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零基础学计网——总览(超多图+超详解)
Posted 吞吞吐吐大魔王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零基础学计网——总览(超多图+超详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目录
1. 因特网概述
1.1 网络、互联网和因特网
介绍:
-
网络Network) 是由若干个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
链路可以是有线链路,也可以是无线链路
-
多个网络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可以构成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它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但我们不称它为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
因特网(Internet) 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用户数以亿计,互连的网络数以百万计)
-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称作主机
internet 和 Internet 的区别
-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 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是任意的
- Internet(因特网) 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其前身是美国的 ARPANET
1.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2.1 发展过程
1.2.2 ISP 介绍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ISP 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成块的 IP 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连网设备。任何机构和个人只要向 ISP 交纳规定的费用,就可以从 ISP 得到所需要的 IP 地址。
- 中国主要的 ISP 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
普通用户如何接入因特网?
普通用户通过 ISP 获取所需要的 IP 地址,通过 IP 地址因特网上的主机就可以进行通信
基于 ISP 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
- 一个 ISP 可以很方便地在因特网拓扑上增添新的层次和分支
- 一个用户如果接入到因特网,那么他也能成为一个 ISP
1.3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注意:
并非所有的 RFC 文档都是因特网标准,只有一小部分 RFC 文档最后才能变成因特网标准
1.4 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在功能上可以分为两部分
-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2. 三种交换方式
2.1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介绍:
-
电路交换就是使用电话交换机联通电话线的方式
-
电话交换机可以简单的看作是一个有多开关的开关器,可以将需要通信的任意两部电话的电话路线按需接通,从而大大减少了连接的电话线数量
-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
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很多彼此连接起来的电话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用这样的方法,就构成了覆盖全世界的电信网
-
用户线归用户电话专用
-
交换机之间拥有的大量话路的中继线则是许多用户共享的
-
电路交换的三个步骤:
-
建立连接(分配通信资源)
例如: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必须先拨号请求建立连接。下图用户A给用户B拨打电话,并且用户B接听后,从主叫端道被叫端就建立了一个连接,这条连接保证了双方通话时所需的通信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在双方通信时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
-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例如:用户A与用户B在通电话,整个电话期间,第一步建立连接所分配的通信资源始终被占用
-
释放连接(归来通信资源)
例如:当通话完毕挂机后,电话交换机释放刚才使用的这条专用的物理通路,即将刚刚所占用的通信资源归还给电信网
-
思考题: 如果使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是否可行?
尽管采用电路交换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但是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这是因为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的。
例如:当用户正在输入和编辑一份待传输的文件时,用户所占用的通信资源暂时未被利用,该通信资源也不能被其他用户利用,通信线路资源就被浪费了。因此计算机网络通常采用分组交换
2.2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在因特网中,最重要的分组交换机就是路由器,它负责将各种网络互连起来,并对接受到的分组进行转发,也就是进行分组交换
通常我们把表示该消息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简称为”包“,相应地,首部也可以称为”包头“。
发送过程: 假设主机H6的用户要给主机H2的用户发送一条消息
主机H6先将所构造出的各分组依次发送出去,各分组经过途中各分组交换机的存储转发,最终到达主机H2。主机H2收到这些分组后,去掉它们的首部,将各数据段组合还原出原始报文。
添加首部的作用: 这不是加大了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吗?
首部中包含了分组的目的地址,分组交换机收到一个分组后,先将分组暂时存储起来,再检查其首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转发,找到合适的转发接口,通过该接口将分组发给下一个分组交换机。
发送方的任务:构造分组和发送分组
路由器(分组交换机)的任务:缓存分组和转发分组
接收方的任务:接收分组和还原报文
以上只介绍了分组传输过程中的两种情况:
情况一:各分组从源站到目的站可以走不同的路径(即不同的路由)
情况二:分组乱序,也就是分组到达目的站的顺序不一定与分组在源站的发送顺序相同
对于可能出线的分组丢失、无码、重读等问题将在后续具体介绍
2.3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报文交换中的交换结点也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但报文交换对报文的大小没有限制, 这就要求交换结点需要有较大的缓存空间。
报文交换主要用于早期的电报通信网,现在较少使用,通常被先进的分组交换方式所取代
2.4 三种交换对比
交换方式 | 优点 | 缺点 |
---|---|---|
电路交换 | 1)通信时延小 2)有序传输 3)没有冲突 4)使用范围广 5)实时性强 6)控制简单 | 1)建立连接时间长 2)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 3)灵活性差 4)难以规范化 |
报文交换 | 1)无需建立连接 2)动态分配线路 3)提高线路可靠性 4)提高线路利用率 5)提供多目标服务 | 1)引起了转发时延 2)需要较大的才能出空间 3)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
分组交换 | 1)无需建立连接 2)线路利用率高 3)简化了存储管理 4)加速传输 5)减少出错率和重发数据量 | 1)引起了转发时延 2)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3)对于数据服务,存在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的问题;对于虚拟电路服务,存在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
3.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3.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计算机网络的精确定义并未统一
- 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 互连:是指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 自治:是指独立的计算机,它有自己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单独运行使用
- 集合:是指至少需要两台计算机
- 计算机网络的较好的定义是: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输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 计算机网络所连接的硬件,并不限于一般的计算机,而是包括了智能手机等智能硬件
- 计算机网络并非专门用来传送数据,而是能够支持很多种的应用(包括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应用)
判断下图是否是计算机网络:
图中所示的各终端机只是具有显示和输入设备的终端,而不是自治的计算机。故这只是一个运行分时系统的大型机系统。
3.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性能指标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有以下8个:
-
速率:
-
带宽:
-
吞吐量:
-
时延:
-
时延带宽积:
-
往返时间:
-
利用率:
-
丢包率:
-
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5.1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因特网使用的是 TCP/IP 协议族,该协议逐步演变成 TCP/IP 参考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四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结构示意图如上。其中,由于 TCP/IP 在网络层使用的协议是 IP 协议,IP 协议的中文意思就网际协议。故 TCP/IP 协议的网络层常称为网际层。
-
对于有接入因特网需求的用户,其使用的主机必须使用 TCP/IP 协议。即使用户的网络不需要接入因特网,也可以使用 TCP/IP 协议。
-
在用户主机的系统中,通常都带有符合 TCP/IP 体系结构标准的 TCP/IP 协议族。而用于网络互连的路由器中,也带有符合 TCP/IP 体系结构标准的 TCP/IP 协议族。只不过路由器一般只包含网络接口层和网际层。TCP/IP 体系结构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规定什么具体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互连全世界各种不同的网络接口,例如:有线的以太网接口、无线区域网的 WiFi 接口,而不限定仅使用一种或几种网络接口。因此,本质上 TCP/IP 体系结构只有上面的三层。
-
IP 协议是 TCP/IP 体系结构网际层的核心协议。
- IP 协议可以将不同的网络接口进行互连,并向其上的 TCP 协议和 UDP 协议提供网络互连服务
- IP 协议作为 TCP/IP 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协议,一方面负责互连网不同的网络接口(IP over everything),另一方面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服务(Everything over IP)
-
TCP 和 UDP 是 TCP/IP 体系结构运输层的两个重要协议。
- TCP 协议在享受 IP 协议提供的网络互连服务的基础上,可向应用层的相应协议提供可靠传输的服务。
- UDP 协议在享受 IP 协议提供的网络互连服务的基础上,可向应用层的相应协议提供不可靠传输的服务。
-
TCP/IP 体系结构的应用层包含了大量的应用协议,例如:HTTP、SMTP、DNS、RTP 等
5.2 分层的必要性
以下从几个实际情况分析来解决一些问题,以得到分层的必要性
-
两台计算机通过一条网线连接,通过解决下面的三个问题,就可以通过信号来传输0和1了,可以将这些问题划归为物理层
注意:
- 传输媒体并不属于物理层,它并不包含在体系结构之中
- 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信号,并不是以上举例的方波信号,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才用其举例
-
多台主机互连。此时已经解决了物理层问题后,需要再解决下面的三个问题,可以将这些问题归纳为数据链路层
-
多路由器、多网络互连。需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并且可将这些问题归纳为网络层
-
一台主机中运行着两个与网络通信相关的应用进程,例如浏览器进程和QQ进程。需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可以将他们归纳为运输层
-
在解决了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只需再制定各种应用层协议,并按协议标准编写相应的应用程序,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的网络应用
综上来看,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是必要的。
5.3 分层思想举例
5.4 专用术语
以下术语来源于 OSI 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但也适用于 TCP/IP 的四层体系结构和五层协议原理体系结构
-
实体: 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对等实体: 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
协议: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集合
-
协议的三要素: 语法、语义、同步
- 语法:定义所交换信息的格式
- 语义:定义收发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
- 同步:定义收发双方的时序关系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逻辑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
实体看得见相邻下层所提供的服务,但并不知道实现该服务的具体协议。
-
服务访问点: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用于区分不同的服务类型
- 数据链路层的服务访问点为帧的“类型”字段
- 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为 IP 数据报首部中的“协议字段”
- 运输层的服务访问点为“端口号”
-
服务原语: 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称为服务原语
-
协议数据单元 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称为该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
- 物理层数据包:比特流(bit stream)
- 链路层数据包:帧(frame)
- 网络层数据包:IP 数据报或分组(packet)
- 运输层数据包:TCP 报文段(segment)或 UDP 用户数据报(datagram)
- 应用层数据包:报文(message)
-
服务数据单元 SDU: 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
-
多个 SDU 可以合成一个 PDU;一个 SDU 可以划分为几个 PDU
以上是关于计算机网络零基础学计网——总览(超多图+超详解)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2023年黑客零基础从入门到精通学习成长路线(超多图非常详细),看完这一篇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