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编程—进程间的通信
Posted 传智教育官方博客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Linux系统编程—进程间的通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系列文章目录
往期内容: [Linux系统编程—进程(作业+答案)](https://blog.csdn.net/itcast_cn/article/details/121428213)文章目录
IPC方法
Linux环境下,进程地址空间相互独立,每个进程各自有不同的用户地址空间。任何一个进程的全局变量在另一个进程中都看不到,所以进程和进程之间不能相互访问,要交换数据必须通过内核,在内核中开辟一块缓冲区,进程1把数据从用户空间拷到内核缓冲区,进程2再从内核缓冲区把数据读走,内核提供的这种机制称为进程间通信(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在进程间完成数据传递需要借助操作系统提供特殊的方法,如:文件、管道、信号、共享内存、消息队列、套接字、命名管道等。随着计算机的蓬勃发展,一些方法由于自身设计缺陷被淘汰或者弃用。现今常用的进程间通信方式有:
① 管道 (使用最简单)
② 信号 (开销最小)
③ 共享映射区 (无血缘关系)
④ 本地套接字 (最稳定)
管道
管道的概念:
管道是一种最基本的IPC机制,作用于有血缘关系的进程之间,完成数据传递。调用pipe系统函数即可创建一个管道。有如下特质:
1. 其本质是一个伪文件(实为内核缓冲区)
2. 由两个文件描述符引用,一个表示读端,一个表示写端。
3. 规定数据从管道的写端流入管道,从读端流出。
管道的原理: 管道实为内核使用环形队列机制,借助内核缓冲区(4k)实现。
管道的局限性:
① 数据自己读不能自己写。
② 数据一旦被读走,便不在管道中存在,不可反复读取。
③ 由于管道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因此,数据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流动。
④ 只能在有公共祖先的进程间使用管道。
常见的通信方式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pipe函数
创建管道
int pipe(int pipefd[2]); 成功:0;失败:-1,设置errno
函数调用成功返回r/w两个文件描述符。无需open,但需手动close。规定:fd[0] → r; fd[1] → w,就像0对应标准输入,1对应标准输出一样。向管道文件读写数据其实是在读写内核缓冲区。
管道创建成功以后,创建该管道的进程(父进程)同时掌握着管道的读端和写端。如何实现父子进程间通信呢?通常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
父进程调用pipe函数创建管道,得到两个文件描述符fd[0]、fd[1]指向管道的读端和写端。
-
父进程调用fork创建子进程,那么子进程也有两个文件描述符指向同一管道。
-
父进程关闭管道读端,子进程关闭管道写端。父进程可以向管道中写入数据,子进程将管道中的数据读出。由于管道是利用环形队列实现的,数据从写端流入管道,从读端流出,这样就实现了进程间通信。
练习:父子进程使用管道通信,父写入字符串,子进程读出并,打印到屏幕。
思考:为甚么,程序中没有使用sleep函数,但依然能保证子进程运行时一定会读到数据呢?
管道的读写行为
使用管道需要注意以下4种特殊情况(假设都是阻塞I/O操作,没有设置O_NONBLOCK标志**):**
-
如果所有指向管道写端的文件描述符都关闭了(管道写端引用计数为0),而仍然有进程从管道的读端读数据,那么管道中剩余的数据都被读取后,再次read会返回0,就像读到文件末尾一样。
-
如果有指向管道写端的文件描述符没关闭(管道写端引用计数大于0),而持有管道写端的进程也没有向管道中写数据,这时有进程从管道读端读数据,那么管道中剩余的数据都被读取后,再次read会阻塞,直到管道中有数据可读了才读取数据并返回。
-
如果所有指向管道读端的文件描述符都关闭了(管道读端引用计数为0),这时有进程向管道的写端write,那么该进程会收到信号SIGPIPE,通常会导致进程异常终止。当然也可以对SIGPIPE信号实施捕捉,不终止进程。具体方法信号章节详细介绍。
-
如果有指向管道读端的文件描述符没关闭(管道读端引用计数大于0),而持有管道读端的进程也没有从管道中读数据,这时有进程向管道写端写数据,那么在管道被写满时再次write会阻塞,直到管道中有空位置了才写入数据并返回。
总结:
① 读管道: 1. 管道中有数据,read返回实际读到的字节数。
2. 管道中无数据:
(1) 管道写端被全部关闭,read返回0 (好像读到文件结尾)
(2) 写端没有全部被关闭,read阻塞等待(不久的将来可能有数据递达,此时会让出cpu)
② 写管道: 1. 管道读端全部被关闭, 进程异常终止(也可使用捕捉SIGPIPE信号,使进程不终止)
2. 管道读端没有全部关闭:
(1) 管道已满,write阻塞。
(2) 管道未满,write将数据写入,并返回实际写入的字节数。
练习:使用管道实现父子进程间通信,完成:ls | wc –l。假定父进程实现ls,子进程实现wc。
ls命令正常会将结果集写出到stdout,但现在会写入管道的写端;wc –l 正常应该从stdin读取数据,但此时会从管道的读端读。
程序执行,发现程序执行结束,shell还在阻塞等待用户输入。这是因为,shell → fork → ./pipe1, 程序pipe1的子进程将stdin重定向给管道,父进程执行的ls会将结果集通过管道写给子进程。若父进程在子进程打印wc的结果到屏幕之前被shell调用wait回收,shell就会先输出$提示符。
练习:使用管道实现兄弟进程间通信。 兄:ls 弟: wc -l 父:等待回收子进程。
要求,使用“循环创建N个子进程”模型创建兄弟进程,使用循环因子i标示。注意管道读写行为。
**测试:是否允许,一个pipe有一个写端,多个读端呢?是否允许有一个读端多个写端呢?**
课后作业: 统计当前系统中进程ID大于10000的进程个数。
管道缓冲区大小
可以使用ulimit –a 命令来查看当前系统中创建管道文件所对应的内核缓冲区大小。通常为:
pipe size (512 bytes, -p) 8
也可以使用fpathconf函数,借助参数 选项来查看。使用该宏应引入头文件<unistd.h>
long fpathconf(int fd, int name); 成功:返回管道的大小 失败:-1,设置errno
管道的优劣
优点:简单,相比信号,套接字实现进程间通信,简单很多。
缺点:1. 只能单向通信,双向通信需建立两个管道。
2. 只能用于父子、兄弟进程(有共同祖先)间通信。该问题后来使用fifo有名管道解决。
FIFO
FIFO常被称为命名管道,以区分管道(pipe)。管道(pipe)只能用于“有血缘关系”的进程间。但通过FIFO,不相关的进程也能交换数据。
FIFO是Linux基础文件类型中的一种。但,FIFO文件在磁盘上没有数据块,仅仅用来标识内核中一条通道。各进程可以打开这个文件进行read/write,实际上是在读写内核通道,这样就实现了进程间通信。
创建方式:
- 命令:mkfifo 管道名
- 库函数:int mkfifo(const char *pathname, mode_t mode); 成功:0; 失败:-1
一旦使用mkfifo创建了一个FIFO,就可以使用open打开它,常见的文件I/O函数都可用于fifo。如:close、read、write、unlink等。
共享存储映射
文件进程间通信
使用文件也可以完成IPC,理论依据是,fork后,父子进程共享文件描述符。也就共享打开的文件。
练习:编程测试,父子进程共享打开的文件。借助文件进行进程间通信。 【fork_shared_fd.c】
思考,无血缘关系的进程可以打开同一个文件进行通信吗?为什么?
存储映射I/O
存储映射I/O (Memory-mapped I/O) 使一个磁盘文件与存储空间中的一个缓冲区相映射。于是当从缓冲区中取数据,就相当于读文件中的相应字节。于此类似,将数据存入缓冲区,则相应的字节就自动写入文件。这样,就可在不适用read和write函数的情况下,使用地址(指针)完成I/O操作。
使用这种方法,首先应通知内核,将一个指定文件映射到存储区域中。这个映射工作可以通过mmap函数来实现。
mmap函数
void *mmap(void *adrr, size_t length, int prot, int flags, int fd, off_t offset);
返回:成功:返回创建的映射区首地址;失败:MAP_FAILED宏
参数:
addr: 建立映射区的首地址,由Linux内核指定。使用时,直接传递NULL
length: 欲创建映射区的大小
prot: 映射区权限PROT_READ、PROT_WRITE、PROT_READ|PROT_WRITE
flags: 标志位参数(常用于设定更新物理区域、设置共享、创建匿名映射区)
MAP_SHARED: 会将映射区所做的操作反映到物理设备(磁盘)上。
MAP_PRIVATE: 映射区所做的修改不会反映到物理设备。
fd: 用来建立映射区的文件描述符
offset: 映射文件的偏移(4k的整数倍)
munmap函数
同malloc函数申请内存空间类似的,mmap建立的映射区在使用结束后也应调用类似free的函数来释放。
int munmap(void *addr, size_t length); 成功:0; 失败:-1
借鉴malloc和free函数原型,尝试装自定义函数smalloc,sfree来完成映射区的建立和释放。思考函数接口该如何设计?
【smalloc.c】
mmap注意事项
【mmap.c】
思考:
- 可以open的时候O_CREAT一个新文件来创建映射区吗?
- 如果open时O_RDONLY, mmap时PROT参数指定PROT_READ|PROT_WRITE会怎样?
- 文件描述符先关闭,对mmap映射有没有影响?
- 如果文件偏移量为1000会怎样?
- 对mem越界操作会怎样?
- 如果mem++,munmap可否成功?
- mmap什么情况下会调用失败?
- 如果不检测mmap的返回值,会怎样?
总结:使用mmap时务必注意以下事项:
1.创建映射区的过程中,隐含着一次对映射文件的读操作。
2.当MAP_SHARED时,要求:映射区的权限应 <=文件打开的权限(出于对映射区的保护)。而MAP_PRIVATE则无所谓,因为mmap中的权限是对内存的限制。
3.映射区的释放与文件关闭无关。只要映射建立成功,文件可以立即关闭。
4.特别注意,当映射文件大小为0时,不能创建映射区。所以:用于映射的文件必须要有实际大小!! mmap使用时常常会出现总线错误,通常是由于共享文件存储空间大小引起的。
5.munmap传入的地址一定是mmap的返回地址。坚决杜绝指针++操作。
6.如果文件偏移量必须为4K的整数倍
7.mmap创建映射区出错概率非常高,一定要检查返回值,确保映射区建立成功再进行后续操作。
mmap父子进程通信
父子等有血缘关系的进程之间也可以通过mmap建立的映射区来完成数据通信。但相应的要在创建映射区的时候指定对应的标志位参数flags:
MAP_PRIVATE: (私有映射) 父子进程各自独占映射区;
MAP_SHARED: (共享映射) 父子进程共享映射区;
练习:父进程创建映射区,然后fork子进程,子进程修改映射区内容,而后,父进程读取映射区内容,查验是否共享。 【fork_mmap.c】
结论:父子进程共享:1. 打开的文件 2. mmap建立的映射区(但必须要使用MAP_SHARED)
匿名映射
通过使用我们发现,使用映射区来完成文件读写操作十分方便,父子进程间通信也较容易。但缺陷是,每次创建映射区一定要依赖一个文件才能实现。通常为了建立映射区要open一个temp文件,创建好了再unlink、close掉,比较麻烦。 可以直接使用匿名映射来代替。其实Linux系统给我们提供了创建匿名映射区的方法,无需依赖一个文件即可创建映射区。同样需要借助标志位参数flags来指定。
使用MAP_ANONYMOUS (或MAP_ANON), 如:
int *p = mmap(NULL, 4, PROT_READ|PROT_WRITE, MAP_SHARED|MAP_ANONYMOUS, -1, 0);
"4"随意举例,该位置表大小,可依实际需要填写。
需注意的是,MAP_ANONYMOUS和MAP_ANON这两个宏是Linux操作系统特有的宏。在类Unix系统中如无该宏定义,可使用如下两步来完成匿名映射区的建立。
① fd = open("/dev/zero", O_RDWR);
② p = mmap(NULL, size, PROT_READ|PROT_WRITE, MMAP_SHARED, fd, 0);
mmap无血缘关系进程间通信
实质上mmap是内核借助文件帮我们创建了一个映射区,多个进程之间利用该映射区完成数据传递。由于内核空间多进程共享,因此无血缘关系的进程间也可以使用mmap来完成通信。只要设置相应的标志位参数flags即可。若想实现共享,当然应该使用MAP_SHARED了。
以上是关于Linux系统编程—进程间的通信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