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图解TCP三次握手过程
Posted 一叶飘舟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动画图解TCP三次握手过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TCP 三次握手过程不管是对于本科计算机网络学习还是考研考计网的同学来说都是必考的一个,所以要掌握 TCP 整个握手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TCP 是什么?
TC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的简称,它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在学习 TCP 握手过程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 TCP 报文头部的一些标志信息,因为在 TCP 握手的过程中,要用到TCP报文头部的一些信息。
TCP头部
1.1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对于端口,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可以想象发送方很多的窗户,接收方也有很多的窗户,这些窗口都标有不同的端口号,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就分别代表从哪个规定的串口发送到对方接收的窗口。不同的应用程序都有着不同的端口,比如HTTP端口80,SMTP端口25等。
1.2 序号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在一个TCP连接中传送的字节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按顺序编号。接收端根据这个编号进行确认,保证分割的数据段在原始数据包的位置。
通俗一点的讲,每个字段在传送中用序列号来标记自己位置的,而这个字段就是用来完成双方传输中确保字段原始位置是按照传输顺序的。(发送方是数据是怎样一个顺序,到了接受方也要确保是这个顺序)
1.3 确认号
确认号是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确认号 = N,则表示到序号N-1为止的所有数据都已经正确收到。例如:B正确收到了A发送过来的一个报文段,其序号字段值为500,而数据字段长度是200字节(序号501~700),这表明B正确收到了A发送的到序号700为止的数据,因此B期望收到A的下一个数据序号是701,于是B在发送给A的确认报文段中把确认号置为701。
1.4 标志位
TCP首部中有 6 个标志比特,它们中的多个可同时被设置为 1
,主要是用于操控 TCP
的状态机的,依次为URG,ACK,PSH,RST,SYN,FIN
。今天我们只介绍我们用到的三个。
1.4.1 确认ACK
这个标志位可以理解为发送端发送数据到接收端,发送的时候 ACK置 为 0,一旦接收端接收数据之后,就将 ACK 置为 1,发送端接收到之后,就知道了接收端已经接收了数据。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且仅当ACK = 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TCP规定,在连接建立后,所有传送的报文段 都将ACK置为1。
1.4.2 同步SYN
SYN是同步序列号,在建立TCP连接时用来同步序号。当SYN=1,ACK=0时,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若对方同意建立连接,则应在响应的报文段中使SYN=1,ACK=1。因此,SYN置为1就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1.4.3 终止FIN
当发送端已经达到数据末尾,也就是说双方的数据传送完成,没有数据可以传送了,发送方FIN标志位置为1后,表示此报文段的发送方数据发送完毕,请求释放连接。
二 TCP三次握手过程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 要是每一方都能确知对方的存在
- 要允许双方协商一些参数(如窗口最大值,是否使用窗口扩大选项以及时间戳选项等)
- 能够对运输实体资源(如缓冲大小、连接表中的项目等)进行分配
掌握了这些,TCP 的三次握手就简单多了。下面我们就以动画形式进行拆解三次握手过程。
初始状态:客户端处于closed(关闭)
状态,服务器处于listen(监听)
状态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请求报文将SYN = 1
同步序列号和初始化序列号seq = x
发送给服务端,发送完之后客户端处于SYN_Send
状态。
TCP三次握手之第一次握手
第二次握手:服务端受到SYN
请求报文之后,如果同意连接,会以自己的同步序列号SYN(服务端) = 1
、初始化序列号seq = y
和确认序列号(期望下次收到的数据包)ack = x+ 1
以及确认号ACK = 1
报文作为应答,服务器为SYN_Receive
状态。
TCP三次握手之第二次握手
第三次握手: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的SYN + ACK
之后,知道可以下次可以发送了下一序列的数据包了,然后发送同步序列号ack = y + 1
和数据包的序列号seq = x + 1
以及确认号ACK = 1
确认包作为应答,客户端转为established
状态。
TCP三次握手之第三次握手
三、为什么不能是一次、二次握手,而必须是三次握手?
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
所谓“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是这样产生的。考虑一种正常情况:A发出连接请求,但因连接请求报文丢失而未收到确认。于是A在重传一次连接请求,后来收到了确认,建立了连接。数据传输完毕后,就释放了连接。在此过程中,A一共发送了两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其中一个丢失,第二个到达了B。没有已经失效的报文段。
但现在出现一种异常情况,即A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些网络结点长时间滞留了,以至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B。本来这是一个早已经失效的报文段,但B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A又发出一次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A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假定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B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
由于现在A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B的确认,也不会向B发送数据,但B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了,并一直等待A发来数据。B的许多资源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例如在刚才的情况下,A不会向B的确认发出确认。B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A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
四、三次握手数据包分析
从图中分析,端口13789–>80, 80–>13789, 13789–>80,是三次握手的过程(找对应的端口即可)
其中13789是本机端口,80是服务器端口
过程分析:
13789–>80:[SYN], Seq=0,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SYN标志位,Seq=0,SYN占据第一个标志位(SYN=1)
80–>13789:[SYN, ACK], Seq=0,ACK=1 (ACK=Seq(客户端)+1)
13789–>80: [ACK], Seq=1, ACK=1 (Seq=ACK(服务端), ACK=Seq(服务端)+1)
下面重点介绍下确认序列号和确认号有啥区别
理解TCP序列号(Sequence Number)和确认号(Acknowledgment Number)
原文见:Understanding TCP Sequence and Acknowledgment Numbers - PacketLife.net
如果你正在读这篇文章,很可能你对TCP“非著名”的“三次握手”或者说“SYN,SYN/ACK,ACK”已经很熟悉了。不幸的是,对很多人来说,对TCP的学习就仅限于此了。尽管年代久远,TCP仍是一个相当复杂并且值得研究的协议。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你能够更加熟练的检查Wireshark中的TCP序列号和确认号
在我们开始之前,确保在Wireshark中打开示例(请到作者原文中下载)并亲自实践一下
示例中仅包含一个单独的HTTP请求,请求的流程是:web浏览器向web服务器请求一个单独的图片文件,服务器返回一个成功的响应(HTTP/1.1200 OK),响应中包含请求的文件。右键示例文件中任意一个TCP包并且选择Follow TCP Stream就可在单独的窗口查看原始的TCP流
客户端请求使用红色显示,服务端响应使用蓝色显示
TCP三次握手
TCP在其协议头中使用大量的标志位或者说1位(bit)布尔域来控制连接状态,我们最感兴趣的3个标志位如下:
SYN - 创建一个连接
FIN - 终结一个连接
ACK - 确认接收到的数据
就像我们看见的那样,一个包中有可以设置多个标志位
选择Wireshark中的“包”1并且展开中间面板的TCP层解析,然后展开TCP头中的标志位域,这里我们可以看见所有解析出来的TCP标志位,需要注意的是,“包1”设置了SYN标志位
使用同样的方式操作“包2”。可以看到"包2"设置了2个标志位:ACK - 用来确认收到客户端的SYN包,SYN - 用来表明服务端也希望建立TCP连接
从客户端发来的“包3”只设置了ACK标志位。这3个包完成了最初的TCP3次握手
序列号和确认号:
TCP会话的每一端都包含一个32位(bit)的序列号,该序列号被用来跟踪该端发送的数据量。每一个包中都包含序列号,在接收端则通过确认号用来通知发送端数据成功接收
当某个主机开启一个TCP会话时,他的初始序列号是随机的,可能是0和4,294,967,295之间的任意值,然而,像Wireshark这种工具,通常显示的都是相对序列号/确认号,而不是实际序列号/确认号,相对序列号/确认号是和TCP会话的初始序列号相关联的。这是很方便的,因为比起真实序列号/确认号,跟踪更小的相对序列号/确认号会相对容易一些
比如,在“包1”中,最初的相对序列号的值是0,但是最下方面板中的ASCII码显示真实序列号的值是0xf61c6cbe,转化为10进制为4129057982
如果想要关闭相对序列号/确认号,可以选择Wireshark菜单栏中的 Edit -> Preferences ->protocols ->TCP,去掉Relative sequence number后面勾选框中的√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接下来的部分依然使用相对序列号/确认号
为了更好的理解在整个TCP会话期间,TCP序列号和确认号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可以使用Wireshark内置的绘制流功能,选择菜单栏中的 Statistics ->Flow Graph...->TCP flow ->OK
Wireshark会自动创建一个TCP流的图形摘要
每行代表一个单独的TCP包,左边列显示时间,中间列显示包的方向、TCP端口、段长度和设置的标志位,右边列以10进制的方式显示相关序列号/确认号,在这里选中任意行会高亮主窗口中该行所关联的包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流图更好的理解序列号和确认号是如何工作的
包1:
TCP会话的每一端的序列号都从0开始,同样的,确认号也从0开始,因为此时通话还未开始,没有通话的另一端需要确认(我使用的Wireshark版本和原作者不同,Wireshark1.10.2中,包1不显示确认号)
包2:
服务端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响应中附带序列号0(由于这是服务端在该次TCP会话中发送的第一个包,所以序列号为0)和相对确认号1(表明服务端收到了客户端发送的包1中的SYN)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客户端没有发送任何有效数据,确认号还是被加1,这是因为接收的包中包含SYN或FIN标志位(并不会对有效数据的计数产生影响,因为含有SYN或FIN标志位的包并不携带有效数据)
包3:
和包2中一样,客户端使用确认号1响应服务端的序列号0,同时响应中也包含了客户端自己的序列号(由于服务端发送的包中确认收到了客户端发送的SYN,故客户端的序列号由0变为1)
此时,通信的两端的序列号都为1,通信两端的序列号增1发生在所有TCP会话的建立过程中
包4:
这是流中第一个携带有效数据的包(确切的说,是客户端发送的HTTP请求),序列号依然为1,因为到上个包为止,还没有发送任何数据,确认号也保持1不变,因为客户端没有从服务端接收到任何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包中有效数据的长度为725字节
包5:
当上层处理HTTP请求时,服务端发送该包来确认客户端在包4中发来的数据,需要注意的是,确认号的值增加了725(725是包4中有效数据长度),变为726,简单来说,服务端以此来告知客户端端,目前为止,我总共收到了726字节的数据,服务端的序列号保持为1不变
包6:
这个包标志着服务端返回HTTP响应的开始,序列号依然为1,因为服务端在该包之前返回的包中都不带有有效数据,该包带有1448字节的有效数据
包7:
由于上个数据包的发送,TCP客户端的序列号增长至726,从服务端接收了1448字节的数据,客户端的确认号由1增长至1449
在抓包文件的主体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过程的不断的重复,客户端的序列号一直是726,因为客户端除了最初的725字节数据没有再向服务端发送数据,服务端的序列号则与此相反,由于服务端不断的发送HTTP响应,故其序列号一直在增长
序列号为当前端成功发送的数据位数,确认号为当前端成功接收的数据位数,SYN标志位和FIN标志位也要占1位
关闭连接
包38:
在确认了服务端发送过来的最后一个数据段之后,客户端将处理整个HTTP响应并决定不需要进一步通信了。此时客户端发送设置了FIN标志位的包38,其确认号和之前的包37一样
包39:
服务端通过将确认号加1的方式回应客户端期望关闭连接的请求(这里和包2中确认SYN标志位时所作的操作是一样的),同时设置当前包的FIN标志位
包40:
客户端发送最终序列号727,通过将确认号加1的方式确认服务端的FIN包
此时,通信双方都终结了会话并且可以释放用于维持会话所占用的资源
以上是关于动画图解TCP三次握手过程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