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美——封装,继承,多态的意义

Posted iblade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设计模式之美——封装,继承,多态的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或编程风格。它以类或对象作为组织代码的基本单元,并将封装、抽象、继承、多态四个特性,作为代码设计和实现的基石 。
  •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是支持类或对象的语法机制,并有现成的语法机制,能方便地实现面向对象编程四大特性(封装、抽象、继承、多态)的编程语言。

关于多继承:

c++首先引入的多重继承带来了诸如菱形继承一类的问题,而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不得不引入了虚继承这种概念。

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发现继承更多的只被用在两种场合:扩充/改善基类,以及实现多态。对于前者,单继承足以;而对于后者,则真正需要的其实是纯抽象类,即只包含纯虚函数的基类。

而对于这一种基类,由于其目的和普通的实例类已经有所不同,因此在java中将其改称为interface,即接口加以明确区分。

因此,java或者c#所谓的不支持多重继承,只是不支持对实例类的多重继承——因为这种继承所带来的一点点代码上的缩减远比不上其引入的麻烦,但是对于用于实现多态的多重继承,即implement interface依然是很好的支持了的。

总结:

封装

What:隐藏信息,保护数据访问。
How:暴露有限接口和属性,需要编程语言提供访问控制的语法。
Why:提高代码可维护性;降低接口复杂度,提高类的易用性。

抽象

What: 隐藏具体实现,使用者只需关心功能,无需关心实现。
How: 通过接口类或者抽象类实现,特殊语法机制非必须。
Why: 提高代码的扩展性、维护性;降低复杂度,减少细节负担。

继承

What: 表示 is-a 关系,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
How: 需要编程语言提供特殊语法机制。例如 Java 的 “extends”,C++ 的 “:” 。
Why: 解决代码复用问题。

多态

What: 子类替换父类,在运行时调用子类的实现。
How: 需要编程语言提供特殊的语法机制。比如继承、接口类、duck-typing。
Why: 提高代码扩展性和复用性。

3W 模型的关键在于 Why,没有 Why,其它两个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从四大特性可以看出,面向对象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可维护性。易扩展、易复用,降低复杂度等等都属于可维护性的实现方式。

以上是关于设计模式之美——封装,继承,多态的意义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封装继承多态为面向对象的三大基石

(转)面向对象的三大基石(封装,继承和复合,多态)

封装继承多态

面向对象的封装继承多态

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 封装 继承 多态

前端 JavaScript 设计模式前奏--面向对象-封装继承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