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实验三《python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Posted 20201113耿翔宇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20201113 实验三《python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01113 2019-2020-2 《Python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Python程序设计》
班级: 2011
姓名: 耿翔宇
学号:20201113
实验教师:王志强
实验日期:2020年5月25日
必修/选修: 公选课

 1.实验内容
创建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端在特定端口监听多个客户请求。客户端和服务端通过Socket套接字(TCP/UDP)进行通信。

(1)创建服务端和客户端,选择一个通信端口,用Python语言编程实现通信演示程序;

(2)要求包含文件的基本操作,例如打开和读写操作。

(3)要求发送方从文件读取内容,加密后并传输;接收方收到密文并解密,保存在文件中。

(4)程序代码托管到码云。


2. 实验过程及结果

分析实验要求,需要建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通信,通信的内容要存放在文件中,且在消息发送前后进行加解密。所以可以先写好框架,就是使用socket进行通信的代码。

客户端:导入socket模块,创建套接字,连接远端地址(s.connect()),连接后发送和接收数据(s.sendall(),s.recv()),传输完毕,关闭套接字(s.close())。

服务器端:导入socket模块,创建套接字,绑定套接字到本地IP与端口(s.bind()),开始监听连接(s.listen()),进入循环,不断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s.accept()),然后接收传来的数据,并发送给对方数据(s.recv(),s.sendall()),传输完毕后,关闭套接字(s.close())。

先使用该代码进行简单的连接,确保可以通信之后,再在客户端创建一个文件send.txt,将需要传输的消息写入文件,通信前将文件的内容读出,再进行传输。服务器端收到该消息后,创建一个文件recieve.txt并将通信内容写入文件中。

最后添加加解密的操作,先从老师给的链接上找到最简单的加解密方法--base64,将该模块导入,在客户端进行通信前对消息使用base64.b32encode()函数加密后再进行传输,在服务器端再使用base64.b32decode()函数对收到的消息进行解密,解密后再保存至文件中。


 

 

 

 

 

 

 

 

 

 

 

  最后代码push到码云

https://gitee.com/geng-xiangyu/pythonProject5/blob/%E7%AC%AC%E4%B8%89%E6%AC%A1%E4%BD%9C%E4%B8%9A/socket%E7%BC%96%E7%A8%8B%E6%B1%87%E7%BC%96%E5%AE%A2%E6%88%B7%E7%AB%AF.pysocket编程汇编客户端.py

https://gitee.com/geng-xiangyu/pythonProject5/blob/%E7%AC%AC%E4%B8%89%E6%AC%A1%E4%BD%9C%E4%B8%9A/socket%E7%BC%96%E7%A8%8B%E6%B1%87%E7%BC%96%E6%9C%8D%E5%8A%A1%E5%99%A8%E7%AB%AF.pysocket编程汇编服务器端.py

3.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问题:在前期测试代码时总会提示端口只能用一次的错误

解决方案:每次程序有错误发生异常终止后都要换一个新端口重新连接

其他

这次实验也不难,就是把前面学到的基本知识综合起来,实验前先分析好程序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如何去实现相应的功能,最后再写,一步一步添加功能,这样做起来更容易些。写代码的时候也要十分仔细,比如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连接通信的过程,因为我总共进行了三次传输,所以每次的发送和接收都要检查,不能搞混了。一段代码,哪怕时很简单的代码,要让它完美运行,也要不断的修改润色,而且因为我对前面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所以修改代码的次数也较多,每次修改都要换新的端口,导致我总共用了将近10个端口。这也提醒我要不断温故而知新,多操作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


 

 

以上是关于20201113 实验三《python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2017-2018-2 20165331 实验三《敏捷开发与XP实践》实验报告

java实验三预习报告

网络方向实训-企业园区网络设计-Doing,,,

20203315 实验三《Python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20193120 实验三《Python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20193120 实验三《Python程序设计》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