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认识与总结
Posted 一个小码农的进阶之旅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区块链的认识与总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区块链基础概念
中心化服务器 ==》 分布式系统 (点对点网络) ==》 区块链网络
1.1 区块链的由来
区块链系统的分类
- 公链系统:无准入限制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区块链系统,对地域无限制, 节点可以随进随出,属于单链区块链系统。
- 联盟链系统:
具有严格准入限制
的弱中心化分布式区块链系统,地域相对固定,节点需要审核进入,属于多链系统,一个通道表示一条链,联 盟链系统一般支持多通道。 - 私有链:纯中心化区块链系统,除了具备链式数据结构以外,本质上与 现在传统的互联网业务系统没什么区别。
演进过程:比特币 ==》以太坊 ==》超级账本
- 比特币 ==》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去第三方+可信执行)
- 以太坊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操作系统
- 超级账本 ==》准入许可
- 比特币和以太坊都是公链,超级账本是联盟链
联盟链和公链的区别就是 网络准入是否有限制
为什么要用区块链?它的特性是什么?
- 透明:人人记账保证人人获取完整信息,从而实现信息透明;
- 可信:节点间决策过程共同参与,共识保证可信;
- 防篡改:数据一旦写在全网范围内经过验证写入区块链中,则很难被修改或者抹除;
- 可追溯:发生的任意一笔交易都有完整记录,可以针对某一状态在区块链上追查与其相关的全部历史信息;
- 隐私保护:单一节点包含了完整的区块校验逻辑,无需依赖其他节点,因此不需公开身份,提供了隐私保护前提。
什么情况适合使用区块链?
- 什么样子的数据适合上链:需要共享的、需要具备可信度的、不能被篡改的且需要追溯的
- 是否多方协同写入:只有一个写入者的区块链是毫无意义的,参与的各方都可以具备写入权限,相互制约
- 多方是否相互信任:如果多方可以相互信任,那么中心化的系统将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 TTP(Trusted Third Party-可信任第三方)是否可以解决问题?(同上)
1.2 区块的数据结构
不管是公链还是联盟链,区块的构成都是由区块头+区块体 的方式构成。区块中都包含一些共同的属性:
- 区块头中包 括但不限于:版本号、父区块 hash、交易 merkle root、时间戳等等;
- 而区块体则都是交易列表。
prevBlockHash:父区块 hash; - timestamp:创建区块的时间戳;
- version:区块的版本号;
- merkelroot:区块所打包交易的 merkel tree 的 root。
最重要的是父区块 hash 和 merkle root 两个基础属性,它们是打包交易并延长成区块链的最基本的必须的属性字段。
- 父区块 hash 是区块间链接的 桥梁;
- merkle root 是实现交易的聚合校验与快速校验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确 保已打包交易不可篡改的一个技术手段
MerkRoot是如何保证交易不被篡改呢?
我们可以看到merkleRoot是由每个交易分别做hash,然后再两两递归做hash,最终得到merkleRoot。那么一个交易被篡改,则MerkleRoot的值就一定会发生变化。
综合来看:区块链是一个不可篡改的数据操作集合
注意:这里的不可篡改指的是改的难度非常大,因为只要修改一个区块,那么后续的区块都需要修改
世界状态
世界状态是系统当前时间点所有状态的集合,交易是具体的某一个操作,世界状态在操作的驱动下发生改变,转化为下一个状态。
1.3 交易的数据结构
不管是公链系统,还是联盟链系统,交易都是以集合的方式存放在区块体中 的。在 Bitcoin 中是以 vector 的方式进行存储,在 NewSpiral 中是以 list
的方式进行存储。
1.4 区块链的数据结构
区块链是一个链式的数据结构,它是由 经过共识
的 区块
按照 时序的顺序
进行链接而成的一条链式结构,通过区块 头中的父区块 hash 进行链接。
1.5 区块链的数据存储
不管是公链系统,还是联盟链系统,全节点的存储都是全量冗余存储的。即 每个节点都存储了全量的重复的区块和交易信息。当系统中的某个节点出现异常时,其他节点还能够不受影响,并且当节点恢复时可以随时再同步数据。
节点与网络
所有 节点 的 服务 和 数据库 都是一样的,数据的同步通过 共识
和 同步
来实现
应用往一个节点存数据,那么这个节点就会广播,通过共识算法,如果其他节点认可这个数据,那么就会进行数据同步。
注意:图中应用系统只连接了两个节点,实际上它是可以连接任何一个节点的。
区块链的每个节点都存储的是全量数据,因此如果存储数据过大也会有性能问题。
这里的应用系统服务器不是去中心化的存在,联盟链才是去中心化。
数据同步
数据同步有两种情况:
- 如果节点正常,那么就通过不断通过共识来同步数据;
- 如果节点宕机一段时间后重启,则会通过
批量同步
来读取其他节点上的数据。
批量同步比共识快
,以上图为例因为共识需要向其余三个节点进行广播。
共识是基于消息通信来确保数据的同步,它的效率取决于两方面:
- 网络通信
- 采取的共识算法的效率
1.6 涉及到的概念
1.6.1 通道
通道主要有两个作用:网络分片
和 数据范围控制
,数据的共识只在一个通道内进行。
如下图所示,1,3,4,6四个节点在一个通道内,他们之间会进行数据同步(共识)。同时1,6还与2,5在一个通道内,他们之间也会进行数据同步。
1.6.2 共识算法
共识的本质就是分布式系统的数据一致性
BFT类共识算法:定期选举处出一个领导者(Leader),由其接收并排序区块链 交易
,领导者 产生区块
递交给所有其他节点(follower)进行验证,并“举手” 表决,通过“投票”+“协商”推翻不合格的领导者。
流程
-
步骤1:投票挑选Leader(O(n^2))
-
步骤2:Leader收集交易进行提案
-
步骤3:Replica投票(由leader收集,O(n))
-
步骤4:收集投票形成共识证明
1.6.3 智能合约
- 业务上:业务规则定义
- 技术上:可执行代码
执行流程
- 第一步:应用 调用 节点服务;
- 第二步:节点生成一笔交易,交易中会声明你想要调用哪个智能合约(
tx的本质就是调用只能合约
); - 第三步:调用本地具体的只能合约;
- 第四步:返回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
注意事项说明
- 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都会执行一遍智能合约,也就是所说的 共识,这一点和传统的分布式不同。
- 共识完成之后,应用才能查询结果
合约和交易的区别与联系
- 合约是交易的规范,交易是合约的实体。
- 合约定义了功能的边界,交易则用来具体触发功能。
1.7 数据上链过程
- 步骤1:上链前处理阶段:业务数据处理 ==》进行数字签名 ==》转化为待上链数据
- 步骤2:上链处理阶段:广播 ==》区块共识(步骤2执行完就已经上链完成)
- 步骤3:智能合约处理阶段:合约逻辑处理 ==》修改默克尔数状态
预言机(Oracles)
作用:提供第三方可信的外部数据
1.8 区块链如何实现防篡改 & 可信追溯
区块链系统的存储内容中可以分为 不可篡改存储 和 可修改存储 两部分内容。
不可篡改存
储用于存储交易历史(即区块);可修改存储
用于存储可变数据,包括以世界状态为主体的业务数据和通道信息、参数信息、 节点信息等管理数据。
防篡改的数据,指的是已完成共识,并延长到区块链上并持久化了的 历史区块数据(历史交易数据)
这些数据是不能通过直接进行修改的,它只能通过发起新的交易,去申请修改这些数据的最新状态。
共识算法
另外,区块链系统的节点都是全量且冗余的方式进行区块数据存储的;所以, 单个甚至多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仍然无法影响其他节点的数据库,因为好的节点数据总是正确一致的,它们能够最终保持正确的区块数据在正确的区块链上持 续延长。除非能控制整个网络中超过共识算法要求的安全阈值(POW 中是 51%, 大部分 PBFT 的系列算法是 1/3)的节点同时修改,但这几乎不可能发生(也确实 没发生过)
。
链式结构
在区块链中,每个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所有数据包的 数据指纹 (哈希值)
,计算当前区块的数据指纹(哈希值)时,同时包含了上一个区 块的数据指纹(哈希值),形成链接关系。所以,一旦任何一个区块发生了变动, 后面相连的所有区块数据指纹(哈希值)都会有所变动,所有人都能看见和发现数 据被篡改,并且所有人都会不认可这种无效的数据。区块链中的所有节点分布式 的,节点都做了全量冗余的数据存储。区块链数据是会实时同步给所有节点记录 的,所有节点都知道区块的正确顺序,和对应的内容,也能查阅到相关数据,这就是区块链防伪、防篡改的特性,这就保证了区块链中区块数据的不可篡改。
简而言之,区块链实现防篡改与可信追溯,是基于全量的分布式冗余区块数据存储+共识算法机制+密码学来保证的。
1.8 区块链技术栈 & 区块链技术产品
区块链技术栈
- 共识算法——CFT、BFT、POW
- P2P通信——RPC、MQ
- 数据存储——FS、mysql、LevelDB
- 智能合约——虚拟机(JVM、EVM)
- 密码学算法——哈希运算、数字签名
- 账户模型——世界状态模型、UTXO模型
区块链技术产品
- NewSpiral
- HyperLedger Fabric
- BitCoin
当下阶段,很多人对于区块链的认识依然是不全面的
无论是在区块链刚刚被认识的早期阶段,抑或是经历了多次洗牌的当下阶段,很多人对于区块链的认识依然是不全面的。在很多人的眼中,所谓的区块链,只不过是他们实现暴富梦想的工具,割韭菜,打概念,成为了他们投身到区块链的既定动作。很显然,在这样一种狂热且激进的思想的引领下,区块链的发展进入到了不健康,不理性的发展周期里。
究其原因,对于区块链的本质和内涵缺少一个完整且全面的认识,无疑是一个关键原因所在。事实上,区块链并不是什么神奇的存在,它就是一种技术,并且是一种比以往的任何一种技术都要底层的技术。既然是一种技术,区块链本身就需要进行商业化的落地和应用,才可以将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最大。
然而,不幸的是,人们却并未把握区块链的这一本质和内涵,而是把区块链看成了一个商业化的应用。在这样一种思潮的影响之下,我们才看到了以发币或者ICO为代表的一系列的乱象的出现。很显然,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对于区块链的伤害是相当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区块链的发展之所以会走这么多的弯路的关键原因所在。
既然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较为底层的技术,那么,元宇宙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呢?其实,元宇宙的本质和内涵,就是一个商业化的应用,并且是一种囊括了诸多的技术的比较具有想象力的商业化的应用。既然元宇宙是一种商业化的应用,那么,它更多地追求的是一种商业化的落地和应用,更多地追求的是用户和流量,更多地追求的是与资本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区块链和元宇宙的本质和内涵,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区块链需要也必然与元宇宙实现深度的融合,才能将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而元宇宙则是需要不断地从区块链这里汲取营养,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加坚实。
明确元宇宙和区块链的用户和服务对象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之所以会将元宇宙和区块链混为一谈,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并未真正搞清楚元宇宙和区块链的用户对象,而仅仅只是将两者看成了一个雷同的存在。当人们对于元宇宙和区块链的用户对象失焦的时候,是很难抓住重点,很难实现聚焦的。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技术,并且是一种相对较为底层的技术。既然区块链是一种技术,那么,它的用户和服务对象更多地是B端用户,更多地是那些商业化落地和实践的玩家。如果我们对C端用户去谈论区块链的技术,无异于在自说自话。
这是那些区块链投机者之所以会用概念和噱头来蒙蔽C端用户的关键原因所在,也是区块链沦为一种概念和噱头的根本原因。人们之所以会用区块链来发币或者ICO,就是抓住了区块链这种技术并不容易被C端用户理解和接受的特点,以此来割韭菜。
相对于区块链的底层和基础,元宇宙则是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直接面对用户,直接面对C端用户的存在。对于元宇宙来讲,它要做的,并不是将算法优化,并不是数据传输快速,而是要将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技术,尽可能多地商业化,尽可能多地被更多的C端用户接受。
说到底,区块链是一个以B端用户为服务对象的存在,而元宇宙则是一个以C端用户为服务对象的存在。认识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元宇宙和区块链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我们才能对元宇宙和区块链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我们才能跳出混沌不堪的发展状态,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新阶段。
以上是关于区块链的认识与总结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