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上的协程(第一部分):了解背景

Posted Calvin880828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Android 上的协程(第一部分):了解背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ndroid 上的协程(第一部分):了解背景


这篇文章重点介绍协程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解决的问题。

协程解决什么问题?

Kotlin协程引入了一种新的并发方式,可以在 Android 上使用它来简化异步代码。虽然协程在 1.3 中是 Kotlin 的新概念,但协程的概念自编程语言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第一个探索使用协程的语言是1967 年的Simula。

在过去的几年中,协程越来越受欢迎,现在已包含在许多流行的编程语言中,例如javascript、C#、Python、Ruby和Go等等。Kotlin 协程基于已用于构建大型应用程序的既定概念。

在 Android 上,协程可以很好地解决两个问题:

长时间运行的任务是花费太长时间阻塞主线程的任务。
Main-safety允许您确保可以从主线程调用任何挂起函数。
让我们深入了解协程,看看协程如何帮助我们以更简洁的方式构建代码!

长时间运行的任务

获取网页或与 API 交互都涉及发出网络请求。类似地,从数据库读取或从磁盘加载图像涉及读取文件。这些类型的事情就是我所说的长时间运行的任务——这些任务花费的时间太长以至于您的应用程序无法停止并等待它们!

与网络请求相比,现代手机执行代码的速度可能很难理解。在 Pixel 2 上,单个 CPU 周期仅需不到 0.0000000004 秒,这个数字很难用人类的术语来理解。但是,如果您将网络请求视为一眨眼,大约 400 毫秒(0.4 秒),就更容易理解 CPU 的运行速度。一眨眼的功夫,或者一个有点慢的网络请求,CPU 可以执行超过 10 亿个周期!

在 Android 上,每个应用程序都有一个主线程,负责处理 UI(如绘图视图)和协调用户交互。如果此线程上发生过多工作,应用程序似乎会挂起或变慢,从而导致不良的用户体验。任何长时间运行的任务都应该在不阻塞主线程的情况下完成,这样您的应用程序就不会显示所谓的“卡顿”,如冻结的动画,或者对触摸事件的响应缓慢。

为了在主线程之外执行网络请求,一个常见的模式是回调。回调提供了一个库的句柄,它可以用来在将来某个时间回调到您的代码中。使用回调的话,获取developer.android.com上的数据可能是下面的样子:

class ViewModel: ViewModel() 
   fun fetchDocs() 
       get("developer.android.com")  result ->
           show(result)
       
    

即使get是从主线程调用,它也会使用另一个线程来执行网络请求。然后,一旦网络上的结果可用,就会在主线程上调用回调。这是处理长时间运行任务的好方法,像Retrofit这样的库可以帮助您在不阻塞主线程的情况下发出网络请求。

使用协同程序处理长时间运行的任务

协程是一种简化用于管理长时间运行任务(如fetchDocs. 为了探索协程如何使长时间运行的任务的代码更简单,让我们重写上面的回调示例以使用协程。

// Dispatchers.Main
suspend fun fetchDocs() 
    // Dispatchers.Main
    val result = get("developer.android.com")
    // Dispatchers.Main
    show(result)

// look at this in the next section
suspend fun get(url: String) = withContext(Dispatchers.IO)/*...*/

这段代码不会阻塞主线程吗?get它如何从没有返回结果等待网络请求并阻塞?它事实证明,协程为 Kotlin 提供了一种执行此代码且从不阻塞主线程的方法。

协程通过添加两个新操作建立在常规函数之上。除了invoke(或 call)和return之外,协程还添加了suspendresume

  • suspend — 暂停当前协程的执行,保存所有局部变量
  • resume — 从暂停的地方继续暂停的协程
    此功能由 Kotlin 通过函数上的 suspend 关键字添加。您只能从其他挂起函数调用挂起函数,或者使用协程构建器(如launch启动新协程)。

Suspend 和 Resume 一起工作来代替回调。

在上面的示例中,get将在启动网络请求之前暂停协程。该函数get仍将负责在主线程之外运行网络请求。然后,当网络请求完成时,它可以简单地恢复它挂起的协程,而不是调用回调来通知主线程。


查看如何fetchDocs执行,您可以了解suspend 的工作原理。每当协程挂起时,都会复制并保存当前堆栈帧(Kotlin 用来跟踪正在运行的函数及其变量的位置)。当它恢复时,堆栈帧从它保存的地方被复制回来并再次开始运行。在动画中间——当主线程上的所有协程都挂起时,主线程可以自由地更新屏幕和处理用户事件。suspend 和 resume 一起替换回调。很简约!

当主线程上的所有协程都挂起后,主线程就可以自由地做其他工作了。
即使我们编写了看起来完全像阻塞网络请求的简单顺序代码,协程也会按照我们的需要运行我们的代码并避免阻塞主线程!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何使用协程来实现主安全并探索调度程序。

协同程序的主要安全性

在 Kotlin 协程中,编写良好的挂起函数始终可以安全地从主线程调用。不管他们做什么,他们应该总是允许任何线程调用他们。
但是,我们在 Android 应用程序中做的很多事情都太慢而无法在主线程上发生。网络请求、解析 JSON、从数据库读取或写入,甚至只是遍历大型列表。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运行缓慢到足以导致用户可见的“卡顿”,并且应该在主线程之外运行。
使用suspend不会告诉 Kotlin 在后台线程上运行函数。值得清楚且经常说的是协程将在主线程上运行。事实上,在启动协程以响应 UI 事件时使用Dispatchers.Main.immediate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这样,如果您最终没有执行需要 main-safety 的长时间运行的任务,结果可以在下一帧中为用户提供。

协程会运行在主线程上,挂起不代表后台。

Default要使一个对于主线程来说工作速度太慢的函数是主安全的,您可以告诉 Kotlin 协程在 the或dispatcher上执行工作IO。在 Kotlin 中,所有协程都必须在调度程序中运行——即使它们在主线程上运行也是如此。协程可以自行暂停,而调度程序知道如何恢复它们。

为了指定协程应该在何处运行,Kotlin 提供了三个可用于线程分派的分派器。

+-----------------------------------+
|         Dispatchers.Main          |
+-----------------------------------+
| Main thread on Android, interact  |
| with the UI and perform light     |
| work                              |
+-----------------------------------+
| - Calling suspend functions       |
| - Call UI functions               |
| - Updating LiveData               |
+-----------------------------------+

+-----------------------------------+
|          Dispatchers.IO           |
+-----------------------------------+
| Optimized for disk and network IO |
| off the main thread               |
+-----------------------------------+
| - Database*                       |
| - Reading/writing files           |
| - Networking**                    |
+-----------------------------------+

+-----------------------------------+
|        Dispatchers.Default        |
+-----------------------------------+
| Optimized for CPU intensive work  |
| off the main thread               |
+-----------------------------------+
| - Sorting a list                  |
| - Parsing JSON                    |
| - DiffUtils                       |
+-----------------------------------+

如果您使用挂起函数、RxJava或LiveData , Room将自动提供主安全。

Retrofit和Volley等网络库管理它们自己的线程,并且在与 Kotlin 协程一起使用时不需要在代码中显式维护主安全。

继续上面的示例,让我们使用调度程序来定义函数get。get在您调用的主体内withContext(Dispatchers.IO) 创建一个将在IO调度程序上运行的块。您放入该块内的任何代码将始终在调度程序上执行IO。由于withContext它本身是一个挂起函数,它将使用协程来提供主要安全性。

// Dispatchers.Main
suspend fun fetchDocs() 
    // Dispatchers.Main
    val result = get("developer.android.com")
    // Dispatchers.Main
    show(result)

// Dispatchers.Main
suspend fun get(url: String) =
    // Dispatchers.Main
    withContext(Dispatchers.IO) 
        // Dispatchers.IO
        /* perform blocking network IO here */
    
    // Dispatchers.Main

使用协程,您可以使用细粒度控制进行线程分派。因为withContext允许您控制任何代码行在哪个线程上执行而无需引入回调来返回结果,所以您可以将它应用于非常小的功能,例如从数据库读取或执行网络请求。因此,一个好的做法是withContext确保每个函数都可以安全地在任何Dispatcher包含上调用Main——这样调用者就不必考虑执行该函数需要什么线程。

在这个例子中,fetchDocs在主线程上执行,但可以安全地调用get它在后台执行网络请求。因为协程支持suspendresume,一旦块withContext完成,主线程上的协程将恢复结果。

编写良好的挂起函数总是可以安全地从主线程(或主线程)调用。

使每个挂起函数都是主线程安全的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如果它做任何涉及磁盘、网络的事情,甚至只是使用过多的 CPU,请使用withContext它来确保从主线程调用是安全的。这是 Retrofit 和 Room 等基于协程的库所遵循的模式。如果您在整个代码库中都遵循这种风格,您的代码将会更加简单,并且可以避免将线程问题与应用程序逻辑混在一起。如果始终遵循,协程可以在主线程上自由启动并使用简单的代码发出网络或数据库请求,同时保证用户不会看到“卡顿”。

withContext的表现

withContext与提供主要安全性的回调或 RxJava 一样快。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优化withContext调用,使其超出回调所能达到的范围。如果一个函数将对数据库进行 10 次调用,您可以告诉 Kotlin 在所有 10 次调用周围切换一次withContext。然后,即使数据库 library 会对withContext重复调用,它也会留在同一个调度程序上并遵循快速路径。此外,对Dispatchers.Default和之间的切换Dispatchers.IO进行了优化,以尽可能避免线程切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协程最擅长解决的问题。协程是编程语言中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最近变得流行,因为它们能够简化与网络交互的代码。

在 Android 上,您可以使用它们来解决两个非常常见的问题:
1.简化长时间运行任务的代码,例如从网络、磁盘读取,甚至解析大型 JSON 结果。
2.执行精确的 main-safety 以确保您不会意外阻塞主线程而不会使代码难以读写。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   今日科技快讯   /


工信部近日发布了2019年1-11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亿户,同比增长2.7%,较上年末净增3486万户。其中,4G用户规模为12.76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9.7%,占比较上年末提高5.3个百分点。


/   作者简介   /


又到了开心的周五,看完本篇,即将放假,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

本篇文章自代码都tm飞了的投稿,全盘分析了Kotlin协程Coroutines,相信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感谢作者贡献的精彩文章!


代码都tm飞了的博客地址:
https://me.csdn.net/NJP_NJP


/   理解异步回调本质   /

学习了Kotlin协程之后感觉协程是个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但是如果习惯了之前的编程方式,刚接触Kotlin协程的话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这里我总结了自己对于Kotlin协程的理解和学习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异步


我记得小学二年级碰到过一个让我受益终身的数学题:
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碗需要5分钟,扫地需要5分钟,请问做完这三件事,总共需要几分钟?从此我做什么事,都事先想想先后顺序,看看可不可以一并去做。

长大后才知道这就是异步的用法,它其实已经渗透到你的生活中。


上面这段话节选自:余叶《代码里的世界观——通往架构师之路》,这段话中揭示了异步的本质。异步意味着同时进行一个以上彼此目的不同的任务。


如果上面三个任务一个一个按部就班地去做的话,你可能总共需要25分钟。但是烧开水的时候并不需要你在一旁一直等待着,如果你利用烧开水的时间去完成洗碗和扫地的任务,你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完成以上三个任务。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接着试着对着Android(或者其他任何UI开发框架)的线程模型类比一下:

你是主线程。烧开水是个耗时操作(比如网络请求),洗碗和扫地是与视图相关的非耗时操作。洗碗和扫地必须由你本人亲自完成(视图相关的工作只能交给主线程),烧开水可以交给电磁炉完成,你只需要按下电磁炉的开关(可以类比成网络请求的发起)。

没有使用异步也就意味着你在烧开水的时候一直在旁边等待着,无法完成其他工作,这也就意味着Android在等待网络请求的时候主线程阻塞,视图卡顿无法交互,这在Android中当然是不允许的。

所以必须使用异步的方式,你(主线程)在按下电磁炉开关(发起网络请求)之后就继续完成洗碗扫地(视图交互)等其他任务了。


所以异步很好理解,就是同时进行着不同的任务就叫做异步。


2. 为什么需要回调


当你按下电磁炉的按钮,并地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扫地的任务,你感到很有成就感。心里想:异步机制真好,原来25分钟的工作如今只需要15分钟就能完成,以后我任何的工作都要异步地完成。

不过你并没有高兴太久,在洗碗时你遇到了麻烦。碗和盘子上沾满了油污,单靠自来水和洗洁精根本搞不定,这时你想到了别人教你的方法,常温的水洗不掉的油污用热水就可以轻松洗掉。

但是你发现暖水瓶是空的,而放在电磁炉上的水刚烧了5分钟,还不够热,也就是说你必须等待水烧开了才能开始洗碗。


这时你不禁陷入了思考:异步机制真的是万能的吗?对于有前后依赖关系的任务,异步该如何处理呢?这段等待烧水的时间我可以去做其他工作吗?我怎么确定水什么时候才能烧开呢?

这时,你眼前一亮:你发现了买水壶时赠送的一个配件,那是一个汽笛,它可以在水烧开的时候发出鸣叫声。听到了汽笛声你就可以知道水烧开了,接着就可以用刚烧开的热水来刷碗,并且烧水的过程中你仍然可以去完成其他工作(比如看技术博客),而不用担心烧水的问题。这个汽笛就可以看成异步中的回调机制。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同样地我们来类比一下Android开发中的场景:

洗碗(渲染某个视图)依赖于烧开水(网络请求)这个耗时操作的结果才能进行,所以你(主线程)在按下电磁炉开关(发起网络请求)的时候,为水壶装上了汽笛(为网络请求配置了回调),以便在水烧开(网络请求完成)的时候,汽笛发出鸣叫(回调函数被调用)你(主线程)就可以继续用烧开的水(网络请求的结果)洗碗(渲染某个视图)了,而等待水烧开(等待网络请求结果)的时候还可以去看技术博客(视图渲染与交互)。

这在Android开发过程中几乎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应用场景了,可以说几乎所有的Android应用程序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所以理解为什么需要回调也很简单:因为不同的任务之间存在前后的依赖关系。


3. 回调的缺点


以上的应用场景相对简单,回调处理起来也游刃有余,可以描述为以下代码:


  
    
    
  
//烧2000mL热水来洗碗
boilWater(2000) { water ->
     washDishes(water)           
}


但函数回调也有缺陷,就是代码结构过分耦合,遇到多重函数回调的嵌套,代码难以维护。

比如客户端顺序进行多次网络异步请求:

  
    
    
  
//客户端顺序进行三次网络异步请求,并用最终结果更新UI
request1(parameter) { value1 ->
    request2(value1) { value2 ->
        request3(value2) { value3 ->
            updateUI(value3)            
        } 
    }              
}


这种结构的代码无论是阅读起来还是维护起来都是极其糟糕的。对多个回调组成的嵌套耦合,我亲切地称为“回调地狱(Callback Hell)”。

解决回调地狱的方案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链式调用结构。例如:

  
    
    
  
request1(parameter)
    .map { value1 ->
         request2(value1)
       }.map { value2 ->
        request3(value2)
       }.subscribe { value3 ->
        updateUI(value3)
       }


上面的代码看起来就舒服多了,这就是链式调用结构的魅力。实现链式调用结构的常见方式就是使用RxJava,RxJava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是反应函数式编程在Java中的实现,我们可以通过RxJava中的“流”来构建链式调用结构。

虽然RxJava足够强大,但是它也足够复杂,RxJava中“流”的创建、转化与消费都需要使用到它提供的各种类和丰富的操作符,所以要想对RxJava运用自如就需要对这些类和操作符非常熟悉,这也加大了RxJava的学习成本了。


我们可以链式调用结构中获得一些启发,虽然回调嵌套和链式调用在代码结构上完全不一样,但是其表达的东西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回调嵌套和链式调用者两种结构表达的都是同一种逻辑,这不禁让我们想对于回调的本质做一些深入思考,究竟回调的背后是什么东西呢?


4. 深入理解异步回调(重点)

在接触多线程编程之前,我们天真地认为代码就是从上到下一行一行地执行的。代码中的基本结构只有三种:顺序、分支、循环,顺序结构中写在上面的代码就是比写在下面的代码先执行,写在下面的代码就是要等到上面的代码执行完了才能得到执行。

但接触到了多线程和并发之后,我们之前在脑袋里建立的秩序的世界完全崩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混沌的世界。代码的执行顺序好像完全失控了,可能有多处的代码一起执行,写在下面的代码也可能先于上面的执行。


举个简单的例子:

  
    
    
  
//1.简单秩序的串行世界:
print("Hello ")
print("World!")
//结果为:Hello World!

//2.复杂混沌的并行世界:
Thread { 
    Thread.sleep(2000)
    print("Hello "
}.start()
print("World!")


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在串行的世界里,由回调组织起来的代码结构属于顺序、分支、循环哪种呢?应该不难发现:烧完水再洗碗,网络请求成功再更新UI,这些看似复杂的回调结构其实表达的就是一种代码的顺序执行的方式。


回过头来看看之前提到的回调嵌套的例子,如果放在简单的串行世界里代码其实完全可以写成这样:

  
    
    
  
val value1 = request1(parameter)
val value2 = request2(value1)
val value3 = request2(value2)
updateUI(value3)


上面代码的执行顺序与下面的回调方式组织代码的执行顺序完全相同:


  
    
    
  
request1(parameter) { value1 ->
    request2(value1) { value2 ->
        request3(value2) { value3 ->
            updateUI(value3)            
        } 
    }              
}


既然代码执行顺序完全一致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回调这么麻烦的方式来顺序执行代码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世界不是简单的串行世界,实际的程序也不是只有一个线程那么简单的。


顺序代码结构是阻塞式的,每一行代码的执行都会使线程阻塞在那里,但是主线程的阻塞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所以也就决定了所有的耗时操作不能在主线程中执行,所以就需要多线程来执行。


对于上面的例子,虽然代码执行顺序是:request1 -> request2 -> request3 -> updateUI。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但是他们是有可能工作在不同的线程上的,比如:request1(work thread) -> request2(work thread) -> request3(work thread) -> updateUI(main thread)。也就是说虽然代码确实是顺序执行的,但其实是在不同的线程上顺序执行的。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通常线程切换的工作是由异步函数内部完成的,通过回调的方式异步调用外界注入的代码。也就是说:异步回调其实就是代码的多线程顺序执行。


那么能不能既按照顺序的方式编写代码,又可以让代码在不同的线程顺序执行呢?有没有一个东西可以帮助我自动地完成线程的切换工作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接下来就轮到Kotlin协程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   Coroutines初体验   /


1. 添加依赖


Kotlin协程不属于Kotlin语言本身,使用之前必须手动引入。在Android平台上使用可以添加Gradle依赖:

  
    
    
  
implementation 'org.jetbrains.kotlinx:kotlinx-coroutines-android:1.1.1'


2. 启动协程


首先看下如下代码:


  
    
    
  
GlobalScope.launch {
    delay(1000L)    
    println("Hello,World!")
}


上述代码使用launch方法启动了一个协程,launch后面的花括号就是协程,花括号内的代码就是运行在协程内的代码。

接着来深入了解一下launch方法的声明:

  
    
    
  
public fun CoroutineScope.launch(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start: CoroutineStart = CoroutineStart.DEFAULT,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Unit): Job {...}


可以看到launch方法是CoroutineScope的拓展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启动协程要在一个指定的CoroutineScope上来启动。

CoroutineScope翻译过来就是“协程范围”,指的是协程内的代码运行的时间周期范围,如果超出了指定的协程范围,协程会被取消执行,上面第一段代码中的GlobalScope指的是与应用进程相同的协程范围,也就是在进程没有结束之前协程内的代码都可以运行。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我们的使用,在Google的Jetpack中也提供了一些生命周期感知型协程范围。实际开发中我们可以方便地选择适当的协程范围来为耗时操作(网络请求等)指定自动取消执行的时机,详情见:https://developer.android.google.cn/topic/libraries/architecture/coroutines


接着可以看下launch方法的其他参数:


  1. context:协程上下文,可以指定协程运行的线程。默认与指定的CoroutineScope中的coroutineContext保持一致,比如GlobalScope默认运行在一个后台工作线程内。也可以通过显示指定参数来更改协程运行的线程,Dispatchers提供了几个值可以指定:Dispatchers.Default、Dispatchers.Main、Dispatchers.IO、Dispatchers.Unconfined。

  2. start:协程的启动模式。默认的(也是最常用的)CoroutineStart.DEFAULT是指协程立即执行,除此之外还有CoroutineStart.LAZY、CoroutineStart.ATOMIC、CoroutineStart.UNDISPATCHED。

  3. block:协程主体。也就是要在协程内部运行的代码,可以通过lamda表达式的方式方便的编写协程内运行的代码。

  4. CoroutineExceptionHandler:除此之外还可以指定CoroutineExceptionHandler来处理协程内部的异常。

返回值Job:对当前创建的协程的引用。可以通过Job的start、cancel、join等方法来控制协程的启动和取消。


启动协程不是只有launch一个方法的,还有async等其他方法可以启动协程,不过launch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他的方法大家可以去自行了解。

3. 调用挂起函数


回到上面的代码:

  
    
    
  
println("Start")
GlobalScope.launch(Dispatchers.Main) {
    delay(1000L)
    println("Hello World")
}
println("End")


首先通过GlobalScope.launch启动了一个协程,这里指定协程运行的线程为主线程,接着协程内只有两行代码,协程启动之后就立即执行。首先直接输出了"Start"和"End",接着1秒钟后又输出了"Hello World"。这结果看起来看似顺理成章,因为我们使用非常相似的Thread相关的代码也完全可以实现以上代码的效果:


  
    
    
  
println("Start")
Thread {
    Thread.sleep(1000L)
    println("Hello World")
}.start()
println("End")


两段代码看起来长得几乎一模一样,运行结果也完全一致。那究竟协程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呢?顺序编写异步代码有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在上面两段代码的所有输出的位置上全部加上输出当前线程名的操作:

  
    
    
  
//协程代码
println("Start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GlobalScope.launch(Dispatchers.Main) {
    delay(1000L)
    println("Hello World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
println("End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线程代码
println("Start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Thread {
    Thread.sleep(1000L)
    println("Hello World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start()
println("End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线程代码输出为:“Start main”->“End main”->“Hello World Thread-2”。这个结果也很好理解,首先在主线程里输出"Start",接着创建了一个新的线程并启动后阻塞一秒,这时主线程继续向下执行输出"End",这时启动的线程阻塞时间结束,在当前创建的线程输出"Hello World"。


协程代码输出为:“Start main”->“End main”->“Hello World main”。前两个输出很好理解与上面一致,但是等待一秒之后协程里面的输出结果却显示当前输出的线程为主线程!

这是个很神奇的事情,输出"Start"之后就立即输出了"End"说明了我们的主线程并没有被阻塞,等待的那一秒钟被阻塞的一定是其他线程。

但是阻塞结束后的输出却发生在主线程中,这说明了一件事:协程中的代码自动地切换到其他线程之后又自动地切换回了主线程!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想要的效果吗?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还记得上一章中说到的吗?这个例子中delay和println两行代码紧密地写在协程之中,他们的执行也严格按照从上到下一行一行地顺序执行,但是这两行的代码却运行在完全不同的两个线程中,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既按照顺序的方式编写代码,又可以让代码在不同的线程顺序执行”的“顺序编写异步代码的效果”。顺序编写保证了逻辑上的直观性,协程的自动线程切换又保证了代码的非阻塞性。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那为什么协程中的delay函数没有在主线程中执行呢?而且执行完毕为什么还会自动地切回主线程呢?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可以来看一下delay函数的定义:


  
    
    
  
public suspend fun delay(timeMillis: Long) {...}


可以发现这个函数与正常的函数相比前面多了一个suspend关键字,这个关键字翻译过来就是“挂起”的意思,suspend关键字修饰的函数也就叫“挂起函数”。

关于挂起函数有个规定:挂起函数必须在协程或者其他挂起函数中被调用,换句话说就是挂起函数必须直接或者间接地在协程中执行。


关于挂起的概念大家不要理解错了,挂起的不是线程而是协程。遇到了挂起函数,协程所在的线程不会挂起也不会阻塞,但是协程被挂起了,就是说协程被挂起时当前协程与它所运行在的线程脱钩了。

线程继续执行其他代码去了,而协程被挂起等待着,等待着将来线程继续回来执行自己的代码。也就是协程中的代码对线程来说是非阻塞的,但是对协程自己本身来说是阻塞的。换句话说,协程的挂起阻塞的不是线程而是协程。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所以说,协程的挂起可以理解为协程中的代码离开协程所在线程的过程,协程的恢复可以理解为协程中的重新代码进入协程所在线程的过程。协程就是通过的这个挂起恢复机制进行线程的切换。


4. 线程切换


既然协程执行到了挂起函数会被挂起,那么是suspend关键字进行的线程切换吗?怎么指定切换到哪个线程呢?对此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试验:

  
    
    
  
GlobalScope.launch(Dispatchers.Main) {
    println("Hello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test()
    println("End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

suspend fun test(){
    println("World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


执行结果为:Hello main -> World main -> End main,也就是说这个suspend函数仍然运行在主线程中,suspend并没有切换线程的作用。

实际上我们可以withContext方法来在suspend函数中进行线程的切换:

  
    
    
  
GlobalScope.launch(Dispatchers.Main) {
    println("Hello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test()
    println("End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

suspend fun test(){
   withContext(Dispatchers.IO){
        println("World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
}


执行的结果为:Hello main -> World DefaultDispatcher-worker-1 -> End main,这说明我们的suspend函数的确运行在不同的线程之中了。就是说实际是上withContext方法进行的线程切换的工作,那么suspend关键字有什么用处呢?


其实,忽略原理只从使用上来讲,suspend关键字只起到了标志这个函数是一个耗时操作,必须放在协程中执行的作用。关于线程切换其实还有其他方法,但是withContext是最常用的一个,其他的如感兴趣可以自行了解。


5. 顺序执行与并发执行

5.1 顺序执行

这是上一章中演示回调地狱的代码:

  
    
    
  
//客户端顺序进行三次网络异步请求,并用最终结果更新UI
request1(parameter) { value1 ->
    request2(value1) { value2 ->
        request3(value2) { value3 ->
            updateUI(value3)            
        } 
    }              
}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我们试着用刚刚学到的协程的方式来改进这个代码:


  
    
    
  
//用协程改造回调代码
GlobalScope.launch(Dispatchers.Main) {
    //三次请求顺序执行
    val value1 = request1(parameter)
    val value2 = request2(value1)
    val value3 = request2(value2)
    //用最终结果更新UI
    updateUI(value3)
}

//requestAPI适配了Kotlin协程
suspend fun request1(parameter : Parameter){...}
suspend fun request2(parameter : Parameter){...}
suspend fun request3(parameter : Parameter){...}


前提是request相关的API已经改造成了适应协程的方式,并在内部进行了线程切换。这样代码看起来是不是整洁多了?没有了烦人的嵌套,所有的逻辑都体现在了代码的先后顺序上了,是不是一目了然呢?


5.2 并发执行


那么接下来实现一些有挑战性的东西:如果三次网络请求并不存在前后的依赖关系,也就是说三次请求要并发进行,但是最终更新UI要将三次请求的结果汇总才可以。这样的需求如果没有RxJava或Kotlin协程这种强大的工具支持,单靠自己编码实现的确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不过Kotlin协程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案:async await方法。


  
    
    
  
//并发请求
GlobalScope.launch(Dispatchers.Main) {
    //三次请求并发进行
    val value1 = async { request1(parameter1) }
    val value2 = async { request2(parameter2) }
    val value3 = async { request3(parameter3) }
    //所有结果全部返回后更新UI
    updateUI(value1.await(), value2.await(), value3.await())
}

//requestAPI适配了Kotlin协程
suspend fun request1(parameter : Parameter){...}
suspend fun request2(parameter : Parameter){...}
suspend fun request3(parameter : Parameter){...}


上面的代码中我们用async方法包裹执行了suspend方法,接着在用到结果的时候使用了await方法来获取请求结果,这样三次请求就是并发进行的,而且三次请求的结果都返回之后就会切回主线程来更新UI。


5.3 复杂业务逻辑


实际开发遇到了串行与并行混合的复杂业务逻辑,那么我们当然也可以混合使用上面介绍的方法来编写对应的代码。比如这样的业务逻辑:request2和request3都依赖于request1的请求结果才能进行,request2和request3要并发进行,更新UI依赖request2和request3的请求结果。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这样的复杂业务逻辑,如果自己实现是不是感觉要被逼疯?来看看Kotlin协程给出的方案:


  
    
    
  
//复杂业务逻辑的Kotlin协程实现
GlobalScope.launch(Dispatchers.Main) {
    //首先拿到request1的请求结果
    val value1 = request1(parameter1)
    //将request1的请求结果用于request2和request3两个请求的并发进行
    val value2 = async { request2(value1) }
    val value3 = async { request2(value1) }
    //用request2和request3两个请求结果更新UI
    updateUI(value2.await(), value3.await())
}

//requestAPI适配了Kotlin协程
suspend fun request1(parameter : Parameter){...}
suspend fun request2(parameter : Parameter){...}
suspend fun request3(parameter : Parameter){...}


怎么样?发现没有,无论怎样的复杂业务逻辑,用Kotlin协程表达出来始终是从上到下整齐排列的四行代码,无任何耦合嵌套,有没有从中感受到Kotlin协程的这股化腐朽为神奇的神秘力量。


了解了Kotlin协程的用法之后,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在实际Android项目中使用它了?接下来我们来在项目中使用Kotlin协程的最佳实践。


/   理解异步回调本质   /


我们在前两章中讲解了Kotlin协程的基本用法和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在实际项目中该怎么使用Kotlin协程这一利器呢。接下来一起来将Kotlin协程与Jetpack中的架构组件结合起来搭建个简单的项目吧。以下是此Demo的效果: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可以看到功能其实很简单,界面由一个按钮和三个图片组成。每次按下刷新按钮,就都会从网络上获取三张图片显示到界面上。从网络上获取图片的时候刷新按钮变为不可用状态,刷新完成后按钮恢复可用状态。

1. 添加依赖


  
    
    
  
//添加Retrofit网络库和gsonConverter的依赖,注意一定要2.6.0版本以上
implementation 'com.squareup.retrofit2:retrofit:2.7.0'
implementation 'com.squareup.retrofit2:converter-gson:2.7.0'
//添加Jetpack中架构组件的依赖,注意viewmodel要添加viewmodel-ktx的依赖
implementation "androidx.lifecycle:lifecycle-livedata:2.1.0"
implementation 'androidx.lifecycle:lifecycle-viewmodel-ktx:2.1.0'
implementation "androidx.lifecycle:lifecycle-extensions:2.1.0"
//添加Glide的依赖用于图片加载
implementation 'com.github.bumptech.glide:glide:4.10.0'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retrofit版本要求2.6.0以上,因为2.6.0以上的retrofit对于Kotlin协程提供了不错的支持,用起来也更方便。另外添加ViewModel的依赖一定要添加Kotlin版本的,因为这个版本为我们提供了viewModelScope这个协程范围的支持,这让我们可以方便地将生命周期管理和网络请求自动取消的任务交给它。


2. 编写UI界面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LinearLayou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xmlns:app="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uto"
    xmlns:tools="http://schemas.android.com/tools"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match_parent"
    android:orientation="vertical"
    android:layout_marginTop="10dp"
    tools:context=".MainActivity">


    <Button
        android:id="@+id/button"
        android:text="refresh"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ImageView
        android:id="@+id/imageView1"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0dp"
        android:layout_weight="1"
        android:scaleType="centerCrop"
        android:layout_marginTop="10dp"/>


    <ImageView
        android:id="@+id/imageView2"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0dp"
        android:layout_weight="1"
        android:scaleType="centerCrop"
        android:layout_marginTop="10dp"/>


    <ImageView
        android:id="@+id/imageView3"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0dp"
        android:layout_weight="1"
        android:scaleType="centerCrop"
        android:layout_marginTop="10dp"/>

</LinearLayout>


界面没什么可说的,从上到下垂直排列的一个按钮和三个图片,一个LinearLayout全部搞定。

3. 编写网络层接口


首先来看一下我们要使用到的搜狗美图的api接口:https://api.ooopn.com/image/sogou/api.php?type=json


此接口每次随机返回一张图片的url地址,返回数据格式为:

  
    
    
  
{
    "code""200",
    "imgurl""https://img02.sogoucdn.com/app/a/100520113/20140811192414"
}


数据格式很简单,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创建出对应的实体类:

  
    
    
  
data class ImageDataResponseBody(
    val code: String,
    val imgurl: String
)


接着我们可以先创建个network包来存放网络层相关的代码: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ApiService为我们网络接口的访问单例类,NetworkService为定义的网络接口:

  
    
    
  
import com.njp.coroutinesdemo.bean.ImageDataResponseBody
import retrofit2.http.GET
import retrofit2.http.Query

//网络接口
interface ApiService {

    //声明为suspend方法
    @GET("image/sogou/api.php")
    suspend fun getImage(@Query("type") type: String = "json"): ImageDataResponseBody
}


  
    
    
  
import com.njp.coroutinesdemo.bean.ImageDataResponseBody
import okhttp3.OkHttpClient
import retrofit2.Retrofit
import retrofit2.converter.gson.GsonConverterFactory
import retrofit2.creat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网络层访问统一入口
object NetworkService {

    //retorfit实例,在这里做一些统一网络配置,如添加转换器、设置超时时间等
    private val retrofit = Retrofit.Builder()
        .client(OkHttpClient.Builder().callTimeout(5, TimeUnit.SECONDS).build())
        .baseUrl("https://api.ooopn.com/")
        .addConverterFactory(GsonConverterFactory.create())
        .build()

    //网络层访问服务
    val apiService = retrofit.create<ApiService>()

}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定义我们的接口的时候一定要声明为suspend方法,这样就完成了对Kotlin协程的完美支持了,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呢?


4. 编写ViewModel和View层代码 

首先由于我们的项目中要对网络加载的状态进行监听,以此来进行对刷新按钮是否可点击状态的设置和错误信息的显示。所以我们可以编写一个LoadState类来作为网络加载状态信息的承载:


  
    
    
  
sealed class LoadState(val msg: String) {
    class Loading(msg: String = "") : LoadState(msg)
    class Success(msg: String = "") : LoadState(msg)
    class Fail(msg: String) : LoadState(msg)
}


这里使用了sealed类,sealed类是一种特殊的父类,它只允许内部继承,所以在与when表达式合用来判断状态时很适合。其中Fail状态必须指定错误信息,其他的状态信息可为空。我们可以将其与ImageDataResponseBody一起放在新建的bean包下: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接着我们来创建我们的ViewModel:

  
    
    
  
import androidx.lifecycle.MutableLiveData
import androidx.lifecycle.ViewModel
import com.xxx.coroutinesdemo.bean.LoadState
import com.xxx.coroutinesdemo.network.NetworkService

class MainViewModel : ViewModel() {

    //存放三张图片的url数据
    val imageData = MutableLiveData<List<String>>()
    //存放网路加载状态信息
    val loadState = MutableLiveData<LoadState>()

    //从网络加载数据
    fun getData() {...}

}


在其中放了两个LiveData作为数据,第一个存放三张图片的url数据,第二个就是我们的网络加载的状态信息啦。

在具体实现我们的getData具体的方法体之前,我们先实现一下我们Activity中的View层代码:

  
    
    
  
import androidx.appcompat.app.AppCompatActivity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widget.Toast
import androidx.lifecycle.Observer
import androidx.lifecycle.ViewModelProviders
import com.bumptech.glide.Glide
import com.xxx.coroutinesdemo.R
import com.xxx.coroutinesdemo.bean.LoadState
import kotlinx.android.synthetic.main.activity_main.*

class Main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lateinit var viewModel: MainViewModel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获取ViewModel
        viewModel = ViewModelProviders.of(this).get(MainViewModel::class.java)

        //对加载状态进行动态观察
        viewModel.loadState.observe(this, Observer {
            when (it) {
                is LoadState.Success -> button.isEnabled = true
                is LoadState.Fail -> {
                    button.isEnabled = true
                    Toast.makeText(this, it.msg, Toast.LENGTH_SHORT).show()
                }
                is LoadState.Loading -> {
                    button.isEnabled = false
                }
            }

        })

        //对图片Url数据进行观察
        viewModel.imageData.observe(this, Observer {
            //用Glide加载三张图片
            Glide.with(this)
                .load(it[0])
                .into(imageView1)
            Glide.with(this)
                .load(it[1])
                .into(imageView2)
            Glide.with(this)
                .load(it[2])
                .into(imageView3)
        })

        //点击刷新按钮来网络加载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 {
            viewModel.getData()
        }
    }
}


这里使用了Kotlin为我们提供的直接引用xml中控件id的方式,这样可以避免编写findViewById代码。首先我们用ViewModelProviders将我们的MainViewModel注入MainActivity中,接着分别对MainViewModel中的两组数据进行观察并更新我们的UI。


加载状态为LoadState.Loading的时候我们要设置刷新按钮为不可用状态,LoadState.Success和LoadState.Fail两种状态要将其设置为可用状态。此外失败状态还有将错误信息通过Toast显示出来。图片url数据更新时我们就使用Glide将三张图片加载到三个ImageView上即可。接着为刷新按钮设置点击事件,直接调用MainViewModel的getData方法即可。


我们可以将这两个类放在同一个包中(如果有其他新的页面的话需要二级分包):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5. 实现getData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地来实现一下最核心的getData方法:

  
    
    
  
fun getData() {
    viewModelScope.launch(CoroutineExceptionHandler { _, e ->
            //加载失败的状态
            loadState.value = LoadState.Fail(e.message ?: "加载失败")
        }) {
            //更新加载状态
            loadState.value = LoadState.Loading()

            //并发请求三张图片的数据
            val data1 = async { NetworkService.apiService.getImage() }
            val data2 = async { NetworkService.apiService.getImage() }
            val data3 = async { NetworkService.apiService.getImage() }
            //通过为LiveData设置新的值来触发更新UI
            imageData.value = listOf(data1.await(), data2.await(), data3.await()).map {
                it.imgurl
            }

            //更新加载状态
            loadState.value = LoadState.Success()
        }
}


首先我们用Jetpack组件提供给我们的viewModelScope开启一个协程,我们可以稍微看下这个viewModelScope:

  
    
    
  
/**
 * ...
 * This scope is bound to [Dispatchers.Main]
 */

val ViewModel.viewModelScope: CoroutineScope
        get() {...}


可以看到viewModelScope是通过Kotlin的拓展属性的方式添加到ViewModel上的,并且其所处的线程是主线程,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在其中更新UI的操作。并且其与ViewModel的声明周期绑定,我们在这个协程范围内的耗时操作会在其生命周期结束时自动取消,不用担心内存泄漏之类的性能问题。


而且我们在开启协程的时候为其指定了CoroutineExceptionHandler,所有在协程中出现的错误都将回调这个方法。在加载数据时我们调用了apiService的suspend方法,并通过async方式来实现并发数据请求,最后通过为LiveData设置新值的方式触发UI的更新。


但是目前只有一个页面,只要一个ViewModel,所以这样的写法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当页面数量和ViewModel的数量多起来的时候,每一次网络请求都要写一些模板代码总是有些不舒服,所以接下来我们来对网络请求的代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可能遇到重复代码的时候大家一般的想法是创建一个BaseViewModel类,重复的模板代码写在这个基类中,接着所有我们的ViewModel继承这个BaseViewModel。

这样的做法的确是可行的,但是我们只有一个很小的功能需要抽象出来,可能基类中也就只有这么一个方法,而且如果你的项目已经成型的时候,这种做法会严重破坏项目结构,你需要手动更改所有ViewModel的父类,接着更改所有的对应方法。

Kotlin为ViewModel添加viewModelScope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为ViewModel添加一个拓展方法,而不需要更改其自身的继承结构:

  
    
    
  
import androidx.lifecycle.ViewModel
import androidx.lifecycle.viewModelScope
import kotlinx.coroutines.CoroutineExceptionHandler
import kotlinx.coroutines.CoroutineScope
import kotlinx.coroutines.launch

fun ViewModel.launch(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Unit,
    onError: (e: Throwable) -> Unit = {},
    onComplete: () -> Unit = {}
) {
    viewModelScope.launch(CoroutineExceptionHandler { _, e -> onError(e) }) {
        try {
            block.invoke(this)
        } finally {
            onComplete()
        }
    }
}


我们可以新建一个ViewModelExt.kt文件,在其中为ViewModel编写一个launch方法。我们为方法设置了三个参数:


  1. block:协程主体;
  2. onError:错误回调;
  3. onComplete:完成回调。

接着我们在方法体中调用了viewModelScope.launch方法,并把我们的协程主体传入,并在其CoroutineExceptionHandler中调用了我们的onError,在viewModelScope.launch中我们通过一个try{...}finally{...}块包裹了方法体,但是我们没有catch任何错误,所以这在保证了onComplete一定得到执行的同时也保证了onError可以接受到所有的错误。


接着我们使用新的方法来重写我们的MainViewModel:

  
    
    
  
import androidx.lifecycle.MutableLiveData
import androidx.lifecycle.ViewModel
import com.xxx.coroutinesdemo.bean.LoadState
import com.xxx.coroutinesdemo.launch
import com.xxx.coroutinesdemo.network.NetworkService
import kotlinx.coroutines.async

class MainViewModel : ViewModel() {

    val imageData = MutableLiveData<List<String>>()
    val loadState = MutableLiveData<LoadState>()

    fun getData() {
        launch(
            {
                loadState.value = LoadState.Loading()
                val data1 = async { NetworkService.apiService.getImage() }
                val data2 = async { NetworkService.apiService.getImage() }
                val data3 = async { NetworkService.apiService.getImage() }
                imageData.value = listOf(data1.await(), data2.await(), data3.await()).map {
                    it.imgurl
                }
                loadState.value = LoadState.Success()
            },
            {
                loadState.value = LoadState.Fail(it.message ?: "加载失败")
            }
        )
    }   
}


是不是感觉简洁了许多呢?

整体项目结构: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   一些不足   /

其实这个演示项目中还留下了一些坑,因为我们的重点是讲Kotlin协程的实际应用,有些坑就没有处理,在这里我提一下。网络加载错误不一定只有网络连接和超时等这些明显的错误,对于业务上的错误我们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相信实际项目中网络接口的结构都类似这种三段式的结构:

  
    
    
  
{
    "code"200,
    "data": {...},
    "msg""OK"
}


那么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包装类ResonseBody:

  
    
    
  
data class ResponseBody<T>(
    val code: Int,
    val msg: String,
    val data: T
)


接着建立一个独立的网络访问层Repository:

  
    
    
  
object Repository {

    //数据脱壳与错误预处理
    fun <T> preprocessData(responseBody: ResponseBody<T>): T {
        return if (responseBody.code == 200) responseBody.data else throw Throwable(responseBody.msg)
    }

    suspend fun getImageData(paramter: Paramter1): ImageData {
        //调用ApiService定义的接口方法
        val responseBody = ApiService.getImage(paramter)
        //返回处理后的数据
        return preprocessData<ImageData>(responseBody)
    }

    suspend fun getOtherData(paramter: Paramter2): OtherData {...}

    ...
}


这样在网络层就将所有可能遇到的错误处理完毕了,ViewModel层直接拿到的就是脱壳后的正确数据,也不需要额外处理这些业务错误了,因为这里throw的错误最终都会由我们的onError回调接收到,我们编写的launch方法可以完美的对其进行处理。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NaJiPeng/Coroutines-Demo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学习技术或投稿



长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以上是关于Android 上的协程(第一部分):了解背景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什么时候释放android服务中的协程资源?

“无法访问主线程上的数据库,因为它可能会长时间锁定 UI。”我的协程错误

超长文,带你全面了解Kotlin的协程

python基础===基于requests模块上的协程trip

我的协程在 Unity android 应用程序上运行速度较慢

gevent 真正的协程