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伊登》
Posted starrow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马丁伊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看到微博上锵锵三人行最新一期节目的介绍时,我心中一惊,怎么会这么巧。刚看完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许子东就要谈这本他认为改变自己人生的书。马丁伊登不至于改变我的人生,但也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小说之一。作家有两类。一类社会型的作家喜欢观察别人的生活,写别人的故事。一类自我型的作家擅长描写自己的见闻,抒发个人的感情。我个人偏好后者,并且偏见地认为最好的小说都是某种程度上写自己的。无论怎样观察、感受和思考别人的人生,终归是隔了一层;而写自己的感受、情感、思想才是最真切的。尤其是作家作为一群感受异常敏锐、感情异常丰富、对美有异常天分的稀有动物,用自己的血肉化成的小说最能达到艺术的极致。小仲马的《茶花女》、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都是如此,《马丁伊登》也不例外。
我几年前最初看马丁伊登时,就深深被主人公打动了。那时只看了开头几章,有事落下了就一直没看。前几天找出来,几乎一口气读完。马丁伊登无与伦比的天才和对生命的热情昂扬了起码3/4的篇幅,最终竟陡然幻灭,沉入海底。
许老师对许多事情提纲挈领的分析、丰富的文学知识和广博的见闻经常既让我觉得有趣又获益,但这次对马丁伊登的概括我可以满有把握地说,往好里说是不全面,往坏说则是偏狭。小说在他口中基本变成庸俗的爱情故事,贫穷的男主人公爱上千金小姐,努力奋斗还是对抗不住世俗的压力,功成名就后对回心转意的爱人负气地冷淡和拒绝,最终自杀。
从引文看,许老师读的译本和我不一样,但是文字上细微的差别不可能掩盖作者清晰表达的意思。马丁伊登显眼的不是一个爱上富家小姐的贫苦水手的身份,而是一个天才。他身强力壮,相貌堂堂,手脚敏捷,头脑灵活,诙谐开朗,在劳动伙伴里就已经是一个明星。他体力过人,不知疲倦,能够干比别人更多的活,赚更多的钱,打架永远是赢者,从不缺姑娘的青睐。而他智力上的天分甚至更加出众,他喜爱读书,虽然没什么机会。直到有一天,他遇上露丝和她富有的家庭,他见识到资产阶级的生活和蕴含于其中的文化。对露丝的爱和对知识智慧的渴望实在难分高下,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每天只睡五个小时,最后干活赚了一笔钱后就完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天才的标志是他同时渴望创作。他很快就无师自通,认识到自己能写出比杂志上更好的作品,希望成为一名作家,用智力劳动的收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赢得露丝和她家人的认可。他出类拔萃的大脑一面不断用哲学、哲学和文学的书本填充,一面生产出诗歌、小说和论文。他从智力和道德上都看不起资产阶级,露丝父亲、朋友和客人那样的企业家和银行家,法官和大学教授也大多平庸无能。他自己得意的作品被杂志不断退回,游戏文字的结局稍微好一些,愚蠢的编辑不理解他的作品,无耻的编辑采纳他的作品而不付钱。生活很困窘,亲人和房东有时会接济,但他的姐姐和妹妹都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去找一份工作,姐夫和妹夫则讨厌他这个懒汉。资产阶级的人则在游手好闲之外,还误以为他持社会主义立场而反感。实际上他既认为资产阶级是堕落的、共和民主两党的政策是虚伪的,也鄙视社会党人的主张,称之为奴隶的道德,他推崇赫伯特斯宾塞,信奉尼采的超人哲学。露丝爱他,对他身上洋溢的自己生活圈里找不到的旺盛和野性的生命力既害怕反感又着迷,但是在爱情之外,她也像普通女人一样期盼马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她那个阶层的社会地位。她的父母则瞧不起马丁,母亲想方设法让女儿结识一些门当户对事业有成的年轻人。在物质贫乏和精神压力的夹击下,马丁夜以继日地创作、投稿,对丰厚稿酬的期望和失望让他的神经不断坐过山车。他唯一的知音是一位在露丝家偶遇的勃力森登。勃力森登怀才不遇、嗜酒如命、身染肺病、神出鬼没,是一位激烈的社会主义者,他比马丁更痛恨浅薄、愚蠢、庸俗和扼杀天才的杂志编辑,对资产阶级和现存的社会制度绝望,只为自己心目中的美而创作。勃力森登带他见识了一回潦倒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聚会,他们高谈阔论体现出的知识广度和思想深度令马丁大为倾倒。勃力森登还写了一首马丁佩服得五体投地、引为当代最伟大作品的诗篇。
奋斗的生活出现重大变故。他在一次社会党人聚会上的演讲被一位报社记者歪曲,成为当地臭名昭著的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分子。平时他购买食物的商店店主讨厌这位异端和不爱国的人。最糟糕的是露丝父母的偏见加深了,露丝也对马丁的言论很失望,在父母的压力下断绝了和马丁的关系。马丁一病不起,五天后得知勃力森登在五天前死了。命运的另一面行情却截然相反。马丁的第一本书出版了,此后他的小说、诗歌、论文陆续出版和被热捧。稿费翻番地向上涨,媒体热烈地讨论和赞美他的作品,杂志社搜集关于他的一切消息,竞相宣扬自己是天才的最早发现者。社会名流邀请他赴宴、参加俱乐部、演讲。他昔日的老师、姐夫和妹夫对他的态度也有了180度的转变。露丝的家人变得热情而有礼,露丝终于在一天晚上来找他,想重归于好。马丁的头脑里却始终盘旋着一个折磨人的疑问,那些作品是他早就写好的,现在人们争相请吃饭的他和当年那个饥肠辘辘无人理睬的他,没有任何变化。他不再有写作的动力,丧失了生活的热情。他试图重新融入当年劳动阶级的圈子,也想过去找那些社会主义知识分子,但都痛苦地失败了。他感到孤独、疲倦。金钱滚滚而来,他慷慨地回报了帮助过他的女房东、姐姐、妹妹和老朋友,想到南太平洋的海岛上回归平静。但日益增长的厌世情绪终于让他从船上投入冰冷的大海。
马丁伊登身体和精神上出类拔萃的活力和天才像正午的阳光、雨季的河流,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你可以不认同他的观点,不喜欢他对人的态度,但无法否认的是那股令人激动的热与力,就像你可以不赞成姜文对革命的观点,但不可能无视电影里灿烂的阳光。马丁伊登自负,但那是赤子之心的自负。马丁伊登对爱情决绝,但那是因为他追求的是理想的爱情。对许老师后来的感悟——马丁爱得不够深,不论露丝爱的是什么,都应该接纳,马丁对自己太在乎——以及在他的误导下马家辉和窦文涛的以讹传讹、错上加错,什么慈悲宽容,马丁知道了,应该会用下面的话回击:
你们只会用世俗的标准要求人,评估人的价值。你们只知道门当户对、量入为出、相濡以沫的爱情,你们对纯粹的爱、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的爱一无所知。你们看见一棵树,会想到乘凉、伐倒当做木材建房、挂上衣服晾晒、摘取果实品尝,你们却看不到树之为树的美。你们总是根据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来认识和评估它,你们看不到事物独立存在的价值和美。你们习惯过眼云烟、谈笑风生,你们用现实的眼光看待一切,青春、真理、爱在你们嘴里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饱经风霜是你们的国家,通情达理是你们的文化。你们不光是一个早熟的民族,还是一个苍老的民族。你们不会像我那样忧郁和绝望,因为你们起初对爱就没有浪漫的想象和希望。我对生活厌倦,是因为我发现了现实的荒谬。整个世界对我和作品的评价标准是那么荒唐。我对生活的认识幻灭了,或许是因为我对生活的期望比你们高。你们可以评断我最后变成一个悲观主义者,你们活得比我坚韧,但是上天知道你们绝没有资格看不起我。
巧合的是,许老师作为文学批评家,正是马丁伊登鄙薄的。在小说和三人行的评论中,我似乎看到了两种文化。一种崇尚个人的、独立的、冒险的、探求真理的、向往价值的;一种崇尚人际和谐的、看重相互体谅的、现实的、善高于真的。
以上是关于《马丁伊登》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