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m虚拟机性能调优
Posted rayylee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kvm虚拟机性能调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kvm虚拟机性能调优
kvm性能优化,主要集中在cpu、内存、磁盘、网络,4个方面,当然对于这里面的优化,也是要分场景的,不同的场景其优化方向也是不同的,下面具体聊聊这4个方面的优化细节。
1. CPU
cpu优化需要搞清楚node、socket、core、logic processor的关系,知道内存、l3-cache、l2-cache、l1-cache和cpu的关系。
针对kvm的优化,一般情况,都是通过pin,将vm上的cpu绑定到某一个node上,让其共享l3-cache,优先选择node上的内存,bind方法可以通过virt-manage processor里面的pinning动态绑定。这个绑定是实时生效的。
由于没有下载到speccpu2005,所以写了个大量消费cpu和内存的程序,来检验绑定cpu所带来的性能提升,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BUF_SIZE 512*1024*1024
#define MAX 512*1024
#define COUNT 16*1024*1024
char * buf_1 = NULL;
char * buf_2 = NULL;
void *pth_1(void *data)
{
char * p1 = NULL;
char * p2 = NULL;
int value1 = 0;
int value2 = 0;
int value_total = 0;
int i = 0;
int j = 0;
for (i = 0; i <=COUNT; i++) {
value1 = rand() % (MAX + 1);
value2 = rand() % (MAX + 1);
p1 = buf_1 + value1*1024;
p2 = buf_2 + value2*1024;
for (j = 0; j < 1024; j++) {
value_total += p1[j];
value_total += p2[j];
}
}
return NULL;
}
void *pth_2(void *data)
{
char * p1 = NULL;
char * p2 = NULL;
int value1 = 0;
int value2 = 0;
int value_total = 0;
int i = 0;
int j = 0;
for (i = 0; i <=COUNT; i++) {
value1 = rand() % (MAX + 1);
value2 = rand() % (MAX + 1);
p1 = buf_1 + value1*1024;
p2 = buf_2 + value2*1024;
for (j = 0; j < 1024; j++) {
value_total += p1[j];
value_total += p2[j];
}
}
return NULL;
}
int main(void)
{
buf_1 = (char *)calloc(1, BUF_SIZE);
buf_2 = (char *)calloc(1, BUF_SIZE);
memset(buf_1, 0, BUF_SIZE);
memset(buf_2, 0, BUF_SIZE);
pthread_t th_a, th_b;
void *retval;
pthread_create(&th_a, NULL, pth_1, 0);
pthread_create(&th_b, NULL, pth_2, 0);
pthread_join(th_a, &retval);
pthread_join(th_b, &retval);
return 0;
}
偶数cpu在node 0 上,奇数cpu在node 1上,vm有2个cpu,程序有2个线程,分别将vm绑定到8,9和10,12,通过time命令运行程序,time ./test,测试结果如下
8,9
real 1m53.999s
user 3m34.377s
sys 0m3.020s
10,12
real 1m25.706s
user 2m49.497s
sys 0m0.699s
可以看出,绑定到同一个node上,比绑到不同node上其消耗时间小不少。测试过程中,也发现如果提供8、9、10、11的cpu,系统会在大部分时间选择8、10和9、11,所以猜测,kvm在cpu bind上,可能已经做了优化,会尽可能的往同一个node上绑定。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通过virt-manage pin cpu,仅仅进行cpu bind,会共享l3-cache,并没有限制一定用某一个node上的内存,所以仍然会出现跨node使用内存的情况
2. 内存
优化项包括EPT、透明大页、内存碎片整理、ksm,下面一个一个来介绍
2.1 EPT
针对内存的使用,存在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这个转换时通过page table来进行的,并且转换过程由cpu vmm硬件加速,速度是很块的。
但是引入vm之后,vm vaddr----->vm padddr--------->host paddr,首先vm需要进行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但是vm的物理地址还是host机的逻辑地址,需要再进行一次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所以这个过程有2次地址转换,效率非常低。
幸亏intel提供了EPT技术,将两次地址转换变成了一次。这个EPT技术是在bios中,随着VT技术开启一起开启的。
2.2 透明大页
逻辑地址向物理地址的转换,在做转换时,cpu保持一个翻译后备缓冲器TLB,用来缓存转换结果,而TLB容量很小,所以如果page很小,TLB很容易就充满,这样就很容易导致cache miss,相反page变大,TLB需要保存的缓存项就变少,减少cache miss。
透明大页的开启:echo always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enabled
内存碎片整理的开启:echo always>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defrag
2.3 KSM
简单理解就是可以将host机内容相同的内存合并,节省内存的使用,特别是当vm操作系统都一样的情况,肯定会有很多内容相同的内存,开启了KSM,则会将这些内存合并为一个,当然这个过程会有性能损耗,所以开启与否,需要考虑使用场景,如果不注重vm性能,而注重host内存使用率,可以考虑开启,反之则关闭,在/etc/init.d/下,会有两个服务,服务名称为ksm和ksmtuned,都需要关闭
3. 磁盘
磁盘的优化包括:virtio-blk、缓存模式、aio、块设备io调度器
3.1 virtio
半虚拟化io设备,针对cpu和内存,kvm全是全虚拟化设备,而针对磁盘和网络,则出现了半虚拟化io设备,目的是标准化guest和host之间数据交换接口,减少交互流程和内存拷贝,提升vm io效率,可以在libvirt xml中设置,disk中加入<target dev='vda' bus='virtio'/>
3.2 缓存模式
从vm写磁盘,有3个缓冲区,guest fs page cache、Brk Driver writeback cache(qemu的cache)、Host FS page cache,在host上的设置,无法改变guest fs page cache,但是可以改变后面2个cache,缓存模式有如下5种,当采用Host FS page cache,会有一个写同步,会实时将host cache中的数据flush到磁盘上,当然这样做比较安全,不会丢失数据,但写性能会受到影响。
writeback mode在mail server这种小文件 高io的服务器上,其性能是很差的,none模式大部分情况要比writethrough性能稍好一点,所以选择none。
启用方式在libvirt xml disk中加入<driver name='qemu' type='qcow2' cache='none'/>
3.3 aio
异步读写,分别包括Native aio: kernel AIO 和 threaded aio: user space AIO emulated by posix thread workers,内核方式要比用户态的方式性能稍好一点,所以一般情况都选择native,开启方式<driver name='qemu' type='qcow2' cache='none' aio='native'/>
3.4 块设备调度器
cfq:perprocess IO queue,较好公平性,较低aggregate throughput
deadline:per-device IO queue,较好实时性,较好aggregate throughput,不够公平,当某些vm有大量io操作,占用了大量io资源时,其它后加入的vm很有可能抢占不到io资源。
这个目前笔者还没有做过测试,但是查看网易和美团云的方案,都将其设置为cfq。
开启方式:echo cfq > /sys/block/sdb/queue/scheduler
4. 网络
优化项包括virtio、vhost、macvtap、vepa、SRIOV 网卡,下面有几篇文章写的非常好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1312_xiawc_linuxvirtnet/
http://xiaoli110.blog.51cto.com/1724/1558984
4.1 virtio
更改虚拟网卡的类型,由全虚拟化网卡e1000、rtl8139,转变成半虚拟化网卡virtio,virtio需要qemu和vm内核virtio驱动的支持,这个原理和磁盘virtio原理一样,不再赘述。
4.2 vhost_net
vhost_net将virtiobackend处理程序由user space转入kernel space,将减少两个空间内存拷贝和cpu的切换,降低延时和提高cpu使用率
4.3 macvtap
代替传统的tap+bridge,有4中模式,bridge、vepa、private、passthrough
-
1 Bridge
完成与 Bridge 设备类似功能,数据可以在属于同一个母设备的子设备间交换转发. 当前的Linux实现有一个缺陷,此模式下MACVTAP子设备无法和Linux Host通讯,即虚拟机无法和Host通讯,而使用传统的Bridge设备,通过给Bridge设置IP可以完成。但使用VEPA模式可以去除这一限制. macvtap的这种bridge模式等同于传统的tap+bridge的模式. -
2 VEPA
是对802.1Qbg标准中的VEPA机制的部分软件实现,工作在此模式下的MACVTAP设备简单的将数据转发到母设备中,完成数据汇聚功能,通常需要外部交换机支持Hairpin模式才能正常工作。 -
3 Private
Private模式和VEPA模式类似,区别是子 MACVTAP之间相互隔离。 -
4 Passthrough
可以配合直接使用SRIOV网卡, 内核的macvtap数据处理逻辑被跳过,硬件决定数据如何处理,从而释放了Host CPU资源。MACVTAP Passthrough 概念与PCI Passthrough概念不同,PCI Passthrough针对的是任意PCI设备,不一定是网络设备,目的是让Guest OS直接使用Host上的 PCI 硬件以提高效率。MACVTAP Passthrough仅仅针对 MACVTAP网络设备,目的是饶过内核里MACVTAP的部分软件处理过程,转而交给硬件处理。综上所述,对于一个 SRIOV 网络设备,可以用两种模式使用它:MACVTAP Passthrough 与 PCI Passthrough
4.4 PCI pass-through
直通,设备独享。
4.5 SO-IOV
优点是虚拟网卡的工作由host cpu交给了物理网卡来实现,降低了host cpu的使用率,缺点是,需要网卡、主板、hypervisor的支持。
测试结果,在实验室2台host,分别起1台vm(vm1、vm2),用iperf测试vm1和vm2之间的吞吐量,用ping测试2者之间的响应时间,host机为百兆网卡,结果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随着优化的深入,其吞吐量和响应时间都有所改善,由于暂时没有硬件的支持,macvtap vepa和SR-IOV没有得到测试。
测试工具 Iperf(ping)
-
rtl8139
87Mb/s(1.239ms) -
virtio
89Mb/s(1.140ms) -
Virtio + host_net
92Mb/s(1.014ms) -
Macvtap(bridge) + virtio + host_net
94Mb/s(0.989ms) -
host
95Mb/s(0.698ms)
总结来看网络虚拟化具有三个层次:
1, 0成本,通过纯软件virtio、vhost、macvtap提升网络性能;
2, 也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按照802.1Qbg中的VEPA模型创建升级版的虚拟网络,引出虚拟机网络流量,减少Host cpu负载,但需要物理交换机的配合;
3, 如果网络性能还是达不到要求,可以尝试SR-IOV技术,不过需要SR-IOV网卡的支持。
总结:文章总共阐述了cpu、内存、磁盘、网络的性能优化方案,大部分都是通过kvm参数和系统内核参数的修改来实现。
以上是关于kvm虚拟机性能调优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