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超然于功名之外
Posted 电子飓风eStorm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良,超然于功名之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简介
张良,字子房,留文成侯(封爵留侯,谥shì号文成),韩国人,处于秦末汉初时期。外表儒雅的张良,内心却是经历过国破家亡、弟死不葬、刺杀失败、复国破灭一系列的打击。后来,因为机缘巧合碰到刘邦,相互赏识,遂辅佐刘邦开启汉室,其也在历史上留下传奇一笔。
或许,每个伟大人物的背后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二、国破家亡有谁怜
张良家室三代(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辅佐韩国六代君王,是韩国世宦之家。悼惠王二十三年,张良父亲去世,其后二十年,秦灭韩。韩国破灭后,张良还有私家仆从三百人,他在弟弟死后没有办理葬礼,而是将全部家财都投入反秦事业,征求刺客行刺秦王政,为韩国报仇。(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此时的张良还没有天下为怀的抱负,一心只想复仇复国。或许,张良世家都享受朝廷优待,倾然间一切权利与物质破灭,一时谁都会难以接受。
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东巡,张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今原阳县的东半部)。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携带提前打造的120斤大铁锤,埋伏在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博浪沙,准备一锤结束秦王的命以及心中的仇恨。
谁料秦王早就因为经常被刺杀有所准备,其车队的马车全部设置一样的装饰,且秦王经常更换所坐马车,让敌人难以判断自己的位置。
张良与大力士确定是秦王的车队到达,但所有车辇全为四驾,分不清哪一辆是秦王的座驾,只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向该车击去,120斤的大铁锤一下将乘车者击毙倒地。张良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现场。然而,被大力士击中的只是副车,秦王逃过一劫。(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刺杀失败,张良只得逃亡,隐匿于邳(江苏睢宁)。
三、十年沉寂习兵书
张良之所以是传奇的张良,或许正是这十年的沉寂与积淀。
张良逃亡至睢宁后,过起了近似隐居生活。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yí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孺子,下取履!)”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
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此书乃为《太公兵法》,张良惊喜异常,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在孤独时读读书吧,在难过时读读书吧,在发现一切都不如意时读读书吧。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来时没有什么区别的;在每月看来差异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来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在每五年来看的时候,可能是财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十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
或许是隐居生活无聊,或许是此书自有黄金屋,张良茶饭不思,终日习读,终是有所成效。也为遇到沛公,两人相惜埋下了种子。此外,也正是在此期间,项伯杀人,张良救之。这也是另一颗种子。(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三、复韩国却遇沛公
掌握《太公兵法》精髓的张良,心中光复韩国的梦想又重新燃起。趁着陈胜起兵作乱,张良也招募数百人准备投靠当时的楚假王景驹,私下仍然希望能够重建韩国。(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
然而,历史饱和巧合。张良在投奔景驹的路途上,正巧碰到了沛公。当时沛公正准备在邳一带发展自己的势力。张良与沛公聊了几句,发现彼此居然一见如故,聊得好是投机。于是,张良就地改变主意,决定投奔沛公刘邦。(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但是,张良此时仍然只是想依靠刘邦的力量来复建韩国。此时的张良,还没有达到天下为怀的境界。但是不久项羽让张良复韩国的梦想彻底覆灭,他将会陷入苦苦思索中,这一切或是上天的安排。
前208年,项梁、项羽叔侄所率领的队伍已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并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集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城(今山东滕州)共商大事。 张良不忘复兴韩国,忙对项梁提议道:“君既已立楚王为后人,而韩王诸公子中的横阳君成最贤,可立为王,借以多树党羽。” 早在下邳之际,张、项之间便有旧谊,因而项梁一口应承,于是,他命人找到韩王成,立为韩王,并以张良为司徒(相当于丞相)。自此,张良的复国梦想完成了一小步。为什么是一小步呢?因为此时的韩王只是一个被架空的名义君主,手下并无多少兵马,甚至连自己的城邑都守不住,只能打游击。(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前208年底,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谁先入关进咸阳,谁便可以立而为王。刘邦取道颍川、南阳,打算从武关进入关中。 半年后,刘邦率兵攻占颍川。韩王和张良便与刘邦会合了。刘邦请韩王留守阳翟(韩故都,今河南禹州市),而让张良随军南下。张良离开了韩国,韩国危矣。
四、复国梦碎我为天下
刘邦一路苦战,终于率先抵达咸阳。
元前207年十月,刘邦与张良抵达霸上(今西安附近)。这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 仅仅做了46天秦王的子婴眼见义军兵临城下,大势已去,只好以绳系颈,乘素车白马,捧着御玺符节,开城出降。至此,雄霸四方、威振海内的大秦帝国灭亡了。
秦国已亡,现在是楚汉争霸的的开始了。
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二月,项羽率诸侯兵抵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刘邦命令守军紧闭关门,阻止诸侯兵进关。项羽得知刘邦已攻下咸阳,十分恼怒,正赶上刘邦部下曹无伤密告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项羽立即命令英布督军强攻。同年十二月,项羽大军攻破函谷关,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要与刘邦决一死战。
刘邦自知现在还不是和项羽硬碰硬的时候,赶赴鸿门宴请罪。此时,又是项伯救了刘邦与张良一命。这样算起来,张良曾今救项伯的投资,现在至少已经是3倍收益了。(立韩王成复国,决战前告密,鸿门宴救命)
不久,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汉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在汉王分封之后,项羽却以“成无军功”、“良从汉王”为由不让韩王成归国,带往彭城,又废为侯。汉元年(前206年)七月,杀之彭城。
至此,张良的韩国梦彻底破碎。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无论怎么努力,最终还是无法回到韩国。
某一天的夜晚,张良突然梦中醒来,似乎又梦到了在韩国的时光,他擦干了眼角的泪痕,可能终于意识到:天下乱,何处有一隅之安?!
张良行囊都没收拾,即刻逃亡抄小路归附刘邦。从此,张良终于心中再无韩国唯有天下,一心一意地辅佐刘邦。
一个人不知道要历经多少磨难,才能看到最终的归途。
五、辅佐汉室
(1)暗度陈仓
前206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 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
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日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巧妙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其实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陈仓,地名,在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
(2)下邑奇谋
前205年春,刘邦接连收降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昌、魏王豹和殷王卬[áng]五个诸侯,得兵56万。同年四月,刘邦乘项羽集中力量攻打田荣之机,率兵伐楚,直捣楚都彭城。攻占彭城后,刘邦被这轻而易举得到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但没有采取恰当的政治、经济措施,安抚此地,赢得人心,反而恶习复发,得意忘形之余大肆收集财宝、美女,整日置酒宴会,结果,给项羽回军解救赢得了时机。项羽闻知彭城失陷,立即亲率3万精兵从小路火速赶回,急救彭城。刘邦数十万乌合之师难以协调指挥,连粮饷都筹备不齐,所以,一经接战便遭惨败,几乎全军覆没。至此,许多诸侯王又望风转舵,纷纷背汉向楚,刘邦丢下老父、妻子、儿女,只带张良筹数十骑狼狈出逃,军事上再度遭受重大挫折,大好的形势复又逆转。
在此兵败危亡之际,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
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但在彭城之战中,项羽令其相助,他却按兵不动,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彭越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怀有不满,而且田荣反楚时曾联络彭越起兵,为此项羽曾令肖公角攻伐他,结果未成。这二人可以利用。另外,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大王如果能用好这三个人,那么楚可破也。
(3)画箸阻封
前204年冬,楚军兵围汉王于荥阳,双方久战不决。楚军竭力截断汉军的粮食补给和军援通道。汉军粮草匮乏,渐渐难撑危机。汉王刘邦大为焦急,询问群臣有何良策。谋士郦食其(lì yì jī)献计道:“昔日商汤伐夏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秦王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之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六国君臣、百姓必皆感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楚人只得敛衽而朝。”
简单说来,郦食其的想法是:封土赐爵,希望各个诸侯感恩戴德前来帮助,自然项羽就会寡不敌众。
不过,说真的这个谋虑不知道是怎么冒出来的。你自身难保,凭什么给诸侯封土赐爵?别说张良,一般人都会觉得奇怪。那为什么刘邦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明白呢?因为此时刘邦已经是病急乱投医的阶段了。幸好,刘邦在吃饭时与张良说了这件事情,张良听罢,大吃一惊,忙问:“这是谁给陛下出的计策?”他沉痛地摇摇头接着说:“照此做法,陛下的大事就要坏了。”刘邦顿时惊慌失色道:“为什么?”张良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双筷子,连比带划地讲了起来:
第一,往昔商汤、周武王伐夏桀殷纣后封其后代,是基于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时还可以致其于死地的考虑,然而如今陛下能控制项羽并于必要时致其死地吗?
第二,昔日周武王克殷后,杀了商纣王得到了他的头颅,如今陛下能得到项羽的头颅吗?
第三,表商容之闾(巷门),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是意在奖掖鞭策本朝臣民。现今汉王所需的是旌忠尊贤的时候吗?
第四,武王散钱发粟是用敌国之积蓄,现汉王军需无着,哪里还有能力救济饥贫呢?
第五,把兵车改为乘车,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陛下鏖战正急,怎能效法呢?
第六,过去,马放南山阳坡,牛息桃林荫下,是因为天下已转入升平年代。现今激战不休,怎能偃武修文呢?
第七,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给六国后人,则将士谋臣各归其主,无人随刘邦争夺天下。
第八,楚军强大,六国软弱必然屈服,怎么能向陛下称臣呢?”
张良的分析,真是字字珠玑,精妙至极,且切中要害。他看到古今时移势异,因而得出绝不能照抄照搬“古圣先贤”之法的结论。尤其重要的是,张良认为封土赐爵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奖掖手段,赏赐给战争中的有功之臣,用以鼓励天下将士追随汉王,使分封成为一种维系将士之心的重要措施。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还靠什么激励将士从而取得胜利呢?
张良借箸谏阻分封,使刘邦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以致辍食吐哺,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差一点坏了老子的大事!”然后,下令立即销毁已经刻制完成的六国印玺,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战略错误。
六、汉室立张良隐
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前197年(汉高祖十年),汉王朝上层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并察知吕后有异心,有代刘而王的迹象,故欲废太子孝惠(吕后子),改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国储。朝野大臣,群起谏争,但丝毫不能更改刘邦初意。
吕后遂求救之,张良对吕后说道:口舌难保太子,商山四皓皆八十余,节义清高,不就汉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义“四皓”。太子若卑辞固请“四皓”出山,出入宫廷以“四皓”相随,皇上必问而知之,知之则太子位可固。事果如张良言,刘邦问知伴随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数请不来的隐士,今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翅膀亦硬,奈何不得,从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终得嗣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更加敬重。
前186年(汉高后二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张良、萧何、韩信被后世称为“汉初三杰”。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七、总结
从张良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代伟大谋略家的成长经历。与上一期的范蠡自踏上仕途与商路就闪耀不同,张良更符合普通人一路不断磨砺始终不放弃的成长历程。
或许,每个伟大人物的背后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成长。
提前祝大家国庆快乐~
(记录于酷安与个人博客)
以上是关于张良,超然于功名之外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