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渐之禅:谈佛「心经坛经」
Posted 鸿渐之翼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鸿渐之禅:谈佛「心经坛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佛陀发现,所有的苦,追根溯源,都是欲望与追求。
欲望和追求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让大家为之苦不堪言?
底层的智者教导人们如何以机智击败别人,实现欲望与追求;中层的智者教导人们通过勤奋努力来实现欲望与追求,永不放弃;高层的智者会教导人们如何选择欲望提高追求。
空
空的解释:
1.万事万物没有“自性”
2.万事万物都不是稳定实体
3.万事万物本应该空寂明净
为什么万事皆空?因为万事万物都因为远远近近各种关系的偶然组合生成。佛教说成“缘”,组合说成“起”,
于是有了“缘起”
“性空”:
“性空”不止是预告失去,更是指出,今天的拥有是“假有”
人世间确实为脆弱和虚荣的人设置了一系列栏杆和绳缆,道破它们的易断与不实,一开始也会让人若有所失,深感惶恐。
其实,脆弱暴露脆弱,让空虚展现空虚,让生命回归生命,反而带来根本的轻松和安全。
空,是一种无绳、无栏、无墙、无羁、无绊的自由状态,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又好像什么都有了。在空的世界里,有和没有
是同一件事情。只不过,以空为识,获得洞见,就不一样了。有和没有,也都进入了觉者的境界。
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用一系列的减除之法,拉平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无所谓诞生于灭亡,无所谓污垢于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含灭。灭中包含了生,这里不存在存粹的生,也不存在存粹的灭。
垢和净也是一样。
“水清则无鱼”,大净中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藏着大净。
增和减难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为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把生和灭的门打通,把垢和净的门打通,把增和减的门打通,这就进入了“空门”
“无”
一:涤荡感觉障碍:感觉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信赖,都不要在乎,都视之为无
二:涤荡界限障碍:无眼界,乃无意识界。人们划出了很多界限,做出了各种界定,都应该撤除。
三:涤荡生存障碍: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明暗老死,看似严重关及生存登记,《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因此不应该期待这些问题解决。
希望、企盼、梦想、期许,都是意识形态的产物,也是由“色”而产生的“蕴”。
由于它们还没有发生,因此最容易造成不同希望的冲撞,几种企盼的缠绕,多重梦想的破灭,
最终信用的流失,结果造成最严重的人生之苦。
在佛教看来,少冀则少苦,弃冀则灭苦,人们特别喜欢张罗计划、方略、步骤、畅想、愿景等等,
佛教则看得淡而又淡。佛不愿意以“常欺之门”欺人。一个智者如果在佛的光照下真正成熟,就应该少谈未来,
少讲今后,少讲明天。只看眼下自在的状态,那就叫“观自在菩萨”
让人们都去嘲笑“无视前途”吧,能够真正“观自在”,那就是“天道”。
世人外迷诸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世上的人在外执着于外境想状,对内执着于虚妄空寂。如果能在一切相上又超离一切相,在一切空中超离一切空。
那就是对内对外不执迷。如果能悟到这个法门,一念之间,顿然开悟,就是开悟佛的知见。
以上是关于鸿渐之禅:谈佛「心经坛经」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Phrack安全杂志:详细分析堆栈溢出Smashing The Stack For Fun And Profit(Aleph One) 关于粉碎堆栈的秘密
[shellcode分享]Linux/x86 - 杀死所有进程 Shellcode(14 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