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个人想法

Posted 兄弟李德胜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些个人想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个个非技术贴。
这个十一假期去了东莞临深的一些镇转转,像凤岗塘厦,到处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厂子,一个个工业园区整整齐齐的,连花草树木都没有奇形怪状的,一时间分不清东西南北。
想起那年大四秋招随便签三方去了一家深圳西乡的电路板厂实习,强酸的味道至今还有阴影。毕业马上跳槽去了一家做模拟芯片的公司,那年芯片还没有现在这么火呢,但是芯片也是靠抄德仪家8.90年代的老产品。有时候在想这就是国内的高科技了吗?后来去了家第三方检测机构,也是在那里知道德国的两家著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靠卖证书有多暴利。
电子专业毕业就业范围太广了,薪酬待遇天差地别,工作环境更是天壤之别。总体来说年轻的硬件工程师的薪酬待遇要比软件的低,工作环境更为恶劣。
普遍是那种多人间上下床的集体宿舍,只提供睡觉的功能,因为根本不把人当人而是生长队的驴。国内工厂所谓精益生产,很大程度上是靠压缩人力成本来实现的。
记得毕业签三方的时候,hr说本来在其他学校招聘是4000块的看我们学校给你5000块……后来芯片那家在福田更是开了6000……检测那家3800……同期计算机毕业同学10000是起薪……这还是广州深圳一线城市的现状,3000块真的是只能请一个大学生。
多少毕业生梦想的踌躇满志,现实的当头一棒。
正如我说过的,如果甘于现状,那永远走不出工厂那个山沟沟。
从初出茅庐到传统的电路板厂到“高科技”的芯片公司再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期间还面试了很多公司,有亚马孙电商客服运营,美西航线货代翻译,cmos相机传感器技术支持,我愿称之为我普通人生前20年最黑暗的半年。
后来去了一家大学研究院走上了代码民工的道路。
人的命运是不可预料的,个人奋斗很重要,历史的行程更重要。那年毛衣战政府政策大力扶持科研机构,在这个背景下进入了一所大学研究院。
名字倒是挺高大上的,然而并没有什么实际科研成果。只是满足于政府的门面,过于安于现状无益于个人成长。
大厂和小厂的生存法则不同。在大厂里也许还能滥竽充数,但在小厂里一个人有没有价值一目了然,有利用价值的员工被疯狂压榨,没有利用价值的员工被一脚踢开。
那所大学研究院也适用这一法则。负责财务和负责申报经费的员工每个星期固定有聚餐,把经费分开后剩下的才是我们这些所谓工程师的,因为不是主力撑门面捞经费的。记得那个博士院长在一次酒后油腻地说今年捞了多少经费,然后画饼以后会分红的,我知道这里不能呆了,早晚得出事。
为了能在残酷的江湖求得生存,公司首先可以舍弃的就是脸面、良心、尊严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撕开资本伪善的面具,里面全都是逐利吸血的蚂蝗。
身为普普通通的打工人,很难改变资本本质和职场现状,只能尽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减少被抛弃的概率。
在研究院虚度一年光阴即将过年之际跳槽了。
跳槽成功纯属机缘巧合,因为兴趣加入了一个技术群,平时没怎么聊天,有一天看到一个群友发了招聘信息,然后就大胆地投了。至今想起这事依然感叹缘分妙不可言,感谢群友真诚相待。
如今依旧在这个公司,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感兴趣的可以交个朋友。

以上是关于一些个人想法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