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MAPL:Linux3.3内核的编译
OMAPL对应3个版本的linux源代码,分别是:Linux-3.3、Linux-2.6.37、Linux2.6.33,这里的差距在于Linux2,缺少SYSLINK支持组件。
这里我们选择Linux-3.3版本进行开发。
开发前准备
- mkimage的工具:
sudo apt-get install u-boot-tools
- menuconfig组件库安装:
apt-get install libncurses5-dev
- 正确配置
arm-none-linux-gnueabi
的环境 - 内核源文件:linux-3.3.tar.bz2(一定要用TI提供配套OMAPL的,不是随便找个Linux3.3就可以的)
内核编译过程
-
解压内核到
~/work
内核路径为~/work/linux-3.3
-
进入Linux内核路径`~/work/linux-3.3
-
清理内核(一个字儿都不能少)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none-linux-gnueabi- distclean
配置内核
配置内核很关键,有些童鞋说,人家的内核编译了5分钟就结束了,怎么我的1个小时还没编译完,很有可能就是很多地方对于这个板子没有用的部件你没有删除掉,一般原厂都会有个推荐配置,当然了,TI的OMAPL138也是提供了推荐配置的。
创龙公司给出的配置为,执行命令: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none-linux-gnueabi- da850_omapl138_tl_defconfig
我使用的是德州仪器给的配置,则执行命令: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none-linux-gnueabi- da850_omapl138_defconfig
当然这不是瞎编的,内核中包含的配置文件在,以下的目录:
./arch/arm/configs
ls以下会看到很多配置:
我们使用画横线的配置信息。
- 使用make menuconfig写入配置信息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none-linux-gnueabi- menuconfig
直接Exit就可以,然后就会写入配置信息了。
在这个menu里面我们配置驱动或者内核其他的组件机制,是否编译到内核中,这个根据自己需求进行,初学者可能对于这个地方没有多少概念。可参考韦东山《嵌入式Linux完全开发手册》的编译内核章节,上面有目录规则和解说等。
编译内核
- 先编译析出zImage文件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none-linux-gnueabi- -j4
2)将zImage转为uImage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none-linux-gnueabi- uImage -j4
编译内核一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去百度或者google清查。
编译完成后可以在内核源码的"arch/arm/boot"目录下找到 uImage。可以将 uImage 拷贝到正常使用的 SD 系统启动卡的 FAT32 格式的 boot 分区,方便以后 SD 卡启动方式时被 U-Boot 加载或者被烧写到 NAND FLASH 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