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 理论
Posted catoop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CAP 理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AP 是分布式系统中典型的基础理论,它主要表达C/A/P 不存在三全其美的的选择。
CAP 是分布式系统中三个特性的英文首字母组合,分别对应:
- 一致性(Consistency)
- 可用性(Availability)
- 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
在这个理论中,最多只能同时做到其中的两个特性,要么满足CA、要么满足CP,要么满足AP。同时满足 CAP 是不可能的。
一致性(C):在分布式系统完成某写操作后再进行任何读操作,都应该获取到该写操作写入的那个最新的值。相当于要求分布式系统中的各节点时时刻刻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可用性(A): 一直可以正常的做读写操作。简单而言就是客户端一直可以正常访问并得到系统的正常响应。用户角度来看就是不会出现系统操作失败或者访问超时等问题(比如某系统可用性达到99999)。
分区容错性(P):指分布式系统中的某个节点或者网络分区出现了故障的时候,整个系统仍然能对外提供满足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服务,也就是说部分故障不影响整体使用。
CA without P:如果不要求P(不允许分区),则C(强一致性)和A(可用性)是可以保证的。但放弃P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系统的扩展性
,也就是分布式节点受限,没办法部署子节点,这是违背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初衷的。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RDBMS:Oracle、mysql就是CA。
CP without A:如果不要求A(可用),相当于每个请求都需要在服务器之间保持强一致,而P(分区)会导致同步时间无限延长(也就是等待数据同步完才能正常访问服务),一旦发生网络故障或者消息丢失等情况,就要牺牲用户的体验
,等待所有数据全部一致了之后再让用户访问系统。设计成CP的系统其实不少,最典型的就是分布式数据库,如Redis、HBase等。对于这些分布式数据库来说,数据的一致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如果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那么直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就好,没必要再浪费资源来部署分布式数据库。
AP wihtout C:要高可用并允许分区,则需放弃一致性。一旦分区发生,节点之间可能会失去联系,为了高可用,每个节点只能用本地数据提供服务,而这样会导致全局数据的不一致
性。典型的应用就如某米的抢购手机场景,可能前几秒你浏览商品的时候页面提示是有库存的,当你选择完商品准备下单的时候,系统提示你下单失败,商品已售完。这其实就是先在 A(可用性)方面保证系统可以正常的服务,然后在数据的一致性方面做了些牺牲,虽然多少会影响一些用户体验,但也不至于造成用户购物流程的严重阻塞。
那么真的就不可能完全 CAP 了吗?我们还是要追求 CAP 的,所以在大部分业务系统中使用了策略 “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Soft state(软状态)和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终一致性)
” 来变相的将 CAP 最大化,这就是另外一个 BASE理论。
(END)
以上是关于CAP 理论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