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过后,是时候理性聊聊操作系统和生态了

Posted 宋宝华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喧嚣过后,是时候理性聊聊操作系统和生态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编者按:本文根据魏永明在知乎上的几个有关操作系统的问答整理而来。

如何评价“操作系统不难做,难在生态建设”这一观点?

(这个回答,笔者试着将操作系统看成是生产工具,将生态看成是生产关系。如此一来,貌似很多概念和关系都变清晰了。)

持这个观点的人,通常在评价国产操作系统时说这句话。比如说到桌面操作系统,国产基于 Linux 的操作系统对阵 Windows,说到手机操作系统,国产的鸿蒙对阵 android。他们摆出这个观点,潜台词无外乎如下两条:

  1. 我们有能力开发出自主的国产操作系统。

  2. 友商不配合,国人不支持,生态难建立。

你看,如果将来他们失败了,不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而是友商的问题,国人的问题!为了防止将来被甩锅,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这个观点。当然,反对这个观点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操作系统作为工具性的产品,属于生产工具,好的操作系统代表生产力的提高,而我们常说的围绕操作系统的生态,其实就是指围绕操作系统的上下游配合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

我们知道,新型生产工具的出现,会导致生产关系发生巨大的改变,在原有生产关系里边的富人,可能会成新的生产关系里边的穷人,反之亦然。这种改变,有时候会自然而然发生,但更多的时候,旧的生产关系(往往代表既得利益者)会阻碍新型生产工具的普及。这种情况下,需要打破旧的生产关系,才能让好的生产工具得到普及,整个社会或者某个领域的生产力才能得以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主观能动性来构建一个新的生产关系,也就是建设一个新的生态(打土豪、分田地也算)。但前提是,新型的生产工具必须足够好,必须足够支撑一个全新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说,拿着一个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生产工具,想通过外力来改变已有的生产关系是很难的,几乎不可能的。

芯片以及操作系统,就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两项生产工具。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在于,在一个恰当的节点,利用一个好的操作系统作为工具,可以相对容易地新建或重构一个生产关系。

本次不谈芯片,单谈操作系统。我们从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围绕操作系统的生产关系(也就是所谓生态)的演变过程:

  1. 桌面电脑时代,微软等公司以 DOS/Windows/Office 等产品为依托,成功建立了围绕软件副本许可的商业模式,从而促进了桌面电脑软硬件的大发展。处理器公司、整机公司、操作系统公司、数据库公司、办公软件公司和消费者共同造就了这一前所未有的生产关系。

  2. 互联网时代,Linux 为代表的开源软件基础软件,创造了一个新的围绕开源软件的生产关系,这个生产关系促进了云服务等新型生产工具的发展,全社会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 移动互联网时代,ios/Android 为代表的移动操作系统,创造了一个围绕 App Store 和内容分发为主的新型生产关系,这个生产关系促进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新型生产工具的发展,全社会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显然,你首先需要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全新操作系统,才能让这个操作系统成为构建全新生产关系(生态)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尝试复制已有操作系统的努力,大都失败了。典型的如 OS/2、Meego,前者复制的是 Windows,后者复制的是 Android。

另外一种失败的复制方式,以微软的 Windows Mobile/Phone 操作系统为代表。这次失败,是微软在谷歌及其合作伙伴围绕开源的 Android 构建新的生产关系之时,试图将其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上建立的生产关系(生态),复制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尝试。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的竞争中惨败。Windows Mobile/Phone 的失败,在于微软未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一个新的生产关系。利用旧的生产工具(闭源且收取高昂许可费)来服务新的生产关系,结果自然是惨败。

从这些历史中,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一些操作系统发展的规律出来:

  1. 在信息社会,操作系统是构建一个全新生产关系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生产工具。但没有成功案例证明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可以重构一个已有的生产关系。

  2. 新的操作系统往往和重大的产业重构时机一并出现,如 Windows 之于个人电脑,Linux 之于互联网,Android/iOS 之于移动互联网。大家都说下一个新的产业重构机会是物联网,但看起来又不像,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3. 成功的操作系统具有赢家通吃的属性。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几个高科技公司,苹果、谷歌、微软,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且还在不停地演进。

  4. 发展操作系统需要长期、大量的技术积累。举个例子,前个阶段华为发布了鸿蒙 2.0,大批国人正在为多屏共享这个功能欢呼之时,没过几天苹果就发布了 iOS 15,其中展示了苹果各种设备之间迁移应用的效果。时间如此之短,这说明苹果早就有了相关技术,只是没有拿出来展示而已。

现在看看我们的国产操作系统,是否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国产桌面系统,内核是 Linux、GUI 是 Qt,浏览器核心是 Chromium,没几个核心技术是我们自己发展出来的。大家呼声最高的鸿蒙,以开源的 OpenHarmony 2.0 为例,总代码行数据说达到了 200 万行。要知道,200 万行代码真不算什么,笔者维护的开源窗口系统 MiniGUI 及其组件,总代码行数都已超过 200 万行了,而一个成熟的浏览器引擎,代码行数都要上千万行的。

就这样的国产操作系统,有能力作为构建全新生产关系的基石?我是不信的。

回到“操作系统不难做,难在生态建设”这个观点上。持这个观点的人,要么是缺乏深度思考,要么只是在为自己将来的失败找说辞找退路。不要说不过别人就开始道德绑架,说什么“友商不配合,国人不支持”的话了。

为什么那么多国人认为开发个操作系统不是难事?

的确,国内外有好几个个人维护和开发的操作系统,Linux 不也最初是 Linus 一个人写的嘛。所以,有此想法再正常不过了。

我们之所以认为开发一个操作系统不是难事,就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操作系统的长相已经固定了,我们所谓的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就是按照已有操作系统的模样,重写一遍就算是国产自主了。这个操作系统的模样,说到内核,指的是符合 POSIX 标准,有 Linux 为模板;说到除了裸的内核之外,还要包含现代的应用开发和运行框架,对桌面操作系统就是 Linux+Gtk/Qt,对手机操作系统就是 Android 那个样子,服务器嘛,CentOS 这样的就行。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以上所说的全是开源的!既然有开源的,重写一遍就是浪费时间,拿过来,维护起来,再取个牛逼的名字就可以标榜为国产自主的操作系统。这么多年过去了,国人的操作系统开发实践,就是不停地按照一个已有的设计做一些重复的模仿工作或者是修修补补的工作。懒惰点的,或模仿或抄袭,勤快点的,掺点自己的料进去,美其名曰“集成创新”,其实就是攒系统。

按照这个搞法,当然不是难事!

写到这里算是回答完了吗?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如果把这个问题换个提法,我相信读者一下子就会恍然大悟:“为什么设计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如此之难?

因此,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持此说法的国人,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设计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所以他们认为开发个操作系统并非难事。

以上是关于喧嚣过后,是时候理性聊聊操作系统和生态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聊聊鸿蒙系统与开发者生态前景

西部世界理性分析:IPFS生态的应用以及前景

访谈Eotalk Vol.01:Eoapi,我们希望以开源的方式构建 API 生态系统

我装visual studio.net系统必备 的时候,点跳 过后,怎么让我插入visual studio.net

毕设参考ESP32 + HaaS Python 打造的噪音检测系统,远离喧嚣,安享静谧

Terra生态“大血洗”过后,将对整个加密领域带来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