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 是什么应用场景有哪些?docker 部署zookeeperzookeeper命令
Posted CodingAnHour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zookeeper 是什么应用场景有哪些?docker 部署zookeeperzookeeper命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什么是zookeeper
ZooKeeper 是一个分布式的,开放源码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协同服务。ZooKeeper 的设计目标是将那些复杂且容易出错的分布式一致性服务封装起来,构成一个高效可靠的原语集,并以一系列简单易用的接口提供给用户使用。
ZooKeeper 适用于存储和协同相关的关键数据(基于内存的数据库),不适合用于大数据量存储。有两个核心的概念:文件系统数据结构+监听通知机制。
1.1、文件系统数据结构
Zookeeper维护一个类似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每个子目录项都被称作为 znode(目录节点),和文件系统类似,我们能够自由的增加、删除 znode,在一个znode下增加、删除子znode。 有六种类型的znode:
-
PERSISTENT
:持久化目录节点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只要不手动删除该节点,他将永远存在
命令:create path data
-
PERSISTENT_SEQUENTIAL
:持久化顺序编号目录节点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
命令:create -s path data
-
EPHEMERAL
:临时目录节点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被删除
命令:create -e path data
-
EPHEMERAL_SEQUENTIAL
:临时顺序编号目录节点 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被删除,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
命令:create -s -e path data
-
Container
:节点(3.5.3 版本新增,如果Container节点下面没有子节点,则Container节点 在未来会被Zookeeper:自动清除,定时任务默认60s 检查一次)
命令:create -c path data
-
TTL
:节点( 默认禁用,只能通过系统配置 zookeeper.extendedTypesEnabled=true 开启,不稳定)
命令:create -t path data
1.2、监听通知机制
客户端注册监听它关心的任意节点,或者目录节点及递归子目录节点
- 如果注册的是对某个节点的监听,则当这个节点被删除,或者被修改时,对应的客户端将被通知
- 如果注册的是对某个目录的监听,则当这个目录有子节点被创建,或者有子节点被删除,对应的客户端将被通知
- 如果注册的是对某个目录的递归子节点进行监听,则当这个目录下面的任意子节点有目录结构的变化(有子节点被创建,或被删除)或者根节点有数据变化时,对应的客户端将被通知。
注意:所有的通知都是一次性的,及无论是对节点还是对目录进行的监听,一旦触发,对应的监听即被移除。
递归子节点,监听是对所有子节点的,所以,每个子节点下面的事件同样只会被触发一次。
2、zookeeper的应用场景
- 分布式配置中心
- 分布式注册中心
- 分布式锁
- 分布式队列
- 集群选举
- 分布式屏障
- 发布/订阅
3、docker部署zookeeper
1、安装最新的
docker pull zookeeper
安装指定版本zookeeper,dockerhub中查询需要安装的版本
docker pull zookeeper:3.5.8
2、创建挂在目录
mkdir -p /usr/local/docker/zookeeper/conf
mkdir -p /usr/local/docker/zookeeper/data
3、创建配置文件
vi zoo.cfg
4、配置配置文件内容
# 端口号
clientPort=2181
# 主要用来配置zookeeper server数据的存放路径
dataDir=/data
# 主要用来存储事物日志,如果该参数不配置,则事物日志存储在dataDir路下
dataLogDir=/data/log
# zookeeper中使用的基本时间度量单位,单位为毫秒。zookeeper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心跳时间就是一个tickTime单位。
# 默认值为2000毫秒,即2秒
tickTime=2000
# Follower连接到Leader并同步数据的最大时间,如果zookeeper数据比较大,可以考虑调大这个值来避免报错
initLimit=5
# Follower同步Leader的最大时间
syncLimit=2
# 该配置项指定开启了ZooKeeper的自动清理功能后(见下一个配置项),每次自动清理时要保留的版本数量。
# 默认值为3,最小值也为3。它表示在自动清理时,会保留最近3个快照以及这3个快照对应的事务日志。其它的所有快照和日志都清理。
autopurge.snapRetainCount=3
# 指定触发自动清理功能的时间间隔,单位为小时,值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默认值为0,表示不开启自动清理功能。
autopurge.purgeInterval=0
# 在套接字级别上限制同一客户端的并发连接数。因为同一客户端IP地址相同,可能会调度到同一个ZooKeeper服务器节点上。
# 这个配置项是为了避免DoS攻击。默认值为60,设置为0表示不做任何限制。
maxClientCnxns=60
5、docker 启动zookeeper
docker run --privileged=true --network host -v /usr/local/docker/zookeeper/data:/data -v /usr/local/docker/zookeeper/conf:/conf --name zookeeper -d zookeeper:3.5.8
6、命令说明
- –network host: 使用主机上的网络配置,如果不用这种模式,而用默认的bridge模式,会导致容器跨主机间通信失败
- -v /usr/local/docker/zookeeper/data:/data:主机的数据目录挂载到容器/data下
- -v /usr/local/docker/zookeeper/conf:/conf: 主机的配置目录挂载到容器的/conf下,容器内的zkServer.sh默认会读取/conf/zoo.cfg下的配置
- 启动完成后,单机主机的2181端口开放出来了(注意:这种配置通过127.0.0.1:2181不能访问zookeeper,只能访问192.168.0.200:2181)
7、查看容器启动日志情况
docker ps 或 docker logs zookeeper 查看容器是否成功启动是否有报错,或查看挂载的data目录是否有文件产生
或进入容器中查看zkServer启动状态
docker exec -it zookeeper /bin/bash
cd bin
zkServer.sh status
启动成功
8、容器内开启一个客户端
docker exec -it zookeeper /bin/bash
./bin/zkCli.sh
4、命令
help 查看支持的命令
命令中[ ]代表可选参数
1. 创建zookeeper 节点命令
-
create [-s] [-e] [-c] [-t ttl] path [data] [acl]
不加任何可选参数,创建的是持久化节点
-s: 顺序节点
-e: 临时节点
-c: 容器节点
-t: 可以给节点添加过期时间,默认禁用,需要通过系统参数启用-Dzookeeper.extendedTypesEnabled=true, znode.container.checkIntervalMs : (Java system property only) New in 3.5.1: The time interval in milliseconds for each check of candidate container and ttl nodes. Default is “60000”.
- 在根目录创建节点:create /znode1
- 创建顺序节点:create -s /znode1/znode1- value
参数说明 ‘/znode1/znode1-’:代表在/znode1目录下创建一个以‘znode1-’为开头的顺序节点;
默认为10个0;
- 创建临时节点:create -e /ephemeral value
会话(session)关闭时失效
- 创建容器节点:create ‐c /container
容器节点主要用来容纳字节点,如果没有给其创建子节点,容器节点表现和持久化节点一样,如果给容器节点创建了子节点,后续又把子节点清空,容器节点也会被zookeeper删除。
容器节点删除的机制不是立刻删除,而是zookeeper内部通过一定的机制删除的
2. 事件监听机制
- 针对节点的监听:
通过事件触发后,对应的注册监听立刻被移除,所以事件监听是一次性的
get -w /znode1/0000000002
:注册监听的同时获取数据,此时数据修改就会收到监听的推送,即使是相同的data也会触发,因为内容的事物id信息也发生了变化
stat -w /znode1/0000000002
:对节点进行监听,且获取元数据信息,同上,只要数据发生变化就会收到监听的推送
- 针对目录的监听,
目录的变化(创建子目录、删除目录),会触发事件,且一旦触发,对应的监听也会被移除
,后续对节点的创建没有触发监听事件
ls -w /znode1
- 针对递归子目录的监听,
如果目录下有多个子目录,每个子目录发生变化会触发一次
ls -R -w /znode1/0000000002
3. Zookeeper 的 ACL 权限控制( Access Control List )
Zookeeper 的ACL 权限控制,可以控制节点的读写操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Zookeeper ACL 权限设置分为 3 部分组成,分别是:权限模式(Scheme)、授权对象(ID)、权限信息(Permission)。最终组成一条例如“scheme🆔permission”格式的 ACL 请求信息
-
Scheme(权限模式):用来设置 ZooKeeper 服务器进行权限验证的方式。ZooKeeper 的权限验证方式大体分为:
- 范围验证:所谓的范围验证就是说 ZooKeeper 可以针对一个 IP 或者一段 IP 地址授予某种权限。比如我们可以让一个 IP 地址为“ip:192.168.0.110”的机器对服务器上的某个数据节点具有写入的权限。或者也可以通过“ip:192.168.0.1/24”给一段 IP 地址的机器赋权。
- 口令验证:也可以理解为用户名密码的方式。在 ZooKeeper 中这种验证方式是 Digest 认证,而 Digest 这种认证方式首先在客户端传送“username:password”这种形式的权限表示符后,ZooKeeper 服务端会对密码部分使用 SHA-1 和 BASE64 算法进行加密, 以保证安全性。
- 种Super权限模式:Super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 Digest 认证。具有 Super 权限的客户端,可以对 ZooKeeper 上的任意数据节点进行任意操作。
-
授权对象(ID):授权对象就是说我们要把权限赋予谁,而对应于 4 种不同的权限模式来说,如果我们选择采用 IP 方式,使用的授权对象可以是一个 IP 地址或 IP 地址段;而如果使用 Digest 或 Super 方式,则 对应于一个用户名。如果是 World 模式,是授权系统中所有的用户。
-
权限信息(Permission):权限就是指我们可以在数据节点上执行的操作种类,如下所示:在 ZooKeeper 中已经定义好的 权限有 5 种:
- 数据节点(c: create)创建权限,授予权限的对象可以在数据节点下创建子节点;
- 数据节点(w: wirte)更新权限,授予权限的对象可以更新该数据节点;
- 数据节点(r: read)读取权限,授予权限的对象可以读取该节点的内容以及子节点的列表信息;
- 数据节点(d: delete)删除权限,授予权限的对象可以删除该数据节点的子节点;
- 数据节点(a: admin)管理者权限,授予权限的对象可以对该数据节点体进行 ACL 权限设置。
5、ZooKeeper 内存数据和持久化
Zookeeper数据的组织形式为一个类似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而这些数据都是存储在内存中的, 所以可以认为,Zookeeper是一个基于内存的小型数据库
5.1、事务日志
针对每一次客户端的事务操作,Zookeeper都会将他们记录到事务日志中,当然,Zookeeper也 会将数据变更应用到内存数据库中。我们可以在zookeeper的主配置文件zoo.cfg 中配置内存中 的数据持久化目录,也就是事务日志的存储路径 dataLogDir. 如果没有配置dataLogDir(非必 填), 事务日志将存储到dataDir (必填项)目录, zookeeper提供了格式化工具可以进行数据查看事务日志数据(因为日志文件是二进制的)
-
进入容器中 docker exec -it zookeeper /bin/bash
-
进入bin目录 cd bin
-
执行命令查看日志,jute:序列化工具;LogFormatter:main函数所在的目录;/data/log/version-2/log.1:日志文件目录
java -cp slf4j-api-1.7.25.jar:zookeeper-3.5.8.jar:zookeeper-jute-3.5.8.jar org.apache.zookeeper.server.LogFormatter /data/log/version-2/log.1
从左到右分别记录了操作时间,客户端会话ID,CXID(客户端id),ZXID(事物id),操作类型,节点路径,节点数据(用#+ascii 码表示),节点版本。
Zookeeper进行事务日志文件操作的时候会频繁进行磁盘IO操作,事务日志的不断追加写操作会触发底层磁盘IO为文件开辟新的磁盘块,即磁盘Seek。因此,为了提升磁盘IO的效率,Zookeeper在创建事务日志文件的时候就进行文件空间的预分配- 即在创建文件的时候,就向操作系统申请一块大一点的磁盘块。这个预分配
的磁盘大小可以通过系统参数 zookeeper.preAllocSize 进行配置。
事务日志文件名为: log.<当时最大事务ID>,应为日志文件时顺序写入的,所以这个最大事务ID也将是整个事务日志文件中,最小的事务ID,日志满了即进行下一次事务日志文件的创建
5.2、数据快照
数据快照用于记录Zookeeper服务器上某一时刻的全量数据
,并将其写入到指定的磁盘文件中。
可以通过配置snapCount配置每间隔事务请求个数,生成快照,数据存储在dataDir 指定的目录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查看快照数据( 为了避免集群中所有机器在同一时间进行快照,实际的快照生成时机为事务数达到 [snapCount/2 + 随机数(随机数范围为1 ~ snapCount/2 )] 个数时开始快照)
-
jute:序列化工具;SnapshotFormatter:main函数所在的目录;/data/version-2/snapshot.0:快照文件目录
java -cp slf4j-api-1.7.25.jar:zookeeper-3.5.8.jar:zookeeper-jute-3.5.8.jar org.apache.zookeeper.server.SnapshotFormatter /data/version-2/snapshot.0
快照事务日志文件名为: snapshot.<当时最大事务ID>,日志满了即进行下一次事务日志文件的
创建有了事务日志,为啥还要快照数据?
- 快照数据主要时为了快速恢复, 事务日志文件是每次事务请求都会进行追加的操作,而快照是达到某种设定条件下的内存全量数据。所以通常快照数据是反应当时内存数据的状态。事务日志是更全面的数据,所以恢复数据的时候,可以先恢复快照数据,再通过增量恢复事务日志中的数据即可。
以上是关于zookeeper 是什么应用场景有哪些?docker 部署zookeeperzookeeper命令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