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总线

Posted 晚风Sensei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总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线的基本概念

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在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而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接收相同的信息。总线实际上由很多传输线或通路组成。

结构类型

  • 面向CPU的双总线结构
  • 单总线结构
  • 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

总线的分类

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并行传输总线和串行传输总线。并行总线按传输数据宽度分为8位、16位、32位等。若按总线适用范围分,又有计算机总线、测控总线、网络通信总线。按连接部件分类,有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

(一)片内总线

芯片内部的总线。如在CPU芯片内部,寄存器之间,寄存器与算术逻辑单元ALU之间都由片内总线连接。

(二)系统总线

CPU、主存、I/O设备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又称板级总线。按系统总线传输信息的不同,又可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

用来传输各功能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双向传输总线,其位数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一般为8位、16位或32位。该位数称为数据总线宽度

数据总线宽度是衡量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例如数据总线为8位,指令字长为16位,那么,CPU在取指阶段必须访问两次主存)。

地址总线

用来指出数据总线上的源数据或者目的数据在主存单元或I/O设备的地址,由CPU输出,单向传输

地址总线位数与存储单元个数有关(如地址总线20根,对应主存中存储体的存储单元为220个。

控制总线

用来发出各种控制信号的传输线。通常对于任一控制而言,它的传输是单向的。但对于控制总线整体而言,它是双向的。

---------------------jpg

(三)通信总线

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通信,按传输方是可分为两种: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串行通信是指数据在单条1位宽的传输线上,一位一位的按顺序分时传送(例如,1字节的数据在串行通信总线要分8次从低位到高位顺序传送)。

并行通信是指数据在多条并行1位宽的传输线上,同时传送(例如1字节的数据可以由8条并行传输线1次传输到目的地)。

并行通信适用于近距离数据传输,通常小于30m;串行通信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可以从几米到数千千米。串行和并行通信数据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成反比。

总线的特性

从物理角度看,总线由许多导线直接印刷在电路板上,延伸到各个部件。

(一)机械特性

总线在机械连接方式上的一些性能,如插头插座的使用标准,几何尺寸、形状、引脚个数以及排列顺序等。

(二)电气特性

总线的每一根传输线上信号的传递方向和有效的电平范围。

通常规定CPU发出的为输出信号,送入CPU的为输入信号(例如地址总线属于单向输出,数据总线数据双向输出)

大多数总线的电平定义与TTL是相符的,但也有例外,如RS-232C(串行总线接口标准)。

(三)功能特性

总线中每根传输线的功能(例如地址总线用来指出地址码,数据总线用用来传输数据,控制总线发出控制信号)

(四)时间特性

总线中的任一根线在什么时间有效。

总线的性能指标

  1. 总线宽度:通常是指数据总线宽度
  2. 总线带宽:可理解为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总线传输的数据位数。(例如总线工作频率为33 MHz,总线宽度为32位,则总线带宽为 33*(32/8) = 132 MHz)
  3. 时钟同步/异步:总线上的数据与时钟同步工作的总线称为同步总线,与时钟不同步工作的总线为异步总线。
  4. 总线复用:一条总线上分时传送两种信号。(为了提高总线的利用率,将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共用一组物理路线,在这组物理路线上分时传输地址信号和数据信号,即为总线的多路复用)
  5. 信号线数: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的数量总和
  6. 总线控制方式:突发工作、自动配置等
  7. 其他指标:负载能力、电源电压、总线宽度能否扩展等

总线标准

所谓总线标准,可视为系统与各模块、模块之间的一个互连的标准界面。这个界面对它两端的模块是透明的,连入总线的模块需要按照总线标准进行设计。按总线标准设计的接口可视为通用接口。

ISA总线

IBM为了采用全16位的CPU推出的,又称AT总线。

时钟频率 8MHz,最大传输速率 16MBps,,数据线16位,地址线24位。

EISA总线

在ISA基础上扩充开放的总线标准,是一种具有智能化的总线。

时钟频率 8MHz,最大传输速率 33MBps,,数据线32位,地址线32位。

PCI总线

现代计算机最常用的总线之一,有以下特性。

  • 高性能:PCI是一种不依附于某个具体处理器的总线。数据线为32位(可扩展为64位),传输速率132MBps(33MHz时钟,32位数据通路),可升级到528MBps(66MHz时钟,64位数据通路)。
  • 良好的兼容性:他支持所有目前和将来不同结构的处理器,因此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PCI与ISA、EISA均可兼容。
  • 支持即插即用
  • 支持多主设备能力

Intel公司后来又推出PCI-Express总线,它采用类似TCP/IP协议的分层结构和数据帧逐层传递的模式。

AGP总线

显示卡专用局部总线。时钟66.7MHz直接与主存联系,最大传输速率266MBps。

RS-232C总线

串行通信总线标准,应用于串行二进制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之间的标准接口。

RS-232C总线规定的电平逻辑与TTL电平逻辑不同。在TTL中,“+5V”代表逻辑“1”,接地电压代表逻辑“0”。而RS-232C的电气特征为低电平(-15V ~ -3V)代表逻辑“1”,高电平(+3V ~ +15V)代表逻辑“0”。使用RS-232C时,必须实现两种电平的转换。

USB总线

通用串行总线。基于通用连接技术,实现外设的简单快速连接,其主要特点

  • 真正即插即用
  • 具有很强的连接能力
  • 标准统一
  • 连接电缆轻巧,电源体积缩小
  • 生命力强

总线结构

单总线结构

将CPU、主存、I/O设备都挂在一组总线上,允许I/O设备之间、I/O设备与CPU或主存之间直接交换信息。这种结构简单,也便于扩充,但所有的传送都通过这组共享总线,因此容易形成计算机系统的瓶颈,并且不允许两个以上的部件同时向总线传输信息,这必然影响系统的工作效率。

多总线结构

双总线结构将速度较低的I/O设备从单总线上分离出来,形成主存总线与I/O总线分开的结构。这种结构大多用于大、中型计算机系统。

三总线结构。。。

总线控制

总线判优控制

总线上所连接的各类设备,按其对总线有无控制功能可分为主设备(模块)和从设备(模块)。主设备对总线有控制权,从设备只能响应从主设备发来的总线命令,对总线没有控制权。若多个主设备同事要使用总线时,就由总线控制器的判优、仲裁逻辑按一定的优先等级顺序确定哪个主设备能使用总线。

总线判优控制可分为集中式分布式,集中式将控制逻辑集中在一处(如CPU),后者将控制逻辑分散在与总线连接的各个部件上。常见的集中控制优先权仲裁方式有三种。

(一)链式查询

总线同意信号BG是串行地从一个I/O接口送到下一个I/O接口。因此距离总线最近的部件会更优先取得总线控制权。

特点:结构简单,并且易于扩充设备,但对电路故障很敏感,且优先级低的设备很难获得总线控制权。

(二)计数器定时查询

在总线未被使用的情况下,总线控制部件中的计数器开始计数,当某个请求占用总线的设备地址与计数值一致时,便获得总线使用权,此时计数器停止计数。

特点

  • 设备的地址大小决定设备取得总线控制权的优先级
  • 计数器的初始值可以从上一次计数终止处开始,形成一个循环,此时各个部件的优先级相同
  • 计数器的初始值可以由程序设定,故优先次序可以改变
  • 电路故障不如链式查询敏感,但增加了控制线数,较为复杂

(三)独立请求方式

每一台设备均有一对总线请求线BR和总线同意线BG,当设备要求使用总线时,便发出请求信号。

特点:响应速度快,优先次序控制灵活,但控制线数多,总线控制更复杂。

总线通信控制

通常完成一次总线操作的时间称为总线周期,分为4个阶段。

  1. 申请分配阶段:由需要使用总线的主模块提出申请
  2. 寻址阶段:取得总线使用权的主模块通过总线发出本次要访问的从模块地址
  3. 传数阶段:主模块和从模块金星数据交换
  4. 结束阶段:主模块的有关信息从系统总线上撤除,让出总线使用权。

总线通信控制主要解决通信双方如何获知传输开始和传输结束,以及通信双方如何协调如何配合,通常有四种方式。

(一)同步通信

通信双方由统一时标控制数据传送。取址、传数据等操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钟周期内完成。

特点:规定明确、统一,模块间的配合简单一致。但主从模块时间配合属于强制性“同步”。因此必须按最慢速度的模块来设计公共时钟,严重影响总线的工作效率。

(二)异步通信

没有公共时钟标准,而是采用应答方式(即主模块发出请求,一直等待到模块反馈回来的应答信号来开始通信)。这既需要在主从模块之间增设两条应答线。

异步通信的应答方式又可分为不互锁、半互锁和全互锁三种方式。

以上是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总线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总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2.1)--系统总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总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总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之总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