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求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华东师大版的!!上册的!!初三的!!
华东师大版!!!!!!!!!!!!!!!!!!!!!!!!!!!!!!!!!!!!!!!!!!!!!!!!!!!!!!!!!!!!!!!!!!!!!!!!!!!!!!!!!!!!!!!!!!!!!!!!!!!!!!!!!!!!!!!!!!!!!!!!!!!!!!!!!!!!!!!
!!!!!!!!!!!!!!!!!!!!!!!!!!!!!!!!!!!!!!!!!!!!!!!
第 1 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1、原始人类的出现:
(1)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出土于非洲。非洲南部地区发现的“南方古猿”是今天人类已知的直系祖先。
(2)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人种的形成受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氏族社会:
(1)有人类就有社会。
人类先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后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人类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2)氏族社会的共同点:都以血缘为纽带;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第 2 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古印度(恒河、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长江黄河流域)。
2、佛教的产生: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佛教。
第 3 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1、雅典民主政治: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的爱琴文明。
·“雅典”和“斯巴达”是两大代表城邦。
·雅典拥有最健全的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仅限成年男性公民,对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给补贴。
·斯巴达城邦崇尚武力。
2、罗马的兴衰:
罗马共和国——称霸地中海——罗马帝国时期——帝国分裂——灭亡:西罗马476年
(前509年) (布匿战争) (屋大维时代) (395年) 东罗马1453年
3、早期基督教:公元前1世纪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中产生。
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文明
第 5 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与西亚
1、日本大化革新:
(1)背 景:六、七世纪的日本社会生产力进步而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645年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2)影 响: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1)背 景:六、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中,人们渴望统一,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2)帝国扩张:8世纪中期横跨亚、欧、非三洲,巴格达盛极一时。(中国处于盛唐时期)
(3)帝国衰亡:9世纪中叶开始,1258年被蒙古军所灭。
第 6 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1、西欧封建等级制:法兰克王国“采邑改革”,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
2、罗马天主教廷:(1)确 立:“丕平献土”
(2)地 位:既是宗教领袖,又拥有世俗权利。
3、西欧城市的复兴:——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物质条件。
(1)11世纪前后,城市居民为摆脱封建主控制而发起的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
典 型:法国琅城起义;-------------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物质条件
(2)12世纪左右,西欧出现地区性的集市或贸易中心,--
诞生最早一批大学。-->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
第三单元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第 7 课 战争与民族交往
1、希波战争:由于波斯帝国扩张而起,希腊人以少胜多,使希腊城邦消除威胁,雅典发展成地中海地区最大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
2、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北部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扩,历时10年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东西方文化获得直接交流的机会。
3、罗马征服地中海:(见第3课)罗马式建筑、罗马文化和生活方式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条条大路通罗马”--形容罗马帝国的繁荣。
第 8 课 交流与文化传播
1、马可·波罗的东来:《马可波罗行纪》,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2、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对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极为重要的贡献。
(阿拉伯人对其传播起到重要作用--“桥梁”)
3、阿拉伯数字的西传:古印度人发明,经阿拉伯人改进通过北非传入欧洲。
第四单元 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1、历法:古埃及太阳历——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2、科学:欧几里德、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浮力定律、滑轮和螺旋,首次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3、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4、文学:《荷马史诗》——希腊最早的史诗;
《天方夜谭》——阿拉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集
5、戏剧:三大悲剧家
6、雕塑:米隆“掷铁饼者”
7、建筑:雅典帕特农神庙、麦加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寺)、
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石头交响曲”)
近 代 史
第五单元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第 12 课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
1、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的“思想基础”
(1)时间:14--16世纪; (2)范围:首起意大利,后扩至欧洲各国;
(3)旗帜:“人文主义”; (4)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5)代表人物与作品: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6)影响:在思想文化上冲破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2、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的“物质基础”
(1)原 因:15世纪,商品经济的发展,奥斯曼帝国阻隔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通道、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
(2)重要人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迦马、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
(3)影 响: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隔离的状态,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3、宗教改革:——资本主义兴起的“政治基础”
(1)背 景:天主教会的巧取豪夺激起各阶层民众的不满;
(2)标 志:马丁·路德揭开改革的序幕;
(3)实 质:早期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斗争;
(4)作 用:冲破了中古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的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 13 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 因:(1)英国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
(2)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3)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与议会发生激烈冲突。
2、经 过:
1640年重开议会——1642年内战爆发——1649年克伦威尔率军取胜——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3、意 义:
(1)英国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对欧洲和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2)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3)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进程。
第 14 课 美国独立战争
1、原 因: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但英国的殖民统治却严重阻碍其发展。
2、经 过: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建军:1775年,大陆会议
建国: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孟德斯鸠的理论实践)。
4、性 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5、影 响:
·国内: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国际:推动了以后欧洲和拉美的革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确立的“三权分立”政体是人类可贵的遗产。
第 15 课 法国大革命
1、原 因:
(1)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统治阶级的骄侈导致财政危机,社会矛盾液化。
2、经 过:
(1)开 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颁布《人权宣言》。
内容:人生而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影响: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的历史文件,明确提出了人权与公民权,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3)废除王政: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4)高潮:雅各宾派专政
3、意 义: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为欧洲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在世界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4、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1799年发动政变——1804年建立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1815年帝国灭亡
·拿破仑战争的性质:前期是“卫国战争”,后期变成了争霸的侵略战争。
·《拿破仑法典》——以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为其它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第六单元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
第 17 课 英国工业革命
1、条 件: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2)活跃的国内外商业贸易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3)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4)农业经营商业化和农村社会变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2、过 程:
开始: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其它部门陆续采用机器生产——近代大工厂制度开始形成——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各部门和运输业中——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影 响:
(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欧美先后实现工业化;
(2)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
(4)改变了世界面貌,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第 18 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工业化早期的工人状况
2、英国宪章运动:
(1)背 景:19世纪,欧洲工人开始觉醒,为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而斗争。
(2)内 容:6项政治要求(见P118)
(3)意 义: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推动了整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3、《共产党宣言》
(1)时 间: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
(2)内 容:科学共产主义
(3)意 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国际工人运动产生深远影响。
4、巴黎公社:
(1)背 景:普法战争法国大败,“国防政府”实行投降政策。
(2)爆 发: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
(3)诞 生:1871年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府----巴黎公社。
(4)“五月流血周”----公社宣告失败。
(5)《国 际 歌》
第七单元 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 20 课 黑奴贸易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迁
1、三角贸易:
(1)背 景: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为了牟取暴利把非洲黑人运往美洲。
(2)路 线:“三角贸易”(记其循环路线)
(3)影 响:非洲损失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文明衰落、经济倒退;
滋生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为美洲开发提供了劳动力;
非洲文化对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拉美地区的殖民化:
3、近代拉美国家的建立:
(1)背 景:18世纪下半期,拉美殖民地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民族独立意识增强。
(2)时 间:1810--1826年
(3)主要领导人: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4)影 响:创建了17个独立国家,基本奠定了现代拉美的版图;
废除了奴隶制,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 21 课 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
1、英国征服印度:17世纪开始入侵——19世纪中期整个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 景:19世纪,英国的殖民统治加剧了下层人民的不满,也引发了上层封建王公的不满。
(2)著名领导者:章西女王。
(3)影 响:强烈震撼了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第八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第 22 课 美国南北战争
1、爆发原因:南北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即“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与“北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之间的矛盾。
2、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3、经 过:
(1)导火线:主张废奴的林肯当选总统
(2)爆 发:1860年,南方7州宣布脱离联邦,制造国家分裂,1861年挑起内战。
(3)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因为林肯政府在解决土地和解放黑人奴隶问题等重大问题上举例不定。
(4)重要文献:《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永获自由,可参加联邦军。
文献作用: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5)转折点:葛底斯堡战役
(6)结 果:1865年北方胜利,内战结束。
4、影 响:南北战争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第 23 课 俄国农奴改革
1、背 景:农奴制的危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教训。
2、过 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意 义: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废除了农奴制,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进程;
4、局 限: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
第 24 课 日本明治维新
1、背 景:
(1)19世纪中期,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2)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3)美国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日本面临民族危机;(4)倒幕运动为维新创造了条件。
2、过 程:
(1)倒幕运动:
19世纪50年代末“尊王攘夷”运动——发展成“武装倒幕”——1868年幕府被推翻
(2)明治初年的改革:“殖民产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
3、性 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意 义:使日本迅速掘起,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后来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
领导者:封建统治阶级
主观目的: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社会性质可能发生变化)
客观作用: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自下而上):英、美、法
领导者:资产阶级
主观目的及客观作用一致:推翻本国的封建统治,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社会(国家)性质发生变化--国家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参考技术A <世界历史>第一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参考技术B 2B自己找
JMU软件大数据技术复习提纲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复习提纲只适用于JMU软件工程大数据课程
第一章
1.1 大数据问题的定义和来源 P3-5
- 存储设备容量不断增加。(信息存储)
- CPU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信息处理)
- 网络带宽不断增加。(信息传输)
1.2 大数据问题的特点 P7-9
关于什么是大数据,大家比较认可大数据的”4V“说法。大数据的4个”V“,或者说大数据的四个特点,包括4个层面:
- 数据量大。
- 数据类型繁多。
- 处理速度快。
- 价值密度低。
1.3 大数据应用四大层面的关键技术 P15
-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利用ETL工具将分布的、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如关系数据、平面数据文件等,抽取到临时中间层后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成为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也可以利用日志采集工具(如 Flume、Kafka 等)把实时采集的数据作为流计算系统的输人,进行实时处理分析。
- 数据存储与管理:利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仓库、关系数据库、NoSQL 数据库、云数据库等,实现对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 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分布式并行编程模型和计算框架,结合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算法,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外理和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分析数据。
-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从大数据中挖掘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同时,构建隐私数据保护体系和数据安全体系,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1.4 大数据四大计算模式:除图计算外详细了解 P16
大数据计算模式 | 解决问题 | 代表产品 |
---|---|---|
批处理计算 | 针对大规模数据的批量问题 | MapReduce、Spark等 |
流计算 | 针对流数据的实时计算 | Storm、S4、Flume、Streams、Puma等 |
图计算 | 针对大规模图结构数据的处理 | Pregel、GraphX、Giraph等 |
查询分析计算 | 大规模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分析 | Hive、Dremel等 |
1.5 云计算的概念,物联网的概念,云计算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 P18-19,21-22,26
1.5.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实现了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能力,用户只需要在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种IT资源。云计算代表了以虚拟化为核心、以低成本为目标的、动态可扩展的网络应用基础设施,是近年最有代表性的网络计算计算与模式。
云计算包括3种典型的服务模式,即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IaaS酱基础设施(计算资源和存储)作为服务出租,PaaS把平台作为服务出租,SaaS把软件作为服务出租。
1.5.2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申,它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连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处理层和应用层。物联网各个层次的功能如下表:
层次 | 功能 |
---|---|
感知层 | 如果把物联网系统比喻为一人体,那么感知层好比人体的神经末梢,用来感知物理世界,采集来自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这个层包含了大量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应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土壤盐分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设备等 |
网络层 | 相当于人体的神经中板,起到信息传输的作用。网络层包括各种类型的网络,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等 |
处理层 | 相当于人体的大脑,起到存储和处理的作用,包括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平台 |
应用层 | 直接面向用户,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如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能工业等 |
### 1.5.3 云计算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
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联系。从敷体上看、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大数据根植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很多技术都来自于云计算,云计算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能力,分布式并行处理框架 MapReduce提供了海量数据分析能力,没有这些云计算技术作为支撑,大数据分析就无从谈起。反之,大数据为云计算提供了“用武之地”,没有大数据这个“练兵场”,云计算技术再先进,也不能发挥它的应用价值。物联网的传感器源源不断产生的大量数据,构成了大数据的重要数据来源,没有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就不会带来数据产生方式的变革,即由人工产生阶段转向自动产生阶段,大数据时代也不会这么快就到来。同时,物联网需要借助于云计算利大数据技术,实现物联网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
第三章
3.1 HDFS的本质:分布式文件系统
3.2 块的概念和优势P46
块的概念:
在传统的文件系统中,为了提高磁盘读写效率,一般以数据块为单位,而不是以字节为单位。以块为单位读写数据,可以把磁盘寻道时间分摊到大量数据中。
块的优势:
- 支持大规模文件存储。
- 简化系统设计。
- 适合数据备份。
3.3 名称节点和数据节点的定义P46-47
3.3.1 名称节点的定义
称节点(NameNode)负责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保存了两个核心的数据结构,即FsImage和EditLog。FsImage用于维护文件系统树以及文件树中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元数据,操作日志文件EditLog记录了所有针对文件的创建、重命名等操作。名称节点记录了每个文件中各个块所在的数据节点为位置信息(相当于一个数据目录),但是并不持久化存储这些信息,而是在系统每次启动时扫描所有数据节点重构得到这些信息。
3.3.2 数据节点的定义
数据节点(DataNode)是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的工作节点,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读取,会根据客户端或者名称节点的调度来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检索,并且向名称节点定期发送自己所存储的块的列表。每个数据节点种的数据会被保存在各自节点的本地Linux文件系统中。
3.4 第二名称节点的意义和工作原理P47
3.4.1 第二名称节点的意义
第二名称节点是为了解决EditLog逐渐变大带来的问题。
在名称节点运行期间,HDFS会不断发生更新操作,这些更新操作都是直接被写入到EditLog文件,因此 EditLog 文件也会逐渐变大。在名称节点运行期间,不断变大的EditLog 文件通常对于系统性能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当名称节点重启时,需要将FsImage加载到内存中,然后逐条执行EditLog中的记录,使得FsImage保持最新。可想而知,如果EditLog很大,就会导致整个过程变得非常缓慢,使得名称节点在启动过程中长期处于“安全模式”,无法正常对外提供写操作,影响了用户的使用。
3.4.2 工作原理
具体介绍翻书(P47-48)
3.5 冗余存储的具体实现方法和优势P50-51
3.5.1 具体实现方式
作为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为了保证系统的容错性和可用性,HDFS采用了多副本方式对数据进行冗余存储,通常一个数据块的多个副本会被分布到不同的数据节点上。
3.5.2 优势
- 加快数据传输速度。
- 容易检查数据错误。
- 保证数据可靠性。
3.6 数据存放策略和原因P51
3.6.1 策略
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于系统的可用性,以及充分利用网络带宽,HDFS采用了以机架(Rack)为基础的数据存放策略。一个HDFS集群通常包含多个机架,不同机架之间的数据通信需要经过交换机或路由器,同一个机架不同机器之间的通信则不需要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这意味着同一个机架中的不同机器之间的通信要比不同机架之间的通信带宽大。
3.6.2 原因
首先,可以获得很高的数据可靠性,即使一个机架发生故障,位于其他机架上的数据副本仍然可用的。其次,在读取数据的时候,可以在多个机架上并行的处理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读取速度;最后,可以更容易地实现系统内部负载均衡和错误处理。
3.7 数据读取与复制P52
3.7.1 数据读取
HDFS提供了一个API可以确定一个数据节点所属地机架ID,客户端也可以调用API获取自己所属地机架ID。当客户端读取数据时,从名称节点获得数据块不同副本地存放位置列表,列表中包含了副本所在的数据节点,可以调用API来确定客户端和这些数据节点所属的机架ID。当发现某个数据块副本对应的机架ID和客户端对用的机架ID相同时,就优先选择该副本读取数据,如果没有发现,就随机选择一个副本读取数据。
3.7.2 数据复制
HDFS的数据复制采用了流水线复制的策略,大大提高了数据复制过程的效率。
3.8 HDFS中三种可能的错误和恢复方法 P52
-
名称节点出错:
第一,把名称节点上的元数据信息同步存储到其他文件系统中;第二,运行一个第二名称节点,当名称节点宕机以后,可以把第二名称节点作为一种弥补措施,利用第二名称节点的元数据信息进行系统恢复,但是从前面对第二名称节点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这样做仍然会丢失部分数据。因此,一般会把上述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当名称节点发生宕机时,首先到远程挂载的网络文件系统中获取备份的元数据信息,放到第二名称节点上进行恢复,并把第二名称节点作为名称节点来使用。
-
数据节点出错:
每个数据节点会定期向名称节点发送“心跳”信息,向名称节点报告自己的状态。当数据节点发生故障,或者网络发生断网时,名称节点就无法收到来自一些数据节点的“心跳”信息,这时这些数据节点就会被标记为“宕机”,节点上面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标记为“不可读”,名称节点不会再给它们发送任何IO请求。这时,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形,即由于一些数据节点的不可用,会导致一些数据块的副本数量小于冗余因子。名称节点会定期检查这种情况,一旦发现某个数据块的副本数量小于冗余因子,就会启动数据冗余复制,为它生成新的副本。HDFS 与其他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最大区别就是可以调整冗余数据的位置。
-
数据出错:
数据校验出错,客户端会请求另外一个数据节点读取改数据块,并且向名称节点报告这个文件块有错误,名称节点会定期检查并重新复制这个块。
第四章
4.1 HBASE与传统数据库的对比 P64-65
HBase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数据类型。 关系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具有丰富的数据类型和存储方式。HBase采用更简单的数据模型,它把数据存储为未经解释的字符串,用户可以把不同格式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都序列化成字符粗保存到HBase中,用户需要自己编写程序把字符粗解析成不同的数据类型。
- 数据操作。 关系数据库中包含了丰富的操作,如插入、删除、更新、查询等,其中会涉及到多表连接,通常是借助于多个表之间的主外键关联来实现的。HBase操作则不存在复杂的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只有简单的插入、查询、删除、清空等(,因为HBase在设计上就避免了复杂的表与表之间的关系,通常只采用单表的主键查询,所以它无法实现像关系数据库中那样的表与表之间的连接操作。
- 存储模式。关系数据库基于行模式存储,元组或行会被连续地存储在磁盘页中。HBase基于列存储,每个列族都有几个文件保存,不同列族的文件是分离的。
- 数据索引。关系数据库通常可以针对不同列构建复杂的多个索引以提高数据访问性能。HBase只有一个索引——行键。
- 数据维护。在关系数据库中,更新操作会用最新的当前值去替换记录中掉原来的值,旧值被覆盖后就不会存在。而HBase的更新操作时,并不会删除数据旧的版本,而是生产一个新的版本,旧的版本仍然保留。
- 可伸缩性。关系数据库很难实现横向扩展,纵向扩展的空间也比较有限。相反,HBase和BigTable这些分布式数据库就是为了实现灵活的水平扩展而开发的,因此能够轻易地通过在集群中增加或者减少硬件数量来实现性能的伸缩。
4.2 HBASE的数据模型概念、数据坐标P66-68
4.2.1 数据模型概念
-
表:HBase采用表来组织数据,表由行和列组成,列分为若干个列族。
-
行:HBase 表中的每行数据都由一个 RowKey 和多个 Column(列)组成,数据是按照 RowKey
的字典顺序存储的,并且查询数据时只能根据 RowKey 进行检索,所以 RowKey 的设计十分重
要。
-
列族:HBase 中的每个列都由 Column Family(列族)和 Column Qualifier(列限定符)进行限
定,例如 info:name,info:age。建表时,只需指明列族,而列限定符无需预先定义。
-
单元格:由{rowkey, column Family:column Qualifier, time Stamp} 唯一确定的单元。cell 中的数
据是没有类型的,全部是字节码形式存贮。
-
时间戳:用于标识数据的不同版本(version),每条数据写入时,如果不指定时间戳,系统会
自动为其加上该字段,其值为写入 HBase 的时间。
4.2.2 数据作标
对于我们熟悉的关系数据块而言,数据定位可以理解为采用”二维坐标“。即根据行和列就可以确定表中一个确定的值。HBase中需要根据行键、列族、列限定符和时间戳来确定一个单格,即四维坐标{行键,列族,列限定符,时间戳}
4.3 HBASE列式存储的基本模型 P70 图4-4
http://c.biancheng.net/view/3586.html
4.4 HBASE的三层结构 P73
4.5 HBASE的系统结构与客户端、Zookeeper服务器、Master服务器、Region服务器功能P74-75
-
客户端
客户端包含访问HBase的接口,同时缓存中维护着已经访问过的Region信息,用来加快后续数据访问过程。
-
Region服务器
Region Server 为 Region 的管理者,其实现类为 HRegionServer,主要作用如下:
对于数据的操作:get, put, delete;
对于 Region 的操作:splitRegion、compactRegion。
-
Master
Master 是所有 Region Server 的管理者,其实现类为 HMaster,主要作用如下:
对于表的操作:create, delete, alter
对于 RegionServer的操作:分配 regions到每个RegionServer,监控每个 RegionServer
的状态,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
-
Zookeeper
HBase 通过 Zookeeper 来做 Master 的高可用、RegionServer 的监控、元数据的入口以及
集群配置的维护等工作。
第五章
5.1 NoSQL数据库三大特点 P94-95
- 灵活的可拓展性
- 灵活的数据模型
- 与云计算紧密融合
5.2 关系型数据库不满足Web2.0应用的三大原因 P96
- Web2.0网站系统通常不要求严格的数据库事务
- Web2.0并不要求严格的读写实时性
- Web2.0通常不包含大量复杂的SQL查询
5.3 四大类型NOSQL数据库名称与特点P99-101
- 键值数据库
- 列族数据库
- 文档数据库
- 图数据库
5.4 NoSQL三大基石:CAP的定义,CAP三种选择两种的实现方法P102-103
- C(Consistenct):一致性。它是指任何一个读操作总是能够读到之前完成的写操作的结果,也就是分布式环境中,多点数据是一致的。
- A(Availability) :可用性。它是指快速获取数据,可以在确定的时间内返回结果。
- P(Tolerance of Network Partition):分区容忍性。它是指当出现网络分区的情况时,分离的系统也能够正常运行。
5.4.1 CAP三种选两种
- CA:也就是强调一致性©和可用性(A),放弃分区容忍性§,最简单的做法是把所有与事务相关的内容都放到同一台机器上。很显然,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可扩展性。传统的关系数据库(MySQL、SQL Server 和 PostgreSQL)都采用了这种设计原则,因此扩展性都比较差。
- CP:也就是强调一致性(C)和分区容忍性§,放弃可用性(A),当出现网络分区的情况时,受影响的服务需要等待数据一致,因此在等待期间就无法对外提供服务。Neo4J、BigTable和 HBase等NoSQL 数据库都采用了CP设计原则。
- AP:也就是强调可用性(A)和分区容忍性§,放弃一致性©,允许系统返回不一致的数据。这对于许多Web 2.0网站而言是可行的,这些网站的用户首先关注的是网站服务是否可用,当用户需要发布一条微博时,必须能够立即发布,否则,用户就会放弃使用,但是这条微博发布后什么时候能够被其他用户读取到,则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不会影响到用户体验。因此,对于Web 2.0网站而言,可用性与分区容忍性优先级要高于数据一致性,网站一般会尽量朝着AP的方向设计。当然,在采用AP设计时,也可以不完全放弃一致性,转而采用最终一致性。Dynamo、Riak、CouchDB、Cassandra 等NoSQL 数据库就采用了AP设计原则。
5.5 NoSQL四大特性:BASE定义 P104
-
基本可用
基本可用是指一个分布式系统的一部分发生问题变得不可用时,其他部分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也就是允许分区失败的情形出现。
-
软状态
“软状态”是与“硬状态”相对应的一种提法。数据库保存的数据是“硬状态”时,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即保证数据一直是正确的。“软状态”是指状态可以有一段时间不同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
最终一致性
一致性的类型包括强一致性和弱一致性,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高并发的数据访问操作下,后续操作是否能够获取最新数据。
第七章
7.1 Map与Reduce的基本定义P133表7-1
7.2 MapReduce基本工作流程 P134
7.3 使用combiner与不使用combiner时的MapReduce执行Wordcount的基本流图 P141-142 图7-7、8、9
7. 4 使用MapReduce进行自然连接运算流程 P143
第九章
9.1 Spark相比Hadoop的核心优势,核心优势的实现方法P174
- Spark的计算模式也属于MapReduce,但不限于Map和Reduce操作,还提供了多种数据集操作类型,编程模型比MapReduce更灵活。
- Spark提供了内存计算,中间结果直接存放到内存中,带来了更高的迭代运算效率。
- Spark基于DAG的任务调度执行机制,要优于MapReduce的迭代执行机制。
9.2 RDD转换操作、行动操作、惰性调用与DAG构建 P180
9.3 常用RDD API P188表9-2 9-3
9.4 Spark面向不同功能的组件 P176
-
Spark Core
Spark Core包含了Spark基本功能,如内存计算、任务调度、部署模式、故障恢复、存储管理等,主要面对批数据处理场景。Spark建立在统一的抽象RDD之上,使其可以以基本一致的方式应对不同的大数据处理场景。
-
Spark SQL
Spark SQL允许开发人员直接处理RDD,同时也可查询Hive、HBase等外部数据源。Spark SQL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能够统一处理关系表和RDD,使得开发人员不需要自己编写Spark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轻松使用你SQL命令进行查询,并进行更复杂的数据分析。
-
Spark Streaming
Spark Streaming支持高吞吐量、可容错处理的实时流数据处理,其核心思路是将流数据分解成一系列短小的批处理作业,每个短小的批处理作业都可以使用Spark Core进行快速处理。Spark Streaming支持多种数据输入源,如Kafka、Flume和TCP套接字等。
-
MLlib(机器学习)
MLlib提供了常用机器学习算法的实现,包括聚类、分类、回归、协同过滤等,降低了机器学习的门槛,开发人员只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就能进行机器学习工作。
-
GraphX(图计算)
GraphX是Spark中用于图计算的API,可认为是Pregel在Spark上的重写优化,GraphX性能良好,拥有丰富的功能和运算符,能在海量数据上自如地运行复杂地图算法。
第十章
10.1 流数据的特点P195
- 数据快速持续到达,潜在大小也许是无穷无尽地。
- 数据来源众多,格式复杂。
- 数据量大,但是不十分关注存储,一旦流数据中的某个元素经过处理,要么被丢弃,要么被归档存储。
- 注重数据的整体价值,不过分关注个别数据。
- 数据顺序颠倒,或者不完整,系统无法控制将要处理的新到达的数据元素顺序。
10.2 静态数据分析与流数据处理的不同(批处理与流计算)P199
- 流处理系统处理的是实时的数据,而传统的数据处理系统处理的是预先存储好的静态数据。
- 用户通过流处理系统获取的是实时结果,而通过传统的数据处理系统获取的是过去某一时刻的结果。并且,流处理系统,无需用户主动发出查询,实时查询服务可以主动将实时结果推送给用户。
10.3 流计算的概念,MapReduce为什么不适用于流计算
10.3.1 流计算的概念
流计算平台实时获取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海量数据,经过实时分析处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10.3.2 MapReduce为什么不适用于流计算
MapReduce是专门面向静态数据的批量处理的,内部各种实现机制都是为批处理做了高度优化,不适用于处理持续到达的动态数据。
10.4 流计算的数据处理流程 P198
包含三个阶段: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实时计算、实时查询服务
10.5 Storm的基本设计思想 (Spouts Bolts Topology)P202
-
Spouts
Storm认为每个Stream都有一个源头,并把这个源头抽象为Sputs。Spouts会从外部读取流数据并持续发出Tuple。
-
Bolts
Storm将Stream的状态转换过程抽象为Bolts。Bolts既可以处理Tuple,也可以将处理后的Tuple作为新的Streams发送给其他Bolts。对Tuple的处理逻辑都被封装到Bolts中,可执行过滤、聚合、查询等操作。
-
Topology
Storm将Spouts 和 Bolts组成的网络抽像成Topology。Topology是Storm中高层次的抽象概念,它可以被提交到Storm集群执行。一个Topology就是一个流转换图,图中节点就是一个Spout活Bolt,图中的边则表示Bolt订阅了哪个Stream。当Spout或者Bolt发送元组时,它会把元组发送到每个订阅了该Stream的Bolt上进行处理。
10.6 Spark Streaming的基本设计思想 P207
拒绝白嫖从一键三连开始!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以上是关于求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