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下班行为报告:我下班了,却又没完全下班
Posted 程序员·大白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当代年轻人下班行为报告:我下班了,却又没完全下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问每个打工人此刻最期待的是什么?
除了年假,那就是火速下班,
身未动,心已远,说的就是你了。
放假就是加长版的下班,
离开工位的那一刻,
属于自己的生活才真正开始。
有人会小酌一杯,让头脑放空;
有人读书健身,或者悄悄搞起副业;
然而也有人,
下班只是换个地方工作而已。
能够6点前下班的幸运儿只占22%,
35%的打工人8点后还在公司里加班,
工作接近到凌晨的占8%。
其中,一线城市的打工人
42.85%日工作多达10小时(及以上)。
另人意外的是,新一线城市更甚,
日工作超过10小时的打工人足有44.4%。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新一线也并非一味的安逸。
杭州、武汉、成都、南京,
下一个内卷中心又会是哪里?
超过五分之四的公司都规定
在16:00-20:00(含20:00)下班,
然而规定是规定,实际情况是:
有47.8%的职场人
都晚于公司的规定时间下班,
还不包括那些
24小时待命、早晚倒班的夜行者
今天的OKR还没完成,KPI还没达到,
谁敢下班啊?
此外,“卷”一会儿再走,
也成了很多打工人的常态。
做为一名测试人,我想分享一下这些年来,我对于技术一些归纳和总结,和自己对作为一名高级自动化测试需要掌握那些技能的笔记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有心在技术这条道路上一路走到底的朋友!
一、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能力是职业生涯的起点,比较容易意识到的。如果把事业比做造房子,那专业能力就是房子的地基了,是起点也是基础。
以我自己的作为反面例子,大学里为了打游戏将专业课抛在脑后,有句话说的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果然在毕业后,为了填大学里埋下的坑,老老实实的重新把大学专业课在半年内全部看了一遍,在工作中还把课后的练习题全部操作了一遍。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向我学习。
有同学就会问了,“既然专业技术能力这么重要,那应该怎样提升?”,那下面我分享下我自己的学习方法。
1. 循序渐进
专业技能方面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学习也需要循序渐进,切不可一口吃个大胖子,容易消化不了。先从基础的知识开始,例如:了解软件测试概念(计算机基础、html基础、测试理论…等)功能测试基础(接口测试基础、APP测试、UI功能测试基础、 数据库操作、liunx系统shell脚本)这些东西掌握后就可以去做一个功能测试工程师了,基本可以面一面手工测试岗了。
基础知识已经熟练掌握之后,可以去试着提高技术能力,例如试着去掌握一门语言(建议Python,上手入门快)学习一下自动化测试知识。
学习途径可以通过:书籍、网络资源、技术大牛、技术沙龙等等。如果有技术大牛能带着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尽量多跟技术大牛交流,相信我可以学到很多。给大家推荐一个学习交流群:563251944,里面大神会耐心帮助你解决问题,很多问题能够在线解答,群里面也有很多书籍资料和基础视频,都已经打包好了,萌新可以找群管理员领取。
2. 以点带面
这种方式,是我非常推荐的一种学习方式。
工作中,往往只需要集中全力解决一点或几点问题就可以了。但这些点背后一定有一个较完整和深入的知识结构。所以,工作做完后,还需要继续学习背后的知识结构。
这个方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是有点困难。因为它要求工作之后还得投入大量时间学习,把知识点串成面。而且,学这些知识的好处一时半会很难体现,需要耐心。
知识就像财富,是需要慢慢积累的。
3. 重实践
明明认识这个字,但是就是写不出来”,我相信每个人都遇到过。专业技能和写字是一样的。往往有时候觉得自己掌握了,但是表达不出来或者写不出来。
二、珍惜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是否真的付诸行动,珍惜时间了吗?我觉得珍惜时间做到适度的“减少”和“增加”。少刷电视剧,没营养;少打游戏,少刷抖音、快手、小红书。多看书、多学习、多锻炼身体。
时间管理,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做起来是非常难。
根据四象限法则,我们将事项分为4个类型,各自在不同的象限。**紧急又重要事项、重要但不紧急事项、紧急但不重要事项、不紧急也不重要事项。正确的做法是将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事项上。**第四象限的事件大多是些琐碎的杂事,没有时间的紧迫性,没有任何的重要性,这种事件与时间的结合纯粹是在扼杀时间,是在浪费生命。
三、提升认知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这个社会最大的公平就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方法收割你,直到让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可见提升认知是多么重要。
低级认知能力:识记,理解,应用。例如面对一条你熟悉的数学公式,你知道这条公式是代表什么,同时也能够理解这条公式是针对什么情况去应用,而你确实能够应用出来。
我们大部分人,都能够掌握这种低级认知能力,帮助我们很好地生活。否则你连出门买菜都不会了,就太不正常了
高级认知能力:分析,评判,创造。例如我们面对某件事情,我们能够把一些看似凌乱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起来,找出背后的核心原因。
通过深度分析,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其进行审视。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诸如理论、方法论等等。
那问题来了,怎样提升自己认知能力呢?
其实老祖宗已经早就告诉我们了:三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 读万卷书的理解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知识边界;广泛的涉略其他领域的知识。
- 行万里路的理解是:多出去走一走,感受不同区域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
- 阅人无数的意思是:多和不同领域的同事或者同学交流,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提升自己知识储备。
四、勤总结
每一次的总结都是自己对过往工作的复盘,在复盘中,会把事情的经过理一遍,理清楚计划和目标是什么、中间的过程怎么做到的,或者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没有做到,理一遍后,下一次再做的时候就能吸取这次的经验,成功的继续发扬,失败的以防再犯。
一句话,总结是进步的阶梯。
五、多看书
为什么书籍这么重要?为什么我推荐大家多看书,看好书?因为书籍对我们人类来说太重要了。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沉淀,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都记载在书籍中。书中汇集了作者的思想、见解或想表达的情感,这些都是成体系的。看书的过程就是融合和消化的过程,能很好的帮助自己形成独立的见解。近两年炒的火热的碎片文知识,在我看来只是泡沫知识。
举个例子:如果你要学习软件测试,那么最重要的学习途径的不是网络文章、不是几个简单培训视频,而是一本专业的软件测试书籍。关注软件测试相关书籍的推荐,我都发在群:563251944,就不在这里介绍了,有需要的可以自行去获取!
六、找到人生理想
在刚刚毕业时,大部分人还不知道自己目标是什么?擅长什么?但是人生理想不能没有,就像黑夜中大海上的灯塔,如果没有了他,人生这条大船只能随波逐流。
在文章的最开始,那个例子就是典型,包括我自己毕业时的状态也是。感谢残酷的社会,让我认识到竞争的残酷。毕业之际找工作处处碰壁,心灰意冷的我,我静下心想了一个星期,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实现人生目标,我给自己设定了几个小目标:3年、5年、10年目标。
我先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做测试,带队的是浙大航天学院的一个副教授,擅长机器视觉。这是我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选择,我到现在都觉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感谢当时给我机会。这里的氛围是科研氛围,感觉能够学到东西(虽然工资很低,但是当时没有考虑薪资方面,有自知之明,管饱就行)。然后就是每日每夜的看书,弥补自己的大学欠下的债。晚上9点下班,骑车回家,洗漱好,10点钟看书到12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看书到9点,骑车上班。甚至不放过吃饭时间——边吃饭边看书,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3年。现在的我正在实现10年目标路上。
我还记得毕业时,班主任在我离线时,对我说了一句话,至今还记忆犹新,送给你们“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七、突破舒适区
很多人工作久了,就会进入了一种安逸的状态。每天按照既定的时间到公司,维护着自己非常熟悉的模块,吃着已经顺口的饭菜,顺便带薪拉屎,这种安逸生活让人陶醉。大家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可此时不就是温水中的青蛙吗?
那怎样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1. 设立高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也在日新月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刻保持危机感,设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过多年的总结,形成了一个方法,我称之为:n+1。n代表你要完成的任务,1代表你需要做的突破。
举个例子:领导有一个软件功能需要测试,你需要交付的成果物不简简单单将功能测试完成。而是将此软件的其他方面都考虑到
2. 责任突破
很多人存在着抱怨不给机会,一直做没有任何难度的事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领导永远是把困难给到有能力且有担当的人身上,你应该逆向思维,反思自己。
勇于承担责任,承担困难任务,不要当缩头乌龟。当你学会了走路,就要想学着跑步,当你学会了跑步,就要想着到水里,学着游泳。
3. 养成学习思考的习惯
长时间处于舒适区会让我们大大减缓进步的速度甚至停止进步,进入一个故步自封饱和的状态。然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我们需要时刻空杯。
八、总结
上面7个建议,是我工作这么多年下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刚毕业的你们还很年轻,你们最大的财富就是年轻。不要怕犯错,但不可重复犯错。以上共勉!
技术行业要不断地学习,学习肯定不要孤军奋战,最好是能抱团取暖,相互成就一起成长,群众效应的效果是非常强大的,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打卡,会更有学习动力,也更能坚持下去。你可以加入我们的测试技术交流扣扣群:563251944(里面有各种软件测试资源和技术讨论)
觉得本文不错的话,可以点个收藏、赞、关注、评论。
威猛的 90 后,不等领导下班就先走,《2021 年轻人下班报告》公布
上面这个公号「涩郎」,是我的一个备用号,为了防止万一哪天大号失联,平时一周我也会发三篇左右的我的思考,读书笔记,认知感悟等文章,带领大家一起探索精神与财务自由之路。
大家好,我是校长。
昨天,36 氪发布的《2021 年轻人下班报告》上了微博热搜,根据报告显示,超 3 成年轻人从未准点下班,超 7 成 90 后不等领导下班就先走,超 6 成 90 后愿意接受有偿加班。此外,虽然 95% 的 90 后不想带电脑回家,但事实上 66% 还是会带电脑回家。
今天我就带大家解读一下这份报告,顺便说一下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愿意讨好领导?
超过 3 成的年轻人从未准点下过班,这个数字,说实话,应该是预料之中的数字,不算多,也不少。
而且有 23.88% 的年轻人每天或者经常能够做到准点下班,你还别说,还挺符合二八定律的。
能够有 2 成的打工人能做到经常准点下班,其实,我挺好奇从事的是什么行业的?这个统计上再来个行业维度会更好。
加班最多的这个几个行业,我感觉应该也是所有行业当中的佼佼者,也是挣钱最多的几个行业了。
一个行业挣钱多的时候,说明这个行业发展好,行业发展好,处于上升期或者爆发期,也只能通过加班来做更多的业务,挣更多的钱了。
这就像是乘胜追击,借势发展,如果在爆发期,有利可图的时候,不抓紧赚钱,到了衰落期再挣钱吗?那时候加班可能都不一定挣到钱。
我感觉一个行业火,业务多,发展好,加班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得付加班费啊,毕竟,当处在行业最好的发展阶段的时候,挣的钱多,得学会利润共享,企业与员工共赢啊,这样才能在最好的机遇创造最大的价值。
毕竟,员工也不是不爱加班。看看,只要是有偿加班,超过 6 成,近 7 成的员工都是表示可以加班的。
你看,谁和钱过去呢?尤其是年轻人,90 后比 80 后,70 后其实是更爱加班的。
这个统计数据背后其实也好理解。
年轻,有精力,有时间。90 后相对于 80 后,70 后,年轻有精力,也有更多的时间,所以,在有偿加班的前提下,是最愿意加班的。
90 后没积蓄,压力大。相对于 80 后,70 后,90 后,没房子,没积蓄,是最需要赚钱的时候,所以,给钱就加班的欲望也是最强的。70 后,80 后吧,有积蓄了,年龄大了,时间少,更多的时间愿意投入到家庭。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喜欢年轻人来了。毕竟,年轻人更爱加班,而且初入职场,小白相比于老油条更容易被职场 PUA 。
下面高潮的统计来了。
95% 的 90 后不想带电脑回家,但是 66% 的打工人还是被迫不情愿的带电脑回家。
怎么说呢,现在工作与生活的边界真的是越来越模糊,甚至就是没有了。动不动就得在家里处理问题,在办公软件里,在微信工作群里,你可能吃着饭,陪着孩子玩呢,一个老板的微信消息就把你美好的生活打破了,不得不去处理工作问题。
问世间最糟糕的心情,莫过于在家里吃着炸鸡,喝着啤酒,看着球赛,一声手机铃声,老板的工作消息打破了你美好的生活意境,心情可谓是瞬间糟糕起来了。我称这个叫:手机提示音焦虑症。
其实,带电脑回家这件事,我想起来一个故事,我听朋友说:有的公司,为了让员工在家里也能工作,采取什么方式呢?如果有员工打算换电脑,公司会找这个员工说:你买个笔记本吧, 公司给你补助一半的钱,电脑算你的,你在公司也用这个笔记本,晚上可以带回家。
这样做的目的,公司的如意算盘就是方便员工在家里处理工作问题。
你看,是不是很心机?
再接着往下看,超过 7 成的 90 后,表示领导不下班,自己就敢先走。
为 90 后,为年轻人点赞。
为什么要等领导下班走了之后,员工才能走?那公司制定每天的上下班时间还有什么意义?下班时间是给谁制定的?
这就是职场的畸形文化。
如果员工和领导工作时间一样,公司的利润能平均分吗?领导是给自己打工,员工是给公司打工。
员工入职薪水谈判是按正常上下班来谈的,拿的工资就是正常上下班的工资。
如果员工和领导是同样的上班时间,那谈判薪资的时候,应该按照领导的收入标准谈判。
员工只要把每天的工作正常做完了,就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准点下班,很多员工之所以不能准点下班,就是处于自己对工作的负责,可能想把工作做完再走或者做的更好。
完全不鼓励拍马屁式的加班,非要假装自己在加班,给领导看,等领导走了,再走。这既有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被领导认为:你小子,工作效率不行啊,肯定是能力不行,才加班的。
一句话总结:正常上下班是员工的本分,跟着领导下班后再走,多出来的工作那是情分。
不要把员工的情分当成本分。
最后,我谈一谈最近非常火的一个话题:为何现在年轻人不愿意讨好领导?
我感觉原因很简单:
第一:企业的平均寿命越来越短。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 3 年左右,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很难在一个企业干一辈子。二是,从主观上,我们这代人的跳槽意愿也更强烈,而且越是年轻人跳槽意愿越强烈。这有一个调查数据:“70 后” 的第一份工作平均干了超过 4 年,“80 后” 是 3 年半,“90 后” 是 19 个月,而 “95 后” 的第一份工作,平均只干 7 个月就会离职。
我在这里工作并不是一辈子,我没必要讨好领导,说不定干几个月就走了,讨好领导就是多此一举啊。
显然,和我们的父辈不同,现在的职场人士不再把自己和某家企业绑定,而是更看重自己的职业发展赛道,比如,不管你在大厂小厂,“天下码农是一家”,这就是职业认同。
想想看,我们父母那代人的身份认同,更多地是和一个单位绑定在一起,而不是具体的职业。单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收入待遇情况。所以那时候,一个人具体做什么工作不重要,在哪儿工作才重要,如果你是在大型国企里工作,就算是打杂,家里人也会觉得特别有面子。这种情况就是组织认同。
从组织认同到职业认同的改变,讨好领导,溜须拍马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了。
第二:从新一代的年轻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来看,新一代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好,生活比较富裕,面对如今的这个社会,工作的选择机会也多。
工作可选择性的增加和职业的多样化,加上新一代年轻人在生活富裕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个性十足,喜欢特立独行,所以,面对职业的不舒适度更加敏感,也更容易辞职。
所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讨好领导?没必要,我可选择的路多得是。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
新一代年轻人更喜欢职业认同感,也就是比较在乎职业发展和成长性;
新一代年轻人在富裕的家庭中成长的,加上社会的选择性多,个性十足,喜欢特立独行,对职业的不舒适敏感度更强。
综上所述,没有讨好领导的必要性啊。
点击下方公众号卡片,关注我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字 “1024”
免费领取副业赚钱实操教程
以上是关于当代年轻人下班行为报告:我下班了,却又没完全下班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