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开发21H264 NALU分析

Posted 努力努力再努力~~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流媒体开发21H264 NALU分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视频编码在流媒体和⽹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流媒体编解码流程⼤致如下图所示:

1、H264简介

H.264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形成草案,最后在2007年定稿有待核实。在ITU的标准称为H.264,在MPEG的标准⾥是MPEG-4的一个组成部分–MPEG-4 Part 10,叫Advanced Video Codec,因此常常称为MPEG-4 AVC或直接叫AVC。

2、H264 编解码解析

参考链接: H264 编解码协议详解;深⼊浅出理解视频编码H264结构;详细⽂档;H264编解码框图;

3、H264编码原理

在音视频传输过程中,视频文件的传输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一段分辨率为1920*1080,每个像素点为RGB占用3个字节,帧率是25的视频,对于传输带宽的要求是:

1920*1080*3*25/1024/1024=148.315MB/s

换成bps则意味着视频每秒带宽为1186.523Mbps,这样的速率对于网络存储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视频压缩和编码技术应运而生。

对于视频文件来说,视频由单张图片帧所组成,比如每秒25帧,但是图片帧的像素块之间存在相似性,因此视频帧图像可以进行图像压缩;H264采用了16*16的分块大小对,视频帧图像进行相似比较和压缩编码。如下图所示:

4、H264中的I帧、P帧和B帧

H26使用帧内压缩和帧间压缩的方式提高编码压缩率;H264采用了独特的I帧、P帧和B帧策略来实现,连续帧之间的压缩;

如上图所示;

压缩率 B > P > I

5、H264编码结构解析

H264除了实现了对视频的压缩处理之外,为了方便网络传输,提供了对应的视频编码和分片 策略;类似网络数据封装成IP帧,在H264中将其称为组(GOP, group of pictures)、片(slice)、宏块(Macroblock)这些一起组成了H264的码流分层结构;H264将其组织成为序列(GOP)、图片(pictrue)、片(Slice)、宏块(Macroblock)、子块(subblock)五个层次。

  • GOP (图像组) 主要用作形容一个IDR帧到下一个IDR帧之间的间隔了多少个帧。
  • 片: 一帧图像中有多个片
  • 宏块: 一个片又是由多个宏块组成

H264将视频分为连续的帧进行传输,在连续的帧之间使用I帧、P帧和B帧。同时对于帧内而言,将图像分块为片、宏块和字块进行分片传输;通过这个过程实现对视频文件的压缩包装。

  • IDR(Instantaneous Decoding Refresh,即时解码刷新):一个序列的第一个图像叫做 IDR图像(立即刷新图像),IDR 图像都是 I 帧图像。

I和IDR帧都使用帧内预测。I帧不用参考任何帧,但是之后的P帧和B帧是有可能参考这个I帧之前的帧的。IDR就不允许这样。比如:
● 解码的顺序:IDR1 P4 B2 B3 P7 B5 B6 I10 B8 B9 P13 B11 B12 P16 B14 B15 这里的B8可以跨过I10去参考P7

原始图像: IDR1 B2 B3 P4 B5 B6 P7 B8 B9 I10
● IDR1 P4 B2 B3 P7 B5 B6 IDR8 P11 B9 B10 P14 B11 B12 这⾥的B9就只能参照IDR8和P11,不可以 参考IDR8前⾯的帧
其核心作用是,是为了解码的重同步,当解码器解码到 IDR 图像时,立即将参考帧队列清 空,将已解码的数据全部输出或抛弃,重新查找参数集,开始一个新的序列。这样,如果前一个序列出现重大错误,在这里可以获得重新同步的机会。IDR图像之后的图像永远不会使用IDR之前的图像的数据来解码。
下面是一个H264码流的举例(从码流的帧分析可以看出来B帧不能被当做参考帧)

例如:
I0 B40 B80 B120 P160 //假设1s 25fps的数据,I是0ms,b帧40ms,第二个b帧在80ms,第三个b帧在120ms,P在160ms处,但是在实际编码的时候需要等到160ms之后的p帧出现,才能编码中间的b帧,这就导致中间的第一个b帧就延时了160ms,所以直播一般不用b帧
I0 B160

6、NALU

  • SPS:序列参数集,SPS中保存了一组编码视频序列(Coded video sequence)的全局参数。
  • PPS:图像参数集,对应的是一个序列中某⼀幅图像或者某⼏幅图像的参数。
  • I帧:帧内编码帧,可独立解码完成完整的图片。
  • P帧: 前向预测编码帧,需要参考其前面的一个I 或者B 来完成一张完整的图片。
  • B帧: 双向预测内插编码帧,则要参考其前一个I或者P帧及其后面的一个P帧来生成一张完整的图片。

发I帧之前,至少要发一次SPS和PPS,过程中分辨率或者码流参数有改变,需要重新发送SPS和PPS做解码;一帧内可能有多个NALU

7、NALU结构

7.1组成

H.264原始码流(裸流)是由一个接一个NALU组成,它的功能分为两层,VCL(视频编码层)和NAL(网络提取层):

  • VCL:包括核心压缩引擎和块,宏块和片的语法级别定义,设计目标是尽可能地独立于网络进行高效的编码;
  • NAL:负责将VCL产生的比特字符串适配到各种各样的网络和多元环境中,覆盖了所有片级以上的语法级别
    在VCL进行数据传输或存储之前,这些编码的VCL数据,被映射或封装进NAL单元。
  • 一个NALU = 一组对应于视频编码的NALU头部信息 + 一个原始字节序列负荷(RBSP,Raw Byte Sequence Payload).

NALU结构单元的主体结构如下所示;一个原始的H.264 NALU单元通常由[StartCode] [NALU Header] [NALU Payload]三部分组成,其中 Start Code 用于标示这是一个NALU 单元的开始,必须是"00 00 00 01" 或"00 00 01",除此之外基本相当于一个NAL header + RBSP;

(对于FFmpeg解复⽤后,MP4文件读取出来的packet是不带startcode,但TS文件读取出来的packet带了startcode)

7.2解析NALU

每个NAL单元是一个一定语法元素的可变长字节字符串,包括包含一个字节的头信息(用来表示数据类型),以及若干整数字节的负荷数据。

NALU头信息(一个字节):

其中:

  • T为负荷数据类型,占5bit
    • nal_unit_type:这个NALU单元的类型,1~12由H.264使⽤,24~31由H.264以外的应用使用
  • R为重要性指示位,占2个bit
    • nal_ref_idc.:取00~11,似乎指示这个NALU的重要性,如00的NALU解码器可以丢弃它不不影响图像的回放,0~3,取值越大,表示当前NAL越重要,需要优先受到保护。如果当前NAL是属于参考帧的片,或是序列参数集,或是图像参数集这些重要的单位时,本句法元 素必需大于0。
  • 最后的F为禁⽌位,占1bit
    • forbidden_zero_bit: 在 H.264 规范中规定了这一位必须为 0.

H.264标准指出,当数据流是储存在介质上时,在每个NALU 前添加起始码:0x000001 或 0x00000001,用来指示一个NALU 的起始和终止位置:

  • 在这样的机制下,在码流中检测起始码,作为一个NALU得起始标识,当检测到下一个起始码时,当前NALU结束。
  • 3字节的0x000001只有一种场合下使用,就是一个完整的帧被编为多个slice(片)的时候,包含这些slice的NALU 使用3字节起始码。其余场合都是4字节0x00000001的。

7.3例子:

对于NALU分析这节课主要关注5/6/7/8 四种类型。

8、H264 annexb模式

H264有两种封装:

  • 一种是annexb模式,传统模式,有startcode,SPS和PPS是在ES中
  • 一种是mp4模式,一般mp4 mkv都是mp4模式,没有startcode,SPS和PPS以及其它信息被封装在container中,每一个frame前面4个字节是这个frame的长度

很多解码器只支持annexb这种模式,因此需要将mp4做转换:在ffmpeg中用h264_mp4toannexb_filter可以做转换
实现:

1 const AVBitStreamFilter *bsfilter = av_bsf_get_by_name("h264_mp4toannexb");
AVBSFContext *bsf_ctx = NULL; 
// 2 初始化过滤器上下
av_bsf_alloc(bsfilter, &bsf_ctx); //AVBSFContext;
// 3 添加解码器属性
avcodec_parameters_copy(bsf_ctx->par_in, ifmt_ctx->streams[videoindex]->cod ecpar);
av_bsf_init(bsf_ctx);

9、补充讲解

9.1GOP group of pictures

GOP 指的就是两个I帧之间的间隔. 比较说GOP为120,如果是720 p60 的话,那就是2s一次I帧.
在视频编码序列中,主要有三种编码帧:I帧、P帧、B帧,如下所示:

  1. I帧即Intra-coded picture(帧内编码图像帧),不参考其他图像帧,只利用本帧的信息进行编码。
  2. P帧即Predictive-codedPicture(预测编码图像帧),利用之前的I帧或P帧,采用运动预测的方式进行帧间预测编码。
  3. B帧即Bidirectionallypredicted picture(双向预测编码图像帧),提供最高的压缩比,它既需要之前的图像帧(I帧或P帧),也需要后来的图像帧(P帧),采用运动预测的方式进行帧间双向预测编码。

在视频编码序列中,GOP即Group of picture(图像组),指两个I帧之间的距离, Reference(参考周期)指两个P帧之间的距离。一个I帧所占用的字节数大于一个P帧,一个P帧所占用的字节数大于一个B帧。
所以在码率不变的前提下,GOP值越大P、B帧的数量会越多,平均每个I、P、B帧所占用的字节数就越多,也就更容易获取较好的图像质量;Reference越大,B帧的数量越多,同理也更容易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提高GOP值来提高图像质量是有限度的,在遇到场景切换的情况时, H.264编码器会自动强制插入一个I帧,此时实际的GOP值被缩短了。另一方面,在一个GOP中,P、B帧是由I帧预测得到的,当I帧的图像质量就较差时,会影响到一个GOP中后续P、B
帧的图像质量,直到下一个GOP开始才有可能得以恢复,所以GOP值也不宜设置过大。

同时,由于P、B帧的复杂度高于I帧,所以过多的P、B帧会影响编码效率,使编码效率降低。 另外,过大的GOP还会影响Seek操作的响应速度,由于P、B帧是由前面的I或P帧预测得到的,所以Seek操作需要直接定位,解码某一个P或B帧时,需要先解码得到本GOP内的I帧及之前的N个预测帧才可以,GOP值越长,需要解码的预测帧就越多,seek响应的时间也越长。

9.2H.264中的I帧,B帧和P帧

在H264中的图像以序列为单位进行组织,一个序列是一段图像编码后的数据流,以I帧开始, 到下一个I帧结束。

IDR图像:一个序列的第一个图像叫做IDR图像(立即刷新图像),IDR 图像都是I帧图像。

H.264引入IDR图像是为了解码的重同步,当解码器解码到IDR图像时,立即将参考帧队列清空,将已解码的数据全部输出或抛弃,重新查找参数集,开始一个新的序列。这样,如果前一个序列出现重大错误,在这⾥获得重新同步的机会。IDR图像之后的图像永远不会使用IDR之前的图像数据来解码。

I P B三种帧的说明

1、I帧
I帧:帧内编码帧 ,I帧表示关键帧,你可以理解为这一帧画面的完整保留;解码时只需要本帧数据就可以完成(因为包含完整画面)
I帧特点:

  1. 它是一个全帧压缩编码帧。它将全帧图像信息进行JPEG压缩编码及传输;
  2. 解码时仅用I帧的数据就可重构完整图像;
  3. I帧描述了图像背景和运动主体的详情;
  4. I帧不需要参考其他画面而生成;
  5. I帧是P帧和B帧的参考帧(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同组中以后各帧的质量);
  6. I帧是帧组GOP的基础帧(如果为IDR则为第一帧),在一组中只有一个IDR帧,一个或多个I 帧(包括IDR帧);
  7. I帧不需要考虑运动矢量;
  8. I帧所占数据的信息量比较大。

2、P帧
P帧:前向预测编码帧。P帧表示的是这一帧跟之前的一个关键帧(或P帧)的差别,解码时需要用之前缓存的画面叠加上本帧定义的差别,生成最终画面。(也就是差别帧,P帧没有完整画面数据,只有与前一帧的画面差别的数据)
P帧的预测与重构:P帧是以I帧为参考帧,在I帧中找出P帧“某点”的预测值和运动⽮量,取预测差值和运动矢量一起传送。在接收端根据运动矢量从I帧中找出P帧“某点”的预测值并与差值相加以得到P帧“某点”样值,从中可得到完整的P帧。
P帧特点:

  1. P帧是I帧后面相隔1~2帧的编码帧;
  2. P帧采用运动补偿的方法传送它与前面的I或P帧的差值及运动矢量(预测误差);
  3. 解码时必须将I帧中的预测值与预测误差求和后才能重构完整的P帧图像;
  4. P帧属于前向预测的帧间编码。它只参考前面最靠近它的I帧或P帧;
  5. P帧可以是其后面P帧的参考帧,也可以是其前后的B帧的参考帧;
  6. 由于P帧是参考帧,它可能造成解码错误的扩散;
  7. 由于是差值传送,P帧的压缩比较高。

3、B帧
B帧:双向预测内插编码帧。B帧是双向差别帧,也就是B帧记录的是本帧与前后帧的差别(具体比较复杂,有4种情况,但我这样说简单些),换言之,要解码B帧,不仅要取得之前的缓存画面,还要解码之后的画面,通过前后画面的与本帧数据的叠加取得最终的画面。B帧压缩 率高,但是解码时CPU会比较累。
B帧的预测与重构
B帧以前面的I或P帧和后面的P帧为参考帧,“找出”B帧“某点”的预测值和两个运动矢量,并取预测差值和运动矢量传送。接收端根据运动矢量在两个参考帧中“找出(算出)”预测值并与差值求和,得到B帧“某点”样值,从而可得到完整的B帧。
B帧特点
1)B帧是由前⾯的I或P帧和后面的P帧来进行预测的;
2)B帧传送的是它与前面的I或P帧和后面的P帧之间的预测误差及运动矢量;
3)B帧是双向预测编码帧;
4)B帧压缩比最高,因为它只反映两参考帧间运动主体的变化情况,预测比较准确;
5)B帧不是参考帧,不会造成解码错误的扩散。
注:I、B、P各帧是根据压缩算法的需要,是⼈为定义的,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帧。一般来说,I帧的压缩率是7(跟JPG差不多),P帧是20,B帧可以达到50。可以使用B帧能节省大量空间,节省出来的空间可以用来保存多一些I帧,这样在相同码率下,可以提供更好的画质。

10、MP4提取的H264数据添加startCode

#include <stdio.h>
#include <libavutil/log.h>
#include <libavformat/avio.h>
#include <libavformat/avformat.h>



static char err_buf[128] = 0;
static char* av_get_err(int errnum)

    av_strerror(errnum, err_buf, 128);
    return err_buf;


/*
AvCodecContext->extradata[]中为nalu长度
*   codec_extradata:
*   1, 64, 0, 1f, ff, e1, [0, 18], 67, 64, 0, 1f, ac, c8, 60, 78, 1b, 7e,
*   78, 40, 0, 0, fa, 40, 0, 3a, 98, 3, c6, c, 66, 80,
*   1, [0, 5],68, e9, 78, bc, b0, 0,
*/

//ffmpeg -i 2018.mp4 -codec copy -bsf:h264_mp4toannexb -f h264 tmp.h264
//ffmpeg 从mp4上提取H264的nalu 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AVFormatContext *ifmt_ctx = NULL;
    int             videoindex = -1;
    AVPacket        *pkt = NULL;
    int             ret = -1;
    int             file_end = 0; // 文件是否读取结束

    if(argc < 3)
    
        printf("usage inputfile outfile\\n");
        return -1;
    
    FILE *outfp=fopen(argv[2],"wb");
    printf("in:%s out:%s\\n", argv[1], argv[2]);

    // 分配解复用器的内存,使用avformat_close_input释放
    ifmt_ctx = avformat_alloc_context();
    if (!ifmt_ctx)
    
        printf("[error] Could not allocate context.\\n");
        return -1;
    

    // 根据url打开码流,并选择匹配的解复用器
    ret = avformat_open_input(&ifmt_ctx,argv[1], NULL, NULL);
    if(ret != 0)
    
        printf("[error]avformat_open_input: %s\\n", av_get_err(ret));
        return -1;
    

    // 读取媒体文件的部分数据包以获取码流信息
    ret = avformat_find_stream_info(ifmt_ctx, NULL);
    if(ret < 0)
    
        printf("[error]avformat_find_stream_info: %s\\n", av_get_err(ret));
        avformat_close_input(&ifmt_ctx);
        return -1;
    

    // 查找出哪个码流是video/audio/subtitles
    videoindex = -1;
    // 推荐的方式
    videoindex = av_find_best_stream(ifmt_ctx, AVMEDIA_TYPE_VIDEO, -1, -1, NULL, 0);
    if(videoindex == -1)
    
        printf("Didn't find a video stream.\\n");
        avformat_close_input(&ifmt_ctx);
        return -1;
    

    // 分配数据包
    pkt = av_packet_alloc();
    av_init_packet(pkt);

    // 1 获取相应的比特流过滤器
    //FLV/MP4/MKV等结构中,h264需要h264_mp4toannexb处理。添加SPS/PPS等信息。
    // FLV封装时,可以把多个NALU放在一个VIDEO TAG中,结构为4B NALU长度+NALU1+4B NALU长度+NALU2+...,
    // 需要做的处理把4B长度换成00000001或者000001
    const AVBitStreamFilter *bsfilter = av_bsf_get_by_name("h264_mp4toannexb");
    AVBSFContext *bsf_ctx = NULL;
    // 2 初始化过滤器上下文
    av_bsf_alloc(bsfilter, &bsf_ctx); //AVBSFContext;
    // 3 添加解码器属性
    avcodec_parameters_copy(bsf_ctx->par_in, ifmt_ctx->streams[videoindex]->codecpar);
    av_bsf_init(bsf_ctx);

    file_end = 0;
    while (0 == file_end)
    
        if((ret = av_read_frame(ifmt_ctx, pkt)) < 0)
        
            // 没有更多包可读
            file_end = 1;
            printf("read file end: ret:%d\\n", ret);
        
        if(ret == 0 && pkt->stream_index == videoindex)
        
#if 1
            int input_size = pkt->size;
            int out_pkt_count = 0;
            if (av_bsf_send_packet(bsf_ctx, pkt) != 0) // bitstreamfilter内部去维护内存空间
            
                av_packet_unref(pkt);   // 你不用了就把资源释放掉
                continue;       // 继续送
            
            av_packet_unref(pkt);   // 释放资源
            while(av_bsf_receive_packet(bsf_ctx, pkt) == 0)
            
                out_pkt_count++;
                // printf("fwrite size:%d\\n", pkt->size);
                size_t size = fwrite(pkt->data, 1, pkt->size, outfp);
                if(size != pkt->size)
                
                    printf("fwrite failed-> write:%u, pkt_size:%u\\n", size, pkt->size);
                
                av_packet_unref(pkt);
            
            if(out_pkt_count >= 2)
            
                printf("cur pkt(size:%d) only get 1 out pkt, it get %d pkts\\n",
                       input_size, out_pkt_count);
            
#else       // TS流可以直接写入
            size_t size = fwrite(pkt->data, 1, pkt->size, outfp);
            if(size != pkt->size)
            
                printf("fwrite failed-> write:%u, pkt_size:%u\\n", size, pkt->size);
            
            av_packet_unref(pkt);
#endif
        
        else
        
            if(ret == 0)
                av_packet_unref(pkt);        // 释放内存
        
    
    if(outfp)
        fclose(outfp);
    if(bsf_ctx)
        av_bsf_free(&bsf_ctx);
    if(pkt)
        av_packet_free(&pkt);
    if(ifmt_ctx)
        avformat_close_input(&ifmt_ctx);
    printf("finish\\n");

    return 0;


以上是关于流媒体开发21H264 NALU分析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流媒体开发21H264 NALU分析

流媒体开发21H264 NALU分析

安防摄像头监控视频流媒体开发中H264编码NALU结构介绍与I帧判断方法

流媒体专家H264协议详解II H264的分层结构与NALU介绍

流媒体专家H264协议详解II H264的分层结构与NALU介绍

音视频开发面试题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