建设、维护和放装均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但微网格的合理规划却远比想象的复杂。由于运营商对光缆等哑资源的管理能力有限,只能统计出配线光交的数量,而无法了解每个微网格具体的覆盖范围。这使得微网格规划结果的合理性大打折扣。

即便对网络现状完全清楚的街区,在微网格规划时,也至少需要调研清楚街区内以下信息:(1)光缆敷设条件(杆路及管道资源情况);(2)哪些是三网共享建筑;(3)非三网共享住宅小区每栋住宅的层数及每单元户数;(4)非三网共享公共建筑的用户分布情况;(5)街区内专线、宽带、室分、宏站等业务的分布情况。而在规划阶段调研这些信息的工作量巨大,但意义却有限。图为5某市微网格规划图(局部)。

 图5 某市微网格规划图(局部)

4 结束语

微网格规划需调研的内容,大多数与工程设计和网络优化相关,如果将微网格的规划调整到设计阶段,按照综合业务接入区将微网格的划分、新建光纤接入工程设计和接入光缆线路的优化结合在一起,统一在设计中体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以上是关于选择地图投影应考虑的因素都有哪些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选择海外服务器时有哪些考虑因素

GIS中为啥要考虑地图投影?

邮件营销软件都有哪些?

在决定要开发的 iOS 版本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新手必看:开发者如何选择合适的音视频直播云服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什么是微网格?微网格规划应考虑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