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学会提问》
Posted Rolei_zl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读书笔记:《学会提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会提问》,[美] 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著 吴礼敬 译
批判性思维
关键问题
慎思明辨,有效的提出关键问题,寻找关键问题的答案
发展相关技能,树立正确态度,判断出哪些观点能为我所用,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都有问题相伴。
批判性的聆听和阅读:即对耳闻目见的一切进行系统的评判
关键问题意识、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利用关键问题的愿望 -- 主观能动性
批判性思维有一套相互联系、环不相扣的关键问题意识,同是加上在适当时间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能力。
关键问题:让听到问题的人得到更多信息,引导讨论的方向。
海绵式思维:被动性思维,不断的吸收外部信息,而未对信息进行取舍,对接收到的信息深信不疑。
淘金式思维:积极性思维,对吸收的外部信息进行取舍,选择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即带着问题选择适合的信息来解答问题,旨在找出最佳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 多问“为什么”
我们更热衷于相信那些和我们的期望值一致的解释和描述,只愿听那些价值观取向和我们相似的人的观点。-- 选择与自己现有认知一致的
很多问题能找到最佳答案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或然性。
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批判性思维的作用:捍卫自己的观点,评价和修正自己的初始观点。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批判性思维依赖于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取工补短。
价值观:自我认可的行为准则,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树立行为准则和衡量行为品质高下。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宁可在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时反复无常,也不要在缺乏论据、强词夺理的结论上执迷不悟。
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 理性思维
你不断追问,而对方的反应却在埋怨你无此刻薄,将谈话的通道全部关闭,这是正常现像。很多人不习惯别人对某个观点的寻问来龙去脉,更不愿意被质疑。-- 保持好学上进,让对方相信你本意是好的,营造一种欢迎讨论和提问的氛围。
现由和结论之间的紧密结合才支撑起一个认证过程。
培养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
你所读到的信息都在竭力改变你的看法和信仰,或者在争取的最大赞同和支持。-- 推销自己的结论
描述性论题:对过去、现在、将来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提出的问题
只有找到结论才能进行客观评价。-- 从交流和会话中推断,结论是作者希望你选择的目的地和终点站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的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我们觉得说清楚了是因为我们自己对论述最清楚,但对于受众来讲却有着多道门槛需要迈过才能真正理解我们真正在说什么。因此要让你的结论一目了然。
批判性思维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只有当找到支撑理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
关注结论形成的理由就要求我们虚怀若谷,容忍那些可能和我们不一致的观点。
论证和推理:使用一个或多个想法来支撑另一个想法。
结论本身并不是证据,它是一个由证据或其他看法支撑起来的看法。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先有理由再有结论,结论由理由成型和修改,薄弱的理由必然导致薄弱的推论,全面探究可能存在的理由,找到专业的权威的理论支撑。
找出结论和理由的准确含义。
只有理解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
注意用词的易理解性和使用的频度、使用的受众(避免认为你的用词众所周知),注意多义词,注意模棱两可的描述,注意有歧义的词汇,注意用词的语境,注意那些包含感情色彩、具有煽动性的词,注意由于描述方式对你的情绪引起改变。
价值观影响结论的形成和结论证明过程的理由输出。
论证理由表面可见的部分常常最有可能穿上华丽的外衣。关注论证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是自己感兴趣的、吸引你的那一方面。
价值观假设:想当然的看法,个人价值观中认为一个比另一个重要,特定情况下一种价值观起过另一种的偏向,价值倾向。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想法。
描述性假设: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
一个人的生活背景会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对结论的形成产生影响。人生和经历的缘故,养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影响到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通过填补缺少的那些联系来重建推理的过程,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理由的想法,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将自己置于作者的产场,将自己置于反对者的立场,不断寻找结论与理由之间存在的不完全假设,找到隐藏的较有争议而又缺失的联系。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拉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谬误:推理过程中的欺骗手段,作者利用谬误说服受众采纳其结论。
尝试某种解决方案之后部分问题仍然存在并不意味着解决方案就不妥当或欠考虑。能提出特定的解决方案比起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来可能要高明百倍。-- 向前主动犯错有时比固步不前要好的多
两难选择,越来越糊涂境地。检验自己的知识边界。谨记真正的论题所在,牢记解决这一论题所需要的证据。
持论者使用的那些推理认证主要是为了转移你的注意力,让你不再关注最相关的那些现由。
与论题相关的证据和道德原则才是最好的理由。
证据的效力:有些事实断言比其他事实断言显得更加可靠。
观点和事实不同,当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观点的正确性时,观点就是事实。
证据:批论者所告知的明确认息,用来证实或捍卫一个事实断言的可靠性。
证据很多,但很少有完美的证据。寻找典型案例,寻找有代表性的案例。专家也会 常常犯错误。
直觉:自己对某件事的直接洞察力,却不能给出有意识理由的过程。
相信什么就看得到什么。
我们所见所说的都是经过一系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值过滤后剩下的东西;都是我们愿意听到和见到的东西,都是我们此前经历和背景最想符最一致的侧面。
偏见时时存在,直觉和常识中存在种种偏见。
语言的精确性,前后一致性。科学研究强调可验证性、可控性和精确性。
不论一个科学报告看上去显得多么客观,还是难免会夹杂了重要的主观因素。
样本的覆盖率必须要大到足以产生得出结论的程度,必须覆盖足够多的范围或者说包含足够的多样性,必须有足够的随机性。
小心查看问题的遣词用字。
片面的调查也会承载大量信息,应了解偏见之所在,防止被片面调查说服。资料来源的可信度、背景。
类比:一个论证用两件事物之间熟知的相似点作为基础,推导出关于其中一件事物的一个相对未知特征的结论。类比能激发深刻的见解同时又能蒙蔽我们。
如果一个作者通过与另一件事作对比来得出一件事的结论,那么他就应该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来支撑两者间最重要的相似点提示出的具体原则。
利益不同可能带来偏见或者冲突。
有没有替代原因,持论者只给你那些他们喜欢的原因,因此要找到其他导致结论的原因 -- 论证过程和现由的完整性,找到问题的核心。
替代原因: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试图找出一件事的简单而又唯一的原因。是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相关但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一件事紧随另一件事之后,并不能证明其因果关系,也许只是巧合。
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解释。千万不要贸然接受你所遇到的事件的第一个解释,确认哪个原因更合理。
数据,统计数据,经常会撒谎。
确认数据源,在对数据做出反应之前,要先问一声数据怎么得来的。
平均数(总数/个数)、中位数(位于中间的数)、众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全距(最小值与最大值这间的差距)
当听到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
表述方式不同效果更加动人。-- 话有三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批判性思考人追求独立思考的力量。
你所遇到所信息都有一个目的:通过精心挑选和呈现,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你的思维方式 -- 从而影响你的判断。
持论者有必要让他们的信息尽快的传达给目标受众。
不要依靠违反常理的情绪反应来形成自己的选择,保持一定的好奇心,怀疑精神。
不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主要取决于你坐在什么地方。-- 上下文环境
识别省略信息,发现结论所提倡的结论的潜在的负面效果。
推理的过程从来都是不完整的。
面对结论,分清坚实的理由和牵强的理由。
所有人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认知准确度、不同的参照体系和先验知识、不同的背景,对于结论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不要过度简化复杂的情况,任何的事物不是非黑即白、非是即否。
对结论和理由提问,寻找多个理由,找到更为合适的理由: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
从理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就是论证可能得出的结论。
谬误
- 人身攻击谬误,ad hominem fallacy: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
-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fallacy:假设采取提义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的发生。
-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searching fro perfect solutins fallacy: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 偷换概念谬误,equivocation fallacy: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能了。
- 诉诸公众谬误,appeal to popularity fallacy, ad populum:指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诊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appeal to questionable authoirty fallacy:指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持别的专门知识。
- 诉诸感情谬误,appeal to emotion:指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
- 稻草人谬误,straw-person fallacy:指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使被攻击的观点事实上并不存在。
-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either-or false dilemma fallacy: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 乱扣帽子谬误,explaining by naming fallacy:指错误地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件事
- 光环效应谬误,glittering generalities fallacy:指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 转移话题谬误,red herring fallacy:指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 循环认证谬误,begging the question fallacy:指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
- 以偏概全谬误,hasty generalizatio fallacy:指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一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 强求确定性谬误,impossible certainty fallacy:指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的话就应该抛弃。
- 错误类比谬误,faulty analoty fallacy:指有人提出一个类比,其中却存在重要而又相关的不同点。
-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causal oversimplication fallacy:指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 因果混淆谬误,confusion of cause and effect fallacy:指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的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neglect of common cause fallacy:指认不出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种因素起作用。
- 事后归因谬误,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fallacy:指假设某件事B是由另一件事A所造成的,仅仅因为B在时间上紧随在A之后。
以上是关于读书笔记:《学会提问》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