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Python实现的遗传算法 附完整代码
Posted 奇奇.,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使用Python实现的遗传算法 附完整代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遗传算法是模仿自然界生物进化机制发展起来的随机全局搜索和优化方法,它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其本质是一种高效、并行、全局搜索的方法,它能在搜索过程中自动获取和积累有关搜索空间的知识,并自适应的控制搜索过程以求得最优解。遗传算法操作使用适者生存的原则,在潜在的解决方案种群中逐次产生一个近似最优解的方案,在遗传算法的每一代中,根据个体在问题域中的适应度值和从自然遗传学中借鉴来的再造方法进行个体选择,产生一个新的近似解。这个过程导致种群中个体的进化,得到的新个体比原来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就像自然界中的改造一样。
遗传算法具体步骤:
(1)初始化:设置进化代数计数器 t=0、设置最大进化代数 T、交叉概率、变异概率、随机生成 M 个个体作为初始种群 P
(2)个体评价:计算种群 P 中各个个体的适应度
(3)选择运算:将选择算子作用于群体。以个体适应度为基础,选择最优个体直接遗传到下一代或通过配对交叉产生新的个体再遗传到下一代
(4)交叉运算:在交叉概率的控制下,对群体中的个体两两进行交叉
(5)变异运算:在变异概率的控制下,对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变异,即对某一个体的基因进行随机调整
(6) 经过选择、交叉、变异运算之后得到下一代群体 P1。
重复以上(1)-(6),直到遗传代数为 T,以进化过程中所得到的具有最优适应度个体作为最优解输出,终止计算。
旅行推销员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TSP):有 n 个城市,一个推销员要从其中某一个城市出发,唯一走遍所有的城市,再回到他出发的城市,求最短的路线。
应用遗传算法求解 TSP 问题时需要进行一些约定,基因是一组城市序列,适应度是按照这个基因的城市顺序的距离和分之一。
1.2 实验代码
import random
import math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读取数据
f=open("test.txt")
data=f.readlines()
# 将cities初始化为字典,防止下面被当成列表
cities=
for line in data:
#原始数据以\\n换行,将其替换掉
line=line.replace("\\n","")
#最后一行以EOF为标志,如果读到就证明读完了,退出循环
if(line=="EOF"):
break
#空格分割城市编号和城市的坐标
city=line.split(" ")
map(int,city)
#将城市数据添加到cities中
cities[eval(city[0])]=[eval(city[1]),eval(city[2])]
# 计算适应度,也就是距离分之一,这里用伪欧氏距离
def calcfit(gene):
sum=0
#最后要回到初始城市所以从-1,也就是最后一个城市绕一圈到最后一个城市
for i in range(-1,len(gene)-1):
nowcity=gene[i]
nextcity=gene[i+1]
nowloc=cities[nowcity]
nextloc=cities[nextcity]
sum+=math.sqrt(((nowloc[0]-nextloc[0])**2+(nowloc[1]-nextloc[1])**2)/10)
return 1/sum
# 每个个体的类,方便根据基因计算适应度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gene):
self.gene=gene
self.fit=calcfit(gene)
class Group:
def __init__(self):
self.GroupSize=100 #种群规模
self.GeneSize=48 #基因数量,也就是城市数量
self.initGroup()
self.upDate()
#初始化种群,随机生成若干个体
def initGroup(self):
self.group=[]
i=0
while(i<self.GroupSize):
i+=1
#gene如果在for以外生成只会shuffle一次
gene=[i+1 for i in range(self.GeneSize)]
random.shuffle(gene)
tmpPerson=Person(gene)
self.group.append(tmpPerson)
#获取种群中适应度最高的个体
def getBest(self):
bestFit=self.group[0].fit
best=self.group[0]
for person in self.group:
if(person.fit>bestFit):
bestFit=person.fit
best=person
return best
#计算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平均距离
def getAvg(self):
sum=0
for p in self.group:
sum+=1/p.fit
return sum/len(self.group)
#根据适应度,使用轮盘赌返回一个个体,用于遗传交叉
def getOne(self):
#section的简称,区间
sec=[0]
sumsec=0
for person in self.group:
sumsec+=person.fit
sec.append(sumsec)
p=random.random()*sumsec
for i in range(len(sec)):
if(p>sec[i] and p<sec[i+1]):
#这里注意区间是比个体多一个0的
return self.group[i]
#更新种群相关信息
def upDate(self):
self.best=self.getBest()
# 遗传算法的类,定义了遗传、交叉、变异等操作
class GA:
def __init__(self):
self.group=Group()
self.pCross=0.35 #交叉率
self.pChange=0.1 #变异率
self.Gen=1 #代数
#变异操作
def change(self,gene):
#把列表随机的一段取出然后再随机插入某个位置
#length是取出基因的长度,postake是取出的位置,posins是插入的位置
geneLenght=len(gene)
index1 = random.randint(0, geneLenght - 1)
index2 = random.randint(0, geneLenght - 1)
newGene = gene[:] # 产生一个新的基因序列,以免变异的时候影响父种群
newGene[index1], newGene[index2] = newGene[index2], newGene[index1]
return newGene
#交叉操作
def cross(self,p1,p2):
geneLenght=len(p1.gene)
index1 = random.randint(0, geneLenght - 1)
index2 = random.randint(index1, geneLenght - 1)
tempGene = p2.gene[index1:index2] # 交叉的基因片段
newGene = []
p1len = 0
for g in p1.gene:
if p1len == index1:
newGene.extend(tempGene) # 插入基因片段
p1len += 1
if g not in tempGene:
newGene.append(g)
p1len += 1
return newGene
#获取下一代
def nextGen(self):
self.Gen+=1
#nextGen代表下一代的所有基因
nextGen=[]
#将最优秀的基因直接传递给下一代
nextGen.append(self.group.getBest().gene[:])
while(len(nextGen)<self.group.GroupSize):
pChange=random.random()
pCross=random.random()
p1=self.group.getOne()
if(pCross<self.pCross):
p2=self.group.getOne()
newGene=self.cross(p1,p2)
else:
newGene=p1.gene[:]
if(pChange<self.pChange):
newGene=self.change(newGene)
nextGen.append(newGene)
self.group.group=[]
for gene in nextGen:
self.group.group.append(Person(gene))
self.group.upDate()
#打印当前种群的最优个体信息
def showBest(self):
print("第代\\t当前最优\\t当前平均\\t".format(self.Gen,1/self.group.getBest().fit,self.group.getAvg()))
#n代表代数,遗传算法的入口
def run(self,n):
Gen=[] #代数
dist=[] #每一代的最优距离
avgDist=[] #每一代的平均距离
#上面三个列表是为了画图
i=1
while(i<n):
self.nextGen()
self.showBest()
i+=1
Gen.append(i)
dist.append(1/self.group.getBest().fit)
avgDist.append(self.group.getAvg())
#绘制进化曲线
plt.plot(Gen,dist,'-r')
plt.plot(Gen,avgDist,'-b')
plt.show()
ga=GA()
ga.run(3000)
print("进行3000代后最优解:",1/ga.group.getBest().fit)
1.3 实验结果
下图是进行一次实验的结果截图,求出的最优解是 11271
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进行 10 次重复实验,并求平均值,结果如下。
上图横坐标是代数,纵坐标是距离,红色曲线是每一代的最优个体的距离,蓝色曲线是每一代的平均距离。可以看出两条线都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都在进化。平均距离下降说明由于优良基因的出现(也就是某一段城市序列),使得这种优良的性状很快传播到整个群体。就像自然界中的优胜劣汰一样,具有适应环境的基因才能生存下来,相应的,生存下来的都是具有优良基因的。算法中引入交叉率和变异率的意义就在于既要保证当前优良基因,又要试图产生更优良的基因。如果所有个体都交叉,那么有些优良的基因片段可能会丢失;如果都不交叉,那么两个优秀的基因片段无法组合为更优秀的基因;如果没有变异,那就无法产生更适应环境的个体。不得不感叹自然的智慧是如此强大。
上面说到的基因片段就是 TSP 中的一小段城市序列,当某一段序列的距离和相对较小时,就说明这段序列是这几个城市的相对较好的遍历顺序。遗传算法通过将这些优秀的片段组合起来实现了 TSP 解的不断优化。而组合的方法正是借鉴自然的智慧,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1.4 实验总结
1、如何在算法中实现“优胜劣汰”?
所谓优胜劣汰也就是优良的基因保留,不适应环境的基因淘汰。在上述 GA 算法中,我使用的是轮盘赌,也就是在遗传的步骤中(无论是否交叉),根据每个个体的适应度来挑选。这样就能达到适应度高得个体有更多的后代,也就达到了优胜劣汰的目的。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我犯了个错误,起初在遗传步骤筛选个体时,我每选出一个个体就将这个个体从群体中删除。现在想想,这种做法十分愚蠢,尽管当时我已经实现了轮盘赌,但如果选出个体就删除,那么就会导致每个个体都会平等地生育后代,所谓的轮盘赌也不过是能让适应度高的先进行遗传。这种做法完全背离了“优胜劣汰”的初衷。正确的做法是选完个体进行遗传后再重新放回群体,这样才能保证适应度高的个体会进行多次遗传,产生更多后代,将优良的基因更广泛的播撒,同时不适应的个体会产生少量后代或者直接被淘汰。
2 、如何保证进化一直是在正向进行?
所谓正向进行也就是下一代的最优个体一定比上一代更适应或者同等适应环境。我采用的方法是最优个体直接进入下一代,不参与交叉变异等操作。这样能够防止因这些操作而“污染”了当前最优秀的基因而导致反向进化的出现。
我在实现过程中还出现了另一点问题,是传引用还是传值所导致的。对个体的基因进行交叉和变异时用的是一个列表,Python 中传列表时传的实际上是一个引用,这样就导致个体进行交叉和变异后会改变个体本身的基因。导致的结果就是进化非常缓慢,并且伴随反向进化。
3、交叉如何实现?
选定一个个体的片段放入另一个体,并将不重复的基因的依次放入其他位置。
在实现这一步时,因为学生物时对真实染色体行为的固有认识,“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同源区段”,导致我错误实现该功能。我只将两个个体的相同位置的片段互换来完成交叉,显然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这会导致城市的重复出现。
4、在刚开始写这个算法时,我是半 OOP,半面向过程地写。后续测试过程中发现要改参数,更新个体信息时很麻烦,于是全部改为 OOP,然后方便多了。对于这种模拟真实世界的问题,OOP 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简便性。
5、如何防止出现局部最优解?
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偶尔会出现局部最优解,在很长时间内不会继续进化,而此时的解又离最优解较远。哪怕是后续调整后,尽管离最优解近了,但依然是“局部最优”,因为还没有达到最优。
算法在起初会收敛得很快,而越往后就会越来越慢,甚至根本不动。因为到后期,所有个体都有着相对来说差不多的优秀基因,这时的交叉对于进化的作用就很弱了,进化的主要动力就成了变异,而变异就是一种暴力算法了。运气好的话能很快变异出更好的个体,运气不好就得一直等。
防止局部最优解的解决方法是增大种群规模,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个体变异,就会有更大可能性产生进化的个体。而增大种群规模的弊端是每一代的计算时间会变长,也就是说这两者是相互抑制的。巨大的种群规模虽然最终能避免局部最优解,但是每一代的时间很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求出最优解;而较小的种群规模虽然每一代计算时间快,但在若干代后就会陷入局部最优。
猜想一种可能的优化方法,在进化初期用较小的种群规模,以此来加快进化速度,当适应度达到某一阈值后,增加种群规模和变异率来避免局部最优解的出现。用这种动态调整的方法来权衡每一代计算效率和整体计算效率之间的平衡。
一文读懂遗传算法工作原理(附Python实现)
选自AnalyticsVidhya
参与:晏奇、黄小天
近日,Analyticsvidhya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lgorithm & their application in data science》的文章,作者 Shubham Jain 现身说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遗传算法作了一个全面而扼要的概述,并列举了其在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遗传算法的数据科学应用。机器之心对该文进行了编译,原文链接请见文末。
简介
几天前,我着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大型超市销售问题。在使用了几个简单模型做了一些特征工程之后,我在排行榜上名列第 219 名。
虽然结果不错,但是我还是想做得更好。于是,我开始研究可以提高分数的优化方法。结果我果然找到了一个,它叫遗传算法。在把它应用到超市销售问题之后,最终我的分数在排行榜上一下跃居前列。
没错,仅靠遗传算法我就从 219 名直接跳到 15 名,厉害吧!相信阅读完本篇文章后,你也可以很自如地应用遗传算法,而且会发现,当把它用到你自己正在处理的问题时,效果也会有很大提升。
目录
1、遗传算法理论的由来
2、生物学的启发
3、遗传算法定义
4、遗传算法具体步骤
-
初始化
-
适应度函数
-
选择
-
交叉
-
变异
5、遗传算法的应用
-
特征选取
-
使用 TPOT 库实现
6、实际应用
7、结语
1、遗传算法理论的由来
我们先从查尔斯·达尔文的一句名言开始:
能够生存下来的往往不是最强大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能适应环境的物种。
你也许在想:这句话和遗传算法有什么关系?其实遗传算法的整个概念就基于这句话。
让我们用一个基本例子来解释 :
我们先假设一个情景,现在你是一国之王,为了让你的国家免于灾祸,你实施了一套法案:
-
你选出所有的好人,要求其通过生育来扩大国民数量。
-
这个过程持续进行了几代。
-
你将发现,你已经有了一整群的好人。
这个例子虽然不太可能,但是我用它是想帮助你理解概念。也就是说,我们改变了输入值(比如:人口),就可以获得更好的输出值(比如:更好的国家)。现在,我假定你已经对这个概念有了大致理解,认为遗传算法的含义应该和生物学有关系。那么我们就快速地看一些小概念,这样便可以将其联系起来理解。
2、生物学的启发
相信你还记得这句话:「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石。」由此可知,在一个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中,都有着相同的一套染色体。所谓染色体,就是指由 DNA 组成的聚合体。
传统上看,这些染色体可以被由数字 0 和 1 组成的字符串表达出来。
一条染色体由基因组成,这些基因其实就是组成 DNA 的基本结构,DNA 上的每个基因都编码了一个独特的性状,比如,头发或者眼睛的颜色。希望你在继续阅读之前先回忆一下这里提到的生物学概念。结束了这部分,现在我们来看看所谓遗传算法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3、遗传算法定义
首先我们回到前面讨论的那个例子,并总结一下我们做过的事情。
-
首先,我们设定好了国民的初始人群大小。
-
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用它来区分好人和坏人。
-
再次,我们选择出好人,并让他们繁殖自己的后代。
-
最后,这些后代们从原来的国民中替代了部分坏人,并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遗传算法实际上就是这样工作的,也就是说,它基本上尽力地在某种程度上模拟进化的过程。
因此,为了形式化定义一个遗传算法,我们可以将它看作一个优化方法,它可以尝试找出某些输入,凭借这些输入我们便可以得到最佳的输出值或者是结果。遗传算法的工作方式也源自于生物学,具体流程见下图:
那么现在我们来逐步理解一下整个流程。
4、遗传算法具体步骤
为了让讲解更为简便,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著名的组合优化问题「背包问题」。如果你还不太懂,这里有一个我的解释版本。
比如,你准备要去野游 1 个月,但是你只能背一个限重 30 公斤的背包。现在你有不同的必需物品,它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生存点数」(具体在下表中已给出)。因此,你的目标是在有限的背包重量下,最大化你的「生存点数」。
4.1 初始化
这里我们用遗传算法来解决这个背包问题。第一步是定义我们的总体。总体中包含了个体,每个个体都有一套自己的染色体。
我们知道,染色体可表达为二进制数串,在这个问题中,1 代表接下来位置的基因存在,0 意味着丢失。(译者注:作者这里借用染色体、基因来解决前面的背包问题,所以特定位置上的基因代表了上方背包问题表格中的物品,比如第一个位置上是 Sleeping Bag,那么此时反映在染色体的『基因』位置就是该染色体的第一个『基因』。)
现在,我们将图中的 4 条染色体看作我们的总体初始值。
4.2 适应度函数
接下来,让我们来计算一下前两条染色体的适应度分数。对于 A1 染色体 [100110] 而言,有:
类似地,对于 A2 染色体 [001110] 来说,有: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当染色体包含更多生存分数时,也就意味着它的适应性更强。
因此,由图可知,染色体 1 适应性强于染色体 2。
4.3 选择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从总体中选择适合的染色体,来让它们互相『交配』,产生自己的下一代了。这个是进行选择操作的大致想法,但是这样将会导致染色体在几代之后相互差异减小,失去了多样性。因此,我们一般会进行「轮盘赌选择法」(Roulette Wheel Selection method)。
想象有一个轮盘,现在我们将它分割成 m 个部分,这里的 m 代表我们总体中染色体的个数。每条染色体在轮盘上占有的区域面积将根据适应度分数成比例表达出来。
基于上图中的值,我们建立如下「轮盘」。
现在,这个轮盘开始旋转,我们将被图中固定的指针(fixed point)指到的那片区域选为第一个亲本。然后,对于第二个亲本,我们进行同样的操作。有时候我们也会在途中标注两个固定指针,如下图: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在一轮中就获得两个亲本。我们将这种方法成为「随机普遍选择法」(Stochastic Universal Selection method)。
4.4 交叉
在上一个步骤中,我们已经选择出了可以产生后代的亲本染色体。那么用生物学的话说,所谓「交叉」,其实就是指的繁殖。现在我们来对染色体 1 和 4(在上一个步骤中选出来的)进行「交叉」,见下图:
这是交叉最基本的形式,我们称其为「单点交叉」。这里我们随机选择一个交叉点,然后,将交叉点前后的染色体部分进行染色体间的交叉对调,于是就产生了新的后代。
如果你设置两个交叉点,那么这种方法被成为「多点交叉」,见下图:
4.5 变异
如果现在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那么请问:由上述过程产生的后代是否有和其父母一样的性状呢?答案是否。在后代的生长过程中,它们体内的基因会发生一些变化,使得它们与父母不同。这个过程我们称为「变异」,它可以被定义为染色体上发生的随机变化,正是因为变异,种群中才会存在多样性。
下图为变异的一个简单示例:
变异完成之后,我们就得到了新为个体,进化也就完成了,整个过程如下图:
在进行完一轮「遗传变异」之后,我们用适应度函数对这些新的后代进行验证,如果函数判定它们适应度足够,那么就会用它们从总体中替代掉那些适应度不够的染色体。这里有个问题,我们最终应该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后代达到了最佳适应度水平呢?
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终止条件:
-
在进行 X 次迭代之后,总体没有什么太大改变。
-
我们事先为算法定义好了进化的次数。
-
当我们的适应度函数已经达到了预先定义的值。
好了,现在我假设你已基本理解了遗传算法的要领,那么现在让我们用它在数据科学的场景中应用一番。
5、遗传算法的应用
5.1 特征选取
试想一下每当你参加一个数据科学比赛,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挑选那些对你目标变量的预测来说很重要的特征呢?你经常会对模型中特征的重要性进行一番判断,然后手动设定一个阈值,选择出其重要性高于这个阈值的特征。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呢?其实处理特征选取任务最先进的算法之一就是遗传算法。
我们前面处理背包问题的方法可以完全应用到这里。现在,我们还是先从建立「染色体」总体开始,这里的染色体依旧是二进制数串,「1」表示模型包含了该特征,「0 表示模型排除了该特征」。
不过,有一个不同之处,即我们的适应度函数需要改变一下。这里的适应度函数应该是这次比赛的的精度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染色体的预测值越精准,那么就可以说它的适应度更高。
现在我假设你已经对这个方法有点一概念了。下面我不会马上讲解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而是让我们先来用 TPOT 库去实现它。
5.2 用 TPOT 库来实现
这个部分相信是你在一开始读本文时心里最终想实现的那个目标。即:实现。那么首先我们来快速浏览一下 TPOT 库(Tree-based Pipeline Optimisation Technique,树形传递优化技术),该库基于 scikit-learn 库建立。下图为一个基本的传递结构。
图中的灰色区域用 TPOT 库实现了自动处理。实现该部分的自动处理需要用到遗传算法。
我们这里不深入讲解,而是直接应用它。为了能够使用 TPOT 库,你需要先安装一些 TPOT 建立于其上的 python 库。下面我们快速安装它们:
# installing DEAP, update_checker and tqdm
pip install deap update_checker tqdm
# installling TPOT
pip install tpot
这里,我用了 Big Mart Sales(数据集地址:https://datahack.analyticsvidhya.com/contest/practice-problem-big-mart-sales-iii/)数据集,为实现做准备,我们先快速下载训练和测试文件,以下是 python 代码:
# import basic libraries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matplotlib inline
from sklearn import preprocessing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 ## preprocessing
### mean imputations
train[ ‘Item_Weight‘].fillna((train[ ‘Item_Weight‘].mean()), inplace= True)
test[ ‘Item_Weight‘].fillna((test[ ‘Item_Weight‘].mean()), inplace= True)
### reducing fat content to only two categories
train[ ‘Item_Fat_Content‘] = train[ ‘Item_Fat_Content‘].replace([ ‘low fat‘, ‘LF‘], [ ‘Low Fat‘, ‘Low Fat‘])
train[ ‘Item_Fat_Content‘] = train[ ‘Item_Fat_Content‘].replace([ ‘reg‘], [ ‘Regular‘])
test[ ‘Item_Fat_Content‘] = test[ ‘Item_Fat_Content‘].replace([ ‘low fat‘, ‘LF‘], [ ‘Low Fat‘, ‘Low Fat‘])
test[ ‘Item_Fat_Content‘] = test[ ‘Item_Fat_Content‘].replace([ ‘reg‘], [ ‘Regular‘])
train[ ‘Outlet_Establishment_Year‘] = 2013- train[ ‘Outlet_Establishment_Year‘]
test[ ‘Outlet_Establishment_Year‘] = 2013- test[ ‘Outlet_Establishment_Year‘]
train[ ‘Outlet_Size‘].fillna( ‘Small‘,inplace= True)
test[ ‘Outlet_Size‘].fillna( ‘Small‘,inplace= True)
train[ ‘Item_Visibility‘] = np.sqrt(train[ ‘Item_Visibility‘])
test[ ‘Item_Visibility‘] = np.sqrt(test[ ‘Item_Visibility‘])col = [ ‘Outlet_Size‘, ‘Outlet_Location_Type‘, ‘Outlet_Type‘, ‘Item_Fat_Content‘]
test[ ‘Item_Outlet_Sales‘] = 0
combi = train.append(test)
for i in col:
combi[i] = number.fit_transform(combi[i].astype( ‘str‘))
combi[i] = combi[i].astype( ‘object‘)
train = combi[:train.shape[ 0]]
test = combi[train.shape[ 0]:]
test.drop( ‘Item_Outlet_Sales‘,axis= 1,inplace= True)
## removing id variables
tpot_train = train.drop([ ‘Outlet_Identifier‘, ‘Item_Type‘, ‘Item_Identifier‘],axis= 1)
tpot_test = test.drop([ ‘Outlet_Identifier‘, ‘Item_Type‘, ‘Item_Identifier‘],axis= 1)
target = tpot_train[ ‘Item_Outlet_Sales‘]
tpot_train.drop( ‘Item_Outlet_Sales‘,axis= 1,inplace= True)
# finally building model using tpot library
from tpot import TPOTRegressor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tpot_train, target, train_size= 0.75, test_size= 0.25)
tpot = TPOTRegressor(generations= 5, population_size= 50, verbosity= 2)
tpot.fit(X_train, y_train)
print(tpot.score(X_test, y_test))
tpot.export( ‘tpot_boston_pipeline.py‘)
一旦这些代码运行完成,tpot_exported_pipeline.py 里就将会放入用于路径优化的 python 代码。我们可以发现,ExtraTreeRegressor 可以最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 predicting using tpot optimised pipeline
tpot_pred = tpot.predict(tpot_test)
sub1 = pd.DataFrame(data=tpot_pred)
#sub1.index = np.arange(0, len(test)+1)
sub1 = sub1.rename(columns = { ‘0‘: ‘Item_Outlet_Sales‘})
sub1[ ‘Item_Identifier‘] = test[ ‘Item_Identifier‘]
sub1[ ‘Outlet_Identifier‘] = test[ ‘Outlet_Identifier‘]
sub1.columns = [ ‘Item_Outlet_Sales‘, ‘Item_Identifier‘, ‘Outlet_Identifier‘]
sub1 = sub1[[ ‘Item_Identifier‘, ‘Outlet_Identifier‘, ‘Item_Outlet_Sales‘]]
sub1.to_csv( ‘tpot.csv‘,index= False)
如果你提交了这个 csv,那么你会发现我一开始保证的那些还没有完全实现。那是不是我在骗你们呢?当然不是。实际上,TPOT 库有一个简单的规则。如果你不运行 TPOT 太久,那么它就不会为你的问题找出最可能传递方式。
所以,你得增加进化的代数,拿杯咖啡出去走一遭,其它的交给 TPOT 就行。此外,你也可以用这个库来处理分类问题。进一步内容可以参考这个文档:http://rhiever.github.io/tpot/。除了比赛,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应用场景可以用到遗传算法。
6、 实际应用
遗传算法在真实世界中有很多应用。这里我列了部分有趣的场景,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我不会逐一详细介绍。
6.1 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非常依赖计算机建模以及模拟,这样才能让设计周期过程即快又经济。遗传算法在这里可以进行优化并给出一个很好的结果。
相关资源:
-
论文:Engineering design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
地址:http://lib.dr.iastate.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6942&context=rtd
6.2 交通与船运路线(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巡回售货员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它已被很多贸易公司用来让运输更省时、经济。解决这个问题也要用到遗传算法。
6.3 机器人
遗传算法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实际上,目前人们正在用遗传算法来创造可以像人类一样行动的自主学习机器人,其执行的任务可以是做饭、洗衣服等等。
相关资源:
-
论文:Genetic Algorithms for Auto-tuning Mobile Robot Motion Control
-
地址: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7c8c/faa78795bcba8e72cd56f8b8e3b95c0df20c.pdf
7、结语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你现在已经对遗传算法有了足够的理解,而且也会用 TPOT 库来实现它了。但是如果你不亲身实践,本文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请各位读者朋友一定要在无论是数据科学比赛或是生活中尝试自己去实现它。
原文链接:https://www.analyticsvidhya.com/blog/2017/07/introduction-to-genetic-algorithm/
本文为机器之心编译,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以上是关于使用Python实现的遗传算法 附完整代码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