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即时通讯开发架构:可靠性有序性弱网优化
Posted wecloud1314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IM即时通讯开发架构:可靠性有序性弱网优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消息的可靠性是IM系统的典型技术指标,对于用户来说,消息能不能被可靠送达(不丢消息),是使用这套IM的信任前提。
换句话说,如果这套IM系统不能保证不丢消息,那相当于发送的每一条消息都有被丢失的概率,对于用户而言,一定会不会“放心”地使用它,即“不信任”这套IM。
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说,有这样的技术障碍存在,再怎么费力的推广,最终用户都会很快流失。所以一套IM如果不能保证消息的可靠性,那问题是很严重的。
消息可靠性主要依赖2个逻辑来保障:
1)上行消息可靠性;
2)下行消息可靠性。
1)针对上行消息的可靠性,可以这样的思路来处理:
用户发送一个消息(假设协议叫PIMSendReq),用户要给这个消息设定一个本地ID,然后等待服务器操作完成给发送者一个PIMSendAck(本地ID一致),告诉用户发送成功了。
如果等待一段时间,没收到这个ACK,说明用户发送不成功,客户端SDK要做重试操作。
2)针对下行消息的可靠性,可以这样的思路来处理:
服务收到了用户A的消息,要把这个消息推送给B、C、D 3个人。假设B临时掉线了,那么在线推送很可能会失败。
因此确保下行可靠性的核心是:在做推送前要把这个推送请求缓存起来。
这个缓存由存储系统来保证,MsgWriter要维护一个(离线消息列表),用户的一条消息,要同时写入B、C、D的离线消息列表,B、C、D收到这个消息以后,要给存储系统一个ACK,然后存储系统把消息ID从离线消息列表里拿掉。
针对消息的可靠性问题,具体的解决思路还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来考虑:即实时消息的可靠性和离线消息的可靠性。
消息的有序性问题是分布式IM系统中的另一个技术“硬骨头”。
因为是分布式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时钟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简单依赖某一方的时钟,就会出现大量的消息乱序。即时通讯聊天软件app开发可以加蔚可云的v:weikeyun24咨询
比如只依赖客户端的时钟,A比B时间晚30分钟。所有A给B发消息,然后B给A回复。
发送顺序是:
客户端A:“XXX”
客户端B:“YYY”
接收方的排序就会变成:
客户端B:“YYY”
客户端A:“XXX”
因为A的时间晚30分钟,所有A的消息都会排在后面。
如果只依赖服务器的时钟,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因为2个服务器时间可能也不一致。虽然客户端A和客户端B时钟一致,但是A的消息由服务器S1处理,B的消息由服务器S2处理,也会导致同样消息乱序。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的思路是通过可以做这样一系列的操作来实现。
1)服务器时间对齐:
这部分就是后端运维的锅了,由系统管理员来尽量保障,没有别的招儿。
2)客户端通过时间调校对齐服务器时间:
比如:客户端登录以后,拿客户端时间和服务器时间做差值计算,发送消息的时候考虑这部分差值。
在我的im架构里,这个能把时间对齐到100ms这个级,差值再小的话就很困难了,因为协议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速度RTT也是不稳定的(网络传输存在不可控的延迟风险嘛)。
3)消息同时带上本地时间和服务器时间:
具体可以这样的处理:排序的时候,对于同一个人的消息,按照消息本地时间来排;对于不同人的消息,按照服务器时间来排,这是插值排序算法。
IM系统架构中的数据安全比一般系统要复杂一些,从通信的角度来说,它涉及到socket长连接通信的安全性和http短连接的两重安全性。而随着IM在移动端的流行,又要在安全性、性能、数据流量、用户体验这几个维度上做权衡,所以想要实现一套完善的IM安全架构,要面临的挑战是很多的。
IM系统架构中,所谓的数据安全,主要是通信安全和内容安全。
所谓的通信安全,这就要理解IM通信的服务组成。
目前来说,一个典型的im系统,主要由两种通信服务组成:
1)socket长连接服务:技术上也就是多数人耳熟能详的网络通信这一块,再细化一点也就是tcp、udp协议这一块;
2)http短连接服务:也就是最常用的http rest接口那些。
这个可能不太好理解,上面既然实现了通信安全,那为什么还要纠结“内容安全”?
我们了解一下所谓的密码学三大作用:加密( Encryption)、认证(Authentication),鉴定(Identification) 。
详细来说就是:
加密:防止坏人获取你的数据。
认证:防止坏人修改了你的数据而你却并没有发现。
鉴权:防止坏人假冒你的身份。
在上节中,恶意攻击者如果在通信环节绕开或突破了“鉴权”、“认证”,那么依赖于“鉴权”、“认证”的“加密”,实际上也有可有被破解。
针对上述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对内容进行更加安全独立的加密处理,就这是所谓的“端到端加密”(E2E)。
比如,那个号称无法被破解的IM——Telegram,实际上就是使用了端到端加密技术。
雪崩效应问题
在分布式的IM架构中,存在雪崩效应问题。
我们知道,分布式的IM架构中,为了高可用性,用户每次登陆都是根据负载均衡算法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那么问题就来了。
举个例子:假设有5个机房,其中A机房故障,导致这个机房先前服务的用户都跑去B机房。B机房不堪重负也崩溃了,A+B的用户跑去机房C,连锁反应会导致所有服务挂掉。
防止雪崩效应需要在服务器架构,客户端链接策略上有一些配合的解决方案。服务器需要有限流能力作为基础,主要是限制总服务用户数和短时间链接用户数。
在客户端层面,发现服务断开之后要有一个策略,防止大量用户同一时间去链接某个服务器。
通常有2种方案:
1)退避:重连之间设置一个随机的间隔;
2)LBS:跟服务器申请重连的新的服务器IP,然后由LBS服务去降低短时间分配到同一个服务器的用户量。
这2种方案互不冲突,可以同时做。
以上是关于IM即时通讯开发架构:可靠性有序性弱网优化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