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ds 学习新数据类型 HyperLogLog 学习

Posted 南淮北安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Reids 学习新数据类型 HyperLogLog 学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目录

一、简介

在工作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统计相关的功能需求,比如统计网站PV(PageView页面访问量),可以使用Redis的incr、incrby轻松实现。

但像UV(UniqueVisitor,独立访客)、独立IP数、搜索记录数等需要去重和计数的问题如何解决?
这种求集合中不重复元素个数的问题称为基数问题。

解决基数问题有很多种方案:
(1)数据存储在mysql表中,使用distinct count计算不重复个数
(2)使用Redis提供的hash、set、bitmaps等数据结构来处理

以上的方案结果精确,但随着数据不断增加,导致占用空间越来越大,对于非常大的数据集是不切实际的。

能否能够降低一定的精度来平衡存储空间?

Redis推出了HyperLogLog

Redis HyperLogLog 是用来做基数统计的算法,HyperLogLog 的优点是,在输入元素的数量或者体积非常非常大时,计算基数所需的空间总是固定的、并且是很小的。

在 Redis 里面,每个 HyperLogLog 键只需要花费 12 KB 内存,就可以计算接近 2^64 个不同元素的基数。

这和计算基数时,元素越多耗费内存就越多的集合形成鲜明对比。

但是,因为 HyperLogLog 只会根据输入元素来计算基数,而不会储存输入元素本身,所以HyperLogLog 不能像集合那样,返回输入的各个元素。

什么是基数?

比如数据集 1, 3, 5, 7, 5, 7, 8, 那么这个数据集的基数集为 1, 3, 5 ,7, 8, 基数(不重复元素)为5。

基数估计就是在误差可接受的范围内,快速计算基数

二、命令

1. pfadd

(1)命令:

pfadd <key>< element> [element ...]   添加指定元素到 HyperLogLog


(2)实例

将所有元素添加到指定HyperLogLog数据结构中。如果执行命令后HLL估计的近似基数发生变化,则返回1,否则返回0。

2. pfacount

(1)命令:
pfcount<key> [key ...] 计算HLL的近似基数,可以计算多个HLL,比如用HLL存储每天的UV,计算一周的UV可以使用7天的UV合并计算即可

(2)实例

3. pfmerge

(1)命令

pfmerge<destkey><sourcekey> [sourcekey ...]  
将一个或多个HLL合并后的结果存储在另一个HLL中,比如每月活跃用户可以使用每天的活跃用户来合并计算可得


(2)实例

以上是关于Reids 学习新数据类型 HyperLogLog 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Reids 学习新数据类型 HyperLogLog 学习

Reids 学习新数据类型 Geospatial 学习

Reids 学习新数据类型 Geospatial 学习

Reids 学习新数据类型 Geospatial 学习

reids HyperLoglog

Reids 学习新数据类型 Bitmaps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