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编程之状态机

Posted 小熊coder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嵌入式编程之状态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感觉自己玩单片机还可以,各个功能模块也都会驱动,但是如果让你完整的写一套代码,却无逻辑与框架可言,上来就是开始写!东抄抄写抄抄。说明编程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呢?学会一种好的编程框架或者一种编程思想,可能会受用终生!比如模块化编程,框架式编程,状态机编程等等,都是一种好的框架。

今天说的就是状态机编程,由于篇幅较长,大家慢慢欣赏。那么状态机是一个这样的东东?状态机(state machine)有5个要素,分别是状态(state)、迁移(transition)、事件(event)、动作(action)、条件(guard)。

1、什么是状态机?

状态机是一个这样的东东:状态机(state machine)有 5 个要素,分别是状态(state)、迁移(transition)、事件(event)、动作(action)、条件(guard)。

状态:一个系统在某一时刻所存在的稳定的工作情况,系统在整个工作周期中可能有多个状态。例如一部电动机共有正转、反转、停转这 3 种状态。

一个状态机需要在状态集合中选取一个状态作为初始状态。

迁移:系统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称作迁移,迁移不是自动发生的,需要外界对系统施加影响。停转的电动机自己不会转起来,让它转起来必须上电。

事件:某一时刻发生的对系统有意义的事情,状态机之所以发生状态迁移,就是因为出现了事件。对电动机来讲,加正电压、加负电压、断电就是事件

动作:在状态机的迁移过程中,状态机会做出一些其它的行为,这些行为就是动作,动作是状态机对事件的响应。给停转的电动机加正电压,电动机由停转状态迁移到正转状态,同时会启动电机,这个启动过程可以看做是动作,也就是对上电事件的响应。

条件:状态机对事件并不是有求必应的,有了事件,状态机还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状态迁移。还是以停转状态的电动机为例,虽然合闸上电了,但是如果供电线路有问题的话,电动机还是不能转起来。

只谈概念太空洞了,上一个小例子:一单片机、一按键、俩 LED 灯(记为L1和L2)、一人, 足矣!

规则描述:

1、L1L2状态转换顺序OFF/OFF--->ON/OFF--->ON/ON--->OFF/ON--->OFF/OFF

2、通过按键控制L1L2的状态,每次状态转换需连续按键5

3、L1L2的初始状态OFF/OFF

图1

下面这段程序是根据功能要求写成的代码。

程序清单List1:

void main(void)
{
 sys_init();
 led_off(LED1);
 led_off(LED2);
 g_stFSM.u8LedStat = LS_OFFOFF;
 g_stFSM.u8KeyCnt = 0;
 while(1)
 {
  if(test_key()==TRUE)
  {
   fsm_active();
  }
  else
  {
   ; /*idle code*/
  }
 }
}
void fsm_active(void)
{
 if(g_stFSM.u8KeyCnt > 3) /*击键是否满 5 次*/
 {
  switch(g_stFSM.u8LedStat)
  {
   case LS_OFFOFF:
    led_on(LED1); /*输出动作*/
    g_stFSM.u8KeyCnt = 0;
    g_stFSM.u8LedStat = LS_ONOFF; /*状态迁移*/
    break;
   case LS_ONOFF:
    led_on(LED2); /*输出动作*/
    g_stFSM.u8KeyCnt = 0;
    g_stFSM.u8LedStat = LS_ONON; /*状态迁移*/
    break;
   case LS_ONON:
    led_off(LED1); /*输出动作*/
    g_stFSM.u8KeyCnt = 0;
    g_stFSM.u8LedStat = LS_OFFON; /*状态迁移*/
    break;
   case LS_OFFON:
    led_off(LED2); /*输出动作*/
    g_stFSM.u8KeyCnt = 0;
    g_stFSM.u8LedStat = LS_OFFOFF; /*状态迁移*/
    break;
   default: /*非法状态*/
    led_off(LED1);
    led_off(LED2);
    g_stFSM.u8KeyCnt = 0;
    g_stFSM.u8LedStat = LS_OFFOFF; /*恢复初始状态*/
    break;
  }
 }
 else
 {
  g_stFSM.u8KeyCnt++; /*状态不迁移,仅记录击键次数*/
 }
}

实际上在状态机编程中,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有状态转换图,后有程序,程序应该是根据设计好的状态图写出来的。不过考虑到有些童鞋会觉得代码要比转换图来得亲切,我就先把程序放在前头了。

这张状态转换图是用UML(统一建模语言)的语法元素画出来的,语法不是很标准,但拿来解释问题足够了。

图2按键控制流水灯状态转换图

圆角矩形代表状态机的各个状态,里面标注着状态的名称。

带箭头的直线或弧线代表状态迁移,起于初态,止于次态。

图中的文字内容是对迁移的说明,格式是:事件[条件]/动作列表(后两项可选)。

“事件[条件]/动作列表”要说明的意思是:如果在某个状态下发生了“事件”,并且状态机

满足“[条件]”,那么就要执行此次状态转移,同时要产生一系列“动作”,以响应事件。在这个例子里,我用“KEY”表示击键事件。

图中有一个黑色实心圆点,表示状态机在工作之前所处的一种不可知的状态,在运行之前状态机必须强制地由这个状态迁移到初始状态,这个迁移可以有动作列表(如图1所示),但不需要事件触发。

图中还有一个包含黑色实心圆点的圆圈,表示状态机生命周期的结束,这个例子中的状态机生生不息,所以没有状态指向该圆圈。

关于这个状态转换图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结合着上面的代码能很容易看明白。现在我们再聊一聊程序清单List1。

先看一下fsm_active()这个函数,g_stFSM.u8KeyCnt = 0;这个语句在switch—case里共出现了 5 次,前 4 次是作为各个状态迁移的动作出现的。从代码简化提高效率的角度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 5 次合并为 1 次放在 switch—case 语句之前,两者的效果是完全一样的,代码里之所以这样啰嗦,是为了清晰地表明每次状态迁移中所有的动作细节,这种方式和图2的状态转换图所要表达的意图是完全一致的。

再看一下g_stFSM这个状态机结构体变量,它有两个成员:u8LedStatu8KeyCnt。用这个结构体来做状态机好像有点儿啰嗦,我们能不能只用一个像 u8LedStat 这样的整型变量来做状态机呢?

当然可以!我们把图 2中的这 4 个状态各自拆分成 5 个小状态,这样用 20 个状态同样能实现这个状态机,而且只需要一个 unsigned char 型的变量就足够了,每次击键都会引发状态迁移, 每迁移 5 次就能改变一次 LED 灯的状态,从外面看两种方法的效果完全一样。

假设我把功能要求改一下,把连续击键5次改变L1L2的状态改为连续击键100次才能改变L1L2的状态。这样的话第二种方法需要4X100=400个状态!而且函数fsm_active()中的switch—case语句里要有400个case,这样的程序还有法儿写么?!

同样的功能改动,如果用g_stFSM这个结构体来实现状态机的话,函数fsm_active()只需要将if(g_stFSM.u8KeyCnt>3)改为if(g_stFSM.u8KeyCnt > 98)就可以了!

g_stFSM结构体的两个成员中,u8LedStat可以看作是质变因子,相当于主变量;u8KeyCnt可以看作是量变因子,相当于辅助变量。量变因子的逐步积累会引发质变因子的变化。

g_stFSM这样的状态机被称作Extended State Machine,我不知道业内正规的中文术语怎么讲,只好把英文词组搬过来了。

2、状态机编程的优点

说了这么多,大家大概明白状态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也知道状态机化的程序大体怎么写了,那么单片机的程序用状态机的方法来写有什么好处呢?

(1)提高CPU使用效率

话说我只要见到满篇都是delay_ms()的程序就会蛋疼,动辄十几个ms几十个ms的软件延时是对CPU资源的巨大浪费,宝贵的CPU机时都浪费在了NOP指令上。那种为了等待一个管脚电平跳变或者一个串口数据而岿然不动的程序也让我非常纠结,如果事件一直不发生,你要等到世界末日么?

把程序状态机化,这种情况就会明显改观,程序只需要用全局变量记录下工作状态,就可以转头去干别的工作了,当然忙完那些活儿之后要再看看工作状态有没有变化。只要目标事件(定时未到、电平没跳变、串口数据没收完)还没发生,工作状态就不会改变,程序就一直重复着“查询—干别的—查询—干别的”这样的循环,这样CPU就闲不下来了。在程序清单 List3 中,if{}else{}语句里else下的内容(代码中没有添加,只是加了一条/*idle code*/的注释示意)就是上文所说的“别的工作” 。

这种处理方法的实质就是在程序等待事件的过程中间隔性地插入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好让CPU不是一直无谓地等待。

(2) 逻辑完备性

我觉得逻辑完备性是状态机编程最大的优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C语言写过计算器的小程序,我很早以前写过,写出来一测试,那个惨不忍睹啊!当我规规矩矩的输入算式的时候,程序可以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但要是故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的随意组合,程序总是得出莫名其妙的结果。

后来我试着思维模拟一下程序的工作过程,正确的算式思路清晰,流程顺畅,可要碰上了不规矩的式子,走着走着我就晕菜了,那么多的标志位,那么多的变量,变来变去,最后直接分析不下去了。

很久之后我认识了状态机,才恍然明白,当时的程序是有逻辑漏洞的。如果把这个计算器程序当做是一个反应式系统,那么一个数字或者运算符就可以看做一个事件,一个算式就是一组事件组合。对于一个逻辑完备的反应式系统,不管什么样的事件组合,系统都能正确处理事件,而且系统自身的工作状态也一直处在可知可控的状态中。反过来,如果一个系统的逻辑功能不完备,在某些特定事件组合的驱动下,系统就会进入一个不可知不可控的状态,与设计者的意图相悖。

状态机就能解决逻辑完备性的问题。

状态机是一种以系统状态为中心,以事件为变量的设计方法,它专注于各个状态的特点以及状态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状态的转换恰恰是事件引起的,那么在研究某个具体状态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会考虑任何一个事件对这个状态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样,每一个状态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都会在我们的考虑之中,也就不会留下逻辑漏洞。

这样说也许大家会觉得太空洞,实践出真知,某天如果你真的要设计一个逻辑复杂的程序,

我保证你会说:哇!状态机真的很好用哎!

(3)程序结构清晰

用状态机写出来的程序的结构是非常清晰的。

程序员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读别人写的代码。如果代码不是很规范,而且手里还没有流程图,读代码会让人晕了又晕,只有顺着程序一遍又一遍的看,很多遍之后才能隐约地明白程序大体的工作过程。有流程图会好一点,但是如果程序比较大,流程图也不会画得多详细,很多细节上的过程还是要从代码中理解。

相比之下,用状态机写的程序要好很多,拿一张标准的UML状态转换图,再配上一些简明的文字说明,程序中的各个要素一览无余。程序中有哪些状态,会发生哪些事件,状态机如何响应,响应之后跳转到哪个状态,这些都十分明朗,甚至许多动作细节都能从状态转换图中找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有了UML状态转换图,程序流程图写都不用写。

套用一句广告词:谁用谁知道!

3、状态机的三种实现方法

状态机的实现无非就是 3 个要素:状态事件响应。转换成具体的行为就 3 句话。

  • 发生了什么事?
  • 现在系统处在什么状态?
  • 在这样的状态下发生了这样的事,系统要干什么?

用 C 语言实现状态机主要有 3 种方法:switch—case 法表格驱动法函数指针法

switch—case 法

状态用 switch—case 组织起来, 将事件也用switch—case 组织起来, 然后让其中一个 switch—case 整体插入到另一个 switch—case 的每一个 case 项中 。

「程序清单 List4 :」

switch(StateVal)
{
    case S0:
  switch(EvntID)
  {
   case E1:
    action_S0_E1(); /*S0 状态下 E1 事件的响应*/
    StateVal = new state value;/*状态迁移,不迁移则没有此行*/
    break;
   case E2:
    action_S0_E2(); /*S0 状态下 E2 事件的响应*/
    StateVal = new state value;
    break;
   ......
   case Em:
    action_S0_Em(); /*S0 状态下 Em 事件的响应*/
    StateVal = new state value;
    break;
   default:
    break;
  }
  break;
    case S1:
  ......
  break;
    ......
    case Sn:
  ......
  break;
    default:
  break;
}

上面的伪代码示例只是通用的情况,实际应用远没有这么复杂。虽然一个系统中事件可能有很多种,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事件可能对某个状态是没有意义的。

例如在程序清单 List4中,如果 E2、······ Em 对处在 S0 状态下的系统没有意义,那么在 S0 的 case 下有关事件E2、······ Em 的代码根本没有必要写,状态 S0 只需要考虑事件 E1 的处理就行了。

既然是两个 switch—case 之间的嵌套, 那么就有一个谁嵌套谁的问题, 所以说 switch—case法有两种写法:状态嵌套事件事件嵌套状态。这两种写法都可以, 各有利弊, 至于到底选用哪种方式就留给设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断吧。

关于 switch—case 法还有最后一点要说明, 因为 switch—case 的原理是从上到下挨个比较,越靠后,查找耗费的时间就越长,所以要注意状态和事件在各自的 switch 语句中的安排顺序,不推荐程序清单 List4 那样按顺序号排布的方式。出现频率高或者实时性要求高的状态和事件的位置应该尽量靠前。

表格驱动法

如果说 switch—case 法是线性的,那么表格驱动法则是平面的。表格驱动法的实质就是将状态和事件之间的关系固化到一张二维表格里, 把事件当做纵轴,把状态当做横轴,交点[Sn , Em]则是系统在 Sn 状态下对事件 Em 的响应 。

如图 4, 我把表格中的 Node_SnEm 叫做状态机节点, 状态机节点 Node_SnEm 是系统在 Sn状态下对事件 Em 的响应。这里所说的响应包含两个方面:输出动作和状态迁移。状态机节点一般是一个类似程序清单 List5 中的结构体变量 。

struct fsm_node
{
    void (*fpAction)(void* pEvnt);
    INT8U u8NxtStat;
};

程序清单 List5 中的这个结构体有两个成员:fpAction 和 u8NxtStat。fpAction 是一个函数指针, 指向一个形式为 void func(void * pEvnt)的函数, func 这个函数是对状态转移中动作序列的标准化封装。

也就是说, 状态机在状态迁移的时候, 不管输出多少个动作、操作多少个变量、调用多少个函数,这些行为统统放到函数 func 中去做。

把动作封装好了之后,再把封装函数 func 的地址交给函数指针 fpAction,这样,想要输出动作,只需要调用函数指针 fpAction 就行了。

再看看上面的 func 函数,会发现函数有一个形参 pEvnt,这是一个类型为 void * 的指针, 在程序实际运行时指向一个能存储事件的变量,通过这个指针我们就能获知关于事件的全部信息,这个形参是很有必要的。事件一般包括两个属性:事件的类型和事件的内容。

例如一次按键事件,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是一个按键事件,还要知道按下的到底是哪个键。事件的类型和状态机当前的状态可以让我们在图 4 的表格中迅速定位,确定该调用哪个动作封装函数, 但是动作封装函数要正确响应事件还需要知道事件的内容是什么, 这也就是形参pEvnt 的意义。

由于事件的多样性,存储事件内容的数据格式不一定一样,所以就把 pEvnt 定义成了 void * 型,以增加灵活性。有关 fpAction 的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事件 Em 对状态 Sn 没有意义,那么状态机节点Node_SnEm 中的 fpAction 该怎么办?我的答案是:那就让它指向一个空函数呗!前面不是说过么,什么也不干也叫响应。

u8NxtStat 存储的是状态机的一个状态值。我们知道, 状态机响应事件要输出动作, 也就是调用函数指针 fpAction 所指向的那个封装函数, 函数调用完毕后程序返回主调函数, 状态机对事件的响应就算结束了, 下一步就要考虑状态迁移的问题了。

可能要保持本状态不变, 也可能要迁移到一个新的状态,该如何抉择呢?u8NxtStat 存储的状态就是状态机想要的答案!

图 4 的这张表格反映在 C 语言代码里就是一个二维数组,第 1 维就是状态机的状态,第 2维就是统一分类的事件,而数组的元素则是程序清单 List5 中的结构体常量。如果程序中使用表格驱动法,还需要注意一些特别的事项。要将状态当做表格的横轴,那么就要求状态值集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该集合是一个递增的等差整数数列

(2) 该数列初值为 0

(3) 该数列等差值为 1

“事件” 作为纵轴,其特点和要求与用来做横轴的“状态” 完全一致。在 C 语言提供的数据类型中, 没有比枚举更符合以上要求的可选项了, 极力推荐将状态集合和事件类型集合做成枚举常量。**表格驱动法的优点:**调用接口统一 ,定位快速。

表格驱动法屏蔽了不同状态下处理各个事件的差异性,因此可以将处理过程中的共性部分提炼出来,做成标准统一的框架式代码,形成统一的调用接口。根据程序清单 List5 中的状态机节点结构体,做成的框架代码如程序清单 List6 所示。

表格驱动法查找目标实际上就是一次二维数组的寻址操作,所以它的平均效率要远高于switch—case 法。

「程序清单 List6 :」

extern struct fsm_node g_arFsmDrvTbl[][]; /*状态机驱动表格*/
INT8U u8CurStat = 0; /*状态暂存*/
INT8U u8EvntTyp = 0; /*事件类型暂存*/
void* pEvnt = NULL; /*事件变量地址暂存*/
struct fsm_node stNodeTmp = {NULL, 0}; /*状态机节点暂存*/
u8CurStat = get_cur_state(); /*读取当前状态*/
u8EvntTyp = get_cur_evnt_typ(); /*读取当前触发事件类型*/
pEvnt = (void*)get_cur_evnt_ptr(); /*读取事件变量地址*/
stNodeTmp = g_arFsmDrvTbl[u8CurStat ][u8EvntTyp ];/*定位状态机节点*/
stNodeTmp.fpAction(pEvnt ); /*动作响应*/
set_cur_state(stNodeTmp.u8NxtStat); /*状态迁移*/
.....

表格驱动法好则好矣,但用它写出来的程序还有点儿小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按照表格驱动法写出来的程序有什么特点 。

前面说过,表格驱动法可以把状态机调度的部分做成标准统一的框架代码,这个框架适用性极强, 不管用状态机来实现什么样的应用, 框架代码都不需要做改动, 我们只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合规划好状态转换图,然后将图中的各个要素(状态、事件、动作、迁移,有关“条件”要素一会儿再说)用代码实现就行了,我把这部分代码称作应用代码。

在应用代码的.c 文件中, 你会看到一个声明为 const 的二维数组, 也就是图 4 所示的状态驱动表格, 还会看到许多彼此之间毫无关联的函数,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动作封装函数。这样的一份代码, 如果手头上没有一张状态转换图, 让谁看了也会一头雾水, 这样的格式直接带来了代码可读性差的问题。

如果我们想给状态机再添加一个状态,反映到代码上就是给驱动表格再加一列内容,同时也要新添加若干个动作封装函数。如果驱动表格很大, 做这些工作是很费事儿的, 而且容易出错。如果不小心在数组中填错了位置, 那么程序跑起来就和设计者的意图南辕北辙了,

远没有在 switch—case 法中改动来得方便、安全。上面说的只是小瑕疵, 其实最让我不爽的是表格驱动法不能使用干货 | 嵌入式之状态机编程 中 g_stFSM那样的 Extended State Machine(对这个词组还有印象吧?)!Extended State Machine 的最大特点就是状态机响应事件之前先判断条件,根据判定结果选择执行哪些动作,转向哪个状态。

也就是说,系统在状态 Sn 下发生了事件 Em 后,转向的状态不一定是唯一的,这种灵活性是 Extended State Machine 的最有价值的优点。

回过头来看看程序清单 List5 中给出的状态机节点结构体,如果系统在状态 Sn 下发生了事件 Em, 状态机执行完 fpAction 所给出的动作响应之后, 必须转到 u8NxtStat 指定的状态。

表格驱动法的这个特性直接杜绝了 Extended State Machine 在表格驱动法中应用的可能性, 所以表格驱动法的代码实现中不存在“条件” 这个状态机要素。ESM,你是如此的优秀,我怎么舍得抛弃你 ?!

再看图 4 所示的表格驱动法示例图,如果我们把表格中的代表事件的纵轴去掉,只留下代表状态的横轴,将一列合并成一格,前文提到的问题是不是能得到解决呢?不错!这就是失传江湖多年的《葵花宝典》 ——阉割版表格驱动法 !!

阉割版表格驱动法,又名压缩表格驱动法,一维状态表格与事件 switch—case 的合体。压缩表格驱动法使用了一维数组作为驱动表格,数组的下标即是状态机的各个状态。

表格中的元素叫做压缩状态机节点, 节点的主要内容还是一个指向动作封装函数的函数指针, 只不过这个动作封装函数不是为某个特定事件准备的, 而是对所有的事件都有效的。

节点中不再强制指定状态机输出动作完毕后所转向的状态, 而是让动作封装函数返回一个状态, 并把这个状态作为状态机新的状态。

压缩表格驱动法的这个特点, 完美的解决了 Extended State Machine 不能在表格驱动法中使用的问题 。

程序清单 List7 中的示例代码包含了压缩状态机节点结构体和状态机调用的框架代码。

「程序清单 List7:」

struct fsm_node /*压缩状态机节点结构体*/
{
 INT8U (*fpAction)(void* pEvnt); /*事件处理函数指针*/
 INT8U u8StatChk; /*状态校验*/
};
......
u8CurStat = get_cur_state(); /*读取当前状态*/
......
if(stNodeTmp.u8StatChk == u8CurStat )
{
 u8CurStat = stNodeTmp.fpAction(pEvnt ); /*事件处理*/
 set_cur_state(u8CurStat ); /*状态迁移*/
}
else
{
 state_crash(u8CurStat ); /*非法状态处理*/
}
.....

对照程序清单 List5,就会发现程序清单 List7 中 struct fsm_node 结构体的改动之处。首先, fpAction 所指向函数的函数形式变了,动作封装函数 func 的模样成了这样的了:

INT8U func(void * pEvnt);

现在的动作封装函数 func 是要返回类型为 INT8U 的返回值的,这个返回值就是状态机要转向的状态, 也就是说, 压缩表格驱动法中的状态机节点不负责状态机新状态的确定, 而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动作封装函数 func, func 返回哪个状态, 状态机就转向哪个状态。

新状态由原来的常量变成了现在的变量,自然要灵活许多。上面说到现在的动作封装函数 func 要对当前发生的所有的事件都要负责, 那么 func 怎么会知道到底是哪个事件触发了它呢?看一下 func 的形参 void * pEvnt 。

在程序清单 List5 中我们提到过,这个形参是用来向动作封装函数传递事件内容的,但是从前文的叙述中我们知道, pEvnt 所指向的内存包含了事件的所有信息, 包括事件类型和事件内容 , 所以通过形参 pEvnt , 动作封装函数 func 照样可以知道事件的类型。

程序清单 List7 中 struct fsm_node 结构体还有一个成员 u8StatChk , 这里面存储的是状态机 的一个状态,干什么用的呢?玩 C 语言数组的人都知道,要严防数组寻址越界

要知道,压缩表格驱动法的驱动表格是一个以状态值为下标的一维数组, 数组元素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一个个动作封装函数的地址。

函数地址在单片机看来无非就是一段二进制数据, 和内存中其它的二进制数据没什么两样,不管程序往单片机 PC 寄存器里塞什么值,单片机都没意见。假设程序由于某种意外而改动了存储状态机当前状态的变量,使变量值变成了一个非法状态。

再发生事件时, 程序就会用这个非法的状态值在驱动表格中寻址, 这时候就会发生内存泄露,程序拿泄露内存中的未知数据当函数地址跳转,不跑飞才怪!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压缩状态机节点结构体中又添加了成员 u8StatChk 。u8StatChk中存储的是压缩状态机节点在一维驱动表格的位置, 例如某节点是表格中的第 7 个元素, 那么这个节点的成员 u8StatChk 值就是 6。

看一下程序清单 List7 中的框架代码示例, 程序在引用函数指针 fpAction 之前, 先检查当前状态和当前节点成员 u8CurStat 的值是否一致,一致则认为状态合法,事件正常响应,如果不一致,则认为当前状态非法,转至意外处理,最大限度保证程序运行的安全。当然,如果泄露内存中的数据恰好和 u8CurStat 一致,那么这种方法真的就回天乏力了。

还有一个方法也可以防止状态机跑飞,如果状态变量是枚举,那么框架代码就可以获知状态值的最大值, 在调用动作封装函数之前判断一下当前状态值是否在合法的范围之内, 同样能保证状态机的安全运行。

压缩表格驱动法中动作封装函数的定义形式我们已经知道了,函数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程序清单 List8 是一个标准的示例。

「程序清单List8:」

INT8U action_S0(void* pEvnt)
{
 INT8U u8NxtStat = 0;
 INT8U u8EvntTyp = get_evnt_typ(pEvnt);
 switch(u8EvntTyp )
 {
  case E1:
   action_S0_E1(); /*事件 E1 的动作响应*/
   u8NxtStat = new state value; /*状态迁移,不迁移也必须有本行*/
   break;
   ......
  case Em:
   action_S0_Em(); /*事件 Em 的动作响应*/
   u8NxtStat = new state value; /*状态迁移,不迁移也必须有本行*/
   break;
  default:
   ; /*不相关事件处理*/
   break;
 }
 return u8NxtStat ; /*返回新状态*/
}

从程序清单 List8 可以看出, 动作封装函数其实就是事件 switch—case 的具体实现。函数根据形参 pEvnt 获知事件类型, 并根据事件类型选择动作响应, 确定状态机迁移状态, 最后将新的状态作为执行结果返回给框架代码。

有了这样的动作封装函数, Extended State Machine 的应用就可以完全不受限制了!到此,有关压缩表格驱动法的介绍就结束了。

个人认为压缩表格驱动法是相当优秀的**,它既有表格驱动法的简洁、高效、标准,又有 switch—case 法的直白、灵活、多变**,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函数指针法

上面说过,用 C 语言实现状态机主要有 3 种方法(switch—case 法、表格驱动法、函数指针法), 其中函数指针法是最难理解的, 它的实质就是把动作封装函数的函数地址作为状态来看待。不过,有了之前压缩表格驱动法的铺垫,函数指针法就变得好理解了,因为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

压缩表格驱动法的实质就是一个整数值(状态机的一个状态)到一个函数地址(动作封装函数)的一对一映射, 压缩表格驱动法的驱动表格就是全部映射关系的直接载体。在驱动表格中通过状态值就能找到函数地址,通过函数地址同样能反向找到状态值。

我们用一个全局的整型变量来记录状态值,然后再查驱动表格找函数地址,那干脆直接用一个全局的函数指针来记录状态得了,还费那劳什子劲干吗?!这就是函数指针法的前世今生。

用函数指针法写出来的动作封装函数和程序清单 List8 的示例函数是很相近的, 只不过函数的返回值不再是整型的状态值, 而是下一个动作封装函数的函数地址, 函数返回后, 框架代码再把这个函数地址存储到全局函数指针变量中。

相比压缩表格驱动法,在**函数指针法中状态机的安全运行是个大问题,我们很难找出一种机制来检查全局函数指针变量中的函数地址是不是合法值。**如果放任不管, 一旦函数指针变量中的数据被篡改,程序跑飞几乎就不可避免了。

小节

有关状态机的东西说了那么多,相信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工具的优越性,状态机真的是太好用了!其实我们至始至终讲的都是有限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 现在知道为什么前面的代码中老是有 fsm 这个缩写了吧!), 还有一种比有限状态机更 NB 更复杂的状态机, 那就是层次状态机(Hierarchical State Machine 一般简写为 HSM)。

通俗的说,系统中只存在一个状态机的叫做有限状态机,同时存在多个状态机的叫做层次状态机(其实这样解释层次状态机有些不严谨, 并行状态机也有多个状态机, 但层次状态机各个状态机之间是上下级关系,而并行状态机各个状态机之间是平级关系)。

层次状态机是一种父状态机包含子状态机的多状态机结构,里面包含了许多与面向对象相似的思想, 所以它的功能也要比有限状态机更加强大, 当一个问题用有限状态机解决起来有些吃力的时候, 就需要层次状态机出马了。

层次状态机理论我理解得也不透彻, 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大家可以找一些有关状态机理论的专业书籍来读一读。要掌握状态机编程,理解状态机(主要指有限状态机)只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更重要的技能是能用状态机这个工具去分析解剖实际问题:划分状态、 提取事件、 确定转换关系、规定动作等等,形成一张完整的状态转换图,最后还要对转换图进行优化,达到最佳。

把实际问题变成了状态转换图, 工作的一大半就算完成了, 这个是具有架构师气质的任务,剩下的问题就是按照状态图编程写代码了,这个是具有代码工特色的工作。

以上是关于嵌入式编程之状态机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改变嵌软开发思维方式之:状态机+事件驱动框架

c语言设计模式--状态模式(状态机)

嵌入式状态机编程-QP状态机框架与常见状态机方法

PLC状态机编程第一篇-状态机介绍

微控制器的状态机与 RTOS

面向状态机编程:复杂业务逻辑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