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
Posted 路过你的全世界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什么是适配器模式?
我们知道所有的电器基本上都有电源转换器,因为家用的电压都是220V,电器的额定电压肯定没有那么高,所以需要一个电源适配器来进行“中和”,这样,我们的电器就可以安全的进行插电使用。上述的这种案例就是适配器的一种典型的应用了。
那么设计模式中的适配器是做什么用的呢?类似于生活中的适配器:它是将两个不兼容的类融合在一起,将这两个接口进行兼容,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情况下满足需求。
适配器模式定义
适配器模式就是将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本因接口不匹配而无法在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在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使用场景
系统想要使用某个类,但是这个类的接口不符合系统要求,也就是接口不兼容
需要一个统一的输出接口,而输入端的类型不可预知。
适配器模式样例
适配器模式可以细分为: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下面依次展示。
类适配器模式
需要被适配的接口
//需要适配的接口 public interface FiveVolt public int getVolt5();
需要被转换的对象
// 需要被转换的对象 public class Volt220 public int getVolt220() return 220;
创建类适配器,继承需要被转换的类,实现要适配的接口
//类适配器实现 public class VoltAdapter extends Volt220 implements FiveVolt @Override public int getVolt5() return 5;
main函数调用
public class Test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适配器 VoltAdapter voltAdapter = new VoltAdapter(); System.out.println("转换后的电压"+voltAdapter.getVolt5());
对象适配器模式
对象适配器模式相对于类适配器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对适配器类本身实现的不同,类适配器需要继承被转换的对象实现要被适配的接口。而对象适配器的adapter类仅需要实现被适配的接口,另外提供一个接入被适配的类的入口方法就可以了(其实也就是应用了代理模式)。
public class VoltAdapter2 implements FiveVolt
private Volt220 volt220;
public VoltAdapter2(Volt220 volt)
volt220 = volt;
@Override
public int getVolt5()
return 5;
public int getVolt220()
return volt220.getVolt220();
上面这种方式比类适配器的adapter好在:使用组合的方式实现了接口兼容的效果,比类适配器更加灵活;另一个好处就是被适配的类的方法不会被暴露出来,因为类适配器继承了被适配的类,所以该适配器中会出现一些乱七八糟的方法,使用成本比较高。
所以综上,我们在使用适配器模式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对象适配器模式,多用合成或者聚合,少用继承。
适配器模式评价
优点:
更好的复用性。不用额外的去重新实现一些功能类。(原来类接口不符合系统要求,我们可以用适配器模式来解决)更好的拓展性。我们在实现适配器功能的同时,可以调用自己开发的方法,自然地拓展了系统的功能。
缺点
过多使用适配器模式,会让系统变得混乱。例如:明明调用的是A接口,但是实际上被适配成了B接口的实现。如果这样的事情太多就会是一种累赘。因此,如果不是很有必要,可以不用适配器,直接进行系统重构。
以上是关于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