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浏览器发展史读懂user-agent

Posted CSU迦叶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浏览器发展史读懂user-agent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上第一个浏览器:WorldWideWeb(和万维网重名),改名Nexus,只能在NeXT系统运行。

世界上第二个浏览器:Line Mode Browser,C语言编写,只能显示文本,可以移植到不同系统。

世界上第三个浏览器(1993):Mosaic(马赛克),第一款可以显示图片的浏览器。

那么,如何区分用户使用的是哪一款浏览器

浏览器会在发送请求中的userAgent字段带上浏览器的标识。

世界上第四个浏览器:Mozilla(Mosaic Killa),改名Netscape Navigator(网景航海家),该浏览器最先支持了html框架的显示,简单的table布局。

服务端如果在userAgent字段看到Mozilla,就会知道该浏览器支持html框架。

微软也盯上了浏览器(1995):IE1.0,IE2.0,做的太差没什么人用。从IE3.0开始微软将IE强行内置在win中,市场占有率极大地提升了。由于IE也支持html标准框架,因此把userAgent字段也设置成Mozilla。

网景的原班人马又开发出:Firefox,Firefox1.0(2004)。

苹果开发出:Safari,内核是WebKit,WebKit起初是KHTML渲染引擎的一个分支,使用在Linux系统的浏览器上,后来专注发展开源引擎。

更早一点的一款浏览器:Opera,提供了易容术的功能,即用户可以更改userAgent。

2008年谷歌参战:Chrome,内核是WebKit的一个分支,命名为chromium, 后来谷歌研发了自己的javascript引擎V8,极大地提高了JS的运算速度。

2009年谷歌推出Chrome扩展库:用户可以安装第三方插件到Chrome。

2013年谷歌推出全新的浏览器内核项目:Blink。

2015年微软放弃实在不适应web技术的IE,推出了Edge,但是Edge可以做的一切Chrome和Firefox都可以做得更好。

小节一下:苹果在KHTML的基础上开发了WebKit,谷歌和Opera在WebKit的基础上开发了Blink。目前国内的浏览器都是在WebKit和Blink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以上提到的主要浏览器的userAgent字段

以上内容来自bilibili up主 BUPPT,原视频请戳:

所有人都应该了解的浏览器发展史,内核 userAgent 一个视频全了解!

以上是关于从浏览器发展史读懂user-agent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一文读懂基因测序技术的前世今生

西部世界一文读懂IPFS与ETH两者强强联合对于区块链生态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一文读懂CTR预估模型的发展历程

融合创新与头雁领路:通过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能读懂什么?

文本挖掘的五大应用 一文读懂!

一图读懂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