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节跳动“拆中台”寻找巨头中台演进的草蛇灰线
Posted 程序员的店小二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字节跳动“拆中台”寻找巨头中台演进的草蛇灰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字节跳动也开始“拆中台”,中台末路来临了?
在梁汝波成为字节跳动新任CEO、董事长并进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后,字节跳动同时开始讨论分拆公司中台,把中台的部分能力分拆至各事业群。据了解,在字节已经有一些业务成立了自己的中台部门,比如抖音设立了相机中台、直播中台和市场中台。
中台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概念。有的企业通过中台打造出了组织的理想国,有的企业却成为了中台的火葬场。从字节跳动的举动来看,中台似乎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为何要分拆中台至各事业群?分拆后的中台对字节将产生怎样的意义?需要更深入的思考。
中台再进化
中台起源于阿里。传说,在马云考察完芬兰游戏企业Supercell后深受震撼,于是回国后开启了中台架构的组织变革。
2018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跟进,中台成为了互联网行业标配。2019年,这把火烧到了传统企业,中台赛道的独角兽公司融资规模累积数百亿。与此同时,中台开始内卷,中台的泡沫不断滋生。从人人追捧到负面事件相继爆发。
作为互联网巨头组织演进过程中的产物,中台的诞生,实际上是多维度综合因素影响下的结果。
从天时来看,互联网红利消失,产业互联网将兴未兴,随着流量成本不断上升,互联网巨头们向外求增长的效率变低,反求诸己成为必然;
从地利来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阶段,数字化转型不能单单看做是企业业务转型,同样需要组织架构匹配;数字化转型除了技术,同样是组织、人的转型过程;
从人和来看,互联网巨头的企业组织正变得越来越臃肿庞大,比如字节的员工数量只用了不到9年的时间就突破了10万,如此快速的组织增长很容易出现组织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变得冗余低效。
确实,中国互联网企业无论成长速度还是发展规模,在全世界都相当成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许多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是资本的成功,靠资本烧钱烧出来的商业组织,属于资本驱动。
如今互联网巨头已经到了从一代创始人到二代领导人的过渡阶段,最终必须要回归到企业经营的底层逻辑,从创始人团队到接班人团队,要重构企业的治理结构。
因为互联网企业过去赖以成功的组织模式与成功要素,不一定是引领企业未来成功的向导,恰恰可能成为未来持续成功的障碍。这时,中台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演进。
一般企业的中台建设生命周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组织中台。组织是一个企业的基础。企业本身首先是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未来,取决于它的组织能力建设。因此,组织中台是企业中台第一阶段的基础。尤其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组织中台是真正的“战略要地”,如果缺乏组织中台,其他的中台建设都有换汤不换药的嫌疑。
“组织+业务双中台”。如果说组织中台关心的是企业内部的效率需求,那么业务中台关心的就是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让企业可以做到从客户视角以及市场视角打造产品和服务,实现极强的供应能力。这时的企业已经具备了组织治理、业务领域建模方面的能力,也通过中台的构建实现肉眼可见的企业效率提升。
数字中台。数字中台是融合了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组织中台等多中台的体系化工程。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对于企业来说,这些中台之间并不冲突,特别是对那些具有多条产品线,具有生态化布局的企业来说,可以根据需要同时运行多类中台。
巨头未来:通用性中台+个性化中台
数字中台的本质是把组织中台和业务中台拆分得颗粒度更细,从而实现企业效率最优以及企业成本最低。
在中台发展初期,阿里提出了“大中台,小前台”的战略,此时的中台成熟度较低,中台构建来自顶层推动力,因为发展较慢,初期难以看到效果。但在中台发展到后期之后,“大中台”已经无法适应组织的发展,这时候的中台更加细化,成熟度也更高,对于企业的赋能显现。这或许是字节跳动拆分中台的根本原因。
在CEO交棒之后,梁汝波发布内部信,让各业务划归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 TikTok 六个业务版块,相关业务板块负责人均向梁汝波汇报。
作为一个在多领域布局发展的复杂组织,这背后需要大规模的团队支持,而且不同领域的业务对团队能力要求也不太一样。同一个后台加上同一个中台难以支撑所有业务板块,或者说导致整体业务效率变低。所以,字节跳动需要分拆中台,以便更快速的应对市场变化。
另外,梁汝波在内部信中表示,此次组织调整是按照“紧密配合的业务和团队合并为业务板块,通用性中台发展为企业服务业务”的原则。也就是说,通用性中台或许仍然为几大业务板块服务,只不过不同业务板块会根据自身特性,细化出来一些对各自业务板块更有效的个性化中台,比如抖音设立的相机中台、直播中台和市场中台等等。
中台的作用是复用,通过复用减少重复造轮子,提高组织效率,业务效率。但是对于巨头来说,不同领域的业务板块之间联系较少,所需要的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复用的难度也会指数级增加,甚至会导致整体效率的下降,因此分拆中台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因此,大中台是最优选择,但当大中台的复用作用减弱时,个性化小中台就诞生了。通用性大中台仍然有能力为巨头整体架构服务,而个性化小中台则服务于具体的垂直领域。
实际上,中台更多的为巨头而服务。因为巨头的规模足够大,业务重叠严重,存在大量重复建设,而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中台能起到的作用反而比较小,更没有必要把中台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保持“前台”和“后台”的传统架构就已经足够了。对于巨头来说,中台的架构将表现为:“无中台”-“通用性中台”-“通用性中台+个性化中台”。
企业的中台本质
中台提出这么多年来,成功的案例并不少。阿里作为中台建设的坚定探路者,仅用1个半月就上线了团购平台(聚划算),而同类团购平台投入的研发资源可能是阿里的几十倍,准备时间可能是阿里的几倍。百度智能云提出的AI中台,包含了AI能力引擎和AI开放平台,前者集中了人脸识别、OCR、语音识别、NLP、图像识别、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多项AI能力;后者还包含场景化定制开发平台的EasyDL和BML。以AI中台的通用能力,为自身的业务和客户提供AI技术的支撑和协调。
但是中台建设失败的也有一大堆。在上中台的潮流中,大量IT厂商一拥而上,资本也开始追逐此类项目。风起的同时,泡沫必定也会暗中滋生。茅台由于对承建中台的公司不满意,一度放话“一分钱都不给,让你们滚出茅台。”
从之前教训来看,中台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建设中台面临的问题只有一把手才能够推动解决。
中台意味着企业内部的打通,要跟所有部门梳理业务,对组织动刀意味着企业内部利益的再分配,必然会影响到各业务负责人的利益。如果高层支持力度不足,阻多,很容易停滞不前。
在张勇提出“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战略后,阿里巴巴在 2016-2019 年内,进行过 19 次组织调整,当中涉及诸多高管换岗、部门合并,均为拉通中台提供了基础。
另外中台不同于前台,交付面向企业本身,而不是企业客户,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价值很难界定。做不做中台,有时候就取决于公司一把手是否相信中台的价值。说白了,不管那个企业建设中台都会感到焦虑和渺茫,失败的概率也很高,如果一把手推不动就很难成功。
曾有一位全球软件及咨询公司的首席架构师,在为一家国际 500 强公司客户服务中台项目时,当客户问到怎么证明他所展示的中台架构是有价值的时候?被问的哑口无言。
还有成本问题,不同的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使得中台建设天然无法模板化、标准化。就连同一个行业的两家公司,中台建设的套路可能都不太一样。同时,中台远离一线,不可能完全了解业务需求,还要保证中台与前台业务的适配性,项目耗费的人力较多。
要说中台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本质性变化,大概可以总结为“柔韧”二字。
在如今的VUCA 时代【易变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企业是否足够柔韧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中台实现了企业架构的“松散耦合”,打破了企业前后台僵化固定的企业模式。阿里的郭继军曾表示,阿里巴巴的中台支持了集团灵活变阵,如果没有中台,变阵一次,底下的系统要重建一次,这根本无法实现。
但是,这种“松散耦合”带来的企业柔韧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方面,中台不是万能的,就像弹簧一样,本身带来的弹性有限,变化过于剧烈也会失灵;另一方面,中台同样需要适应企业的发展、大环境的变化,不可能一成不变,就像抖音此次分拆中台,也是同样的道理。
最后,希望企业能够保持对中台基本的认知和判断,不要盲目的All in中台,也不需要对中台全盘否定,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中台是否是自身企业最适宜的组织与系统架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向善财经”,作者:向善财经
以上是关于从字节跳动“拆中台”寻找巨头中台演进的草蛇灰线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