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sk 命令实现磁盘分区详细教程

Posted Stars.Sky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fdisk 命令实现磁盘分区详细教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分区步骤 

1.添加新的磁盘

2.查看新的磁盘

3.使用fdisk命令分区 

​4.重新读取分区表信息 

5.格式化分区

6.建立挂载点并挂载

总结 

        fdisk命令来自于英文词组“Partition table manipulator for Linux”的缩写,其功能是用于管理磁盘的分区信息。如果一套几百平米的房子内部没有墙壁,虽然看起来会很敞亮,但是各种声音、气味、物品会随意充斥在整个房子内,让人极不舒适,因此需要用墙壁按照功能进行划分,例如卧室、厕所、厨房、阳台等等。

        fdisk命令可以用于对磁盘进行分区操作,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划分,这样后期挂载和使用时会方便很多。

语法格式:fdisk [参数] [设备]

常用参数:

-b指定每个分区的大小
-l列出指定的外围设备的分区表状况
-s将指定的分区大小输出到标准输出上,单位为区块
-u搭配”-l”参数列表,会用分区数目取代柱面数目,来表示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
-v显示版本信息
-m查看全部可用参数
-n添加新的分区
-d删除某个分区信息
-t改变某个分区的类型
-p查看分区表信息
-w保存并退出
-q不保存直接退出

分区步骤 

1.添加新的磁盘

如果是自己的虚拟机,则手动添加磁盘(后续操作省略不写):

2.查看新的磁盘

# 查看当前系统的分区情况:
root@fbi:~# fdisk -l

3.使用fdisk命令分区 

        使用 fdisk 命令管理前面我们新增的磁盘 /dev/vdb 。在看到提示信息后输入参数 p 来查看硬盘设备内已有的分区信息,其中包括了磁盘的容量大小、扇区个数等信息:

        输入参数 n 尝试添加新的分区。系统会要求用户选择继续输入参数 p 来创建主分区,还是输入参数 e 来创建扩展分区。这里输入 p 来创建一个主分区:

        在确认创建一个主分区后,系统要求用户先输入主分区的编号。主分区的编号范围是1~4,因此这里输入默认的1就可以了。接下来系统会提示定义起始的扇区位置,这不需要改动,敲击回车键保留默认设置即可,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最靠前的空闲扇区的位置。最后,系统会要求定义分区的结束扇区位置,这其实就是要去定义整个分区的大小是多少。我们不用去计算扇区的个数,只需要输入+60G 即可创建出一个容量为60GB的硬盘分区。

        再次使用参数 p 来查看硬盘设备中的分区信息。果然就能看到一个名称为/dev/vdb1、起始扇区位置为2048、结束扇区位置为123734015的主分区了。这时千万不要直接关时窗口,而应该敲击参数 w 后按回车键,这样分区信息才是真正地写入成功啦。

4.重新读取分区表信息 

        在上述步骤执行完毕之后,Linux系统会自动把这个硬盘主分区抽象成/dev/vdb1设备文件。可以使用file命令查看该文件的属性,但在工作中发现,有些时候系统并没有自动把分区信息同步给Linux内核,而且这种情况似乎还比较常见(但不能算作严重的bug)。可以输入 partprobe 命令手动将分区信息同步到内核,而且一般推荐连续两次执行该命令,效果会更好。如果使用这个命令都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就重启计算机吧,这个“杀手铜”百试百灵,一定会有用的。

root@fbi:~# file /dev/vdb1 
/dev/vdb1: block special (252/17)  
# 不成功的话会显示 cannot open ... 则执行 partprobe

root@fbi:~# partprobe 
root@fbi:~# partprobe 

5.格式化分区

        如果硬件存储设备没有进行格式化,则Linux系统无法得知怎么在其上写入数据。因此,在对存储设备进行分区后还需要进行格式化操作。在Linux系统中用于格式化操作的命令是 mkfs。这个mkfs命令很贴心地把常用的文件系统名称用后缀的方式保存成了多个命令文件,用起来也非常简单——mkfs.文件类型名称。例如要将分区为ext4的文件系统进行格式化,则命令应为mkfs.ext4 /dev/vdb1。

root@fbi:~# mkfs
mkfs         mkfs.btrfs   mkfs.ext2    mkfs.ext4    mkfs.jffs2   mkfs.msdos   mkfs.ubifs   mkfs.xfs     
mkfs.bfs     mkfs.cramfs  mkfs.ext3    mkfs.fat     mkfs.minix   mkfs.ntfs    mkfs.vfat    
 
root@fbi:~# mkfs.ext4 /dev/vdb1
mke2fs 1.44.1 (24-Mar-2018)
Creating filesystem with 15466496 4k blocks and 3866624 inodes
Filesystem UUID: b60067cc-5523-41ab-aa25-9f330a17b58d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819200, 884736, 1605632, 2654208, 
	4096000, 7962624, 11239424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done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65536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6.建立挂载点并挂载

        终于完成了存储设备的分区和格式化操作,接下来就是要来挂载并使用存储设备了。与之相关的步骤也非常简单:首先是创建一个用于挂载设备的挂载点目录;然后使用mount命令将存储设备与挂载点进行关联;最后使用df -Th命令来查看挂载状态和硬盘使用量信息。

root@fbi:~# mkdir /fbi
          
root@fbi:~# mount /dev/vdb1 /fbi

root@fbi:~# df -Th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udev           devtmpfs  7.9G     0  7.9G   0% /dev
tmpfs          tmpfs     1.6G  6.9M  1.6G   1% /run
/dev/vda2      ext4       39G  3.1G   34G   9% /
tmpfs          tmpfs     7.9G     0  7.9G   0% /dev/shm
tmpfs          tmpfs     5.0M  4.0K  5.0M   1% /run/lock
tmpfs          tmpfs     7.9G     0  7.9G   0% /sys/fs/cgroup
/dev/vda1      vfat      512M  264K  512M   1% /boot/efi
tmpfs          tmpfs     1.6G     0  1.6G   0% /run/user/0
/dev/vdb1      ext4       58G   53M   55G   1% /fbi

总结

给硬盘分区的过程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 添加一块硬盘
  2. 给硬盘分区
  3. 重新读取分区表的信息(partprobe),给硬盘分完区之后使用。
  4. 给分区进行格式化
  5.  给分区进行挂载

经过这几个步骤,我们的硬盘分区才可以正常使用

linux 磁盘管理之fdisk分区操作

目录

 

一、磁盘的基础认知

1.1.磁盘结构

1.2. 硬盘分区结构

1.3.文件系统类型

二、系统分区

2.1.系统主和扩展展分区步骤

 2.2 系统分区命令

2.3 交换区的建立

三、整理后的详细分区步骤


一、磁盘的基础认知

1.1.磁盘结构

  • 硬盘的物理结构

      盘片:硬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2面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

  •  磁盘的数据结构

       扇区:每片被分为多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区存放512字节的数据。

       磁道:同一个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

       柱面: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

  • 如图所示:

               

  • 磁盘接口类型

       IDE、SATA、SCSI、SAS、光纤通道

  • Linux中将硬盘、分区等设备均表示为文件

 

  • 磁盘容量查看 df -hT

1.2. 硬盘分区结构

  •     硬盘中的分区数目只有4个
  •     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序号限制在1~4
  •     扩展分区再分为逻辑分区
  •     逻辑分区的序号将始终从5开始,逻辑分区可以有n个

 

1.3.文件系统类型

  • xfs文件系统

  存放文件和目录数据的分区

  高性能的日志型文件系统

  CentOS 7系统中默认使用的文件系统

  •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

FAT16,EXT4,FAT32,NTFS

二、系统分区

2.1.系统主和扩展展分区步骤

  •            添加一块硬盘
  •            对硬盘进行分区:通过fdisk 或者gdisk 进行分区
  •            格式化:使用mkfs.xfs mkfs.ext4 进行对分区格式化
  •            挂载:mount 命令挂载
  •            使用:读写数据

 2.2 系统分区命令

fdisk  磁盘路径

   fdisk /dev/sdb

交互模式中的常用指令

  m:帮助文档

n:进入分区创建

    p :创建主分区

    e:创建扩展分区

    l:创建逻辑分区

d:删除分区

t:修改分区文件系统类型:其中83为linuxsystem ,82为交换区,8e为LVM,5为扩展分区

w:保存退出

q:不保存即退出

---查看磁盘分区情况

 

  • 开始对新分的区开始格式化

  • 查看分区的格式化

         blkid 或者lsblk -f

  • 查看挂载点 和 磁盘分区及硬盘信息

 

  • 卸载方式:umout /home/zhou  或者umout /dev/sdb1
  • 设置永久挂载方式

  •  永久挂载光盘

  • mount -a 设置后立即生效

2.3 交换区的建立

  • 如修改主分区1为交换区,步骤如下:

          fdisk  /dev/sdb

          t  --进入修改

         1 ---选择序号为1的sdb

         82 --交换区的文件系统类型

         w --保存退出

        ---格式化交换区

--启用swap

   swapon /dev/sdb1

查看内容从大小

查看当前系统分区

启用交换分区

永久挂载

关闭swap

 

三、整理后的详细分区步骤

 

 

 

 

以上是关于fdisk 命令实现磁盘分区详细教程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Linux系统添加新硬盘,并分区设置启动自动挂载,图文教程!

用uefi安装redhat手动分区

linux 磁盘管理之fdisk分区操作

磁盘分区

Linux命令之磁盘分区fdisk

linux怎么注释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