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博士毕业去了三四流高校,目前惨不忍睹……
Posted Wang_AI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多位博士毕业去了三四流高校,目前惨不忍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来源 | 学术桥整理自知乎、图文转自博士后招聘平台公众号
编辑 | 各省高校引才
除了985和部分211高校,我国有着数量更多的三四流高校,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想到高校求职,应当如何选择?
本文转载知乎讨论,希望给即将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Tensor
1、985平台是好,能不能留下是一个问题,留下以后能不能占到985的便宜又是另一个问题。如果在985不能背靠大树,自己学术或者政治上又不是非常厉害,985的资源你也分不到,光顶着个985的头衔,实际上日子过得其实还不如三四流高校的老师。
2、985跳槽去其他高校是不是容易,看的也是手里的成果和学术圈的人脉。当然,在985平台可能因为压力在身上,积累成果更快。但是你跳槽去了三四流高校,你不一定会过得开心;高校的圈子文化很重,大家可以很开心地接纳应届生,但未必会开心的接纳一个985跳槽来的人。
3、三四流高校资源少,但是因为这些高校几乎没什么考核压力,有上进心的人也不多。所以如果你真想做出点成绩,资源制度都会向你倾斜。而且三四流高校的某些行政领导,确实需要能干活的人来帮忙/合作,他或许能提供一些资源给你。
4、三四流高校因为考核要求低,所以你的闲暇时间比较多。目前来说,一般三四线高校都还有不菲的安家费,一入职就可以买房。
5、另外,三四流高校学生生源质量和985没法比。你一入职就会发现这种巨大的落差,会看到一个新的天地。
其实三四线高校也没那么不堪,还是有一批人想在教学、科研上做出点成就的。但却是入职高校坑比较多,多搜集信息,谨慎一些,别光看钱。
@Autumn'sFall
土博一枚,工科专业,不想出国。看了一些很积极的回答,正好自己在求职,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求职大概有以下几个方向:
1.一流高校博后,本方向一流组。但是,两三年后要再求职。做完博后回本校几率很小,985卷成啥样大家都知道。就算是回来也还是给自己现在的导师打工,无编制,要考核。如果不回本校,其他985211也没戏,毕竟没出国。大概率做完博后入职普本。至于两三年后就业环境,鬼知道。
2.西南三流一本高校编制教职,20万安家费,5万科研经费。旱涝保收,但是离家远,而且科研基本做不了。人家明确和我说,招人就是要上课的,科研嘛有就行了,不重要。
3.老家四流二本高校,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都很高。有编制,没科研。但毕竟在老家,房车都有,直接自由。但是网传该校待遇存在虚标。不过我本地人,倒也不在意,给三分之一我也满足。
至于一二流高校甚至某些三流高校的教职,我想都不想。我很看重编制,不给就不去。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菜,这些高校的编制我不配。我现在就非常非常纠结,要去做博后,追求一下理论上存在的学术前途,还是回老家二本,把握稳当但是波澜不惊的生活。我现在偏向于回家,因为学术前途过于缥缈了,老家二本编制却是实实在在的可以攥着。我也知道好学校的附属资源好,但是说实在的,只要有编制,医疗卫生条件能差到哪里去…?孩子上学啥的,看孩子自己。我自己已经卷够了,孩子上学看他自己造化,我不想养鸡娃。
我也不敢反对那些说不要入职三四流高校的人,毕竟除了我,还是有很多要奋斗的人。但是我觉得那些闭眼就反对入职三四流高校的人,大概率是没有学好辩证法,或者单纯就是在做生意。你说三四流高校行政不好,一流高校就一定好?你说三四流高校科研不行,你去了一流高校科研就一定能做出来?该怎么选,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人,水平怎么样,需求是什么,重事业还是重家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他的决定。你大手一挥:你必须要去好学校,你不要浪费你的前途。那我觉得你是一个很坏的人。乱给建议,无异于害人。
@知乎用户
有去985211硬卷的实力和身体健康,当然能去卷更好,但是选择真的比努力重要。
如果一二流是指985211的话,三四流当然要非常慎重,关键看你怎么分类了。我现在的建议就是,优先选择发达城市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双非一本二本,而且一定要是强势学院,地区经济发达有的时候比学校好坏性价比还高。
其实985211并不一定是你最优选,这其实是一个你想当鸡头还是当凤尾的抉择。
985211的优势是平台好、生源好、关系广、申请项目通过几率较高。但是同样面临竞争压力大、部分地方工资低、启动费安家费少、科研奖励少等、考核标准更严格、升职称相对较慢。
而985211里最倒霉的一种情况就如我上面的回答中提到的,你进了一个好学校的弱势学院/弱势专业,这种情况你非常尴尬。首先你在985211,你的考核评审标准就是按照一流高校来的,而学校里的资源一般都会优先倾斜给学校里的强势学院,例如人才项目申请资格,虽说一流平台的项目申请概率高,但当你处于弱势学院的时候,你的申请书甚至都没法冲出校园,一流平台带来的优势你享受不到,反而要承担一流的考核标准,你肯定不会想到有很多好学校甚至没有硕士点,甚至有硕士点却没有本科专业。弱势学院,投资少,经费少,大牛少,仪器得去借,出成果也少,就跟吉祥物一样,你说这样的985211你想不想去当凤尾?反正我见识到很多青椒都处于这个状态,很艹淡的~
但是另一边,三四流的学校一定要慎重观察,因为你去了很多XX技术学院基本上就告别科研这项活动了,想象一下一个空洞的实验室里可能就只有一个分光光度计,然后你根本没有帮手,学生不是混日子就是忙着考研,你还搞鸡毛科研。尤其是不要选择那些欠发达地区的XX技术学院。
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去选择长三角珠三角的原因,有钱的双非,工资高、安家费启动费高,再一个双非的考核指标会比985211轻松很多,这些双非因为综合实力比不过一流高校,所以他们肯定是先集中力量主推他们几个强势学院的专业,成为国家重点专业,然后为了打造学科排名和学校排名也会重金挖人才,会挖一些大牛小牛,很多都有硕士点,有的已经有博士点了,投资平台和仪器甚至比很多985都好。在这种地方当鸡头的好处是,你在强势学院,各种项目学校都会主推你,如果院领导是个大牛,人脉也广,你活的会非常轻松,而且你一旦获得成绩,奖励肯定很丰厚,有钱的双非不差钱。现在论文奖励很多985211已经不敢搞了,因为985211搞来搞去好学校始终是好学校,也不缺你那论文和基金,但是地方双非院校拿当地的钱,他必须想方设法激励青椒给自己做出业绩提高学科排名,硕士点博士点的申请也都跟着挂钩,短期内都会继续变着花样和名目给奖励的。
你是不知道在双非学校的强势王牌学院有多么爽~你在985弱势学院可能连个p都没有,而另一边双非强势学院里三个院长在帮你忙前忙后打听本子消息,你就知道哪里值得你去了~
@无聊的家伙
首先是编制问题。取消编制的高校确实很多,但并非所有。那几所学术界富士康是疯子才会选择的地方,还有一些长聘制更是吃人不吐骨头,这些东西碰也别碰。绝大多数高校都有编制,至少2021届这一批是,而且新人新规定,老人老规定是肯定的,否则全面施行所谓的非升即走,地方高校2年就没剩什么老师了。我至今不知道为什么会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如此大的贩卖焦虑,可能就是信息不对称吧。
其次,人的选择都是有合理性。可以说80%以上的博士生都不适合搞科研,无论从心理层面还是水平层面。心理层面是指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因为很多大城市高校施行师资博士后,而发文章又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假如两年没有发出来核心期刊怎么办。而且大城市买房就是一个大问题,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矿,越好的学校待遇越一般。水平层面是个人科研水平的证明,绝大多数高校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有时候专业饱和,有时候是文章不够。
所以,在所谓的“三四流高校“也可以生活。强迫自己做不适合的事情,最终只会害了自己。
问题里“慎重”一词用的很好,因为“三四流”也分好与坏,也分坑与不坑,择其善者而从之。
@知乎用户
首先要定义何为三四流高校,如果985和强211算一流、中等211算二流、双非老一本算三流、老二本算四流的话,很多回答明显不了解实际情况。
首先,哪怕是三流高校,教职也不是随便就能拿到的。7、8年前,部分985博士可以去中西部211,同样条件在东部也只能进三流,因为大多数211根本不设讲师岗,只能做博士后。我毕业的时候(华五),多数拿到教职的都是在三流高校。近几年人才引进条件更是水涨船高,大家可以到网上查一查,就算头部985和海归博士,东部的三流高校也不会直接给编制了。
其次,三四流高校也很重视科研。某东部科教强省,评副高要青基、正高要面上,请问不搞科研行吗?当然,搞科研最好能进牛人团队,如果有牛人,其实在哪都一样。三流高校的劣势是牛人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单打独斗,长期来看效率肯定不高。但优点是不那么功利,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放弃211选择三流高校的并不少。实验条件不好就联系合作单位呗,很多企业和研究所的实验室都缺人,我学生目前的实验条件就比我读书的时候不知好了多少。
最后,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科研只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大量的优质人才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保障。君子不器,教学工作也充满了挑战与乐趣。把一个差生变成人才,把一个差班变成团结的集体,这些难道不需要能力吗?科研并不比其它职业更优越,我周围大专学历的成功者比比皆是。不同高校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是非常不合理的。
@匿名用户
慎重选择,建议去当地学风口碑还不错的大学。
博士毕业后今年入职三四线城市双非高校,该校口碑还不错,学生考研风气较浓。我准备自己做科研,实现自己的课题idea~
目前给我的课程安排不多,看起来每学期会带一门课,虽然要花点时间系统性准备但只要合理安排并无太大压力(甚至可以选择不上课)。学院也会额外让兼职秘书之类的事情,考虑到牵扯精力过多并不擅长,推辞掉了。
本人本科博士皆985,入职在校期间有同学老师问为什么来这里,也逐渐发现身边类似经历的老师确实不多,不过,在新进老师中发现了好几个与我类似的情况。所以,可能来三四线城市大学会成为趋势。
略微思考,大城市大学岗位本来就不多,小城市大学岗位多但来的人不多,所以后者往往会给出不亚于(或略少)附近大城市的待遇(除非有很大地域差异,比如东西部),但诸如房价在内的生活成本极大减少,而可以带的学生数量很大,并且只就聪明努力程度而言,跟普通985的学生差不多,优秀者与南大中科大之类的优秀大学生差不多,确实是不失生活质量的条件下展开科研工作的好去处。
博士后现在几乎是身边博士毕业留在科研界的不用思考的必经之路,但我毕业时略掉博士后(以及助理研究员、特别研究助理等马甲)选项,因为感觉自己可以开始独立科研了,如果再把时间耗在别人主导的课题上可能会过得很纠结(工资高但要做工具人)。所以如果不是特别急着用钱可以多从学术发展角度思考下自己的毕业下一程。
当然风险也有的,但科学研究怎么会没有失败嘞,即便暂时科研不成功,至少还有相对不差的生活(只要知足的话)。至于将来如何,且行且看。
@Kana Nagato
看你的人生计划。如果你有科研追求,那的确是这样。
去了四流单位基本意味着你放弃科研。
学校平台条件:全系没啥设备条件,生化环材等实验科学尤甚
生源质量名额:学生水平差,招来一点忙都帮不上,甚至没有博士点
学校科研氛围:学科实力一言难尽,就没几个老师做科研
学科平台建设:没什么大腿可以报、挂上依托单位名字一个基金也中不了……
但不是说四流就一定不能去。飞升疾走的压力大家都说腻了,如果四流单位给编,你自己又没啥科研科研追求,那么去那里教课躺平还是可以的。
但还是那句话,一定要没有科研追求。
@工藤正男
一个985高校的博士,只要你选择进了三四流的高校,那么你就要意识到,从此科研跟你已经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一、纵向项目
要是没有大树,就靠你单枪匹马的去申请纵向项目的话。以我了解到的情况,国家层面的项目没有一丁点儿可能,像那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在规定就能报10个参研单位,报个三四流的高校,那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嘛!国家基金也不可能,连211的都申请不上,哪还能轮到三四流的高校!省级的项目和基金倒是还有点儿希望,但是基本上被211给分光了,基本剩不到下面!
二、横向项目
这个就看你自己的人脉了,反正如果是我我不会和一个三四流的高校合作做项目,真是心里没底,最后弄不好我自己还得背锅,这何苦呢,那么多985的导师都嗷嗷待哺呢,找人家多有保证,何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三、学生质量
真的不是说看不起三四流大学的研究生,但是真的是用不了啊,别说三四流大学的研究生,就是211学校的研究生,真能用来搞科研的也不多啊!参加过211的硕士答辩,那真是惨不忍睹!没有靠谱的学生,怎么搞科研呢?单枪匹马的干吗?那太累了吧!
四、试验条件
对于工科来说,没有靠谱的学生我认了,我就自己单枪匹马搞学术。但是没有设备,你怎么搞科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设备都是老掉牙的设备!八百年没校准过,给学生做个演示试验还行,真要拿这玩意儿做试验发论文吗?
五、科研经费
搞科研,没经费那真是寸步难行,前面我已经提到了国家项目和企业横向项目都很难申请到,那就剩下学校给配的一点儿科研经费了,个人觉得招你进来时候许你的科研经费千万别当真,弄几个似是而非的理由就把你打发了!
综上所述,你要真是想在未来继续搞科研,那就千万别去三四流的高校,就算他开出天价,那你倒是可以考虑考虑,毕竟去哪不就是为了挣钱吗?
@实验狗
真想吃科研这碗饭的,除开985、211和个别头部双非,其余地方高校基本都是混混温饱。头衔、帽子是你想的吗?有科研前途的博士怎么着都不会愿意去三四流高校,这你都用不着劝,人家打心里看不上。
大多数人也就是普通人,为了吃饭,为了稳定,所以才去三四流高校,人家追求的东西都不一样。你让人家谨慎去,那你让人家去哪儿?去玩非升即走、特聘xxx、青年xxx等pk制养蛊局?去挑战35岁拿不下青基就失业滚蛋的人性关爱制度?
得了,对于普通博士来说,首先想好要在哪个城市生活,然后再考虑去哪里工作。目光也不要总盯着高校,说句难听的,很多三四流高校的年收入还如人家的年终奖高。普通青年博士就不要幻想独立自由的科研环境了,去哪都是螺丝钉。社会上其实有很多的路子,而且还都比高校舒服,毕竟科研不是全部,放弃科研不等于放弃生活。
当然,大牛能人去高校还是最好的归宿。
@匿名用户
先上结论,有本硕博任何一段名校学习经历的博士作为青年教师入职三四流高校,实在是下下之选。
灵魂三问:
1.你有超强的科研能力吗?
所谓超强的科研能力是指入职就可以担任独立PI。如果你很强,那就找个更有钱的地方。三四流高校大部分都在小城市,请知晓,学校给的安家费是让你做科研投入的。科研启动金?开玩笑,就那点钱,很多三四流高校还指望你去建立一个学科呢。
2.你有厚实的学术人脉吗?
重要的学术人脉必然在一二线城市。如果你身处小城市,维系这些人脉的成本会非常高。大概率的,因为平台差,缺乏与同学、同行、导师交换资源的筹码,学缘这部分人脉就会逐渐淡化。
3.你有忍辱负重的勇气吗?
你的上司极大概率是缺乏科研经验,甚至本科毕业,凭年头熬到那个位置的当地人。科研?开玩笑,他们可能连前沿文献都读不懂。不信看看知网他们发的文章。所谓逆向淘汰,因为你是外来的。如果是回到你故乡的三四流高校,而你家庭地位较高,则稍有前景。
三四流高校博士青年教师素描:
1.科研:你不得不完成从0到1的过程,因为大概率你的领导不会培养你(一个外地来的潜在对手)。但是领导会用你干杂活。不要期待有什么学术资源会给你,因为他们掌握的资源可能比你还少。启动经费很少,你要做好自己贴钱的准备。如果你不想走科研这条路,那就做好考核不过的准备。不要以为三四流高校没有考核。更可悲的是,以学校的实力,你完成考核比在一二流高校难太多了!
潜规则一:你的科研成果由校领导的意志决定,比如课题申报。学校不推荐,你连报的机会都没有。潜规则二:不要幻想科研能力会让你鹤立鸡群。这里的每个领导都和市领导有关系,他们才是鹤。潜规则三:在没有拿到实权之前你是个P。人们崇拜的是权力,不是知识。你想拿知识换权力?先读读《平安经》!
2.教学:很奇葩,在规定科研考核之外,学院会拼命给你压课时。三四流高校肯定是教学为主。一周20节课,一学期2-3个课头,其中必有新课,都属于常见。
3.学生:你会发现他们和自己本科时的状态差距太大。与大部分一流高校不同,他们消息闭塞,甚至拒绝前沿知识。
4.后勤:大部分三四流高校的后勤很烂,存在各种人事产权等纠纷。学校没有加班文化,这很好,但是你想加班,配套的饮食服务可就够呛了。校园管理简单粗暴,你叫了外卖,还要自己去校门口拿。
一点建议:
1.择校要看城市。选择学校,影响决策的因素就重要性而言,城市大于学校大于学院。资源正在加速向中心城市集中,这是科技时代的宿命。城市之间可能存在5-10年的发展代际差异。强一线城市的末流学校,其个人的发展机会甚至比3线城市的2流高校都多。1、2线城市双一流的讲师,哪怕对学术失望了,凭借城市优势,混点钱还是可以的。但是中小城市,呵呵哒。
2.分析自己的需求。名校学习经历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人脉和思考方式,视野是买不到的——你也曾站在知识浪潮的前沿。如果你本质上属于知识精英,哪怕没有伟大的情怀,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优势,毕竟你的学术训练给了你极强的学习能力。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宁可去业界择木而息,也不要贪图一时的“引进费”。
3.认真考虑安家何处。单身博士甚至硕士青椒到小城市,遇到合适伴侣是非常非常难的。安家费买不来一个家。看到太多3、4流高校青椒的婚姻不幸——他们很优秀,但是在“护食”的技能上,当地人比你优秀一万倍。事业很重要,但是家庭更重要。
最后一句,强龙不压地头蛇。平安经没念熟的,不要去三四流高校!
********************
有朋友可能会说,我不做科研,安心讲课总可以吧。请注意以下事实:
1. 编制取消。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编制取消是铁板钉钉的大趋势。编制早就不是护身符,有编制也有被解聘的风险,而造成解聘的重要原因就是“科研考核不合格”。之所以压课时,之所以在科研资源上排挤你,就是因为你考核不过,学校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要求“延长聘用期”,使你成为长期被压榨的对象。
2.人肉播放器。仅会授课的教师岗是一个“高可替代性”的岗位,因为公众媒体爆炸时代,讲课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清北的慕课唾手可得,凭什么听你的?
3.收入问题。国内准2线以上城市,高中老师的收入都不错。哪怕高中课时多,但是无科研压力,收入也比3、4流高校强。同为人肉播放器,为什么不选好地方呢?况且,公务员也不差啊。
******************************2021.9补充
1. 关于三四流。本文所谓三四流高校,指的是位于三、四、五线城市,没有硕士点,排名300之后的地方高校,大致就是《一个博士的血泪求职路》文中所描述的那类高校。
2. 关于编制。博士求职重视编制无可厚非,但也要看地方。很多贫困地区的教师岗一直有空余编制,常年招不到人。地方高校更是如此。好学校的编制是蜜,坏学校的编制是毒。不信你看看那些想走走不了,官司打赢都无法执行的真实案例吧。可知乎搜索关键词“高校在编教师辞职”。
在编人员的收入和区域经济状况关系密切,同样拿财政工资,部属高校和省市共建高校的财政收入有天壤之别。一句话,当地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了三四流高校在编人员的收入波动区间。
3.关于科研。在高校,科研是博士安身立命的根本。离开科研成果,身后就是钉板刀床,无论如何都是躺不平的(放弃优惠政策者除外)。这个观点不接受反驳。
什么是科研?诛心的说,科研不是专注所学,而是从纵向和横向募集资金的能力。中国的学术评价是以募集资金的多寡衡量。不能变现的成果不叫成果,想在科研出头就必须整合资源!
——科研难,难在没时间。有朋友说,入职三四流高校就可以放心摸鱼或者钓鱼,摸摸心口,如果你是当地领导,你听到这话会怎么想?领导不傻,人家花钱把你请进来,有一万种方法让你躺不下,睡不着。对于博士青椒,三四流高校科研的最大的问题不是没平台没团队,甚至没钱(文科为例),真正可怕的是没时间!给青椒多压课时,他们就更快成长,让青椒多参加学习,他们就更快适应,至于4、6级甚至社会上各种考试的监考,专科生论文,大学生创业就业,各种杂事少不了你。不同级别领导对于博士的期待不同,学院一级大部分都希望你多上课多干活,因为科研成果对于学校层面更有意义,聘用合同也是与学校而非学院签。县官不如现管。等你瞎忙两年,合同规定的考核期也就到了。投名状呢?不要小看申请课题的难度,哪怕就算市级课题,不打点关系也中不了。
——科研难,难在你要自担风险。入职合同好好看,提前辞职,科研启动金要还。什么意思?就是你必须独自承担科研投入的风险,成功之后学校视情况买单。一句话,你要自带资源入局。这样的好处是,你平庸,学校不亏,你优秀,学校更赚,因为你的投入相当于质押。平台好,资源会向你汇聚;平台差,你要倒贴钱才能立足。请注意,差平台的不可控因素很多,比如朝令夕改,一个计划发展的基础学科可能因为应对某项教学评估就取消了!多人亲历。
——科研难,难在你的博士资源作废。大部分能拿到引进费的博士,研究方向都是当地三四流高校所没有的。就算有,层次也有差异。更不用说跨专业入职,你的资源和当地高校需求存在错配。如果当地高校无心发展这个学科或方向,你又不可能作为学科带头人入职(高校不愿承担你的离职风险),极大概率你的所学就废掉了。是的,能力之外的资源等于零。但是,平台不同,所需要的“科研能力”也不同。不要以为敢坐冷板凳就是科研,恰恰好学校才养得起能坐冷板凳的人。本人亲见多名博士学无所用,几年下来,连与导师和头部学者对话的能力都没有了。
以上三种难,恰恰是大部分领导所不关心的。大部分领导关心的是结果(拿国基,发核心),而不是前提和过程。要知道,中国高校的资源都在行政领导手中。而三四流高校的领导,中层大部分是靠熬年头(国基是啥),高层很多来自异地任命(评估合格为导向)。如果鱼池的基本盘动不了,那么逼迫一下“鲶鱼们”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其实,博士毕业求职,心胸可以大点,眼光可以长点,吊死在三四流高校不值得。
心胸放大,职业无贵贱,到最能体现价值的地方建设祖国。去中小学教书不丢人。很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有过这样的执教经历。理工科去业界也很好,求稳可以去国企,做公务员更好。
眼光长远,适应发展大势。未来都市圈崛起,虹吸周边资源,地方三四流高校必然面临人口减损和经济停滞。 正如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可以对抗通胀,好学校的好岗位一定可以对抗博士文凭通胀。有人说宁为鸡头勿为牛后,那是小看了当地领导的本领。傻博士才读几年书就产生“权力幻觉”了,以为到了地方就可以顺利做“头”,可笑可笑。
最后,希望那些准备入职中小城市三四流高校的博士们多多保重。
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以上是关于多位博士毕业去了三四流高校,目前惨不忍睹……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螺蛳粉+五菱电车成入职福利!高校为招揽人才真是啥招都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