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项目里程碑管控参考--开发视角
Posted 杨不羁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0项目里程碑管控参考--开发视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的:
由于1.0项目/2.0项目的需求复杂, 开发上线周期长, 变更多, 初次上线容易产生大量问题, 故为此类项目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里程碑(以40个工作日为标准):
准备阶段 | 目的: 完成项目前期调研,明确项目的核心业务需求和定位,确定系统技术方案选型,负责人完成核心功能论证。 | 持续时间: 10个工作日 | ||
前提条件 | 具体工作内容 | 时间表 | 输出或完成标志 | 备注 |
---|---|---|---|---|
产品明确项目核心需求,完成对核心功能设计 | 技术负责人同产品负责人完成核心需求和定位沟通 | 第-10天 | ||
产品和技术初步方案沟通确定 | 产品进行整体的需求文档编写和原型功能设计 | 第-9天 | 完成核心版本原型设计和功能需求说明(30%) | |
产品核心功能明确(30%) | 技术负责人进行系统的技术架构初步设计和论证 | 第-8天 | 系统核心架构设计,系统技术难点明确 | |
产品核心功能明确(60%) | 技术负责人进行系统功能论证,扩展性论证,明确核心功能点和开发资源预估 | 第-8天-第-5天 | 同产品明确核心功能并将核心需求功能点达成一致,产品根据此进行原型和业务流程图完善 | |
产品完成核心功能(100%) | 产品进行增量功能讨论,完成孵化项目上线功能需求列表,同UI进行确认,确保核心功能对应UI在10天后能满足50%就绪 | 第-4天 | 同UI完成核心功能确认,明确在核心迭代开发开始之前UI的完成情况 |
|
产品prd,原型设计明确(40%) | 技术负责人进行核心领域模型设计和数据库建模设计,对系统健壮性和扩展性进行论证 | 第-3天-第-2天 | 系统核心领域模型建模,数据库建模及存储模型设计 | |
产品prd,原型设计明确(60%) | 技术负责人任务预估,功能模块拆分,人员需求规划 | 第-1天 | 完成项目启动会准备 |
|
启动阶段 | 目的: 完成项目资源需求,三方依赖风险预估,完成团队内人员信息同步,项目核心架构设计完成评审 | 持续时间: 5个工作日 | ||
前提条件 | 具体工作内容 | 时间表 | 输出或完成标志 | 备注 |
---|---|---|---|---|
完成准备阶段 | 项目启动会 | 第1天 | 完成项目人员确定,风险识别 | 明确参与人,资源依赖等信息 |
项目有原型文档(功能页面>80%) | 需求讲解会 | 第2天 | 完成整体细节需求的讨论及分析,完成创新项目1.0需要交付的验收标准,按照功能将功能点创建行云任务卡片 | 产品需求文档,原型,UI,需求讲解会召开。 产出文档:1、PRD(BRD)、原型及UI。 |
所有功能有对应的行云卡片(覆盖>80%功能点) | 架构设计评审 | 第3天 | 技术负责人根据产品需求和准备阶段完成设计,进行系统分层和核心架构设计评审,完成行云卡片功能任务拆分和初步估点 | 技术负责人主导行云卡片分解任务和初步估点时间 |
所有功能有对应的行云卡片(覆盖>80%功能点) | 需求卡片任务分配 | 第4天 | 技术负责人基于核心架构设计和业务论证,将核心迭代的卡片任务分配到人, 并同步设计思路和实现流程 | 技术负责人主导核心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流程,并同步组员 |
技术负责人完成核心架构设计评审和任务卡片分配 | 明确项目各迭代任务 | 第4天 | 技术负责人根据优先级和功能难度,将卡片划分为核心迭代,增量迭代1,增量迭代2,确保核心迭代能达成MVP验证 |
|
架构设计评审 | 核心功能业务领域设计评审 | 第5天 | 完成项目整体业务领域设计评审,数据存储模型设计评审,完成重要业务功能的时序流程评审 | 完成评审, 解决整体系统在后续开发中的难点,确保不出现设计返工 |
Core迭代 | 目的: 完成核心功能开发联调,完成开发环境搭建部署,完成核心迭代功能的整体自测和测试环境提测 | 持续时间: 15个工作日 | ||
前提条件 | 具体工作内容 | 时间表 | 输出或完成标志 | 备注 |
---|---|---|---|---|
卡片分配完成 | 项目成员根据卡片进行实现设计和接口设计 | 第6-7天 | 具体任务卡片开发人员进行实现设计和接口设计,并将接口进行前后端和测试人员同步评审 | |
接口设计(80%) | 完成前后端交互及接口评审 | 第7天-第8天 | 完成核心基础功能开发,完成基础功能对应接口的文档书写(Swagger),保证测试人员和前端人员的接口依赖,完成全量前后端交互接口设计和评审 | |
接口评审完成 | 完成内部领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评审 | 第9天 | 完成内部领域模型和数据库表设计评审 | |
开发环境部署并调试成功 | 第9天 | 完成开发环境搭建,依赖申请, 独立可用的Linux服务器, JCI任务及对应脚本部署 | ||
卡片P0测试用例(40%) | 研发对卡片完成研发开发,并根据测试提供P0用例进行UT测试编写 | 第10天-第12天 | 完成代码接口层面UT测试,对外依赖进行mock测试,代码逐步完成review,核心代码功能开发及内部自测 | |
卡片P0测试用例(80%) | 研发针对剩余工作进行开发完成,保证核心流程自测完成SIT | 第13天-第16天 | 代码进行流程打通测试,完成业务功能逻辑的联调保证,代码完成review并提交开发环境部署 | |
卡片研发完成 | 后端研发配合前端研发进行端对端联调,保证核心主干流程P0能覆盖并在开发环境测试通过 | 第16天-第19天 | 完成代码的联调测试,能实现端对端的流程走通 | |
提供全量的部署脚本 | 第18天 | 按应用为维度,提供数据库表初始化脚本, 系统配置,jsf配置,jmq配置,缓存配置等初始化脚本 | ||
端对端的联调完成 | 整理信息和接口文档,部署初始化等进行测试环境部署配置及完成提测 | 第20天 | 完成核心功能测试提测 |
增量迭代1 | 目的: 完成核心功能在测试环境进行核心逻辑流程验证,实现增量迭代1功能开发和自测 | 持续时间: 7个工作日 | ||
前提条件 | 具体工作内容 | 时间表 | 输出或完成标志 | 备注 |
---|---|---|---|---|
卡片分配完成 | 进行增量迭代1卡片拆分和功能细化 | 第20天 | 保证增量迭代1卡片拆分完成,同步组内开发人员迭代开发目标和提测功能目标 | |
接口设计(80%) | 完成增量迭代1前后端交互及接口评审 | 第21天 | 完成增量功能开发,完成基础功能对应接口的文档书写(Swagger),保证测试人员和前端人员的接口依赖,完成全量前后端交互接口设计和评审 | |
接口评审 | 完成内部领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评审 | 第22天 | 完成内部领域模型和数据库表设计评审 | |
卡片P0测试用例(40%) | 研发对卡片完成研发开发,并根据测试提供P0用例进行UT测试 | 第22天-第24天 | 完成代码接口层面UT测试,对外依赖进行mock测试,代码逐步完成review,核心代码功能开发及内部自测 | |
卡片研发完成 | 后端研发配合前端研发进行端对端联调,保证核心主干流程能覆盖并测试通过,SIT | 第25天-第26天 | 完成代码的联调测试,能实现端对端的流程走通, 完成增量迭代提测准备 | |
端对端的联调完成 | 整理信息和接口文档,部署初始化等进行测试环境部署配置及完成提测 | 第27天 | 完成核心功能测试提测 |
增量迭代2 | 目的: 完成剩余开发任务,并进行全流程全功能的联调验证,进行系统可靠性和缓存分析设计,根据压测信息进行系统功能瓶颈优化 | 持续时间: 7个工作日 | ||
前提条件 | 具体工作内容 | 时间表 | 输出或完成标志 | 备注 |
---|---|---|---|---|
卡片分配完成 | 研发技术负责人在确认核心迭代流程提测完成后,进行增量迭代1卡片拆分和细化 | 第27天 | 保证增量迭代2卡片拆分完成,同步组内开发人员迭代开发目标和提测功能目标 | |
卡片P0测试用例(40%) | 研发对卡片完成研发开发,并根据测试提供P0用例进行UT测试 | 第28天-第30天 | 完成代码接口层面UT测试,对外依赖进行mock测试,代码逐步完成review,核心代码功能开发及内部自测 | |
卡片研发完成 | 后端研发配合前端研发进行端对端联调,保证核心主干流程能覆盖并测试通过,SIT | 第30天-第32天 | 完成代码的联调测试,能实现端对端的流程走通, 完成增量迭代提测准备 | |
压测性能报告生成 | 根据压测结果分析系统健壮性和稳定性,提高系统生产稳定性 | 第32天-第34天 | 完成系统健壮性和稳定性优化,对代码进行场景走查 |
上线阶段 | 目的: 完成上线前系统的回归测试,完成线上环境的清洗和配置检查,进行线上业务验收 | 持续时间: 5个工作日 | ||
前提条件 | 具体工作内容 | 时间表 | 输出或完成标志 | 备注 |
---|---|---|---|---|
压测分析完成 | 进行生产环境容量预估和集群规模预估 | 第35天 | 完成生产环境资源需求表,进行生产环境资源申请 | |
增量迭代2测试(80%) | 进行线上环境申请,依赖中间件申请,线上机器环境申请和线上部署打包准备 | 第35天-第36天 | 线上环境部署准备完成,线上脚本部署准备,打包部署流程申请完成 | |
功能测试完成 | 测试进行上线回归验证,研发将应用发布到生产环境,在生产环境上进行投产前回归 | 第36天-第40天 | 完成线上回归验证,完成生产部署容量预估和集群规模预估 | |
生产环境回归完成 | 生产环境分批上线,灰度投产 | 第40天 | 完成生产环境部署 |
以上是关于1.0项目里程碑管控参考--开发视角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